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八周周測生物試卷(有答案)_第1頁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八周周測生物試卷(有答案)_第2頁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八周周測生物試卷(有答案)_第3頁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八周周測生物試卷(有答案)_第4頁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八周周測生物試卷(有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欽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八周周測生物試卷一、單選題(16小題,共40分。其中1-12小題每小題2分,13-16小題每小題4分)1.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差異,可以將群落分為不同類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荒漠中的爬行動物表皮有角質鱗片,有助于減少水分蒸發B.森林群落中的灌木、喬木、草本等適應環境的方式均相同C.草原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D.所有群落均具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2.為了解動物的共存方式,科學家調查了M1~M33個山系中肉食動物的捕食偏好,結果如圖所示,其中虛線表示捕食者與獵物的一般關系。據此推斷,下列最合理的是(

)A.M2的豹貓和M3的豹貓均為第一營養級B.棕熊捕食的獵物的平均個體體重最大,其攝入能量的效率一定為10%~20%C.上述3個山系中,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均最高的是M3D.體型相近的肉食動物之間可通過更大程度的生態位分化來實現共存3.營養級是指處于食物鏈某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的總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食物鏈第一營養級上的生物都為自養生物B.處于不同營養級的生物取食對象一定不同C.不同營養級同化量的來源和去向一定相同D.隨著營養級升高,可獲得的能量逐漸增加4.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是由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而成的,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同一種生物可能屬于不同的營養級B.一種動物可以吃多種植物C.同一營養級的生物可能由多個種群構成D.營養級越高的生物,體內所含的能量越少5.生物富集的效率可以用生物富集系數(BCF)進行量化,計算公式:BCF=生物體中某種物質的濃度/環境中同種物質的濃度。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有害物質可以通過大氣、水等途徑擴散,故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B.生物富集效率會受到生物特性、有害物質性質及環境因素的影響C.BCF數值越大,說明該物質越容易在生物體內分解D.重金屬沿著食物鏈傳遞過程中,其濃度在較高營養級中一般較高6.“魚蝦堪入饌,菱耦足供茶”是明代詩人張煥對桑基魚塘的美麗描述。桑基魚塘利用桑葉喂蠶,蠶沙(蠶糞)養魚,魚塘泥肥桑,實現桑、蠶、魚之間的良性循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桑基魚塘中生物組分通過合理布設,互利共存B.蠶沙所含能量不屬于蠶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級C.桑樹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桑基魚塘通過延長食物鏈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獲得更多生物產品7.同學們用苔蘚、金魚藻、鐵線蕨、蚯蚓、鼠婦、蝸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塊、泥土設計制作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嚴格的要求,即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為了使生態缸內的沙地保持干燥,應將生態缸放置在直射光下C.該生態缸處于封閉狀態,但需要外界提供能量D.該生態系統物種組成較為簡單,恢復力穩定性較低8.如圖為生態系統結構的一般模型,圖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磷循環是生物圈物質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A代表分解者,一般是異養型生物,主要作用是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B.輸入肉食性動物1的能量,有一部分會流入分解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肉食性動物1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植食性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兩部分C.農牧施用有機肥等農業生產活動會改變碳循環速率D.生產者從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磷可用于合成磷脂、DNA、RNA等物質9.豬籠草在捕捉獵物時可產生一種含有強效神經毒素的花蜜,使獵物在葉片邊緣失去平衡而被捕獲。豬籠草的邊緣會發出熒光,吸引昆蟲。豬籠草周圍有許多鳥類生活如黃鸝,研究發現,高山地帶的一些豬籠草籠口粗糙,利于樹鼩、鳥類等在籠內排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豬籠草既屬于生產者,也可能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B.黃鸝之間通過鳴唱形成信息流,黃鸝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體C.豬籠草依靠邊緣發出的熒光吸引昆蟲,體現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兩個種群的豬籠草發出的熒光具有差異,表明這兩個種群存在生殖隔離10.15N在食物鏈中隨營養級升高而富集。科研人員通過檢測某水域不同水生魚類體內穩定同位素15N的含量,從而判斷這些魚類在生態系統中的營養地位,部分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可通過檢測魚體內放射性強度估計15N的含量B.圖中營養級最高的魚是銅魚,營養級最低的魚是團頭魴C.該調查方法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逐級遞減D.圖中存在的食物鏈為草→團頭魴→巖原鯉→胭脂魚→馬口魚→銅魚11.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關系就是食物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B.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是沿著食物鏈(網)進行的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發生在生物群落內部的D.物質循環往復說明任何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都是自給自足的12.某生態系統僅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形成的營養結構(共四個營養級,且每個種群僅占據一個營養級),下表列出了各種群同化的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種群甲乙丙丁戊同化能量A.乙種群中雌雄個體通過氣味相互識別,屬于化學信息,說明種間關系的調節離不開信息傳遞B.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丁,位于第二營養級的是甲C.圖中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4.3%D.如果丙為叢生或者蔓生的單子葉植物,可以用樣方法調查其物種的豐富度13.嫩江流域淺水湖泊一般分為草型(沉水植物為主)和藻型(浮游藻類為主)。研究顯示,近年來霍林河下游形成的淺水淡水湖泊因水位提高、魚類大量繁殖,使草型向藻型轉變,引起水華發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湖泊由草型轉變為藻型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B.湖泊中兩種競爭關系的魚類生態位可能完全重疊C.投放捕食浮游植物的魚類可緩解水華對沉水植物的生長發育的影響D.通過生態工程構建小型水生人工生物群落,可以去除水中過量的N、P元素14.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高營養級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會再供給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B.分解者通過分解消費者的糞便,從而獲得該消費者所同化的能量C.施用有機肥可促進作物固定有機肥中的化學能,從而提高產量D.適當增加生物種類提高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減少病蟲害15.某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后,藻類大量繁殖,溶解氧下降。