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八單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第20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案含解析_第1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八單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第20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案含解析_第2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八單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第20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案含解析_第3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八單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第20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案含解析_第4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八單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第20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學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3第八單元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eq\a\vs4\al([三維坐標·時空清])[三面解讀·特征明]政治層面五四運動標記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先;中國共產黨漸漸走向成熟,與國民黨合作開展國民革命,并領導中國人民開拓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斗爭和解放斗爭的成功,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經濟層面民族資本主義在國民政府統治初期得到了肯定程度的發展,抗日斗爭、解放斗爭期間官僚資本快速膨脹,民族資本遭到摧殘。物質生活、交通通訊、影視傳媒在國民政府統治初期取得肯定發展,抗日斗爭、解放斗爭時期發展遲緩。思想層面孫中山將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毛澤東思想形成并得到發展,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發展。第20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一、五四運動1.背景政治北洋軍閥的專制統治促使國內階級沖突日益加深階級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快速壯大思想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推動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俄國十月革命成功為中國人民指明新的道路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2.過程(1)第一階段: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在北京,主力為學生,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斗爭形式主要是集會、游行、罷課等。(2)其次階段:1919年6月初起先,中心在上海(波及全國),主力為工人,斗爭形式是工、學、商的“三罷”斗爭。3.初步成果(1)北洋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2)罷免親日賣國賊的職務。(3)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4.性質:廣闊人民群眾干脆參加地、徹底地、毫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5.特點: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學問分子起了領導作用。6.意義(1)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標記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基礎。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歷史條件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日益結合組織基礎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各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2.建立標記:中共一大(1)主要內容:確立黨的名稱,制定黨的綱領,明確黨的中心任務,選舉黨的中心領導機構。(2)意義: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革命面貌面貌一新。,[辯]人們對五四運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五四運動,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因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而引發的北京學生愛國游行示威活動以及后來以上海“六三”運動為代表的全國人民的愛國斗爭;廣義的五四運動,除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學生愛國游行示威外,還包括此前興起、此后得到發展的新文化運動。[注]“徹底”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務,變更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而是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革命精神。[拓]五四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科學民主精神、進步創新精神。[注]①新階級:無產階級;②新政黨:中國共產黨;③新思想:馬克思主義;④新綱領: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⑤新力氣:人民群眾;⑥新目標:社會主義。3.早期發展大力開展工人運動領導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建立了特地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概況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終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制定民主革命綱領標記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其次次全國代表大會意義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白方向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標記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意義探討了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確定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三、國民革命運動1.國共合作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建立)(1)合作緣由①必要性:中國共產黨相識到統一戰線的重要性。②可能性:孫中山的宏大轉變。③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2)形成標記:國民黨一大的召開①時間:1924年初。②內容:重新說明白三民主義,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③意義:標記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展。(3)合作形式:黨內合作。(4)黃埔軍校建立①緣由:經驗了數次革命后,孫中山深感建立革命武裝的重要性。②標記:1924年,在廣州成立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由蔣介石擔當校長,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擔當政治部主任,并派很多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到軍校學習。③意義: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育了一批軍事骨干。2.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北伐斗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條件1925年,成立廣州國民政府,編建國民革命軍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和統一中國對象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結果殲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3.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1)緣由:隨著北伐順當進行,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農夫運動等一系列問題上看法相左,沖突日益激化。(2)標記: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制造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裂開,國民革命運動失敗。4.國民革命運動的意義(1)中國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2)共產黨受到了歷練,擴大了影響,起先駕馭一部分軍隊,廣闊群眾受到革命洗禮。(3)教訓:要取得革命成功,必需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駕馭革命武裝,進行武裝斗爭。四、毛澤東思想的萌芽1.時期: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國民革命時期。2.條件:毛澤東進行了廣泛調查探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3.