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漣源市2023-2024年上學期高一分班選科考試

語文試卷

總分150分時量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

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

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地勞動”,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上述重要講話是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重大理論指導,是從民族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對深化教育改

革、完善教育體系建設提出的重大任務。

在2013年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歷數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勞動

者杰出代表,既包含體力勞動者,又包含腦力勞動者;既包含簡單勞動者,又包含復雜勞動者;既包含物

質生產勞動者,又包含精神生產勞動者。誠實勞動與創造性勞動一樣,都是對勞動的性質規定,前者是強

調勞動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當性,后者則是強調勞動要素、方法和結果的發展性。

(摘自《論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深入推進勞動教育》)

材料二:

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勞動教育是成長成才的題中之義。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立德樹人的理念,對

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稽,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

育”的記載。勤勞創業、耕讀傳家是中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勞”與“學”在歷史上從未分離過。著名教

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兒童勞動教育應謀求手腦相長。長期以來,勞動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創造歷史、發展

自我的過程中,發揮了興國利民的重要作用。

應該看到,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

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學校課程的實施中,存在“口頭上重視、課程上

忽視”等情況,勞動教育內容大多以活動的方式呈現;社會和家庭對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意

義,也存在認識不足的現象。推動全社會重視勞動教育,就要使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常規

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形成勞動樹人、協同育人的格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意見》強調,“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

育中的基礎作用”,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社會勞動,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意見》同時提出,

“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包括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統籌安排課內外勞動實踐時間,

有序安排學生集體勞動,等等。而從社會角度看,企業公司、工廠農場可以開放實踐場所,工青婦、公益

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等可以搭建多樣化勞動實踐平臺。

在推動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理念的基礎上,更應倡導創造性勞動。當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歸根結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注重生活實踐、社會實踐、勞動實踐的錘煉,培養孩子

們的實踐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近年來在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

量、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等,就是著眼于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的

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

就一身真本領,就能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更能在勞動中拓寬個人成才、國家發展的廣闊天地。

馬克思說:“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華民族是勤于勞

動、善于創造的民族。廣大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推動他們從小接受勞動教育、感受勞

動之美,養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習慣,從而以勞動教育樹時代新人,用勞動之

手創造幸福生活。

(摘自呂文利《以勞動教育樹時代新人》)

材料三:

人生活在具體的、現實的社會中,人的全面發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會條件的制約,教育就是其中一個

重要條件。馬克思說:“要改變人的本性,使他獲得一定的勞動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

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

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呢?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

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在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將教育與勞動相結合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具有獨特的育

人價值。在日常生活勞動教育方面,讓學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主動分擔家

務,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服務性勞動教育方面,強調讓學生

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志愿服務,培育公共服務意識,使學生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

奉獻精神,參與社區治理。在生產勞動教育方面,強調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豐富職業體驗,

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提升就業創業能力。這樣對勞

動教育的進一步細化,將教育與勞動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勞動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獨特育人價值。

(摘自陳云龍《勞動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誠實勞動是就勞動性質而言的,它強調了勞動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當性,黨和國家對此比創造性勞

動更加重視。

B.勤勞創業、耕讀傳家是中國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時期儒學的倡導而開

始的。

C.勞動者只要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在勞動中拓寬個人成才的天地,就能樹立肯學肯干肯鉆研

的精神。

D.對大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學校要起主導作用,家庭要發揮基礎作用,社會可以搭建多樣化的勞動

實踐平臺。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勞動教育非常重視,強調勞動教育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B.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出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重點都是為了強

化和落實勞動教育。

C.馬克思主義認為,必須通過一定的教育或訓練才能改變人的本性,只有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才能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D.近年來,在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這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

勞動教育存在不足有關。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勞動不僅是經濟的范疇,而且是道德的范疇,因此不勞而獲是可恥的。”

B.“當勞動是快樂時,生活是美的;當勞動是一種責任時,生活就是奴役。”

C.”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

D.“加強青少年學生勞動教育是一個關乎人才培養和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課題。”

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

5.為什么要在大中小學生中加強勞動教育?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LD2.B

3.D4.①開篇提出論點,②接著論述勞動以及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近年來勞動教育存在的問

題以及應對策略。③最后歸結論點,再次闡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5.①勞動教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立德樹人的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

大。

②現實中,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

③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將教育與勞動相結合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具

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黨和國家對此比創造性勞動更加重視”無中生有。這一觀點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相反,依據材料二

