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短文兩篇
預習重點
一、作者簡介
《談讀書》的作者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
作家。主要作品有《隨筆》《新工具論》等。
《不求甚解》的作者為馬南邨(cun)(1912—1966),原名鄧拓,
福建閩侯人,新聞記者、政論家、雜文作家。主要作品有雜文集《燕山
夜話》、詩詞集《鄧拓詩詞選》等。
二、字音詞義
怡y討青:使心情愉快。
練達:閱歷多而通達人情世故。
統(tǒng)籌chou:統(tǒng)一籌劃。
藻zao飾:修飾(多指文章)。
狡黠xia:狡猾,刁詐。
詰ji玲難:詰問,為難。
涉shV獵:1.粗略地閱讀。2.接觸,涉及。
聰穎ying:聰明。
滯zhl礙逐:不通暢。
勸誡jie:勸告人改正缺點錯誤,警惕未來。
高談闊論:漫無邊際地大發(fā)議論。
味同嚼ji3。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諸如此類:與此相類似的許多事物。
吹毛求疵CT:可以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狂妄wang自大:指極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開卷有益:指打開書本讀書總會有所收獲。
三、主題概述
《談讀書》:這篇隨筆采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論述了
讀書的正確目的、讀書的正確方法以及讀書的重要作用,告訴人們要以
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讀書,指出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彌補精神上的缺
陷,激勵人們認真讀書、完善自我,對青少年讀書學習具有很強的指導
作用。此篇需背誦。
《不求甚解》:這篇雜文全面解釋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原話,揭
示了其中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據(jù),對曲解“不求甚解”的觀點進行
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讀書的要訣在于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
書要反復閱讀,才能真正領會其實質(zhì)的正面主張。
四、技法品析
《談讀書》
1.說理透徹,方法多樣。作者綜合運用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
證等論證方法,使文章顯得更有說服力。例如,"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
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運用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讀
書的作用,讓深奧的哲理顯得通俗易懂。又如,文章開頭從正面說了讀
書的目的,接著又從反面舉了讀書的三種偏向,運用正反對比論證,使
論證更嚴密。
2.排比句式,富有文采。例如,"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
才。其怡情也,最見魚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
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就運用了排比句式,是文章所要說明
的道理十分顯豁,讀起來富有氣勢,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不求甚解》
1.破立結(jié)合,思路清晰。作者在批駁錯誤觀點的同時闡明自己所持的
觀點,邊破邊立,破立結(jié)合。文章主要是為了論證"重要的書必須常常
反復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這個道理。首先提出論題,指
出現(xiàn)在人們對“不求甚解”的曲解;然后分析問題,正面闡述陶淵明的
本意;最后解決問題,進一步強調(diào)不能僅僅記住一些字句的"甚解",
而要"活"讀,理解其精神實質(zhì)。
2.巧用多種論證方法。引用論證: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來引出論題,并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
象山的語錄,強調(diào)不能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舉例論證:
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從反面論證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要理
解其精神實質(zhì);以諸葛亮為例,證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讀書人。
對比論證:普列漢諾夫和諸葛亮就是正反對比。
五、鑒賞品讀
1.《談讀書》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作者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談的。
第一方面(從開頭至廣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先正面
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后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
向:惰、矯和學究。
第二方面(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