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夫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4.內容:闡明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農夫問題的重要地位和無產階級領導農夫進行革命斗爭的重要性。,[辯]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關系:新三民主義是革命斗爭的綱領,是民主革命奮斗的目標,它蘊含著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實現新三民主義革命綱領的方法和手段。[注]無產階級、農夫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四階級的聯盟。[拓]實行“黨內合作”形式的緣由:①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使統一戰線有了統一的組織形式,便于領導革命;②國民黨是國內第一大黨,有著良好的社會威望和實力,而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人數少、影響小,“黨內合作”是孫中山唯一能夠接受的方式。[聯]“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的國民黨轉變為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辯]國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斗爭成功了;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革命最終失敗了。[注]奉系張作霖仍舊盤踞東北,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才標記著北洋軍閥統治的終結。重難點一五四運動eq\a\vs4\al(一史料探史——五四運動的影響)史料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①,五四運動中形成了“一批傾向俄國、傾向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②,他們“漸知工人階級勢力比學生力氣大了”,起先“實行和工人階級接觸而做工人運動了”③?!幾浴吨泄颤h史資料選編》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氣的突出證明,假如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氣和普及程度抱懷疑看法,那么這正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④?!幾约s翰·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探究]據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五四運動影響的詳細表現。[解讀](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得信息①十月革命影響五四運動的發生②五四運動造就一批新型學問分子③五四運動后,更多學問分子看到工人力氣,深化工人中宣揚馬克思主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④五四運動激發了民族國家意識,表現了中國人民劇烈的愛國主義精神(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本設問屬于概括分析類,史料中信息②③④均為有效信息,分別體現五四運動對社會力氣、思想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影響。十月革命不僅影響五四運動,而且也是影響五四運動后新型學問分子群體形成的因素,①強調的是十月革命對五四運動的影響,而非五四運動的影響,與答題無關。[提示]學問分子傾向俄國和社會主義;走向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激發民族國家意識,劇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系統認知]五四運動的影響1.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1)新型學問精英群體走上中國社會舞臺。通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新型學問精英群體整體地、主動地出現在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舞臺上,成為一支無法忽視的巨大的力氣,這充分呈現了他們改造中國的主動意識、集體意識。(2)近代民族國家意識漸漸覺醒。巴黎和會上列強對于日本侵略中國的要求予以滿意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學問群體最終忍無可忍,最終以火山爆發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后來中國的民族獨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對現代化的探究不斷深化。新文化運動無論是提倡文學革命,還是提倡思想啟蒙,無論是提倡社會風俗變革,還是主見特性自由,都觸及了“西學東漸”下的中國文化改造命題。五四運動也可以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政治運動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自然發酵出來的。2.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1)它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政治運動,沉重打擊了以北洋軍閥為代表的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侵略勢力,推動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發展。(2)在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氣登上了歷史舞臺,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3)它是一場宏大的文化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它把新文化運動推向了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主流的新時期,同時開創了中外文化溝通的新階段。(4)五四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劇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英勇斗爭精神。五四精神作為一面旗幟,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奮勇向前。eq\a\vs4\al(二讀圖明史——五四運動的“新”特點)[解讀](1)圖1:口號從顯性上體現了巴黎和會外交失敗是引發五四運動的干脆緣由;在隱性上則反映了五四運動“愛國主義”的核心思想。(2)圖2:反映了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起先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的深化發展;也體現了五四運動的廣泛性。(3)圖3:體現了五四運動取得初步成功的成果,也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運動的徹底性即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系統認知]五四運動的新特點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起先發揮領導作用新的思想潮流: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并漸漸和工人運動結合在一起,成為先進中國人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新的精神面貌:徹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新的覺醒:民族國家意識覺醒五四運動中,各階層廣泛參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強大力氣eq\a\vs4\al(三歸納總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特點(1)先進學問分子起了核心領導作用。(2)馬克思主義宣揚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3)馬克思主義是在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斗爭中發展傳播的。2.影響(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相互促進,大大啟發了人們的思想覺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2)大大增加了工人階級斗爭的信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這不僅促使中國工人階級快速登上了政治舞臺,而且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加速了毛澤東思想的產生。(3)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打算了思想和組織基礎,使一批先進學問分子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他們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中國革命史的新紀元。eq\a\vs4\al(四縱引橫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1.相同點(1)社會性質: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革命任務:都是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3)革命性質: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2.