高考歷史偏難試題及答案_第1頁
高考歷史偏難試題及答案_第2頁
高考歷史偏難試題及答案_第3頁
高考歷史偏難試題及答案_第4頁
高考歷史偏難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偏難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

1.以下哪項是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A.鐵犁牛耕

B.耕作技術

C.雨量充沛

D.土地資源

2.下列哪位皇帝被認為是“貞觀之治”的標志?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睿宗

D.唐德宗

3.以下哪項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特點?

A.考試內容以經書為主

B.考試形式為分卷考試

C.考試結果由皇帝親自決定

D.考試難度逐年增加

4.下列哪項是明朝中后期社會矛盾加劇的表現?

A.土地兼并嚴重

B.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C.官僚腐敗

D.農業生產力下降

5.以下哪項是清朝初年鞏固統治的措施?

A.恢復科舉制度

B.實行海禁政策

C.設立內閣

D.推行攤丁入畝

6.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張“格物致知”?

A.周敦頤

B.王陽明

C.張載

D.王夫之

7.以下哪項是南宋時期經濟繁榮的表現?

A.茶葉貿易興盛

B.手工業發展迅速

C.商業活動活躍

D.貨幣流通不暢

8.以下哪項是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的標志?

A.儒家思想復興

B.王守仁心學興起

C.李贄思想解放

D.黃宗羲批判君主專制

9.以下哪項是清朝初年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

A.滿族入關

B.少數民族歧視

C.土地兼并嚴重

D.官僚腐敗

10.以下哪項是明清時期科技發展的特點?

A.天文歷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B.農業技術不斷進步

C.礦山開采技術提高

D.火器制造技術落后

11.以下哪位歷史人物主張“經世致用”?

A.顧炎武

B.黃宗羲

C.王夫之

D.譚嗣同

12.以下哪項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A.英國工業革命

B.英國對華貿易逆差

C.中國封建專制

D.清政府閉關鎖國

13.以下哪項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A.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

B.軍事戰略失誤

C.內部矛盾重重

D.外部敵對勢力強大

14.以下哪項是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A.改革措施過于激進

B.缺乏社會基礎

C.官僚勢力強大

D.外部壓力過大

15.以下哪位歷史人物主張“中體西用”?

A.康有為

B.梁啟超

C.譚嗣同

D.王韜光

16.以下哪項是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

A.清政府財政困難

B.民族矛盾激化

C.群眾運動高漲

D.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17.以下哪項是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民族民主意識覺醒

C.現代化進程加快

D.社會主義思想傳播

18.以下哪項是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意義?

A.廢除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農村集體經濟

C.解放農村生產力

D.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19.以下哪項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意義?

A.提高國家綜合實力

B.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提高國際地位

20.以下哪項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國

C.全面從嚴治黨

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

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頂峰。()

3.清朝的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4.民國初年,袁世凱曾短暫恢復帝制。()

5.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6.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成功進行了“兩彈一星”的研發。()

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

8.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9.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旨在解決國家財政困難和社會矛盾。()

10.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成功舉辦了多次世界性體育賽事。()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

1.簡述唐朝時期“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和影響。

2.分析明朝中后期社會矛盾加劇的原因。

3.闡述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4.簡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主要成就。

四、論述題(每題10分,共2題)

1.論述中國近代以來社會變革的必然性和歷史進程。

2.結合所學知識,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

試卷答案如下

一、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題)

1.AB

解析思路:鐵犁牛耕和耕作技術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C和D選項雖然也對農業發展有影響,但不是關鍵因素。

2.A

解析思路:唐太宗是“貞觀之治”的標志,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3.ABD

解析思路:科舉制度以經書為主,分卷考試,考試結果由皇帝決定,但難度并非逐年增加。

4.ABC

解析思路:土地兼并、資本主義萌芽和官僚腐敗都是明朝中后期社會矛盾加劇的表現。

5.B

解析思路:海禁政策是清朝初年鞏固統治的措施,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6.A

解析思路:“格物致知”是周敦頤的主張,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7.ABC

解析思路:南宋時期茶葉貿易、手工業和商業活動都十分繁榮。

8.C

解析思路:李贄的思想解放是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的標志。

9.A

解析思路:滿族入關是清朝初年民族矛盾激化的原因。

10.ABC

解析思路:南宋時期天文歷法、農業技術和礦山開采技術都有顯著進步。

11.A

解析思路:“經世致用”是顧炎武的主張,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12.D

解析思路:清政府閉關鎖國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13.D

解析思路:外部敵對勢力強大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14.C

解析思路:官僚勢力強大是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15.A

解析思路:“中體西用”是康有為的主張,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16.B

解析思路:民族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

17.B

解析思路:民族民主意識覺醒是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8.ABCD

解析思路: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了農村集體經濟,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保障了農民土地權益。

19.ABCD

解析思路:改革開放提高了國家綜合實力,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了國際地位。

20.ABCD

解析思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

1.唐朝時期“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官僚機構、發展農業生產、推行科舉制度等。其影響是使唐朝進入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時期。

2.明朝中后期社會矛盾加劇的原因有:土地兼并嚴重,導致農民失去土地;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加劇了社會貧富差距;官僚腐敗,加劇了社會矛盾。

3.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在于: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奠定了基礎。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主要成就有: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四、論述題(每題10分,共2題)

1.中國近代以來社會變革的必然性體現在:封建制度的腐朽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外國列強的侵略加劇了民族危機;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社會變革。歷史進程表現為: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嘗試改革但均未成功;五四運動后,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新中國成立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