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20河池市宜州區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一、基礎知識及其運用(20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國家公祭鼎銘文向世人講述南京大屠殺史實,講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后制造了慘絕人桓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lù()。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今天,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隆重的公祭儀式禱念死難同胞。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1)給加點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國殤()殺lù()(2)文段加點的詞語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改正。【答案】(1)①.shāng②.戮(2)慘絕人桓——慘絕人寰禱念——悼念(可直接改字不用寫詞)【小問1詳解】考查字音字形。國殤,guóshāng,死于國事,為國犧牲的人。殺戮,shālù,殺害;屠殺。【小問2詳解】考查字形。慘絕人寰:形容悲慘到了極點,世上少有。悼念:對死者哀痛地懷念。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題目。①“唯有葵花向日傾”,人生也要這樣: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向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②在這漫漫的人生路上,有可能一帆風順,也有可能荊棘滿路,這就需要我們像向日葵一樣,不知疲倦地追尋我們心中的“太陽”,永遠充滿活力,以向上的姿態永遠面對生活。③我相信,堅持努力,一定會走上通往成功之路。④做一棵勇敢的向日葵吧,讓靈魂永遠追逐著光明!(1)第②句有語病,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第③句需補上一組恰當的關聯詞語,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答案】(1)“以向上的姿態永遠面對生活”中的“永遠”和“以向上的姿態”調換位置(2)只要……就……【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病句修改。參照②句中“永遠充滿著活力”的句式,應將“以向上的姿態永遠面對生活”中的“永遠”和“以向上的姿態”調換位置。【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關聯詞的運用。“堅持努力”是“走上通往成功之路”的條件,表示只要具備“堅持努力”這個條件就會產生“走上通往成功之路”的結果;“堅持努力”與“一定會走上通往成功之路”為條件關系,可使用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組“只要……就……”。3.綜合性學習。學習了朱德《回憶我的母親》一文后,八年級(1)班開展了以“感謝您,媽媽”為主題的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1)請根據活動主題,擬寫一條宣傳標語。(不超過20字)宣傳標語:(2)請仿照示例,為此次活動再設計兩個環節。環節一:唱贊美母愛的歌曲環節二:____________環節三::____________(3)根據下面兩則材料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材料一】每天吃過晚飯,往往九點來鐘,我們上床睡,母親則坐在床角,將僅僅20瓦的燈泡吊在頭頂,湊著昏暗的燈光為我們補綴衣褲。(梁曉聲《母親》)【材料二】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這個人就是媽。(車行《母親》)示例:母愛是兒女離家時親切的叮嚀,那份牽掛陪伴我們遠行;母愛是,;母愛是,。【答案】(1)示例:感恩從心開始,讓愛溫暖彼此。(2)①.示例:畫感恩母親的作品②.寫感恩母親的書信做感恩母親演講(3)示例:母愛是兒女酣眠時細密的針腳,那份辛勞陪伴我們入夢;母愛是兒女童年時風雨中的接送,那份呵護陪伴我們成長。【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擬寫宣傳語。開放類試題,圍繞著“感謝您,媽媽”的主題,語言簡潔,言之成理即可。如:感恩母愛,美麗人生。【小問2詳解】考查設計活動。開放類試題,圍繞著“感謝您,媽媽”的主題,適合學生開展,與環節一格式相同即可。如:讀贊美母愛的故事,寫贊美母愛的作文。【小問3詳解】考查仿寫。開放類試題,從材料中得出,與例子格式相同,表達對母愛的感激與贊美即可。根據材料一中的“我們上床睡,母親則坐在床角,將僅僅20瓦的燈泡吊在頭頂,湊著昏暗的燈光為我們補綴衣褲”可仿寫為:母愛是兒女酣睡時飛舞的針線,那份辛苦陪伴我們入睡。根據材料二中的“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可仿寫為:母愛是兒女落淚時溫柔的擦拭,那份疼愛陪伴我們長大。4.古詩文默寫。(1)亂花漸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3)《黃鶴樓》中記述神話傳說,抒發詩人對于歲月流逝,世事滄桑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渡荊門送別》中化靜為動,用游動的視覺描寫過荊門入楚地的壯闊景象,飽含喜悅開朗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淺草才能沒馬蹄②.柴門何蕭條③.黃鶴一去不復返④.白云千載空悠悠⑤.山隨平野盡⑥.江入大荒流【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蹄、蕭條、載。二、閱讀(50分)(一)(10分)閱讀名著選段,完成各題。(A)①“我家分成兩‘黨’。一黨是我父親,是執政黨。反對黨由我、母親、弟弟組成,有時連雇工也包括在內。可是在反對黨的‘統一戰線’內部,存在著意見分歧。我母親主張間接打擊的政策。凡是明顯的感情流露或者公開反抗執政黨的企圖,她都批評,說這不是中國人的做法。②……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大約十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里,我們兩人在他們面前爭論了起來。父親當眾罵我懶而無用,這激怒了我。我罵了他,就離開了家。母親追上前來,竭力勸我回去。父親也趕來,一邊罵一邊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個池塘旁邊,恫嚇說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③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提出了停止內戰的要求和反要求。父親堅持要我磕頭認錯。我表示如果他答應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條腿磕頭。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我從這件事認識到,我如果公開反抗,保衛自己的權利,我父親就軟了下來;可是如果我仍溫順馴服,他反而打罵我更厲害。”(B)“這些事情接連發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識的年輕心靈上,留下了磨滅不掉的印象。在這個時期,我也開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覺悟,特別是在讀了一本關于瓜分中國的小冊子以后。