第六段原文“在推動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理念的基礎上,更應倡導創造性勞動”,文本表達了不同觀

點。

B.“中國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時期儒學的倡導而開始的”說法錯誤,原文中只是談到孟子曾強調

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其內容提到后稷所處的時期(堯舜時代)就重視勞動的育人功能。

C.選項顛倒了原文的邏輯關系,依據材料二第六段原文“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

本領,就能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更能在勞動中拓寬個人成才、國家發展的廣闊天地”可知選項

錯誤。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B.”重點都是為了強化和落實勞動教育”錯誤,出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著眼于“適應科技發展和

產業變革的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可知,“強化和落實勞動教

育”只是其中重點之一。

故選Bo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最主要觀點是“對青少年學生要加強勞動教育”,核心是“勞動教育”而不是“勞動”本身。體

現、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A.界定勞動的范疇。

B.辯證分析勞動和生活的關系。

C.強調勞動對創造美的重要作用。

D.體現、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七段,在第一段中,首先提出“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勞動教育是成長成才的題中之

義”,提出論點,明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二三兩段中,首先指出“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

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

載立德樹人的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

因……勤勞創業、耕讀傳家是中國教育的重要內容”,指出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及勞動的重要意

義。然后在四、五、六段中,“應該看到,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

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推動全社會重視勞動

教育,就要使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常規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形成勞動樹人、協同育

人的格局”,分析近年來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第七段是總結,從“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廣大青少年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推動他們從小接受勞動教育、感受勞動之美,養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習慣,

從而以勞動教育樹時代新人,用勞動之手創造幸福生活”,最后歸結論點,再次闡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

依據材料二第二段原文“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

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

載立德樹人的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勞動教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承載立德樹人的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依據材料二第四段原文“應該看到,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

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現實中,勞動的獨特育人價

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

依據材料三第三段原文“在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將教育與勞動相結合開展新時代勞動

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將教育與勞動相

結合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爺爺的雷雨天

鄭俊華

咔嚓!晚飯剛上桌,陰沉沉的天空,響起一聲炸雷。

爺爺騰地從飯桌旁站起來,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敵情!快,杉木林!

這時候的爺爺,耳朵突然支楞起來,眼睛不再渾濁,腳步不再遲滯,迅速拎上獵槍,我則伸手抓過把

雨傘,打開角門,跟在爺爺身后,沖入夜色之中。

家里老房改造時,我主張,跨院的南門繼續保留,因為爺爺,他喜歡!

我和爺爺沖下堤壩,繞過一棵棵百年老松,繼續向前摸。

護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來。我忙遞了個眼神過去:老奎叔,什么情況?

幾道閃電劈過,夜空忽明忽暗,雷聲如高山撒落下了巨石隆隆作響。爺爺舉起槍,如臨大敵。老奎叔

突然神色一凜,扯住爺爺的胳膊,壓低聲音說:有敵情,傷員們已經撤了!

爺爺也壓低聲音:撤哪兒去了?

你家!

快回去,快!爺爺掉過槍口,消失在夜色里……

當年,爺爺還是個身手矯健的青年獵手,我們黑山寨周圍的大山,就是爺爺的獵場。大山的山洞、溝

谷、古樹、懸崖,沒有他不知道的,就連那些擰特角的羊腸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幾個獵手兄弟踩出來

的。爺爺天天穿梭在山林中...

那年的一個午后,大山里來了一支隊伍,大都面黃肌瘦,一襲破舊的灰色衣褲,裹腿打得還算結實;

清一色的草鞋,經過荊條子的再三纏裹。再一細看,二三十人的隊伍,幾乎每個人都有傷,或頭部、或腿

部、或胳膊,灰白色繃帶滲著血跡。山林趕路,這隊人馬顯然已經很疲憊。

爺爺抄小道趕在他們前面,把隨身帶的干糧和臘肉、土酒,掛在路邊的樹上。一大兜,很醒目,他們

一眼就發現了。

幾個小兵如獲至寶,爭相過去取下來,拿到一個頭纏繃帶、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紀看起來比小

