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四川省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四川省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四川省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四川省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四川省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二下學期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2026級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明清時期,江南市鎮外來人員逐漸增多。如明后期嘉興府崇德縣石門鎮的油坊常常“募旁邑民為傭”。康熙初年,松江府楓涇鎮有很多布局,“多雇染匠、砑匠,皆江寧人”。蘇州府盛澤鎮的練坊、染坊、踹坊,“數百年來,皆為紹興人專利之業”。這說明江南()A.手工業專業化趨勢加強B.市鎮經濟繁榮助推人口流動C.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發達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出現2.2007年《歐盟智慧城市報告》提出基于云計算、社交網絡等信息技術工具,讓城市更加智能、科技、環保、低碳;2012年6月,中國有320多個城市借助物聯網、傳感網等信息技術工具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這說明()A.世界各大洲城市化發展十分均衡B.歐盟的城市發展理念凸顯地域特色C.歐盟和中國主導智慧城市的發展D.科學技術的進步影響城市發展方向3.北宋漕運分四路向京都汴京集運: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經汴水入京;陜西之粟由三門峽附近轉黃河,入汴水達京;陜蔡之粟由惠民河轉蔡河,入汴水達京;京東之粟由齊魯之地入五丈河達京。上述四河合稱“漕運四渠”,其中來自東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主要地位。這表明“漕運四渠”()A.促使泉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B.與京杭大運河的路線基本相同C.體現出北宋對南方的經濟依賴D.有效緩解北宋面臨的軍事壓力4.1906年2月,天津第一條公交電車線路開通。為此,《大公報》著文指出,“今天津之電車蓋為外人所辦,并非我中國所自辦,我中國不過特派董事以參議于其間,此后內地電車路權又將握于外人之手”。該文意在()A.推動交通發展B.學習西方科技C.呼吁保護利權D.關注人民生活5.“西進運動”期間,美國的交通模式經歷了從印第安土著的羊腸小道,到19世紀初劉易斯、克拉克為代表的探險家之路,到19世紀上半葉由政府和私人修建的公路、運河,再到19世紀40年代掀起鐵路建設熱潮的變化。這些變化()A.根源于美國東西部地區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B.促進了印第安土著人日益融入美國主流社會C.是工業革命成果的涌現與不斷革新的縮影D.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6.表3所示是日本東海道新干線對商貿企業員工工作地點的影響情況。這反映出表3時間在東京設置總部的企業從業人員分布在大阪設置總部的企業從業人員分布東京大阪其他合計東京大阪其他合計1965年11月76.6%15.1%8.3%100%38.7%53.9%7.4%100%1997年11月91.1%3.7%5.2%100%66.2%23.2%10.6%100%A.高速公路推動城市一體化B.高鐵推動城市從業人數變化C.高鐵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D.交通工具進步改變了城市職能7.下圖為創作于建國初的版畫--《愿望》。該畫描繪了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正式通車時各界群眾參與慶祝的場面,把新中國建設史上難忘的一幕鐫刻在了中國版畫史上。該版畫()A.表達了人民建設國家的高漲熱情B.體現新中國交通建設的高速發展C.注重表現作者豐富的藝術想象力D.反映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建設思路8.據統計,1927-1949年,上海市國藥(中藥)號累計達到349家,而西藥房僅有163家。在平均營業額方面,上海西藥業約是國藥業的3倍,但上海國藥業每日配方量卻是西藥房的26倍。這些數據說明()A.民眾對中醫診療缺乏信心B.政府政策推動傳統醫學發展C.近代化加劇了中西醫對立D.中醫在基層醫療中的重要性9.云南洱海白羊村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其中出土的陶器幾乎都是夾砂的,紋飾以劃紋、繩紋和篦紋為主。劃紋中也有之字紋,它同中原磁山文化的之字紋以及內蒙古東南與遼寧等地的之字紋并不屬于一個系統。材料可用來說明()A.中國早期文化多元發展B.自然環境決定文明進程C.中原文化的輻射力較強D.云南地區制陶技藝高超10.《左傳》記載,晉獻公欲娶戎狄之女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弗聽”,后晉國大亂;齊相崔杼違反同姓不婚的禁忌,欲娶棠姜為妻,“(卜之)兇,無所歸也,弗聽”,后家破人亡。《左傳》的這類歷史敘事()A.強化了神權政治傳統B.凸顯了道德禮儀規范C.反映了新興階級訴求D.催生了天人合一思想11.孔子認為:“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荀子則提出:“禮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由此可見,二者都強調禮()A.應該由先王制定和實施B.用來規范人們的欲望和行為C.對人的情感的治理作用D.源于對社會混亂的治理需求12.漢宣帝尊崇儒學,但同時“所用多文法吏”,又常常“以刑名繩下”,一些大臣因言語等小過被殺。“柔仁好儒”的太子向他諷諫“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即遭宣帝訓斥:“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這反映出當時的治國理念是()A.