不同點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力氣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指導思想資產階級的同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觀念馬克思主義續表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前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后,還要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革命發展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土地問題不能徹底解決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結果有成功的一面,但最終成功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有完成,社會性質也沒有變更,在這一點上是最終遭到了失敗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必要打算,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定結果所屬革命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屬于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重難點二國民革命eq\a\vs4\al(一史料探史——國民革命的特點)史料總而言之,國共合作主導下的國民革命①,是一場更富有現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性質的大革命②。與辛亥革命相比,這場革命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變遷更加親密相關③,革命的社會動員程度和民眾參加主動性更加高漲④,是在對政治共同體作出新的解說(新三民主義)的前提下⑤,由一個新的政治上層來取得政權,建立起更強有力的政治體制⑥。它反映的歷史主流,是在中國建立起對外自主獨立的、對內具備有效權力和權威體系的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⑦?!幾躁惽?、李剛、齊佩芳著《中國現代化史綱·無法告辭的革命》[探究]依據史料,分析國民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解讀](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得信息①是在國共合作下進行的②是一場社會革命③與社會生活的變遷親密相關④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⑤以新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⑥國共合作,共同領導⑦把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作為革命目標(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設問屬于比較分析類,史料中所獲得的信息均為有效信息,分別體現了國民革命與辛亥革命相比在領導力氣、群眾基礎、指導思想、斗爭目標等方面的新特點。[提示]宣揚發動廣,群眾參加多(群眾基礎更廣泛);國共兩黨合作;以新三民主義作指導;具有明確的反帝目標。[系統認知]國民革命的特點革命任務“打倒列強,除軍閥”說明當時中國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群眾基礎以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了統一戰線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革命軍隊組建國民革命軍,并進行北伐斗爭,基本殲滅了北洋軍閥,打擊了列強的侵華勢力(二)追根溯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的爭奪和侵略,帝國主義操縱下的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構成中國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現象,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威逼,“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國民的心聲。(2)中國革命的敵人是強大而兇殘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單槍匹馬”,必需聯合其他革命勢力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可能性(1)“二七”慘案的發生,使中國共產黨更加醒悟地相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性。(2)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民主的政黨,在民主革命的目標上國共兩黨可以達成共識;國民黨在社會上有肯定威信,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依據地;屢經失敗的孫中山吸取教訓,真誠地歡迎共產黨合作。(3)共產國際的推動和幫助。eq\a\vs4\al(三歸納總結——國民革命時期的思想特點及成因)1.特點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但以新三民主義思想為主。2.緣由(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使中國民主革命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2)民族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孫中山,思想上實現了由舊三民主義到新三民主義的宏大轉變,接著肩負著民主革命的領導重任。(3)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氣登上政治舞臺,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4)基于反動勢力的強大和共產國際的支持,國共兩黨合作,共同領導中國革命。新三民主義不僅僅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也代表著工人、農夫階級利益,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若干原則基本一樣,成為各階層人們共同奮斗的目標和旗幟。[隨堂鞏固訓練]eq\a\vs4\al(一、高考題——變客觀為主觀,思維更廣更透)1.(2024·全國卷Ⅰ)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辯,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見“采納勞農主義的干脆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辯()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算了條件D.消退了學問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讀懂]材料中的時間信息為五四運動后,處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辯。這場爭辯有利于人們認清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促進了(阻礙了/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做對]選__C__2.(2024·海南高考)1919年7月,進步報刊《每周評論》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同時期的《南開日刊》宣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聽從民意?!边@表明當時()A.學問階層具有參加政府管理的意識B.廣闊民眾起先擁有確定國家政策的權力C.進步學問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相識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深化的傳播[讀懂]資產階級的救國方案先有改良(戊戌變法),后有革命(辛亥革命),但無論主見改良還是革命都只是依靠資產階級,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十月革命的發生使中國先進學問分子不僅看到了民眾的宏大力氣,而且相識到了社會主義思想的可行性。體現了進步學問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的新相識。[做對]選eq\a\vs4\al(C)eq\a\vs4\al(二、模擬題——抓題眼抓關鍵,解題更快更準)1.陳獨秀認為,在某歷史事務中體現出“干脆行動”的精神,即“對于社會國家的黑暗,由人民干脆行動,加以制裁,不訴諸法律,不利用特別勢力,不依靠代表”。據此推斷,該事務()點撥:把握該事務的行為主體。eq\a\vs4\al(A.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B.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運動,C.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D.標記中國共產黨從無趣走向成熟)點撥:把握該事務的行為主體。解析:選B依據史實可知,推翻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的事務是辛亥革命,該運動的主體是新軍而非人民,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該事務是五四愛國運動,這是一場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眾性的愛國運動,故B項正確;依據所學可知,動搖帝國主義統治中國根基的是國民革命,國民革命的主體同樣并不是人民群眾,故C項錯誤;標記著我們黨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是1935年的遵義會議,這是黨的內部決議而非群眾運動,故D項錯誤。2.以下是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的黨綱英文譯稿節選:(1)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殲滅階級差別。(2)采納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殲滅階級。(3)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全部。這表明當時中國共產黨主見實施()點撥:資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有何區分?點撥:資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有何區分?B.社會主義革命C.新民主主義革命D.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解析:選B中共三大確定與國民黨合作,進行國民革命,故A項錯誤;依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采納無產階級專政”“廢除資本私有制”等信息可知中共一大主見社會主義革命,故B項正確;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主見新民主主義革命,故C項錯誤;依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可知中共一大主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