引入鰱魚(濾食藻類)后,藻類減少,溶解氧回升。但持續高密度養殖鰱魚,溶解氧再次下降。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初次藻類減少是因鰱魚的捕食壓力B.鰱魚排泄物增加可導致溶解氧再次下降C.該過程說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D.持續高密度養殖鰱魚,溶解氧再次下降體現生態系統正反饋調節16.凡納濱對蝦是華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種類。放苗1周內蝦苗取食藻類和浮游動物,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1個月后對蝦完全取食人工餌料。1個月后蝦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見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周后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會減輕B.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藻類等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D.異養細菌依賴蝦池生態系統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提供營養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共40分,請考生按要求答題)17.“作物—蚯蚓”種養模式是一種重要的菜田生態模式。某農科所在2019~2021年連續3年調查“花菜—蚯蚓”種養田雜草物種數,調查時挑選5塊地勢平坦、大小接近(約3000m2)的田地開展雜草調查。于花菜移栽后45d左右,采用隨機取樣計數法,每塊田調查10個點,每個點面積1m2,記錄雜草物種數,得到圖1所示結果。圖2為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部分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生態系統的相關成分。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花菜—蚯蚓”種養田雜草物種數時,實驗組為,對照組為,在實驗期間,不同田地栽培和管理措施相同,(填“使用”或“不使用”)除草劑。(2)調查的“花菜—蚯蚓”種養田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蚯蚓以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看,“花菜—蚯蚓”種養田中的蚯蚓對應圖2中的。圖2要表示完整的碳循環過程,還應補充的兩個重要過程是(用文字和箭頭的形式表示)。(3)從圖1調查結果看,蚯蚓對花菜田間雜草物種數的影響是。蚯蚓在花菜田間生活過程中,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一部分在進行的過程中以熱能形式散失,該過程也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碳循環。(4)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較長時間保持保持相對穩定,這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機制。18.源源不斷的能量輸入和有序傳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功能,也是維持生態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如圖為某湖泊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經第二營養級的示意圖,圖中的數值表示能量,單位:100kJ/(m2·a)回答下列問題:(1)c為(填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其作用是。(2)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填字母)。第三營養級的同化量是kJ/(m2·a)。第二營養級與第三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是(結果保留1位小數)。該湖泊中生產者的能量一般高于消費者的能量,原因是。(3)該湖泊存在鎘等重金屬超標現象。在鎘污染的湖泊中,生物的營養級越高,體內的鎘濃度就越,原因是。19.黑頸長尾雉是棲息于森林中的大型雜食性鳥類,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瀕危動物,在貴州消失多年。近年來,隨著貴州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的提升,黑頸長尾雉又重新出現在森林中。如圖為該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圖中的甲、乙、丙分別代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丙分別表示。圖中①代表的生理過程是,森林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除此之外還有溫度等條件;決定植物地下分層的環境因素是等。一般來說,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比較強。(2)雄性黑頸長尾雉常通過鳴叫、舞蹈等方式吸引雌性,該過程傳遞的信息種類有,說明離不開信息傳遞。(3)生態平衡是指生態系統的處于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工廠排污和生活污水使該區域生態失衡的原因是(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角度分析)。(4)研究該地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常用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黑頸長尾雉的能量去向有。20.請根據生態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群落往往會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植物的分層現象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因此動物也具有分層現象。這樣看來,不同種群之間的關系在群落結構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區分兩個不同的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2)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能量可以流向。鳥類主要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能加快生態系統的。(3)為探究森林的落葉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的,某研究小組利用帶有落葉的土壤進行對照實驗,其中實驗組是選用(填“不做處理”或“滅菌處理”)的土壤。(4)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樹冠火,這是由森林群落的結構決定的。強度較弱的地表火對森林反而是有利的,從生態系統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5)森林凋落物分解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這體現了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的關系是。21.在長江口某鹽沼濕地,科研人員嘗試引種互花米草,以達到“種青引鳥”的目的。隨著互花米草的快速擴散,與本土植物形成激烈競爭,出現了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為優勢種)、本土蘆葦群落(蘆葦為優勢種)。互花米草和蘆葦的生物量都在每年的夏、秋季達到最大。但互花米草冬季枯萎期短,且能保留一定的綠色植株。同時互花米草是典型的鹽生植物,春季(4月)后由于體內的活性物質積累從而具有較強的抗蟲特性。科研人員研究了兩種群落中三類昆蟲的物種數、個體數的季節性變化,結果如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嘗試引入互花米草,以實現“種青引鳥”是利用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2)采集的“肉食和寄生性昆蟲”“腐食性昆蟲”分別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成分)。采集的昆蟲麻醉后,置于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麻醉的目的是。(3)與蘆葦群落相比,2~4月互花米草群落中植食性昆蟲物種數、個體數變化的特點是,這主要與有關。(4)2~4月互花米草群落中導致肉食和寄生性昆蟲物種數、個體數均上升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導致腐食性昆蟲物種數、個體數均上升的主要影響因素是。(5)根據本實驗結果,預測“種青引鳥”的目的能否實現?簡要說明理由。。題號12345678910答案BDADCDCBDB題號111213141516答案ACBDDD17.(1)菜花-蚯蚓種養田花菜單一種植田不使用(2)丙大氣CO2→丁、甲→丙(3)降低了田間雜草物種數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呼吸作用(4)抵抗力(負)反饋調節18.(1)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2)b7×104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