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和文學藝術含解析岳麓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和文學藝術含解析岳麓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和文學藝術含解析岳麓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和文學藝術含解析岳麓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31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和文學藝術含解析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限時集訓(三十一)現代中國的科技、教化和文學藝術(建議用時:40分鐘)一、選擇題1.(2024·張家界三模)有科學家在回憶錄中指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科研活動開展得很狹窄,只有地質學、生物學、氣象學等學科進行了比較連續的科研活動。”形成這一狀況的主要緣由是()A.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B.新中國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落后基礎薄弱C.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未救濟D.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科研經費難以得到落實B[題干提及我國的科研活動開展狹窄,與資本主義的封鎖關系不大,故A項錯誤;題干顯示我國科研活動少,而緣由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科技水平薄弱,故B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對我國各項建設進行了救濟,故C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初期科研經費難以得到落實無史實支撐,故D項錯誤。]2.新中國成立后,科技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1967年第一顆氫彈勝利爆炸;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勝利放射。究其緣由是()A.“科教興國”戰略的推動 B.蘇聯長期的技術支持C.主觀努力拼搏的結果 D.雄厚物質基礎的保障C[“科教興國”戰略是20世紀90年頭提出的,與題干時間不符,A項錯誤;20世紀50年頭后期中蘇關系惡化,蘇聯撤走了大量在華專家,B項錯誤;1964年至1970年,中國與美蘇兩國交惡,面對美蘇的威逼,在國力較弱的狀況下主動研發國防科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體現了主觀努力拼搏的結果,C項正確,D項錯誤。]3.(2024·江蘇高考)《我國經濟建設的歷史閱歷》文章中提道:“中國的閱歷第一條就是自食其力為主。我們許多東西是靠自己搞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激昂起整個國家奮勉圖強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A.首顆人造衛星放射勝利 B.駕馭載人航天技術C.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 D.勝利培育雜交水稻B[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放射勝利,與材料中“改革開放以來”不符,故A項錯誤;從1999年起,“神舟”號飛船在經過4次無人飛行勝利試驗后,于2003年載著宇航員楊利偉升上了太空,與材料中“改革開放以來”相符,故B項正確;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勝利,與材料中“改革開放以來”不符,故C項錯誤;1973年,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南優2號,與材料中“改革開放以來”不符,故D項錯誤。]4.(2024·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0世紀90年頭中期以來,我國電子計算機、大規模集成電路、現代通信設備等產量增長快速。這反映了()A.新興產業成為經濟主導B.傳統產業出現較大退步C.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D.“科教興國”戰略貫徹實施D[我國經濟的主導產業照舊是其次產業(工業),故A項錯誤;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并不意味著傳統產業較大退步的出現,故B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對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提及,故C項錯誤;結合材料給定的時間點,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高科技產業獲得日新月異的發展,故D項正確。]5.(2024·吉林百校聯盟聯考)據有關統計,1956年全國性學術會議達50多次,學術論文和報告也達2000篇,都超過以往任何一年。此現象()A.是“雙百”方針推動的結果B.說明我國科技獨創碩果累累C.體現了教化對科研的促進D.是蘇聯科研模式影響的結果A[1956年中共中心確定了“雙百”方針,推動了科學發展和文化事業的旺盛,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學術研討的結果,不是科技獨創,B項錯誤;教化的推動與蘇聯科研模式的影響材料均未體現,解除C、D兩項。]6.1959年,文化部在全國各大城市同時舉辦“慶祝建國十周年國產新片展覽月”活動,35部優秀影片同時展出……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歡迎。這些影片還進入世界市場,受到各國觀眾的寵愛。新中國的電影創作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電影界稱之為“難忘的1959年”。這一現象()A.是“左”傾錯誤思潮在文化領域的新動態B.是在“雙百”方針指導下取得的文藝碩果C.