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知識講座_第1頁
氣象災害知識講座_第2頁
氣象災害知識講座_第3頁
氣象災害知識講座_第4頁
氣象災害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氣象災害知識講座黃石市氣象局2016.051第一頁,共74頁。2004年7月10日北京大暴雨導致的城市暴洪2第二頁,共74頁。眼看就要收獲的櫻桃被砸斷了枝

2005年5月31日的冰雹給北京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815.5萬元,受災人口達87666人。

2005年5月31日北京強冰雹3第三頁,共74頁。2009年11月10日石家莊暴雪4第四頁,共74頁。2003年3月14日內蒙阿拉善左旗沙塵暴5第五頁,共74頁。2003年7月8日安徽無為F3級強烈龍卷,16人死亡,166人傷6第六頁,共74頁。2005年6月14-15日安徽江蘇強冰雹7第七頁,共74頁。一、基本氣象知識

1)氣象學(又稱大氣科學):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地球周圍環繞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大氣中經常不斷地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如風、云、雨、雪、霜等。氣象是大氣中的冷熱、干濕、風、云、雨、雪、霜、霧、雷電等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的總稱。氣象學就是研究大氣中所發生的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與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8第八頁,共74頁。

2)天氣預報制作流程

天氣預報是大氣未來狀況的預報。按所預報的時效大致可分為短時臨近預報、短期預報、中期預報、延伸期預報、短期氣候預測。其定義是:短時預報指幾個小時以內的預報;短期預報指6小時以上到3天以內的預報;中期預報則是4天至10天的預報;10天以上稱為延伸期預報、月以上稱為短期氣候預測。天氣預報的一般過程是:氣象觀測(地基、空基、天基),資料收集處理,將資料分析代入數值模式進行計算,得到數值預報產品,然后進行分析、判斷,最后作出未來一定時效的天氣預報。9第九頁,共74頁。3)、常見氣象用語

天氣是指短時間(幾分鐘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雷雨、冰雹、臺風、寒潮、大風等;而氣候則是指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甚至數百年以上)天氣的平均或統計狀況,通常由某一時段內的平均值以與距平均值的離差值來表征,主要反映一個地區的冷、熱、干、濕等基本特征,即地球上某一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值和氣候離差值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如平均氣溫、平均降水量、最高氣溫、最低氣溫,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等的變化。人們常說的全球變暖就是氣候變化的重要表現之一。雨量等級:小雨<10mm,中雨<25mm,大雨<50mm,暴雨<100mm,大暴雨<250mm,特大暴雨>250mm

10第十頁,共74頁。4)氣象災害氣候作為一種資源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時,大氣也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以與國防建設等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損害,我們稱之為氣象災害。種類分類:氣象災害,一般包括天氣、氣候災害和氣象次生、衍生災害。天氣、氣候災害,是指因臺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風、沙塵、龍卷、大(濃)霧、高溫、低溫、連陰雨、凍雨、霜凍、結(積)冰、寒潮、干旱、干熱風、熱浪、洪澇、積澇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氣象次生、衍生災害,是指因氣象因素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森林火災、酸雨、空氣污染等災害。11第十一頁,共74頁。

黃石市地處中緯度季風氣候帶,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是一個洪澇、干旱、雷電等氣象災害頻發的地區。

特別是每年汛期的災害性天氣,對我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威脅,經濟損失巨大。加強氣象工作,發展氣象事業,提高氣象監測、預警預報水平、擴大氣象信息的社會覆蓋面,擴大對氣象知識的宣傳,提高全民的氣象防災減災意識,不僅能有效防御各種氣象災害,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對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創造和諧社會都有重要作用。建立政府主動、多部門聯動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對于減輕和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與人員傷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第十二頁,共74頁。暴雨:

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內的降雨量稱之日降雨量,暴雨日雨量為50.0~99.9毫米,大暴雨為100.0~250.0毫米,超過25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13第十三頁,共74頁。臺風:

臺風是產生于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臺風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風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熱帶氣旋等級的劃分以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標準。其等級劃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臺風、強臺風和超強臺風六個等級。14第十四頁,共74頁。15第十五頁,共74頁。臺風災害:

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大風。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②暴雨。臺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臺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臺風能產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臺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③風暴潮。16第十六頁,共74頁。雷暴俗稱“打雷”,是積雨云強烈發展階段產生的閃電鳴雷現象。它是云層之間、云地之間、云與空氣之間的電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的放電。它常伴有大風、暴雨以至冰雹和龍卷,是一種局部的但卻很猛烈的災害性天氣。它不僅影響飛機、導彈等安全飛行,干擾無線電通訊,而且擊毀建筑物、輸電和通訊線路的支架、電桿、電氣機車,損壞計算機、網絡等設備,引起火災,擊傷擊斃人畜等。17第十七頁,共74頁。

雷擊雷電破壞力驚人,危害巨大,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全年3-11月均有雷電活動,以夏季最為集中。18第十八頁,共74頁。黃石氣象臺觀測場5)天氣監測(災害性天氣監測:各類氣象站、衛星、雷達、閃電定位儀、風廓線雷達等)19第十九頁,共74頁。自動站檢測軟件20第二十頁,共74頁。風云2C衛星云圖21第二十一頁,共74頁。22第二十二頁,共74頁。23第二十三頁,共74頁。二、黃石市氣候基本概況與主要氣象災害

黃石地區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征表現為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能豐富,雨熱同季,雨量充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春、夏季節,易發生暴雨、大暴雨,造成洪澇災害。同時,也常會發生高溫干旱少雨天氣。

黃石市是湖北省受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氣象災害種類多、強度大、頻率高,約占各類自然災害的70%以上。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全市GDP的3%—6%,而且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減輕氣象災害影響,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對于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具有重要意義。24第二十四頁,共74頁。

1、降水:黃石年平均降水量1456mm。降水量年變率大,年最大降雨量與年最小降雨量之差高達1292.6mm,相當于正常年降雨量的一倍。

澇年:1954年以來,我市共發生大澇以上的年份有9年(1954、1969、1975、1977、1983、1989、1996、1998、1999年),其中1954、1983、1998年為重澇年,年降水量均在2000.0mm以上。

旱年:1966、1968、1978、1985、2013年全年降水量不足1000.0mm,較歷年平均偏少3成以上。全年雨量集中于夏季,平均降水量為605.1mm,占年降水量的41.2%,尤以梅雨期最為集中,有些年份6—7月雨量占全年一半還多。由于雨量集中,暴雨頻繁,強度大,時空分布不均,天氣變化劇烈,容易造成山洪爆發、江河潰堤、垮庫、倒壩等嚴重災害,危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工農業25第二十五頁,共74頁。

生產影響巨大。

1994年7月12日,受臺風減弱的低壓影響,陽新與大冶南部普降特大暴雨,陽新城關24小時降雨量高達538.7mm,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數十人死亡;

1998年7月22日黃石市區普降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達360.4mm,傷亡數十人,經濟損失數億元之多。汛期氣象服務歷來是我市氣象預報服務的重點,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特別是暴雨的監測預報能力,是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的關鍵。

26第二十六頁,共74頁。

2、氣溫:黃石年平均氣溫17.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6℃;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9.3℃。冬季(12—2月):天氣寒冷、干燥。黃石極端最低氣溫:-11.0℃(1969.1.31);夏季(6—8月):高溫高濕,雨熱同季。黃石極端最高氣溫:40.7℃(2013.8.10)。春秋兩季:春季屬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冷暖變化大,天氣變化快;秋季多為秋高氣爽。

27第二十七頁,共74頁。

3、主要災害性天氣與其危害:我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南北天氣系統相互影響頻繁,以及特殊的地理環境,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危害大。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大雪、干旱、低溫、高溫、連陰雨、冰雹、雷暴、大風、臺風、寒潮、霜凍、大霧(霾)等。這些災害中,有持續時間較長的旱、澇、連陰雨,也有突發性的強雷暴、短時雷雨大風、冰雹和短時強降水等。但是對國民經濟危害最大、與防汛抗旱密切相關的災害性天氣是暴雨洪澇和盛夏伏旱。

28第二十八頁,共74頁。暴雨:

黃石年平均暴雨5.1天,除2月份未出現暴雨外,其它各月都有暴雨發生,是湖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恩施地區、鄂東南和鄂東北東部)。其中5—7月是暴雨集中期,占全年暴雨總次數的65%。其中,1994年7月12日,陽新遭遇單日最大538.7毫米特大暴雨災害,為湖北省歷史之最。29第二十九頁,共74頁。干旱:我國自古就是一個旱災嚴重的國家。1949年以來,1959年~1961年、1965年、1972年和1978年等年份都發生了區域性的大旱災。旱災的危害:河流斷流、水庫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絕收;人畜飲水困難等。30第三十頁,共74頁。各種災害性天氣易出現的時段