兵大,性格沉穩。爺爺當時想,他一定是他們的長官。

那兵沒接過東西,對幾個小兵說了些山南海北爺爺聽不太懂的土話。

后面的事情就簡單了。爺爺從樹后轉出來,把小兵重新掛回樹上的兜子取下,鄭重地交給了那拄棍的

兵。那兵也不是軍官,就是傷比較重的老兵。

他們始終沒說自己是什么部隊,爺爺也沒有多問。他們態度和藹,相扶相助,在那樣連日陰雨、缺糧

少藥的境況下,依然說笑、哼歌。

爺爺喜歡上了這些人。

他當夜回了趟家,沒跟家人透露一點兒消息,扛著家里的糙米、土酒、犯子肉和全部的草藥,從屋后

跨院的角門溜走了。

爺爺是十天后,被后山羅家寨的瞿爺爺帶人抬回家的。

多年后我們才知道,那次爺爺是準備憑著自己山里通的優勢,把這支與大部隊走散的小隊伍送過山

去。

他們白天急行軍,晚上宿山洞,繞開溪流、暗沼、溝壑,奔走在彎曲的羊腸小道上,但是因為兵員有

傷,他們并不能快速前進。

第三天下午,狂風大作,天空墨黑,烏云蓋頂,電閃雷鳴中,有兩架飛機向他們直沖下來。

老兵大喊一聲:隱蔽!話到手到,他一把將身邊的一個小兵推到了幾步外的小石萩子旁,正想就地趴

倒:卻見毫無戰斗經驗的爺爺還站在路中央,愣愣地東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躥到爺爺身

后,一個“猛虎撲食",將爺爺結結實實地壓在身下,兩人就勢滾進了路邊的草叢。不過一息之間,空中

落下三枚炸彈,把離他們幾步遠的羊腸小道,炸成了幾尺深的斷崖。

那次轟炸犧牲了七人,年齡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歲;最小的扛鍋小鬼,僅15歲。

鷹嘴巖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墳瑩,遠遠望去,一個個的土包令人難受。

一片彈片鉆進了爺爺右腦,經當地名醫瞿老山人羯力搶救,爺爺幸存了下來,但從此,爺爺的思維就

停滯在了炮火硝煙中。

有一年,爺爺被請到縣里,拿回了個紅本本。村里人這才知道當年他遇到的隊伍,是北上長征的紅

軍。

那片墳瑩成了爺爺的根據地,年輕時打獵,年老時護林、修墳,差不多每天必到。爺爺最得意的一句

口頭禪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長征隊伍的人!

時間是一劑良藥,幾十年過去,爺爺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電、發燒、勞累等情形,還時有復發。

獵槍交公后,木工活嫻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樣的老式木頭獵槍。

爺爺自是喜出望外。

老小孩一樣的爺爺,是鄉人的話題、鄉人的至寶。每當爺爺病發,知根知底的寨里鄉鄰們,都會十分

默契地主動配合。

當豆大的雨點落地時,我和爺爺已拐進了跨院的角門……

6.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爺爺的語言、神態、動作等,讓讀者以為這是戰爭年代,當讀到“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

來”時,才明白這原來是和平年代,饒有趣味。

B.爺爺非常慷慨地把自己隨身帶的干糧、臘肉和土酒送給一支二三十人的隊伍這一舉動,突出地表現了

爺爺本性善良和扶危濟困的特點。

C.小兵們爭相取下爺爺掛在樹上的裝有食物的兜子而后又掛回樹上去,是因為老兵告訴小兵們不明來歷

的東西不能隨便吃,以免受騙上當。

D.拄棍的老兵在敵機轟炸時,毫不猶豫地“躥到爺爺身后”,一個“猛虎撲食”將爺爺壓在身下,形象

地表現了老兵愛護人民、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小說整體上采用倒敘方式,主體部分敘寫了爺爺給紅軍送吃的,送紅軍過山,遭遇轟炸受傷,護林、

守墳等等動人的故事。

B.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講述“我”所見所聞的爺爺的傳奇故事,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并

且更能突出小說主旨。

C.小說描寫部隊戰士“態度和藹”,“相扶相助”,樂觀積極,巧妙地為下文交代這支隊伍是北上的紅

軍的謎底埋下了伏筆。

D.“狂風大作,天空墨黑,烏云蓋頂,電閃雷鳴”的環境描寫,不僅照應了小說的題目,而且渲染了緊張

激烈的戰爭氣氛。

8.小說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何意蘊?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布衣將軍張達志曾說:“(軍隊)離開了人民,就好像小娃失去了爹娘,無法生存下去,更談不上打勝