儒法相爭,因王而異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儒法并用,因時損益D.外儒內法,以法為主13.宋代文化不再被極少數士家大族壟斷,逐漸由士階層普及到農工商各階層。在宋代“雖為市賈,亦重儒術”的事例不少,清人沈森甚至認為從宋代開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這些現象反映了宋代()A.等級觀念受到沖擊B.重農抑商政策改變C.商人成為社會主流D.社會重文風氣濃厚14.據考古發現,廣西平樂、平南、桂平等地戰國時期的墓在墓葬形制、隨葬品的造型和紋飾等方面與楚國、中原地區所發現的大體相同,但部分出土的隨葬品,如銅扁莖短劍、銅雙肩鏟形鉞銅盤口鼎等與中原地區存在明顯差異。這些發現可以印證()A.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B.各區域文明交流互動頻繁C.中華文明存在連續性特征D.戰國廣西青銅鑄造業發達15.康熙年間,桐城兩家人在宅基地糾紛中各退三尺,六尺巷從此美名遠揚,但此后在戰火中逐漸被拆毀。近年來,桐城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弘揚六尺巷“和為貴”的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這主要表明()A.中華文化推動基層治理創新B.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C.文化強國戰略得到貫徹落實D.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財富16.晚清時期,中國人驚奇地發現西方物理學揭示的一些原理,與《墨子》記載有相似之處。自秦漢以來幾乎被人遺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國人的關注與研究。這一現象表明()A.墨學復興促進傳統科技轉型B.傳統科技與近代科技一脈相承C.西學東漸促進了墨學的復興D.中國古代的科技以實驗為基礎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周易》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孔子把為真理、為國家、為民族犧牲視為最大的“仁”,即所謂“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同時孔子強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尚書》主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北宋范仲淹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嘆;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顧炎武大聲疾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品格,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摘編自朱西周《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演變與時代價值》材料二隋唐時期,新羅與中國交往頻繁,它的典章制度、文字和風俗習慣受到中國的影響。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國內迅速形成學習唐朝的熱潮,政治上建設“律令制國家”,文化上以唐朝為榮,史稱“唐風文化”時代。日本自主加入東亞文化圈,形成唐朝、新羅、日本為主要成員的東亞世界文化格局。以唐朝為中心,中國、日本、朝鮮、越南乃至從蒙古草原到西藏高原中間地帶的西北走廊地區,構成一個完整、獨立、自律的“東亞世界”。在東亞世界中,各國的歷史是在同中國的緊密聯系中展開的,此文化圈內的各種文化皆源于中國,或者受中國的影響而成長。唐朝處理對外關系的時候,強調制度文化的傳播和對周邊鄰國的開放,通過人員、物質、文化的廣泛流動,充分吸收各國之長,維持自身的先進性和活力,形成對周邊鄰國的優勢和吸引力,確保自身的中心地位。-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并簡要概括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12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東亞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和意義(8分)(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簡要分析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積極意義。(5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時間鐵路修建概況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條鐵路,即英國資本集團采取欺騙手段擅筑的吳淞鐵路,但經營了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贖回拆除了。1881年清政府洋務派主持修建唐山至胥各莊的鐵路,從而揭開了中國自主修路的序幕。1903年中東鐵路正式運營,這是列強通過修建鐵路攫取中國資源的標志。1909年我國第一條自行設計并修建的鐵路-京張鐵路全線通車。1911年截止辛亥革命爆發前夕,清政府時期共修建鐵路9100公里,但其中只有1800公里屬于清政府撥款自建、贖回或商辦。1912年民國政府宣布“統一路政”,將各省已經建成和正在興建的鐵路收歸國有,用于抵借外債,因而形成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二次高潮。1928年南京國民黨政府執政以后,主要是以官僚買辦資本與帝國主義壟斷資本“合資”方式修建鐵路,從而出現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路權的第三次高潮。1945年抗戰結束前夕,國民黨政府實際管轄的鐵路里程只有1400多公里,就是說除東北、臺灣省鐵路全部喪失外,又在抗戰期間丟掉95%。1949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僅為21810公里,鐵路機車以蒸汽機車為主。