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軸題01 選擇題-溶液中的化學反應 (教師版)-2025年中考科學壓軸題專項訓練_第1頁
壓軸題01 選擇題-溶液中的化學反應 (教師版)-2025年中考科學壓軸題專項訓練_第2頁
壓軸題01 選擇題-溶液中的化學反應 (教師版)-2025年中考科學壓軸題專項訓練_第3頁
壓軸題01 選擇題-溶液中的化學反應 (教師版)-2025年中考科學壓軸題專項訓練_第4頁
壓軸題01 選擇題-溶液中的化學反應 (教師版)-2025年中考科學壓軸題專項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壓軸題01選擇題-溶液中的化學反應1.本專題包括酸堿鹽之間發生的復分解反應,金屬與鹽之間的置換反應,常常涉及溶液中溶質成分的變化,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溶質中離子數量的改變,濾渣濾液成分的計算與判定等等問題,考題常結合圖像分析討論,考試中出現的話難度較大,容易判斷失誤丟分。2、解答好此類問題要求學生對知識點十分清晰,物質間能否反應,反應先后順序等,涉及計算時也要注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計算。知識點一、復分解反應的要點①酸+金屬性氧化物鹽+水條件:(1)酸一般為HCl、H2SO4、HNO3;(2)金屬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但須注意,不溶性金屬氧化物與H2SO4反應時較慢,一般需要加熱。如:②酸+堿→鹽+水條件:(1)酸和堿至少有一種可溶;(2)若酸是常見的三種強酸,無論堿是否可溶,反應均可進行。如:③酸+鹽→新酸+新鹽條件:(1)鹽除BaSO4和AgCl;(2)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如:④堿+鹽→新堿+新鹽條件:(1)堿和鹽兩者均要溶于水;(2)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氣體生成。⑤鹽+鹽→新鹽+新鹽條件:(1)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2)新生成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知識點二、熟記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表鉀、鈉、銨、硝遇水溶;(含有K+氯化物不溶亞汞銀;(氯化物中HgCl和AgCl不溶于水,其它都能溶于水)硫酸鹽不溶硫酸鋇;微溶還有鈣和銀;(硫酸鹽中BaSO4不溶、其它鹽類水下沉;(上面口訣中未包括的鹽大多水溶于水)酸類不溶是硅酸;(在酸類中只有硅酸不溶于水);溶堿只有鉀、鈉、鋇、鈣、銨(除KOH、NaOH、Ba(OH)2,知識點三、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在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大多是在酸、堿、鹽之間進行的,而酸、堿、鹽都是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的化合物。因此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酸堿鹽在溶液中發生的離子間的交換反應。當溶液中某些離子能相互結合而使其濃度減小時,那么反應就向減小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如果幾種離子混合后,離子的濃度都不發生變化,那么反應也就沒有發生。知識點四、金屬活動性順序(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強氧化酸除外)。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4)很活潑的金屬,如K、Ca、Na與鹽溶液反應,先與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堿,堿再與鹽溶液反應,沒有金屬單質生成。如: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知識點五、金屬與混合溶液的反應

將一種金屬單質放入幾種金屬的鹽溶液的混合液中時,其中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巾最靠后的金屬最先被置換出來,然后再依次置換出稍靠后的金屬。簡記為“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距離遠,先反應”。如將金屬Zn。放入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Zn先與CuSO4發生置換反應,與CuSO4反應完后再與FeSO4

發生置換反應。根據金屬鋅的最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金屬鋅的量析出金屬濾液的成分鋅不足(不能與CuSO4溶液完全反應)銅硫酸銅硫酸鋅硫酸亞鐵鋅不足(恰好與CuSO4溶液完全反應)銅硫酸鋅硫酸亞鐵鋅不足(不能與FeSO4溶液完全反應)銅鐵硫酸鋅硫酸亞鐵鋅適量(恰好與FeSO4溶液完全反應)銅鐵硫酸鋅鋅足量銅鐵鋅硫酸鋅將幾種不同的金屬放入同一種鹽溶液中,發生反應的情況與將一種金屬放入幾種金屬的鹽溶液中相似,也是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距離越遠的先反應,然后是距離較遠的反應。01樣品成分的鑒定(2023秋?舟山月考)某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Cu2+,Fe2+、Fe3+、Cl﹣、CO32?、SO42?、A.該固體中一定沒有CO3B.該固體中一定沒有Cu2+ C.該固體中不能確定是否含有Na+、Cl﹣、NO3D.該固體中一定含有Fe3+、SO【解答】解:A.結合以上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沒有CO3B.結合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Fe3+、SO42?,一定不存在CO32?;CuC.結合以上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不能確定是否含有Na+、Cl﹣、NO3D.