仗。”那么,小說中紅軍與人民的魚水之情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分析作答。

【答案】6.C7.A

8.①畫線句采用反問、感嘆語氣,表現了爺爺幫助過紅軍的自豪和驕傲;②側面展現了紅軍隊伍不拿群眾一

針一線的優良作用,為了保護戰友和群眾甘于犧牲,以及不懼磨難、團結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

神。

9.①紅軍方面: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愛護群眾,嚴格的自律。不拿“我”爺爺送給他們的東西,老兵為了保

護“我”爺爺而犧牲。②群眾方面:“我”爺爺給紅軍隊伍送吃的,冒著危險送紅軍隊伍過山,爸爸則在獵

槍上交后親自給爺爺做了一把木頭槍,鄉鄰們把爺爺當成“至寶”,這都源于對紅軍的深厚感情。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是因為老兵告訴小兵們不明來歷的東西不能隨便吃,以免受騙上當”錯,雖然文中說“那兵沒接過東

西,對幾個小兵說了些山南海北爺爺聽不太懂的土話”,但從后文兵將兜子重新掛回樹上這一舉動,可知

老兵是教育小兵紅軍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分析鑒賞能力。

A.“倒敘”錯,小說情節設置巧妙,開篇渲染出緊張的戰爭氛圍后,運用插敘,將讀者帶入過往的回憶,

氛圍舒緩,最后回到現實。可見主要運用了插敘的敘述方式。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畫橫線的句子是“爺爺最得意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長征隊伍的人!”。

“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長征隊伍的人!”,采用反問、感嘆語氣,表現了爺爺的自豪,他曾經給紅

軍送過飯,帶領紅軍過過山,還曾親歷戰斗、光榮負傷;

讓爺爺驕傲的這支“長征隊伍”是紅軍隊伍的典型代表,他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那兵沒接過東西,對

幾個小兵說了些山南海北爺爺聽不太懂的土話”,小兵就把爺爺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掛回樹上,展現了了這

支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愛護群眾,嚴格的自律精神;他們不怕困難,團結互助,積極樂觀,“他們態

度和藹,相扶相助,在那樣連日陰雨、缺糧少藥的境況下,依然說笑、哼歌”;他們為了保護戰友和群眾

敢于犧牲,“老兵大喊一聲:隱蔽!話到手到,他一把將身邊的一個小兵推到了幾步外的小石破子旁,正

想就地趴倒:卻見毫無戰斗經驗的爺爺還站在路中央,愣愣地東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躥到

爺爺身后,一個‘猛虎撲食’,將爺爺結結實實地壓在身下”,這是一支有不懼磨難、團結互助、勇往直

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隊伍。爺爺的“驕傲”其實是對紅軍隊伍高度的認可和贊揚。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主要情節的能力。

紅軍方面: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愛護群眾,嚴格的自律。雖然跟大部隊走散,還都是傷員,“這隊人馬顯然已經很疲

憊”,但看到“我”爺爺掛在樹上的干糧和臘肉、土酒,他們依然秉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優良傳統,堅

決把東西掛回到樹上;

為了保護群眾,甘于自我犧牲。當敵機掃射時,老兵本來可以躲開,但看到“毫無戰斗經驗的爺爺還站在

路中央,愣愣地東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躥到爺爺身后,一個‘猛虎撲食',將爺爺結結實

實地壓在身下,兩人就勢滾進了路邊的草叢”,老兵因此而犧牲,年僅38歲。

群眾方面:

“我”爺爺給紅軍隊伍送吃的,冒著危險送紅軍隊伍過山。“我”爺爺看到這支隊伍如此自律,“他當夜

回了趟家,沒跟家人透露一點兒消息,扛著家里的糙米、土酒、狗子肉和全部的草藥,從屋后跨院的角門

溜走了”“多年后我們才知道,那次爺爺是準備憑著自己山里通的優勢,把這支與大部隊走散的小隊伍送

過山去”;

家人和村里人敬重幫助過紅軍的“我”爺爺,“我”和老奎叔等人在爺爺發病時配合他表演,”這時候的

爺爺,耳朵突然支楞起來,眼睛不再渾濁,腳步不再遲滯,迅速拎上獵槍,我則伸手抓過把雨傘,打開角

門,跟在爺爺身后,沖入夜色之中”“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凜,扯住爺爺的胳膊,壓低聲音說:有敵情,傷

員們已經撤了!”“每當爺爺病發,知根知底的寨里鄉鄰們,都會十分默契地主動配合”;爸爸則在獵槍

上交后親自給爺爺做了一把木頭槍,“獵槍交公后,木工活嫻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樣的老式木頭獵

