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經濟_第1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經濟_第2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經濟_第3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經濟_第4頁
高一歷史岳麓版學案:知識巧學鴉片戰爭后的中國社會經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皰丁解巧牛知識·巧學一、不平等條約與列強攫取經濟特權1。背景和目的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法國、美國等國的工業革命也相繼進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使英、法、美等國急需打開國外市場。而在當時的中英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地位。于是為了打開中國門戶,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英國決定發動鴉片戰爭。2。不平等條約及其主要內容(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不平等條約及內容: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通過條約,中國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允許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由中英雙方協定;還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權。(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不平等條約及內容:第一次鴉片戰爭后,英國、法國不滿足已經獲得的權益,在美國、俄國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分別簽訂了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和英、法、俄三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北京條約》。這些條約增開漢口、南京、天津等11個城市為通商口岸,同時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傳教和經商,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經濟勢力由此深入中國內地,擴大了外國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并造成中國舊式航運業的衰落。3.列強攫取中國海關權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國進出口貨物稅率“均宜秉公議定則例”,列強開始攫取中國海關關稅。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規定中國變更稅率須與各國官員商議,中國從此失去了關稅自主權。后來《天津條約》明文規定中國關稅率為5%(值百抽五),而且洋貨運銷內地只需交納2。5%的稅額,免征一切內地稅.中國海關關稅權的喪失,極大地削弱了中國海關對民族經濟的保護作用。中國成為世界上關稅最低的國家,大大便利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4。中國向資本主義世界開放鴉片戰爭后,葡萄牙、比利時、荷蘭等國也紛紛要求與清政府訂約,清政府“一視同仁”,給予它們英、美、法所享有的特權。這樣,中國的大門不僅向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開放,而且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開放了。二、大量洋貨涌入中國憑借從不平等條約中獲得的政治經濟特權,英美等國掀起向中國傾銷商品的狂潮,大量洋貨涌入中國,其中,棉毛紡織品占了絕大部分,1843年,英國輸華的棉毛紡織品價值為107。2萬英鎊,占當年輸華商品總額的73.6%。19世紀50年代中后期,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情況發生了改變。憑借在《天津條約》中取得的低關稅和子口稅等特權,西方列強的商品以低廉的價格長驅直入,涌向通商口岸乃至內地。三、傳統經濟結構的逐步瓦解1.東南沿海的許多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農民和手工業者在此沖擊下紛紛破產,“華民生計,皆為所奪矣”。2.城鄉商品經濟有所發展歐美各國在對華傾銷商品的同時,還從中國掠奪原料和農產品,大批絲、茶從上海、廣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運出.1844年,茶的出口量達到53萬擔,超過鴉片戰爭前最高出口量13萬擔,此后出口量繼續上升.絲、茶等農產品的大量出口,減少了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促成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3.買辦階層出現五口通商后,買辦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他們除經營商業貿易外,還通過獲取大量傭金、回扣,聚斂起巨額財富.隨后又進一步滲透到政治領域,并憑借著對西方的了解,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發揮了較大影響。4.傳統經濟結構解體的原因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使中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西方列強通過強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逐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沖擊著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國逐漸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鴉片戰爭不僅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社會經濟,而且使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典題·熱題例1“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詩人訴說了16世紀后西方殖民者侵占我國領土的屈辱歷史。下面的歷史要素組合中,反映第一塊領土被侵占的是()①臺灣②澳門③香港④英國⑤荷蘭⑥葡萄牙⑦1624年⑧1840年⑨1553年A.①⑤⑦B。②⑤⑨C。②⑥⑨D.③④⑧解析:本題不難但很容易混淆,中國第一塊被侵占的領土是澳門,很容易記憶成香港.答案:C例2毒品、戰爭嚴重危害人的生命。(1)道光年間有這樣的社會現象:“中其癮者,殃身廢務,如癡如迷”;“以致良家子弟蕩產傾家,廢時失業",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國家名稱)侵略者還以保護這種罪惡的商品貿易為由,發動了侵華戰爭。(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華日軍野蠻屠殺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民,僅___________大屠殺就有三十多萬人被害。答案:鴉片英國南京例3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目的是()A.保護鴉片貿易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商品市場D.爭取外交禮儀平等解析:本題為最佳選擇題。聯系鴉片戰爭前后中英兩國的狀況可知,英國急于打開中國的市場,這是發動戰爭的目的,而鴉片貿易、割占香港島等,都服務于這一主要目的.答案:C問題·探究問題有人說:“鴉片戰爭是在執行一種歷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來達到使中國向世界開放的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你同意這種觀點嗎?探究思路:本題基本上屬于開放性問答題,答題的自由度比較大,可以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和獨立見解能力。鴉片戰爭是教材的重點內容,對于它的影響,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題,本題所涉及的是全面掌握鴉片戰爭帶來的影響。可選擇任意一種觀點論述即可.探究結論:(1)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但也有合理成分。①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其性質是一場侵略戰爭。②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和損失,它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貿易主權,使中國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民族經濟受到摧殘,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③但鴉片戰爭在客觀上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它使中國由閉關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并促使中國社會內部進行改革;在經濟上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同時還促使中國思想領域的變化,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拋棄閉塞保守觀念,開始注目西方,出現了學習西方的“新思潮”。總之,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觀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它的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供應地,盡管它在客觀上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次戰爭給中國所帶來的災難和損失是慘重的.(2)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它只看到了鴉片戰爭在客觀上的積極作用而完全忽視了它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和損失。①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其性質是一場侵略戰爭。②鴉片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和損失,它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貿易主權,使中國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民族經濟受到摧殘,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