述讀書的方法。
第三方面(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jié)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
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2.《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淵明怎樣的讀書態(tài)度?請指出"不求甚
解"的兩層含義。
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養(yǎng)成"好讀書"的習慣;讀書要訣在于"會意"。
"不求甚解”的含義:第一,虛心,書不一定都能讀懂;第二,讀書不
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要了解大意。
3.這兩篇短文談的都是讀書。比較閱讀兩篇短文,分別概括其主要內(nèi)
容,然后說說它們在論述角度、寫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異同。
《談讀書》圍繞讀書的話題,探討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
讀書的價值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觀點;《不求甚解》通過對"不求甚解”
語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的本質(zhì),引導讀者認真
體會"不求甚解”的含義,樹立正確的讀書態(tài)度,選擇正確的讀書方法。
從論述角度看,《談讀書》論述較為全面,側(cè)重對讀書方方面面問題
的探討;《不求甚解》則選取一個角度,側(cè)重對具體讀書方法的探討。
二者也有相同之處,比如都談及讀書方法。
從寫作方法看,《談讀書》往往先提出觀點,再做闡釋說明;《不求
甚解》則順著思考的路徑,一步步提出觀點,做出闡釋,得出結(jié)論。
4.通過對兩篇短文的學習,你對讀書有了什么認識?談一談你的看法。
示例:①讀書要仔細推敲、認真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于文字推求。
②對不同的書,要用不同的讀書方法。③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jié)合起來。
課后習題解答
第一題
見“鑒賞品讀”第3題。
第二題
1.核心觀點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即不同的書會塑造人不同的性
格特質(zhì)。作者先分別論述史書、詩歌、數(shù)學、科學、倫理學和邏輯修辭
之學的價值,然后做出總結(jié)歸納。
2.核心觀點是讀書能夠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這是用類比的方式進行
論述的。
第三題
這幾句話反映了作者這樣的觀點:讀書要重視整體理解,重視精神實
質(zhì)的把握,不主張在語言文字上鉆牛角尖。
參考示例:以前,我讀《三國演義》,身邊放著字典,哪個字不會就
查,哪句話讀不明白就尋求幫助,結(jié)果書沒讀幾章回,自己早就厭煩了,
也就沒有繼續(xù)閱讀,半途而廢。后來老師指導我們閱讀這部名著,要求
我們“不求甚解”,只了解大意。我采用這種方法,很快就讀完,對《三國
演義》中的人物和故事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四題、第五題
略。
14山水回的意境
預習重點
一、作者簡介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畫家齊白
石的弟子,以山水畫成就最高。
二、字音詞義
意境: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
惆chou悵chang:傷感,失意。
真摯:真誠懇切。
渲xuan染: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
術(shù)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身臨其境:親自到了那個環(huán)境。
胸有成竹:文中強調(diào)畫家作畫前,要對所畫的對象有整體的把握,非常
熟悉。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黃昏,指短暫的時間。
浮光掠IU4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
就消逝。
三、主題概述
課文主要論述了"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的觀點,并介紹了獲得意境
的方法,即先要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chǎn)生強烈、真摯的
思想感情。然后將這種思想感情與畫作結(jié)合在一起,苦心經(jīng)營意匠,將
對象的精神實質(zhì)表現(xiàn)出來,從而形成意境。
四、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4):提出觀點,并闡釋了意境的含義。
第二部分(5~8):論述獲得意境的方法。
第三部分(9、10):闡述畫面不僅需要意境,還需要意匠。
五、鑒賞品讀
L在文中找出作者的原話,說說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jié)合;寫景就是寫情。
2.要怎樣才能獲得意境?請你結(jié)合全文做簡要概括。
首先。要仔細觀察對象,深刻認識對象,從而產(chǎn)生強烈、真摯的思想
感情。然后,將這種思想感情與畫作結(jié)合在一起,將對象的精神實質(zhì)表
現(xiàn)出來,從而形成意境。
3.作者要說的是山水畫的意境,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地分析詩
歌的意境?