結合以上分析可知,該固體中一定含有Fe3+、SO4故選:B。02一種試劑加入到混合溶液中的反應(2024?浙江模擬)向50g氯化鈣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已知氯化鈣溶液呈中性),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反應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反應至F點時,混合溶液的pH始終變大 C.混合溶液中鹽酸的質量分數為7.3% D.反應至E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NaCl和CaCl2【解答】解:A、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選項說法正確;B、逐漸加入Na2CO3溶液時,OE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酸性逐漸減弱,pH變大,反應完全后溶液呈中性,pH=7,PF為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溶液仍呈中性,pH=7,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由圖中信息可知,OE有氣體生成,生成二氧化碳2.2g,設原混合溶液中鹽酸的質量為x。Na2CO3+2HCl═2NaCl+H2O+CO2↑7344x2.2g7344混合溶液中鹽酸的質量分數為3.65g50gD、反應至E點時,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有NaCl和CaCl2,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03多種試劑加入到混合溶液中的反應(2023秋?柯橋區校級月考)向硝酸銀和硝酸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無沉淀出現,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濾渣中一定有銀、鐵,可能有鋅,濾液中一定有Mg2+、Zn2+,可能有Fe2+ B.濾渣中一定有銀、鐵,可能有鋅,濾液中一定有Mg2+、Zn2+、Fe2+,可能有Ag+ C.濾渣中一定有銀,可能有鋅、鐵,濾液中一定有Mg2+、Zn2+,可能有Fe2+ D.濾渣中一定有銀,可能有鋅、鐵,濾液中一定有Mg2+、,可能有Zn2+、Fe2+、Ag+【解答】解:由于在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Mg>Zn>Fe>Ag,因此金屬鋅和鐵都可以和硝酸銀溶液反應,但不能和硝酸鎂溶液反應,由于鋅的活動性比鐵強,因此鋅首先和硝酸銀溶液反應,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沉淀出現,說明濾液中一定沒有硝酸銀,由于硝酸銀首先和金屬鋅反應,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鋅離子,還有原溶液中的鎂離子,可能含有亞鐵離子,一定沒有銀離子,即濾液中一定含有鎂離子、鋅離子,可能含有亞鐵離子,一定沒有銀離子;濾渣一定含有置換出的銀,可能含有鐵和鋅,一定沒有鎂;觀察選項,故選:C。04金屬與混合鹽溶液間的反應(2024春?拱墅區校級月考)往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緩慢連續加入質量為m的鋅粉,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c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和Cu2+ B.bc段(不含兩端點)析出的金屬是Fe C.ab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只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Cu2+、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體質量相等,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分別為m1和m2,m1<m2【解答】解:A、c點時鋅和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和Fe2+,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bc段(不含兩端點)析出的金屬是Cu,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ab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Ag+、Zn2+、Cu2+、Fe2+,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鋅和硝酸銅、硝酸亞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為:Zn+Cu(NO3)2=Zn(NO3)2+Cu,6564Zn+Fe(NO3)2=Zn(NO3)2+Fe,6556由以上質量關系可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體質量相等,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分別為m1和m2,m1<m2,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2023秋?海曙區期末)向一定質量的Mg(NO3)2、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不飽和的濾液和濾渣,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濾液顏色為淺綠色 B.濾渣中不可能含有Mg C.濾液質量一定小于原混合溶液質量 D.