槍”;鄉鄰們把爺爺當成“至寶”,“每當爺爺病發,知根知底的寨里鄉鄰們,都會十分默契地主動配

合”。這都源于對紅軍的深厚感情。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選文一: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

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

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可修者,非吾所

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羋后樂師

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鄭子、英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

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小苓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

以貽之。

(節選自韓愈《師說》)

選文二:

辱書云,欲相師。處道丕鳥也甚淺近死顧其中主見可理煮里賞好言迨為夫堂甚丕自建也不意吾子自京

師來攣至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

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

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節選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B.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C.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D.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逗。古書沒有標

點,所以要學習句讀。

B.巫醫,古代巫和醫不分,所以并舉。巫,原是男女巫師的通稱,主要以祝禱、占卜等為職業,也為人

治病。

C.六藝,指《詩》《書》《禮》《樂》《易》《論語》六種經書,其中《樂》已經失傳春秋時期孔子開私學

授六藝。

D.蠻夷,泛指華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蠻和東夷,是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輕蔑稱呼。此處指柳宗

元當時的貶地永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一第一段中“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兩句都是賓語前置,“之”字為助詞,為提前賓語的標

志,句意是: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

B.選文一第二段從正面論述“圣人無常師”的觀點,作者運用例證法和引證法,從孔子的實踐和言論兩

方面,說明師生關系是相對的。

C.選文二中“有輒嘩笑之”是對《師說》中“則群聚而笑之”的有力印證,說明當時確實存在比較嚴重

的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選文二第二段,柳宗元引用孟子的名言,表明韓愈“好為人師”的觀點,并結合古今事實及韓愈“抗

顏為師”的遭遇來論證。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2)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14.選文一第一段成功地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論證十分有力。請指出三處并簡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10.C11.C

12.D13.(1)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2)我自估量本來就沒有什么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人的老師。

14.①古今對比,突出今人不如古人反而不向老師學習的陋俗。②對待后代和自己的態度不同,對子嗣要求

向老師學習,自己卻不求教,表達了在求學上的雙重標準。③小問題求師,大問題卻不請教,表達了學習上

抓不住主要內容的弊端。④巫醫樂師和士大夫對比,說明了下層人們樂于求教的良好學風和士大夫之族恥

于求師的不良學風。(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的道德修養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常喜歡

發些議論,寫點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

“道不篤”和“業甚淺近”是并列關系的句式,都是對“仆”的闡釋,其間斷開,排除AD;

“雖”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斷開,排除AD;

“甚”修飾“不自是”,其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論語》”錯誤。應改為《春秋》。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

故選C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表明韓愈'好為人師’的觀點”錯誤。引用孟子的名言是為證明當時的風氣是恥于以人為師。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眾人”,一般人;“下”,低于;“恥學于師”,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恥于師學”。

(2)“仆”,我;“自卜”,自量;“固”,本來;“假令”,即使。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可

知,古今對比,突出今人不如古人反而不向老師學習的陋俗。

由原文“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可知,對待后代和自己的態度不同,對子嗣

要求向老師學習,自己卻不求教,表達了在求學上的雙重標準。

由原文“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可知,小問題求師,大

問題卻不請教,表達了學習上抓不住主要內容的弊端。

由原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巫醫樂師百工

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可知,巫醫樂師和士大夫對比,說明了下層人們樂于

求教的良好學風和士大夫之族恥于求師的不良學風。

參考譯文:

選文一:

唉!尊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沒有疑惑也很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

遠,尚且跟從老師并向他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

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出于這個原因吧?人

們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們;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的

老師,是教孩子書本的文字,學習斷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解答疑難問題。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

惑,有的(指“句讀之不知”)向老師學習,有的(指“惑之不解”)卻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要學習,大

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看出那種人的明智之處。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不以拜別人為師為恥。士大夫這類

人,說誰是誰的老師、誰是誰的學生之類的話,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么。就說:“他

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感到十分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覺得近乎

諂媚。”唉!尊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士大夫們瞧不

起,現在他們的見識竟反而趕不上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鄭子、蒞弘、師襄、老聃為師。鄭子這些人,他們的才德比不上孔

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

定超過學生,領會道理有早有晚,學術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全面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限制,向

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之道,寫了這篇《師說》贈送給他。

選文二:

承蒙您來信說,想要認我做老師。我的道德修養不深,學識非常淺薄,從各方面審察自己,看不出有

值得學習的東西。雖然經常喜歡發些議論,寫點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為都是正確的。沒有想到您從京城

來到偏遠的永州,竟幸運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來就沒有什么可取的東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別

人的老師。做一般人的老師尚且不敢,更何況敢做您的老師呢?