按照作者的觀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句,完全描
寫自然的景色,然而這兩句使人深深體會到詩人與朋友的深厚友情。描
寫自然的景色與繪出的景色無異,且作者提至卜'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jié)合",
可見詩歌中的意境與山水畫的意境是相通的,并無二致。因此,作者在
這里以人們更熟悉的詩歌意境為例,也就能更好地詮釋山水畫的意境。
4."意境的產(chǎn)生,有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chǎn)生,又與對客觀
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作者是如何論述此觀點的?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具體
說說你對這個觀點的理解。
作者運用舉例論證,以齊白石畫蝦為例來論證這一觀點的。比如當我
們在雪地里認真觀察,會發(fā)現(xiàn)松樹傲然長青,松針貫穿積雪依然向上,
此刻,我們會真正感受到松樹堅忍的品質(zhì)。
5.請你理解"無論寫詩、作畫,都要求站得高于現(xiàn)實,這樣來觀察、
認識現(xiàn)實,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寫詩和繪畫,它們或敘事,或?qū)懢盃钗?,它們都基于現(xiàn)實,以現(xiàn)實為
原材料。然而,它們只有融合了寫作者與繪畫者自身的情感以及體悟,
才能高于現(xiàn)實,最終創(chuàng)造出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課后習題解答
第一題
作者認為,意境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景與情的結(jié)合。
山水畫不是對"地理、自然環(huán)境的說明和圖解","更重要的還是表現(xiàn)
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畫的靈魂。一個山水畫家,對所描
繪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情感";木然地畫畫,
對外物"沒有深刻感受",筆下的事物都會成為“死的標本",缺乏情
趣,沒有畫意,自然感動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兩個關鍵問題。"意匠即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
手段的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加工手段",”為了傳達思想感情,要干
方百計想辦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沒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
空"。
第二題
①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和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
體闡釋藝術(shù)作品是如何通過寫景充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意
境的。這些詩詞大家耳熟能詳,有景物描寫,景與情融合無間,具有很
好的示范作用。
②引用古人“緣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說明古人在景物描寫中融會個
人感情的寫作手法,對意境進行闡釋。引用名句,既有較強的說服力,
同時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識性。
③引用毛澤東《沁園春?雪》,旨在證明藝術(shù)家寫詩、作畫,都會站
得高于現(xiàn)實,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認識現(xiàn)實。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shù)?/p>
詩詞,以此為例具有典范性;同時,引用領袖的詩詞,既符合當時的社
會形勢,又貼近現(xiàn)實,富有時代性。
④引用四川人對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門天下險,劍閣
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說明"每一處風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第三題
1.對客觀對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寫不出好的文章。這要求
我們盡量熟悉寫作的對象,把握它們的精神實質(zhì)。
2.要把握客觀外物的精神實質(zhì),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創(chuàng)造出
美好的意境。不帶感情地寫作,是寫不出好文章的。
3.對于所描寫的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感情,這樣才能
認識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動人。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是不行的。
4.對生活沒有深刻感受,不能產(chǎn)生自己的感悟,也沒有表現(xiàn)的欲望,
總是重復別人說過的話,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沒有個性和獨創(chuàng)性。
第四題
略。
£無言之美
預習重點
一、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學家、翻譯家。主要作品有《文藝心理學》
《談美》《西方美學史》等。
二、字音詞義
意蘊yUn:內(nèi)在的意義,含義。
附麗:附著,依附。
籠16ng統(tǒng):缺乏具體分析,不明確;含混。
寂寥M。:寂靜空曠,冷落蕭條。
銖zhii兩悉稱chen:形容兩方面輕重相當或優(yōu)劣相等。
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輕描淡寫:1.用淺淡的顏色輕輕描繪。2.說話或行文時有意把某個問題輕
輕帶過。
栩X。栩如生:形容藝術(shù)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慘,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ni后n來:隨手拿來。形容寫文章時,善于運用詞匯和組織材料。
三、主題概述
作者通過從美術(shù)、文學、音樂、雕塑這幾個方面來論證無言之美,說
明了"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
切"的道理。告訴人們要從藝術(shù)的角度關注并學會運用無言之美。
四、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3):引出論題:生活中充滿“無言之美"。
第二部分(4~12):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從不同方面論證"無言之
美"。
第三部分(13):歸納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
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五、鑒賞品讀
1.作者是如何引出"無言"這一話題的?作者認為“無言”的意蘊,
應該從哪方面著手研究?
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引出“無言"的話題;作者認為要探究
"無言”的意蘊,應該從美術(shù)觀點去研究。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個“盡善盡美”的條件,作為以言達意的文學,
能否滿足這個條件?若不能達到這個條件,文學是否還能達到美呢?