表明文化領域領先打破帝國主義的外交封鎖D.折射了困難時期中國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B[材料中現象并未體現“左”傾錯誤思潮,故A項錯誤;“雙百”方針是對文藝工作主見“百花齊放”,對科學工作主見“百家爭鳴”,發展、旺盛了社會主義中國的科學、文化和藝術事業,故B項正確;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領先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外交封鎖,故C項錯誤;電影事業的輝煌與困難時期中國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無關,故D項錯誤。]7.(2024·天津部分地區一模)1978年3月,全國人大五屆一次會議把“雙百”方針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旺盛。”這一法律規定出臺的主要緣由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B.鄧小平提出了“三個面對”的教化思想C.總結社會主義時期文藝工作的閱歷教訓D.建國以來的“左”傾錯誤得到全面訂正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于1978年底,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故A項錯誤;“三個面對”提出于1983年,故B項錯誤;由材料“把‘雙百’方針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可知由于“文革”時期對“雙百”方針的破壞,“文革”結束后以法律形式確保文藝科技事業的發展,總結社會主義時期文藝工作的閱歷教訓,故C項正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拋棄了“左”傾錯誤思想,故D項錯誤。]8.(2024·昆明調研)1950年,教化部接管了天主教會開辦的輔仁高校,后并入北京師范高校。隨后,又接收了受帝國主義津貼的燕京高校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學、一千一百多所小學。這一舉措()A.徹底改造舊教化 B.對教化撥亂反正C.提高了教化質量 D.收回了教化主權D[材料僅體現對輔仁高校與燕京高校等學校的接收,不能體現對整個舊教化的徹底改造,故A項錯誤;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現對教化的撥亂反正,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僅體現對輔仁高校與燕京高校等學校的接收,不能體現教化質量的變更,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教化部接管了天主教會開辦的輔仁高校與受帝國主義津貼的燕京高校等學校,說明新中國收回了教化主權,故D項正確。]9.1952年新中國進行了院系大調整。調整前,舊法學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設,以示法律獨立于政治之外。調整后,將不同學校分立的政治、法律兩系加以合并組建新的政法學院,強調法律和政治是不行分的,法律應聽從政治。這種變更()A.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法律教化體系B.清除了舊中國法律體系的不良影響C.適應了人民政權政治建設的須要D.奠定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法律基礎C[題干強調“法律和政治是不行分的,法律應聽從政治”,這不是進行社會主義的法律教化,故A項錯誤;題干沒有提及舊中國的法律體系,故B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為鞏固新政權的須要,強調社會主義法律應當聽從于新中國的政治,故C項正確;奠定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法律基礎的文件是1954年憲法,故D項錯誤。]10.1953年,東北行政委員會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為東北農村編寫了《農夫速成識字課本》,課文采納類似《三字經》的韻文體:“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產黨,領導咱,有力氣……”。這說明新中國初期的掃盲教化()A.強調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B.留意對公民的政治思想教化C.奠定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基礎D.激發廣闊群眾的主子翁意識B[材料沒有提及生產實踐活動,故A項錯誤;課本強調毛主席、共產黨的重要性,通過政治思想教化,鞏固政權,為經濟建設做打算,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內容,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故D項錯誤。]11.(2024·湖南長郡中學六模)表改革開放前后中國科學教化領域發生的重大事務1977年8月召開了科學教化座談會1977年12月復原高考招生制度1978年3月召開全國科學大會1982年底科技界撥亂反正任務完成據此可推知,當時()A.安排經濟體制遭否定 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C.社會公允公正的重建 D.經濟發展急需科教人才C[材料僅反映改革開放前后科學教化領域發生的重大事務,與安排經濟體制無關,故A項錯誤;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這與材料中時間不符,因而無法體現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故B項錯誤;由材料中改革開放前后科學教化領域發生的重大事務中復原高考招生制度及撥亂反正可知,這些大事務利于社會公允公正的重建,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經濟發展的影響,因而不能體現急需科技人才,故D項錯誤。]12.(2024·華中師大測評)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教化部門通過高考改革和高校擴招使高等教化獲得了快速發展。