我現在還記得這本小冊子的開頭一句:‘嗚呼,中國其將亡矣!’這本書談到了日本占領朝鮮、臺灣的經過,談到了越南、緬甸等地的宗主權的喪失。我讀了以后,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5.以上選文出自哪部作品?文中的“我”是誰?6.結合選文(A)和(B)說說”我“是一個怎樣的人?7.結合《紅星照耀中國》原著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什么是“長征精神”,當代青少年如何傳承長征精神。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長征永遠在路上。這次專程來這里,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習近平在寧夏固原市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說)【答案】5.《紅星閃耀中國》毛澤東6.①選文(A)中毛澤東勇于與父親爭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的人;②選文(B)中毛澤東在讀了一本關于瓜分中國的小冊子后感到沮喪,并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愛國、憂國的人。7.長征精神:理想崇高、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百折不撓;團結互助;紀律嚴明;樂觀豪邁等等。如何傳承長征精神:示例①堅定報國之志,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②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③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要消除不利于學習的各種束縛,發展創新精神,積極探索,促進自我發展,為實現中國夢,使我中華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5題詳解】考查名著人物和作家作品。根據選段(A)第②段中的“我大約十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里,我們兩人在他們面前爭論了起來”,選段(B)中的“在這個時期,我也開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覺悟,特別是在讀了一本關于瓜分中國的小冊子以后”可知,選段中的“我”是毛澤東,出自美國記者斯諾所著《紅星照耀中國》。該作品真實記錄了埃德加·斯諾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6題詳解】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據選段(A)第②段中的“我大約十三歲的時候,有一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里,我們兩人在他們面前爭論了起來”可知,他是一個具有反抗精神的人。根據選段(B)中“我讀了以后,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可知,他是一個愛國、憂國的人。【7題詳解】考查名著閱讀和閱讀啟示根據材料中“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可知,長征精神是理想崇高、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百折不撓。原著中體現出來的長征精神有團結互助,過草地時,紅軍戰士們團結互助,最終走出草地;紀律嚴明,紅軍有嚴明的紀律,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樂觀豪邁,在長征途中,隨處可聽見歌聲。在延安艱苦的條件下,紅軍的文娛生活依然豐富多彩。啟示:始終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繼續發揚革命先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二)古詩文閱讀(16分)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8.有人說“歸雁入胡天”中“歸雁”是詩人自比,你同意嗎?請說說理由。9.詩的頸聯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之名句。請你從中選出兩個字或一個詞加以賞析。【答案】8.示例:同意。一是作者身處胡天,二是作者出使邊塞實際上是被排擠出京城,情境上如同“歸雁”,傳達出漂泊無定的內心感受。9.示例:“直”字寫出了大漠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個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塞外雄奇壯觀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人了詩人的孤寂情緒。【8題詳解】考查詩句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意為: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地,像北飛的大雁一樣進入大漠。聯系寫作背景可知,此時作者名為出使邊塞,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在情境上與“大雁”類似。聯系作者行程可知,此時的作者正處于邊塞,也就是“胡天”。故對這一說法應是認同的態度。【9題詳解】本題考查詩歌的煉字,解答時要讀懂句子并賞析精彩字詞的妙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直”字給人一種勁拔、堅毅之美。“長”寫出了黃河橫貫沙漠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②,退則死法③,當恁么④時也不妨熟歇。(《東坡志林·記游松風亭》)【注釋】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怎么:如此,這樣。10.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懷民亦未寢()(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3)思欲就亭止息()(4)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11.翻譯文中句子。(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12.根據要求用“/”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節奏。(1)念無與為樂者(在動賓之間停頓)(2)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在主謂之間停頓)13.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相同之處。【答案】10.①.睡覺②.只,只是③.想要④.曾經11.(1)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2)因此就好像掛鉤的魚突然得到解脫一般快活。12.(1)念/無與為樂者(2)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13.甲文作者與友人共同賞月,最后感悟“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了作者樂觀豁達,隨緣自適。