在濾液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解答】解:A、由金屬活動性Mg>Fe>Cu>Ag,向一定質量的Mg(NO3)2、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不能與Mg(NO3)2溶液反應,鐵先與AgNO3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鐵粉,鐵才能與Cu(NO3)2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不飽和的濾液和濾渣,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含有鐵,說明鐵是過量的,濾液為硝酸亞鐵溶液,顏色為淺綠色,故選項說法正確。B、鐵不能與Mg(NO3)2溶液反應,濾渣中不可能含有Mg,故選項說法正確。C、由Fe+2AgNO3═Fe(NO3)2+2Ag,由反應時的質量比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可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溶液的質量會減少;由Fe+Cu(NO3)2═Fe(NO3)2+Cu,每56份質量的鐵可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溶液的質量會減少,則濾液質量一定小于原混合溶液質量,故選項說法正確。D、濾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銀,在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不可能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2023秋?越城區期末)興趣小組按如圖流程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反應結束后,將燒杯內物質進行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實驗可判斷出鐵、銅、鋅的活動性順序 B.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C.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Zn D.兩支試管混合后,固體總質量一定增加【解答】解:由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是:鋅>鐵>銅,在進行實驗時,鐵不能與氯化鋅反應,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和銅,反應結束后,將燒杯內物質進行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說明了鐵沒有剩余,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Zn。所以:A、根據鐵不能與氯化鋅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鋅>鐵;能與氯化銅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鐵>銅;可以判斷出鐵、銅、鋅的活動性順序,故A說法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含有CuCl2,說法B不正確;C、由上述分析可知,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Zn,故C說法正確。D、由于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所以兩支試管混合后,固體總質量一定增加,故D說法正確;故選:B。(2024?平陽縣校級模擬)將質量均為10克的Mg、Al、Fe分別放入燒杯中,同時加入質量分數相同的100克稀鹽酸,稀鹽酸完全反應。反應有關圖像錯誤的是()A. B. C. D.【解答】解:A、反應生成的氫氣中的氫元素完全來自于鹽酸,最終鹽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質量相等,鎂比鋁活潑,鋁比鐵活潑,反應需要時間鎂最短,鐵最長,故選項正確。B、反應的金屬質量相等時,鋁產生氫氣最多,鐵產生氫氣最少,故選項正確。C、稀鹽酸完全反應,可能是三種金屬都過量,此時反應的鐵質量最大,鋁質量最小,鐵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幅度最大,鋁增大幅度最小;也可能是鋁完全反應,鎂和鐵過量,此時反應的鐵質量最大,鋁質量最小,鐵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大幅度最大,鋁增大幅度最小,故選項正確。D、消耗鐵質量最大,消耗鋁質量最小,故選項不正確。故選:D。(2024?浙江模擬)蝕刻印刷電路的溶液后的溶液為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如圖向200g該溶液中加入鐵粉的質量與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查閱資料:2FeCl3+Fe═3FeCl2)①200~a段發生的反應為2FeCl3+Fe═3FeCl2②m點的溶液中溶質成分為:FeCl3和FeCl2③x=16.8④原溶液中FeCl3與CuCl2的質量之比為65:81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答】解:A.向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后,由圖可知,200~a段溶液的質量隨著鐵粉的加入不斷增大,發生的反應是2FeCl3+Fe=3FeCl2;,故A說法正確;B.a~b段溶液的質量隨著鐵粉的加入不斷減少,發生的化學反應是CuCl2+Fe=FeCl2+Cu,m點氯化銅沒完全反應,m點的溶液中溶質成分為FeCl2和CuCl2;故B說法錯誤;C.設a~b段加入的鐵粉的質量為y,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固體增加的質量=溶液減少的質量=205.6g﹣203.2g=2.4g;CuCl2+Fe=FeCl2+Cu固體增加量566464﹣56=8y2.4g568y=16.8g參加反應的鐵粉質量為16.8g,所以x=5.6g+16.8g=22.4g,C說法錯誤;D.由圖可知,200~a段參加反應的鐵粉質量為5.6g,代入A中的化學方程式即可算出FeCl3的質量為32.5g,同理,根據選項B中的化學方程式可以計算出CuCl2的質量為40.5g,則原溶液中FeCl3與CuCl2的質量比為:32.5g:40.5g=65:81,D說法正確;故選:A。(2024?