"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因此難以滿足“盡善盡美”的
條件。但文學依然有"美”的境界,因為作者認為對于表達全部意旨,不
僅是文學,"一切美術(shù)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xiàn),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意思是意志不能也無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語表現(xiàn)出來,就算言語不能表
現(xiàn)所有意志也能達到美。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證明"無言”也能產(chǎn)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運
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作者一共從四種藝術(shù)入手,運用了舉例論證,論證了“無言"也能產(chǎn)生
美。①以"言盡一切"的相片與"言及部分"的圖畫相比,圖畫之美證明了
無言之美;②以文學作品的含蓄之美凸顯無言之美;③從音樂中的“無
聲勝有聲"論證無言之美;④從雕刻藝術(shù)的含蓄不流露來論述無言之美。
4.分析文本的論證思路,說說作者是如何論述"無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從孔子與學生的對話中引出無言的話題,并點明要從藝術(shù)的
角度關注無言之美。接著論證言意關系,并以言達意的文學為例,說明
文學乃至一切藝術(shù)都是盡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無須全
然用言表意,即說明有無言之美。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作者分別從繪
畫的選擇之美、文學的意蘊之美、音樂的無聲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
美來論證。
5.請你結(jié)合作者的任意一則論據(jù),說說你對“無言之美”的感受。
答案示例:正如作者探討文學作品時舉的例子,詩歌本是簡短的幾句
話,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卻是極其寬廣的。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只有短短的十個字,但是讀來卻似看見大漠的寬闊宏偉之景,悲涼之意,
予人以悲涼雄壯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寫出這寬闊宏偉之景,悲涼之
意,恐怕書萬言都難以說盡。這就是古典文學中深蘊的無言之美。
?V16驅(qū)遣我們的想象
預習重點
一、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
和社會活動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shù)家”之稱。著有小說集《隔膜》《火災》,童話集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等。
二、字音詞義
歌謠:民間文學中的韻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謠和兒歌、童謠等。
契qi合:符合,合得來。
曠遠:空曠遼遠。
海嘯xi臺o:由地震、火山爆發(fā)或風暴引起的特大海浪。
茍g6u安:只顧眼前,暫且偷安。
拘泥ni:固執(zhí),不知變通;拘束,不自然。
三、主題概述
作者在文中介紹了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論述了驅(qū)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指出欣賞文藝作品,不僅要理解文字的表層含義,更要驅(qū)遣想象,透過
文字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中,體驗閱讀的愉快。
四、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4):闡述文字與文藝的關系,引出話題。
第二部分(5~13):先從作者和讀者的角度分析讀者應如何才能接
觸到作者的思想。然后以一詩一文為例,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欣賞文藝作
品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部分(14):得出中心論點:要鑒賞文藝作品,就必須驅(qū)遣我們
的想象,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
五、鑒賞品讀
L第一部分是怎樣闡述文藝與文字的關系的?
文章開篇先介紹了文藝的產(chǎn)生,然后介紹文字產(chǎn)生后,文藝與文字”并
了家”,最后介紹當紙筆以及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文字完全成為文藝的集合體。
而且文字不斷成為各種文藝作品的集合體。
2.作者要論述的是如何鑒賞文藝作品,為什么開篇會大篇幅地論述作
者、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
要論述如何鑒賞文藝作品,首先要讓讀者認識到文藝作品的本質(zhì),即
什么是文藝作品的問題。以文字為載體,作者想要傳達的所見所感,讀
者想要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這就是文藝作品的本質(zhì)。因此,論述作者、
讀者以及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是為了明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石油開采租賃合同
- 2025保健品加盟店合作合同書模板
- 2025租賃合同標準格式
- 小學生傳染病預防教育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八單元測試題
- 肺快速康復護理
- catchingcrabs課文總結(jié)模版
- 三晉卓越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5月質(zhì)量檢測卷(25-X-635C)語文(B)
-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2025年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 數(shù)學試卷+答案
- 2025年出納個人上半年工作總結(jié)模版
- 構(gòu)建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數(shù)學“套餐式”作業(yè)設計的實踐與研究
- 《文獻閱讀匯報》課件
- 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四次會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 六年級下冊科學復習心得分享會
- 嬰幼兒喂養(yǎng)的正確方法
- 重大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期中試卷(含答案含聽力原文無聽力音頻)
- 工地試驗室安全培訓內(nèi)容
- 手衛(wèi)生課件(完整版)
- 中國成人重癥患者鎮(zhèn)痛管理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
- DB61-T+1801-2023水工隧洞外水壓力確定與應對技術(shù)規(guī)范
- 兒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護理治療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