乙文中作者本想到松風亭內休息,可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此時忽然想到這里也是可以休息的,“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可見作者為人豁達,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所以兩文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是:樂觀、曠達和隨緣自適。(言之有理即可)【10題詳解】考查文言實詞。(1)句意: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寢:睡覺。(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但:只,只是。(3)句意: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欲:想要。(4)句意:我曾經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嘗:曾經。【11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鍵字詞。本題關鍵字詞:(1)空明:清澈透明。交橫:交錯縱橫。蓋:大概是。(2)由是:因此。如:像。之,的。【12題詳解】考查斷句。(1)句意: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主語省略,謂語是“念”,賓語是“無與為樂者”。故斷句為:念/無與為樂者。(2)句意:這里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主語是“此間”,謂語是“有甚么歇不得處”。故斷句為: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復閱讀,整體感知文本,在此基礎上,按照題目要求,結合選文內容,聯系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經歷,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甲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時,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里面包含著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乙文為作者被貶惠州期間所作,作者在謫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樂,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懷,領悟自然玄機。此次登松風亭未遂,卻“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再次覺悟到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表現了作者為人坦誠、天真、樂觀豁達的一面。可知兩文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都表現了樂觀、曠達、隨緣自適的心境。【點睛】參考譯文:【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乙】我曾經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風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個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頭望向松風亭,還在高處,心想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這樣想了一會兒,忽然對自己說:“這里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經掛在漁鉤上的魚兒忽然得到了解脫。如果人們都能領悟隨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馬上就要上陣殺敵,耳邊聽得戰鼓聲聲,想到前進殺敵也是死,逃跑受到軍法處置也是死,到那時,一樣能放下顧慮,很好地休息一番。(三)現代文閱讀。(24分)藤野先生(魯迅)①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后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②“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③“可以抄一點。”④“拿來我看!”⑤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⑥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⑦“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⑧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道:⑨“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于實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記得的。”1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所選文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處的兩件事。15.結合選文,說說藤野先生有怎樣品質?16.根據要求完成問題。(1)給第②段畫線句子做一個簡單的批注。(2)選文中哪句話與第⑧段相照應?17.細細品讀第⑤段加點詞語,說說“我”為什么“吃了一驚”“不安”“感激”?【答案】14.藤野先生給“我”添改講義;糾正“我”畫的解剖圖。15.示例:從藤野先生檢查,修改“我”抄的講義。表現了先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從藤野先生指出“我”繪的解剖圖中的錯誤。表現了他嚴格要求的工作作風。16.示例:批注:這句話屬于語言描寫,表現了藤野先生此時的疑問,朗讀時應該發出疑問的語氣。(2)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17.“吃了一驚”是因為沒想到藤野先生竟然給“我”添改講義;“不安”是因為“我”的講義中有很多錯漏讓藤野先生花費時間;“感激”是因為他沒有民族偏見,對來自中國、學習有困難的“我”及時給予了熱情的幫助。【14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選文共九個自然段,前五段屬于一件事。根據第⑤段中“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可概括為:藤野先生為“我”添改講義;根據第⑦段中“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可概括為:藤野先生為“我”糾正解剖圖。【15題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第②段“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是藤野先生關心我聽課的情況,想知道“我”能不能跟上課,能不能掌握他的講義。這句問話,體現了藤野先生作為老師對學生學業的關心,對教學工作的認真負責;由第⑦段“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這是藤野先生為“我”修改解剖圖時的說的話,體現了藤野先生教學時一絲不茍的態度和他以科學事實為本的嚴謹治學態度。【16題詳解】(1)本題考查句子賞析。“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這句話屬于語言描寫,是藤野先生對“我”提出的問題,表現了藤野先生此時的疑問,應用疑問語氣。