浙江模擬)某化學小組進行金屬與酸的反應后,想從含有Al2(SO4)3、CuSO4的廢液中回收金屬銅,設計了如圖所示方案。針對該方案過程,分析正確的是()A.操作a、操作b均為過濾 B.濾液B中可能含有Cu2+ C.過程Ⅱ的現象是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D.最終回收到的銅質量大于固體A中的銅【解答】解:A、操作a、操作b均能將固體和溶液分離,均是過濾操作,故選項說法正確。B、鐵與CuSO4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鐵粉是過量的,濾液B中不可能含有Cu2+,故選項說法錯誤。C、向含有Al2(SO4)3、CuSO4的廢液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鐵粉不能與Al2(SO4)3溶液反應,鐵粉能與CuSO4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固體A是鐵和銅的混合物,鐵能與過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過程Ⅱ的現象是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故選項說法錯誤。D、固體A是鐵和銅的混合物,鐵能與過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銅不與稀硫酸反應,則最終回收到的銅質量等于固體A中的銅,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2024?浙江模擬)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比較M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圖乙燒杯中,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A.試管a無明顯現象,可推知金屬活動性Mg>Fe B.試管b反應后的固體中一定不含Fe C.充分反應后,乙燒杯的濾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 D.充分反應后,乙燒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Cu2+【解答】解:由于鎂的活動性大于鐵,鐵不能與硫酸鎂反應;鐵的活動性大于銅,鐵能將銅從其溶液中置換出來,由題意可知,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了試管b中的鐵完全反應了,試管a中的鐵又與硫酸銅發生了反應。若硫酸銅完全反應了,溶液中的陽離子是:Mg2+和Fe2+;若硫酸銅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的陽離子是:Mg2+、Fe2+和Cu2+,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可能含有的金屬離子是Cu2+。A、試管a無明顯現象,說明鐵不能與硫酸鎂反應,可推知金屬活動性Mg>Fe,故A正確;B、由分析可知,由于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試管b中的鐵完全反應了,試管a中的鐵又與硫酸銅發生了反應,故試管b反應后的固體中一定不含Fe,故B正確;C、由分析可知,充分反應后,乙燒杯的濾渣中一定含有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的Cu,可能含有過量的Fe,故C正確;D、由分析可知,充分反應后,乙燒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可能含有Cu2+,故D錯誤;故選:D。(2024?象山縣校級模擬)室溫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的燒杯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質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a→b段溶液的質量在不斷減小 B.n點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銅 C.b點溶液的pH小于d點 D.c點對應縱坐標的數值為5.64【解答】解:A、先是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硫酸鋇沉淀析出,若加入氫氧化鋇溶質質量分數較小,含有水的質量較多,溶液質量不一定減小,選項A錯誤;B、n點之后沉淀繼續增加,說明n點溶質含有硫酸銅,硫酸已經反應完畢,氫氧化鋇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因此n點溶質只有硫酸銅,選項B正確;C、b點硫酸與氫氧化鋇恰好完全反應,溶質為硫酸銅,d點溶質為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所以b點溶液的pH小于d點,選項C正確;D、氫氧化鋇先與硫酸生成硫酸鋇沉淀,然后氫氧化鋇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設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為m,H2SO4+Ba(OH)2=BaSO4↓+2H2O1712331.71gm171233CuSO4+Ba(OH)2=BaSO4↓+Cu(OH)2↓171233981.71gnx171233=1.71gnn=2.33g17198=故選:A。(2023秋?義烏市校級期末)我們可通過建立圖像來表示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間的量的相互關系。現有一份HCl和MgCl2的混合液,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到混合液中直至過量,則反應中各個量的圖像正確的是()A. B. C. D.【解答】解:A.現將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滴加入到含有HCl和MgCl2的混合液中直至過量,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后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圖示關系正確,故正確;B.