1952年成渝鐵路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條鐵路干線,是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1975年對寶成鐵路的電氣化改造完成,中國鐵路首次實現電氣化。2017年兩列復興號動車組率先從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宣告我國鐵路技術裝備水平進入一個新時代。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進入高鐵時代。2021年截至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高達15萬公里,全國高鐵匯總里程數也突破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摘編自苗秋林《中國鐵路運輸》(中國鐵道出版社,1994-01)從表格中提煉中國鐵路發展史的相關歷史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表述成文,持論有據,史論結合。)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就有隔離病人的防疫措施。《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有防治傳染病的法律條文。兩宋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探索出瘟疫流行的原因,注意到自然環境和疫病之間的關系,充分發動民間力量防疫。到了明代,種痘預防天花,已受到廣泛的注意。據俞茂鯤《痘科金鏡賦集解》記載:“種痘法起于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寧國府太平縣”,并“由此蔓延天下”。清代醫學著作《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后來,人痘接種法傳到歐亞各國。1769年,英國醫生琴納在中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發下,發明了牛痘免疫法。-摘編自《中國疫病史鑒》材料二近代前期,“求進步的中國人”堅信“要救國,只有學外國”。當時中醫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術東藝,欺人圖利”。陳獨秀指出,中醫“既不解人身之構造,復不事藥性之分析,菌毒傳染,更無聞焉”。知識精英們“以科學的名義”對中醫的批判,最終釀成民國政府三次試圖廢除中醫的行動。隨著外國侵略進一步加劇,“傳統力量”反而漸漸顯現出真實價值,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醫與中國民族、身體、思想、文化系統的關聯逐漸緊密。錢穆認為,包括中醫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學文明,應該還能融化能開新”。--摘編自皮國立《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疫病防治的措施,并簡析其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近代知識精英對中醫學態度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7分)遂寧高級實驗學校高二第一學月考試歷史試題試題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BDCCCBADA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BCDAAC二、非選擇題17.【答案】(1)內涵:自強不息;注重道德;注重民族氣節;主張和而不同;關注民生,具有民本思想;強調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任答4點得8分)特點:中華文化的起源是獨立起源發展,具有本土性;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具有包容性;中華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具有延續性。(任答2點得4分)(2)成因:隋唐時期國力強盛、制度先進;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對外政策相對開明;對東亞國家具有吸引力;古代交通相對通暢。(任答2點得4分)意義: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交往;中國先進的制度和經濟文化促進東亞國家的進步與發展;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任答2點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3)傳統文化的“仁”“和”的思想,推動中國“親誠惠容”外交理念的建立;“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天人合一”、順其自然、“兼愛”、“非攻”等也助推中國的大國外交的發展。(2點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8.【答案】示例:論題:鐵路百年巨變見證民族偉大復興。(2分)晚清時期,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鐵路在中國的出現是隨著西方侵略而來的,中國近代的鐵路多是列強投資修筑,為其直接或間接控制,而且列強還控制鐵路沿線的采礦、行政、管理等權利,鐵路成為列強在近代中國掠奪資源、擴張勢力的主要工具。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清政府逐漸認識到鐵路的重要性,1905年,以詹天佑為代表的中國工程師首次不借助外國資金和外籍技術人員的幫助下,自主修建京張鐵路,開啟了中國人自主修建鐵路的時代,推動了中國鐵路事業的近代化,客觀上有利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3分)民國時期,中華民國宣布“統一路政”,要求各省把已經建成的和正在興建的鐵路全部收回國有,從而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