(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照應。由第⑧段“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里卻想”可知,此時的“我”面對藤野先生提出的修改解剖圖的意見不認同,表現出“我”當時對功課的不認真和任性,故和文章第⑥段“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相照應。【1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分析結合⑤段中“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并且說,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可知:“我吃驚”是因為藤野先生親自將“我”的講義添改一遍,“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安”是因為講義中“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那么多的脫漏和錯誤讓先生費神;“感激”則是因為藤野先生對自己所做的這一切讓“我”受寵若驚,尤其對“我”這樣一個弱國學生的如此的熱情與關心。根植于記憶的愛(王苗媛)①十年前,我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初中生,班主任姓武,四十來歲,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武。②他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但卻對班上學生的身體素質格外重視,他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帶我們進行體能訓練。可是,心寬體胖的我對體育絲毫提不起興趣。老武平日煞費苦心設計的體能訓練,在當時的我看來就是一場場“貓捉老鼠”的偷懶戲碼,直到我意識到自己體育成績有多糟糕后,才有一點悔改的跡象。但不爭氣的我偏偏就是啃不下八百米跑這座大山,每次計時測驗都慘不忍睹。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成了老武的“眼中釘”,他在言語上給予我鼓勵的同時,也拋出了一個早有預謀的“大獎”,他近乎命令的告知我他的訓練計劃,當時的我有些詫異,內心充斥著揪心的矛盾感……③該來的還是來了,老武定的訓練時間如約而至。他身著一件藍色運動衫,那還是我第一次見他穿運動裝,看起來倒也年輕了不少。我想破罐子破摔,慢吞吞地挪到起跑線,無奈地嘆了口氣。老武看不得我忸怩的神情,像拍小馬一樣拍了拍我的肩膀,他揚起手臂,果斷地下了起跑的口令。④我從起跑線上出發,剛開始的100米還算順利,但是跑過彎道后,我呼吸急促,供氧不足,速度也就減慢了許多。“快,快跑!”一聲聲催促如鼓點般砸入我的耳朵,焦急的心,綿軟的腿,速度根本上不去。⑤在勉強跑完600米時,我意識到要加速沖刺了,但此時的小腿像灌了鉛一般沉重。正當我猶豫之時,一個藍色的身影突然閃現在我的眼前。那是——是——老武?!只見他背對著我招手,示意我追上他,我咬緊牙關追著他,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望著老武的背影,這平日里再熟悉不過的身影倏然高大起來,我眉頭一緊,心酸和自責交疊著涌上心頭。他已是人到中年,體力和精神肯定大不如從前。他只不過是我的班主任,卻如親人一般,陪我渡過難關。我一定不能辜負他的信任,我強忍著酸痛,急促地大口呼吸,全然顧不得淋漓的汗水,最終咬牙跑完了全程。⑥就這樣,訓練一天天有序進行著。功夫不負有心人,老武的陪伴與付出使我在感恩中迅速成長,最終,我的八百米跑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我這成績或許是唯一可以回報他的禮物,也是讓他感到欣慰與自豪的最好結果。⑦一件事塵埃落定結果圓滿,又一件事接踵而至。距中考還有一周的關鍵時期,我內心緊張浮躁,總也調整不到最佳的備戰狀態,平日信手拈來的題目在模考中屢屢出錯。⑧細心的老武看出了端倪,他悄悄地把我叫到他的辦公桌前,從上鎖的抽屜里拿出一顆灰色的石頭,他說:“別小看這顆普通的石頭,它可是一顆幸運石,我的往屆學生帶著它,都成功地考入了重點高中,你也一樣,收好它吧!”老武的雙眼定了定,沒有再多說什么,因為他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他知道我是有實力的,只是彼時需要多一些肯定罷了。我鄭重地接過并緊緊攥著它,想說一些感謝的話,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但我能清醒地感覺到,本來陰霾籠罩的心似乎有一大把光束照進來了,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是自信的、成功的、堅強的力量……⑨時至今日,講臺上的老武,多了一批又一批深愛他的學生,他不偏不倚,多少性格千差萬別的學生在他的關愛下如沐春風,多少成長環境迥異的學生在他因材施教的實踐性教育中不斷突破自我,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奮斗方向。舊時的題目或許再也解不出完美的答案,但提筆時、做夢間關于老武的記憶卻總也新鮮,予我恩情的老武,他的愛始終根植于我的心間,久久難以忘懷……文字敘不盡過往,唯愿感恩永存,恩師常健!(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改)18.第⑦段畫線句子中的“一件事”和“又一件事”各指什么?19.本文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0.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一聲聲催促如鼓點般砸入我的耳朵,焦急的心,綿軟的腿,速度根本上不去。21.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老武這一人物形象。22.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8.“一件事”指老武告知“我”體育訓練計劃,并陪伴“我”進行800米跑訓練。最終,“我”的800米跑取得好成績。“另一件事”指中考前,老武拿給“我”一顆幸運石,幫“我”調整到最佳的備戰狀態。19.增強了所寫事情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我"作為敘述者,便于直接抒發情感。20.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老武的催促聲比作鼓點,形象地寫出“我”當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奈。21.從“老武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帶領我們進行體能訓練”及“幫我'制訂訓練計劃,并陪我'進行800米跑訓練”可知,老武重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希望學生能全面發展,是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從“中考前送‘我'幸運石,幫‘我’戰勝緊張而浮躁的心理”可知,老武是一個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師。22.表達了作者對恩師的感激、懷念和贊美之情。【18題詳解】考查概括事件。根據第②段中的“他在言語上給予我鼓勵的同時,也拋出了一個早有預謀的‘大獎’,他近乎命令的告知我他的訓練計劃”,第⑤段中的“他只不過是我的班主任,卻如親人一般,陪我渡過難關”,第⑥段中的“最終,我的八百米跑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可得:“一件事”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