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在于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從魏、晉以來,人們更加不尊奉老師。在當今的

時代,沒聽說還有老師;如果有,人們就會嘩然譏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韓愈奮然不顧時俗,冒著人

們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輩學生,寫作《師說》,就嚴正不屈地當起老師來。世人果然都感到驚怪,相聚咒

罵,對他指指點點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編造謠言來攻擊他。韓愈因此得到了狂人

的名聲,他住在長安,煮飯都來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東奔去。像這樣的情況有好幾次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

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連用疊詞,營造出凄冷、悲涼的氛圍,為整首詞奠定了感情基調。

B.“淡酒”二字,寫出南渡之后的詞人到處漂泊、衣食無著的悲慘情形。

C.“憔悴損”明寫菊花的枯萎,而實則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D.詞人以獨守窗前的所見所聞所感,傳達出百無聊賴、內心愁苦的情狀。

16.詞人是如何表達“愁”?請簡要分析。

【答案】15.B16.①通過環境來烘托愁緒,上闋第一句是環境描寫,通過凄清的環境里寫愁;②通過意

象疊加來抒發愁緒,本詞中運用了很多意象,如“淡酒”“雁”“菊花”“梧桐”“細雨”,通過這些意象

來表現愁情;③直抒胸臆,直接表達愁緒,詞的最后一句直接抒發愁情。④視聽結合,文中寫到點點滴滴的

秋雨,這秋雨不僅是打在梧桐上,更是敲打在詩人心上,沉重得使作者無法承受。⑤運用疊詞。文中多處運

用疊詞,深切地抒發了自己愁苦之綿綿不絕。(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B.“詞人到處漂泊、衣食無著的悲慘情形”錯誤。本詞主要抒發作者的愁情,而“三杯兩盞淡酒”中“淡

酒”并不是因為酒淡,而是因為作者的愁濃,借酒也無法消除。所以“淡酒”是為了表達作者濃濃的愁

情。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手法的能力。

詞的第一句是環境描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運用了疊詞,更加表現出環境的凄清,

作者內心的凄楚,所以作者首先通過環境的凄清來烘托內心濃濃的愁情。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運用了“酒”這一意象,而且作者寫的是“淡酒”,并不是因為酒

淡,而是因為作者內心的愁情太重,借酒也無法消除。“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運用了“大

雁”這一意象,北雁南飛,但是作者卻再也無法回到自己的故鄉,而曾經和自己鴻雁出書的丈夫也已去

世,所以“雁”這一意象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國破家亡之悲。“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運

用了“黃花”這一意象,而本詞中的黃花卻是滿地堆積,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梧桐更兼細

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運用了“梧桐”“細雨”這兩個意象,雨打梧桐更增加了作者內心的愁緒。所以

作者選用了秋季中這些典型的意象,借這些意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愁,借景抒情。

詞作最后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直接一個“愁”字點出了內心的情感,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手

法。

本詞寫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點點滴滴的秋雨不僅滴落在梧桐上,使作者煩悶,更是

滴落在作者的心中,沉重得使作者無法承受。運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來抒發作者內心沉重的愁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點點滴滴”大量疊詞的運用,增加了詞作的節奏感,同時

也寫出了環境的凄清,作者內心愁情的沉重和綿綿不絕。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勸學》中直接提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

(2)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兩句回憶了當年求學期間同學們意氣奔

放、強勁有力的情景。

(3)蘇軾《赤壁賦》中,用蛟龍、鰲婦聽簫聲的感受,從側面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語句是

【答案】①.吾嘗終日而思矣②.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③.書生意氣④.揮斥方遒⑤.舞

幽壑之潛蛟⑥.泣孤舟之蔑婦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臾、遒、壑、蛟、釐。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節日期間,無論是家人團圓,還是老友歡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節后很多人會增添新

的煩惱,那就是“節日肥”“過年肥”,減肥也就提到日程上來。事實上,生活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整天

嚷嚷著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其實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應該減肥的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那么,

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從醫學角度來說,身材是否肥胖,?體質指數是用體重千克數除以

