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_第1頁
房地產 -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_第2頁
房地產 -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_第3頁
房地產 -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_第4頁
房地產 -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②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2024年|重點50城租售比調查研究報告2024年重點50城租金回報率突破2%,租房收益高過存款2024年重點50城租金回報率突破2%,租房收益高過存款利率本報告選取了重點50城的數據,對50城的租售比、租金回報率、售租比、租金收入比進行測算。本報告選取了重點50城的數據,對50城的租售比、租金回報率、售租比、租金收入比進行測算。核心結論如下:2024年全國重點50城平均租售比為1:582,2024年房價的調整幅度明顯大于租金,使得租金與房價的偏離程度縮小。2024年重點50城租金回報率為2.06%,創自2019年監測以來新高,并高過五大行存款利率和部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租房收益的相對價值提升。2024年全國重點50個大中城市售租比為48.5年,也就是說居民想要通過租金收回買房成本需要48.5年的時間,較2023年縮短了2.3年。2024年重點50城租金收入比為12.59%,較2023年回落0.7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居民在租金支出方面占收入的比例降低,租房的經濟壓力有所緩解。第一部分:租售比2024年全國50城租售比為1:582,房價與租金的偏離程度縮小。租售比是通過租金與房價間的關系來衡量地區樓市運行是否良好,國際標準認為房地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通常為1:200到1:300。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重點50城來看,2024年平均租售比為1:582,盡管偏離程度較2023年有所縮小,但當前租售比水平仍遠遠偏離國際合理區間,租售平衡有待進一步優化。具體來看,2024年重點50城平均租金為33.07元/㎡/月,較2023年下降1.82%;平均房價為19245元/㎡,較2023年下降6.31%。2024年房價的調整幅度明顯大于租金,使得租金與房價的偏離度縮小,進一步來看,2024年整體經濟環境壓力仍然較大,居民收入增長預期下降,購房需要大量資金支出,在收入不穩定或預期不樂觀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于持幣觀望,對房價的支撐作用減弱,房價易受影響下跌;而居民收入減少雖也會減弱對租金的承受能力,但租賃是剛性需求中的基本需求,即使收入下降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租金的承受范圍,不會像購房需求那樣大幅萎縮,租金下跌相對房價更為緩慢。注:租售比=單位月租金:單位房價第二部分:租金回報率2024年租金回報率創新高,租房收益的相對價值提升。租金回報率,是指年租房獲得的租金收入同房屋成本的比值,是判定房產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指標。國際上認為,租金回報率在5%以上的城市,是有價值購買并出租的,租金回報率在3%以下的城市,房價水平過高不適合通過出租來達到回本目的。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重點50城租金回報率為2.06%,創自2019年監測以來新高,并較2023年上升0.09個百分點。近兩年來,房價和租金都在調整,且房價的跌幅明顯大于租金跌幅,這種情況下,租金回報率自然上升,意味著居民租房收益預期有所改善。注:租金回報率=房屋年租金/房屋價格租金回報率跑贏五大行存款利率和部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2024年重點50城平均收益率達到了2.06%,與此同時,五大行存款利率進入“1字頭”時代,國債利率和基金市場平均收益率也都低于2%,意味著買房出租的收益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更具吸引力。不過,也需要考慮到個別和市場實際情況,比如一些老舊小區或偏遠地區房產可能難以出租或租金較低,達不到平均水平,不能僅依據平均數據就盲目認為投資房產收租一定劃算。各等級城市租金回報率全部上升,二線城市升幅最大。