2024年,全國各類高等教化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化毛入學率達到42.7%。這說明高等教化()A.出現了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B.建立了較完整的國民教化體系C.踐行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D.培育了大批現代化的建設人才A[依據材料“2024年,全國各類高等教化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化毛入學率達到42.7%”的信息可以得出高等教化出現了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故A項正確;建立了較完整的國民教化體系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故B項錯誤;踐行“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早在1995年就提出來了,故C項錯誤;高等教化培育了大批現代化的建設人才并非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國元年,教化部公布了新的教化宗旨:“留意道德教化,以實利教化、軍國民教化輔之,更以美感教化完成其道德教化。”……不久又頒布了有關高等教化的《高校令》。《高校令》中規定:高校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家須要”為宗旨。高校分文、理、法、商、醫、農、工七科。高校設預科及本科,預科修業三年,本科修業年限按各科性質,三年或四年不等。本科畢業稱學士。高校另設高校院,培育探討生。高校設校長一人及各科學長一人;老師分教授、助教授及講師三種;各科設講座。高校設評議會,由各科學長及各科教授組成,負責評議高校的一切重大問題。從《高校令》的整個內容可以看到,這個高等教化體系完全抄襲自鄰國日本。而日本的學制又是以歐洲高等教化體系為藍本。這個學制公布以后沒有實行多久,就被美國式的學制所代替,稱《壬子癸丑學制》,整個體系都是抄自美國。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高等教化進入了一個發展的新階段。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高等學校的領導,建立了政治工作機構,開設了馬列主義課程,明確了高等教化為工農開門,為生產服務的方向。從1952年起,教化部規定高校從一年級起先采納蘇聯教學安排和教學大綱。組織老師翻譯蘇聯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化和理論脫離實際的思想,明確高等教化的任務是培育高級特地人才。1952年下半年起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院系調整。經過調整,綜合高校由49所調整為14所,工業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農業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醫藥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到1966年以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一個包括基礎學科、技術學科、社會學科、藝術、體育、外語、師范教化的高等教化體系。1953年10月中心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高等學校領導關系的確定》中規定,高等教化部頒發的有關全國高等學校的建設安排、財務安排、財務制度、人事制度、教學安排、教學大綱、生產實習規程以及其他重要法規、指示或吩咐,全國高等學校均應執行。——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顧明遠《中國高等教化傳統的演化和形成》(1)依據材料一,概括民國初年高等教化的基本特點,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形成背景。(2)依據材料二,歸納新中國建立初期高等教化的變更,并分析其緣由。[解析]第(1)問,可從教化宗旨、教化管理、教化體制淵源等方面歸納其特點;結合所學學問,從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缺陷、西學東漸等方面分析背景所在。第(2)問,從教化領導權、教化方向、學校類別等方面歸納變更;結合所學學問,從新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等角度分析緣由。[答案](1)特點:道德教化和功利性教化并重(傳統文化教化和西方文化教化并舉);強調綜合人才培育并適應國家須要;仿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高校具備教化自主權。(回答隨意三點即可)背景:辛亥革命時期思想啟蒙不足,對封建文化批判不徹底,民國初期國民教化水平低下;西方文化和高等教化制度不斷傳入并深刻影響中國;19世紀末以來,日本、美國發展快速,成為中國學習西方高等教化的重要對象。(2)變更:中國共產黨確立對高等教化的領導權;高等教化面對工農,為社會服務;借鑒蘇聯閱歷,專才教化漸漸取代了通才教化;重理輕文,理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教化權集中于教化部門。(回答隨意四點即可)緣由:新中國成立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外交上實行“一邊倒”,強調學習蘇聯;大規模工業化綻開,急需相關建設人才;高度集中的安排經濟體制逐步形成。(回答隨意兩點即可)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國高等教化中不同學科學生數量的構成比重狀況表(%)。合計工科農科林科醫科師范文科理科財經政法體育藝術解放前最高年10017.86.6-7.713.510.56.411.424.40.41.61951年10031.66.21.613.911.97.85.116.52.80.12.51952年10034.86.91.113.016.57.15.011.52.00.21.91953年10037.76.11.213.718.86.75.86.41.80.51.31957年10037.07.71.411.126.04.46.52.71.90.70.6——中國教化年鑒(1949-1981年)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