鹽酸顯酸性,生成的氯化鈉呈中性,所以一開始溶液pH變大,在和氯化鎂的反應過程中,生成氯化鈉呈中性,所以中間有一段pH=7不變的過程,最后氫氧化鈉過量,溶液呈堿性pH大于7,且無限趨近于氫氧化鈉原溶液的pH,圖示關系不正確,故錯誤;C.一開始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水,氫氧化鈉溶液中也有溶劑水,所以水的來源有兩部分,之后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沒有水生成,只有氫氧化鈉溶液中帶有水,水的來源只有一部分,所以水的量增加的速度變慢,圖線傾斜角度變小,最后氫氧化鈉過量,水的來源同樣只有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溶劑,所以圖線傾斜角度不變,圖示關系不正確,故錯誤;D.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所以溶液中氯化鎂質量不變,之后氯化鎂和氫氧化鈉反應,所以氯化鎂的質量減小直至為零,圖示關系錯誤,故錯誤;故選:A。(2023秋?西湖區期末)為了探究中和反應,甲、乙兩名同學分別進行以下實驗:①甲同學向裝有少量Ca(OH)2溶液的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然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發現酚酞不變色;②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產生,原來NaOH已變質,混有了Na2CO3。實驗結束,甲、乙兩名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得到無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質的所有成分可能為()A.Na2CO3、NaCl、CaCl2 B.CaCl2、NaCl C.HCl、NaCl D.HCl、CaCl2【解答】解:①甲同學向裝有少量Ca(OH)2溶液的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然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發現酚酞不變色,說明溶液可能顯酸性或中性,即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可能含有稀鹽酸。②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產生,原來NaOH已變質,混有了Na2CO3。實驗結束,甲、乙兩名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碳酸鈉、氫氧化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溶液,碳酸鈉能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得到無色澄清溶液,說明沒有沉淀生成,則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NaCl,還可能含有HCl。故選:B。(2023秋?杭州期末)將一定質量的Fe粉加入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濾渣和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濾渣質量與加入的Fe粉質量可能相等 B.濾液中一定有Mg(NO3)2、Fe(NO3)2,可能有Cu(NO3)2 C.若加入的Fe粉過量,則得到的濾液呈無色 D.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則濾渣中一定有Cu、Fe、Mg【解答】解:A、由金屬活動性Mg>Fe>Cu,將一定質量的Fe粉加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能與Mg(NO3)2溶液反應,鐵能與Cu(NO3)2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NO3)2=Fe(NO3)2+Cu可知,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濾渣質量大于加入的Fe粉質量,故選項說法錯誤。B、無法確定反應進行的程度,硝酸銅可能有剩余,濾液中一定有Mg(NO3)2、Fe(NO3)2,可能有Cu(NO3)2,故選項說法正確。C、若加入的Fe粉過量,則得到的濾液中溶質是Mg(NO3)2、Fe(NO3)2,含有Fe(NO3)2的溶液呈淺綠色,故選項說法錯誤。D、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說明鐵是過量的,濾渣中一定有Cu、Fe,由于鐵不能與Mg(NO3)2反應,濾渣中一定沒有鎂,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2022秋?上城區校級期末)某金屬加工廠生產過程中的廢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銅,為回收利用資源和防止污染,該廠向廢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反應停止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的稀鹽酸,無氣泡產生,則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濾液可能含有硝酸亞鐵 B.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和銅,一定不含有鐵 C.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一定沒有硝酸銀 D.