洪澇和暴雨:主汛期(5-9月份)、局地強暴雨(7-8月份)干旱:伏旱(7-8月份)、秋旱(9-11月份)、伏秋連旱(7-11月份)、春旱(3-5月份)大風:雷雨大風(3-5月份)、偏北大風(冬半年)強對流天氣:雷電(2-10月份)、雷暴大風(3-5月份)、強雷雨(5-8月份)低溫凍害:秋綿雨(9-11月份);倒春寒(3-4月份);凍雨、雪(12-3月份);霜(11-3月份)

高溫(7-8月份)大霧(冬半年)31第三十一頁,共74頁。三、有關災情圖片圖1:2006年7月10日暴雨,黃石城區部分路段與街道出現短時漬澇,交通受阻圖。32第三十二頁,共74頁。圖2:2009年7月31日晚大冶市殷祖山洪泥石流救災現場

33第三十三頁,共74頁。圖3:2009年7月31日山洪淹沒的田地34第三十四頁,共74頁。圖4:2009年7月31日大冶市殷祖局地山洪過后留下的遺跡35第三十五頁,共74頁。圖5:2009年11月9日大冶市保安鎮冰雹36第三十六頁,共74頁。續圖:2009年11月9日大冶市保安鎮冰雹,降冰雹時最大直徑達8厘米。37第三十七頁,共74頁。

圖6:2009年11月9日大冶市保安鎮被冰雹砸毀的民房屋頂38第三十八頁,共74頁。圖7:2009年11月9日大冶市保安鎮遭冰雹、短時大風吹跨的工棚39第三十九頁,共74頁。圖8:2009年11月9日大冶市保安鎮冰雹過后的蔬菜大棚基地40第四十頁,共74頁。圖9:2009年11月9日大冶市保安鎮冰雹過后的桔園41第四十一頁,共74頁。圖10:2010年7月11日暴雨大冶道路橋梁被淹42第四十二頁,共74頁。圖11:2010年7月11日暴雨致大冶農田被淹圖43第四十三頁,共74頁。圖12:2010年7月13日武警消防官兵營救被洪水圍困群眾44第四十四頁,共74頁。圖14:2010年7月14日花湖農民搶摘水淹蔬菜圖13:2010年7月21日一菜農望著被淹蔬菜大棚地發愁45第四十五頁,共74頁。

圖14:2010年7月23日大冶清代所建300年老屋群因持續強降水垮塌圖46第四十六頁,共74頁。圖15:2008年1月15日,陽新溫室大棚被雪壓塌47第四十七頁,共74頁。

圖16:2008年初陳貴蔬菜基地雪壓農作物48第四十八頁,共74頁。

圖17:2008年1月20日迎賓大道等待長途車出行者49第四十九頁,共74頁。

圖18:2008年1月30日工人跑出10秒廠房垮了50第五十頁,共74頁。

圖19:2008年1月28日下午5時許,一加油站倒塌51第五十一頁,共74頁。圖20:1月30日統計局樓頂被積雪壓塌,警民施救52第五十二頁,共74頁。圖21:積雪壓斷樹枝53第五十三頁,共74頁。圖22:2011年8月21日大風吹到大樹,造成房屋垮塌54第五十四頁,共74頁。圖23:2011年冬春連旱,稻田因缺水加劇而干裂

55第五十五頁,共74頁。圖24:2011年6月

9日晚,黃石城區下起雷暴雨,頻繁的雷擊閃電照亮了夜空

。56第五十六頁,共74頁。四、氣象預警信號類別與含義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下簡稱預警信號),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向社會公眾發布的預警信息。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標準和防御指南組成,我省氣象臺站發布的有暴雨、暴雪、寒潮、大風、臺風、冰雹、雷電、高溫、干旱、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13類)預警信號。57第五十七頁,共74頁。

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

58第五十八頁,共74頁。59第五十九頁,共74頁。

臺風預警信號60第六十頁,共74頁。。61第六十一頁,共74頁。

62第六十二頁,共74頁。63第六十三頁,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