身高米數之平方而得出的數字,國人的健康體質指數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減

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慮減肥了。

提到減肥,不少人都為之“奮斗”過,節食、跳繩、跑步都是常用的減肥方法。臨床中還發現,很多

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這種方式不但難以長期堅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而且,如

果以后恢復吃晚飯,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僅如此,不吃晚餐,營養素供給不足,蛋白質供應

下降,肌肉量也會隨之減少,體重反彈后,在同樣的體重下,體脂率反而會比減肥前更高。因此,減肥一

定要講究科學。

18.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你要覺得這段話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沒什么幫助,就刪了吧。

B.聽了老師的話,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聲了。

C.他是個非常用功的同學,尤其是鉆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夢想”演講比賽。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

字。

【答案】18.C19.①可以通過體質指數判斷;②而且會影響身體健康;③就會恢復以前的體重。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義的能力。

例句:這句話是段落作者對每一位讀者說的話,“你”泛指任何一個人;無論什么人;無論哪一個人。

A.這個句子是一句對別人說的話,“你”是稱呼說話的對方。

B.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兩個人,但并沒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誰,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

確指明的集團中的某一個體;任何一個;一般的一個。

C.句意是他的用功讓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個人;無論什么人;無論哪一個人。與例句用法一

致。

D.這個句子是一句對別人說的話,“你”是稱呼說話的對方。

故選C。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應填寫與“如何判斷自己是否

肥胖,需要減肥”意思相關的內容,再結合后文“體質指數是……”可知,是否需要減肥,需要看體質指

數。說明肥胖和體質指數有關。綜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過體質指數判斷”。

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寫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飯來減肥”的危害。由前一個分句中的關聯詞

“不但”可知,本空應該以“而且”開頭。再結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嚴重的胃病”可知,這種不健康

的減肥方式會生病,給人的身體帶來傷害,進而影響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會影響身體健康”。

第三空,本空講的是通過不吃晚飯來減肥的人恢復吃晚飯之后出現的情況。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

知,在恢復吃晚飯后,有些人出現了“反彈”,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應填比“比以更

胖”程度稍淺的后果。不吃晚飯的目的是減肥,恢復飲食后,有些人雖不至于更胖,但應該也減不了肥

了,會出現不再掉秤,或者恢復“原貌”的情況。因此本空可填”就會恢復以前的體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其涉及的內容和思想可謂①。《紅樓夢》創造出

了長篇小說的網狀式結構,將紛繁復雜的人物和事件整體推進,小說②,環環相扣而自然,事事相

因而無閑筆。全書有一條圍繞著寶玉的愛情和婚姻的線索,還有一條以鳳姐為主的家族線索,另有一條以

賈雨村、劉姥姥為主的社會線索,這三條線索相互交融。《紅樓夢》像崇山峻嶺,有“橫看成嶺側成峰”

的奇觀,這樣的奇觀總能③。

《紅樓夢》有對生命的思考,有對命運的叩問,這種思考和叩問帶有憂郁的色調,像一首瑰麗的精神

史詩而令人陶醉。《紅樓夢》一中寶至\欺壬的對人隹感情之追求,…丕戛表現為對傳級性途經.濟的超越’而'

耳表現為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

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20.①博大精深②渾然天成③引人入勝

21.①比喻句由本體“《紅樓夢》"、喻體“崇山峻嶺”和比喻詞“像”構成。把《紅樓夢》比作崇山峻嶺,

使表達生動形象。②比喻修辭手法運用讓人們認識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吸引人們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和探究《紅樓夢》。

22.示例:《紅樓夢》中寶玉、黛玉對人生的感悟和追求,不但表現為對傳統仕途經濟的超越,而且表現為

對人生終極意義的追問。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紅樓夢》被成為“百科全書”,說明內容廣博,可填“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學識廣博精

深。

②由“環環相扣而自然”可知,《紅樓夢》雖然紛繁復雜但卻很有邏輯,很自然,可填“渾然天成”。渾

然天成:形容詩作、文章的結構嚴謹自然,或用詞運典毫無斧鑿痕跡。

③“奇觀”是很吸引人的,可填“引人入勝”。引人人勝:現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美妙動人。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①構成:“《紅樓夢》像崇山峻嶺”,比喻句由本體“《紅樓夢》"、喻體“崇山峻嶺”和比喻詞“像”

構成。

②效果:把《紅樓夢》比作崇山峻嶺,使表達生動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