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鐵排在銅和銀的前邊,可以和硝酸銀及硝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銀和銅以及硝酸亞鐵,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的稀鹽酸,無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一定沒有鐵、一定有銀、可能有銅,濾液中一定有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硝酸銅,由以上分析可知:A、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濾液一定含有硝酸亞鐵,故A錯誤;B、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一定不含有鐵,故B錯誤;C、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可能有硝酸銀,故C錯誤;D、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銀,濾液一定含有硝酸亞鐵,故D正確。故選:D。(2023秋?杭州月考)某工廠廢液中含有AgNO3、Cu(NO3)2兩種溶液,取部分廢液于燒杯中,加入一定量鋅粉,測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質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同時得到以下結論,其中說法錯誤的是()A.圖中縱坐標表示Cu(NO3)2的質量 B.在a點表示的溶液中加稀鹽酸,一定有白色沉淀產生 C.c點時燒杯中有兩種金屬單質,d點時燒杯中有三種金屬單質 D.完全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稀鹽酸,一定無氣泡產生【解答】解:A、鋅先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當硝酸銀完全反應后,鋅與硝酸銅反應,隨著反應進行硝酸銅質量減小,因此圖中縱坐標表示硝酸銅的質量,該選項說法正確;B、a點表示鋅和部分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溶液中有三種溶質,即沒有反應的硝酸銅、過量的硝酸銀和反應生成的硝酸鋅,溶液中加稀鹽酸,一定有白色沉淀產生,該選項說法正確;C、c點時表示鋅和部分硝酸銅反應,燒杯中有兩種金屬單質,即銅和銀,d點時燒杯中有兩種金屬單質,即銅、銀,此時鋅不足,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由圖可知硝酸銅有剩余,鋅不足,完全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只有銅、銀,加入少量稀鹽酸,一定沒有氣泡產生,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2022秋?甌海區期末)小柯為比較M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一定有()A.Mg2+ B.Mg2+和Fe2+ C.Fe2+和Cu2+ D.Mg2+、Fe2+和Cu2+【解答】解:由于鎂的活動性大于鐵,鐵不能與硫酸鎂反應;鐵的活動性大于銅,鐵能將銅從其溶液中置換出來,由題意可知,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了b中的鐵完全反應了,a中的鐵又與硫酸銅發生了反應。則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一定有Mg2+和Fe2+。故選:B。(2024?甌海區校級模擬)一包混有雜質的Na2CO3,其雜質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今取10.6g樣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克樣品,加入足量的鹽酸,收集到4gCO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樣品中只含有NaHCO3 B.樣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樣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樣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解答】解:10.6g碳酸鈉和稀鹽酸完全反應生成4.4g二氧化碳,取10.6g樣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說明樣品中不含有硝酸鋇,10.6g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大于4.4g,取10.6克樣品,加入足量的鹽酸,收集到4gCO2。A、樣品中只含有NaHCO3時,生成二氧化碳質量大于4.4g,該選項不正確。B、樣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氫鈉,該選項不正確。C、樣品中不含有硝酸鋇,該選項不正確。D、樣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該選項正確。故選:D。(2024?杭州模擬)燒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的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關于反應的進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c段只發生1個反應 B.a﹣b段生成的沉淀是BaSO4 C.根據圖數據,要推算原溶液中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除已知數據外至少還需要的數據是a點對應的沉淀質量 D.c點所含的溶質只有BaCl2【解答】解:0~a段生成的是硫酸鋇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氫氧化鎂沉淀,所以A、b~c段只發生氫氧化鋇和氯化鎂的反應1個反應,故正確;B、a~b段生成的是硫酸鋇和氫氧化鎂沉淀,故錯誤;C、由圖中數據,要推算原溶液鹽酸的質量分數,已知燒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還需要知道稀鹽酸溶液中氯化氫的質量,Ba(OH)2+2HCl=BaCl2+2H2O,只需知道a點對應的硫酸鋇質量,BaCl2+MgSO4=BaSO4↓+MgCl2,即可求出與硫酸鎂反應的氯化鋇的質量,Ba(O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