分等級城市來看,2024年一線城市租金回報率為1.82%,較2023年上升0.0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租金回報率為2.04%,較2023年上升0.12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租金回報率為2.55%,較2023年上升0.1個百分點。從租金回報率的絕對值水平來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高能級城市通常具有更高的房價水平,房價的高企使得購房成本大幅增加,而租金收入的增長速度往往難以與房價同步,導致租金回報率被壓制。從租金回報率的增長幅度來看,二線>三四線>一線,主要系各線城市租金、房價全部下跌,且二線城市房價跌幅與租金跌幅之間的差距最大,以致租金回報率上升相對明顯。烏魯木齊租金回報率3.77%領跑50城,廈門依舊最低。從城市租金回報率水平來看,高租金回報率城市主要以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居多,其中,烏魯木齊、銀川、貴陽位居前三,2024年租金回報率分別為3.77%、3.6%、3.48%。低租金回報率城市則聚集更多長珠三角經濟圈的熱點城市,如東莞租金回報率1.44%、金華1.54%、深圳1.61%等,另外,廈門租金回報率依舊處于50城最低位,僅有1.36%,原因在于房價過高、租金增長乏力以及租售比失衡。近9成城市租金回報率上升。從城市租金回報率變化來看,2024年50城中有44城租金回報率上升,6城下降。其中,租金回報率下降的城市包括銀川、金華、桂林、深圳、北京、泉州,銀川降幅居首,較2023年下降1.17%;北京2024年租金回報率為1.83%,較2023年微降0.01%;泉州降幅小于0.01%。烏魯木齊、昆明、洛陽位居升幅前三,分別為0.39%、0.38%、0.38%,盡管房價下跌,但租賃市場需求相對穩定,甚至部分城市租金有所上升,這使得租金收入相對穩定或略有增長,進一步推動了租金回報率的提升。第三部分:售租比居民通過出租房產收回買房成本的年限縮短至48.5年。通俗來講,售租比則更能直觀的看出居民買房回本的難易程度,往往售租比越高,居民通過出租房屋收回買房成本的時間越長。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50大中城市售租比為48.5年,也就是說居民想要通過租金收回買房成本需要48.5年的時間,較2023年縮短了2.3年,當前售租比處于2019年以來最低水平。盡管售租比年限明顯縮短是一個積極信號,但多數城市回本年限的縮短主要是由于房價下行顯著,如果房價持續下跌,可能會對市場信心和供求關系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供求關系的改善仍是房地產市場穩定的關鍵。注:售租比=房屋總價/房屋年租金從分布來看,高售租比的城市集中分布于東南沿海一帶。其中,廈門位居高售租比榜首,靠出租收回買房成本需要約73.6年,主要系廈門房價位居高位,僅次于北上深,而租金水平與房價地位懸殊;東莞售租比達69.6年位居第二;金華、深圳、寧波緊隨其后,2024年售租比均在60年以上。烏魯木齊、銀川、貴陽位居低售租比前三,均不到30年就可以通過出租收回購房成本,甚至少于廈門50年左右。桂林、哈爾濱、長沙、淄博、湛江及沈陽的售租比也較為合理,均在35年以下。2024年6城售租比年限上升,京深2個一線城市入列。其中,銀川升幅居首,售租比年限較2023年拉長了6.8年,但總體水平仍處于50城低位行列,通過出租收回買房成本的難度相對不大;北京、深圳2個一線城市也在其中,房價位居全國高位水平系出租回本難的主要壓力,2城售租比分別較2023年增加0.4、1.4年。售租比下降城市中,東莞、昆明、寧波、青島、廈門下跌幅度位居前五,通過租金回本的年限均縮短了6年以上。第四部分:租金收入比重點50城租金收入比持續回落,居民租房壓力逐步緩解。所謂租金收入比就是指租金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權重,能夠直觀地反映居民租房壓力。國際上認為30%是租金收入比的黃金分割點,如果租金超過收入的30%,其他消費就會被大大壓縮,生活幸福感就會下降。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重點50城租金收入比為12.59%,較2023年回落0.78個百分點,意味著居民租房的壓力稍有減輕。以20㎡作為平均租房面積,繪制出重點50城的租房壓力圖。可以明顯看到,以北京、上海、廣深、三亞為核心形成4個租房壓力圈,其中,深圳(27.04%)、上海(25.14%)、三亞(24.91%)、北京(24.11%)租金收入比位居TOP4,租金支出占比超過總收入的兩成,居民租房面臨相對較大壓力;廣州、杭州、廈門、成都租金收入比超15%。而低租金收入比的城市中,金華、煙臺、中山等15個城市租金收入比在10%以下,租房群體的居住幸福感相對更高。重點50城中近9成城市租金收入比下降。根據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僅有6城租金收入比上升,其余44城均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