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金與南宋對峙 課件共29張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1頁
第10課 金與南宋對峙 課件共29張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2頁
第10課 金與南宋對峙 課件共29張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3頁
第10課 金與南宋對峙 課件共29張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4頁
第10課 金與南宋對峙 課件共29張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前準備鹵(lǔ)簿(bù)圖

宋徽(huī)宗

擄(lǔ)走馭(yù)馬

大金得勝陀(tuó)頌碑

腐(fǔ)敗盟(ménɡ)約

宋欽(qīn)宗

郾(yǎn)城秦檜(huì)對峙(zhì)江南一隅(yú)汴(biàn)州

編纂(zuǎn)課前準備:邊讀書邊標注生僻字的讀音,并準備好第10課學案課標要求:了解宋金之戰、南宋偏安;通過岳飛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第10課金與南宋對峙課程導入(一)北宋鹵簿鐘:遼寧省博物館展廳里有一口碩大的銅鐘,因上面鑄有北宋皇帝出行的儀仗鹵簿圖,被稱為“鹵簿鐘”。鹵簿是帝王出行時的儀仗隊。據考證,這口大鐘曾與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一同被金軍擄走,在北上途中被金軍丟棄。它見證了北宋滅亡的歷史。那么,北宋是怎么被金滅亡的?金與南宋又是怎樣形成對峙局面的?PART1金的建立一、金的建立(一)女真族概況1、活動區域:長白山、黑龍江(白山黑水)2、生活特點:游牧漁獵(女真人)俗勇悍,喜戰斗,耐饑渴辛勞,善騎,上下崖壁如飛。一、金的建立(一)女真族概況1、建立時間:1115年2、建立者:完顏阿骨打(金太祖)材料研讀

上(金太祖)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于是國號大金,改元收國。3、都城:會寧府說說金太祖取國號為大金的寓意是什么?在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中,金屬于首位,不易生銹,而遼的國號是鐵,鐵雖然堅固,但容易生銹,所以女真定名為金,以此來表明以完顏部為代表的女真滅掉遼朝,建立金是必然的。一、金的建立(三)鞏固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體制,頒行女真文字,發展生產,女真勢力迅速壯大。“太祖入燕,始用遼南、北面官僚制度……斜也、宗干當國,勸太祖改女真舊制,用宋官制度。”思考:契丹族、黨項族和女真族在治國措施上有何共同點?對此有什么啟示?共同點:少數民族首領建立政權后,都重視學習先進的中原文化啟示:民族間的交融有利于推動社會進步PART2金滅遼及北宋二、金滅遼及北宋(遼)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遠近生靈,悉被苛政。宋徽宗在位期間,重用蔡京,政局一度十分混亂。他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岳”,大建宮觀,將更多精力用在了書法“瘦金體”的創作與花鳥繪畫當中。《宋史》言“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一)背景宋遼兩位君主有什么共同特點?統治者耽于朝政,腐敗無能,人民起義不斷。二、金滅遼及北宋(二)金滅遼宋金夾擊遼,長城以北的中京由金攻取,長城以南的燕京由宋攻取;滅遼后,燕云地區歸宋;宋給遼的歲幣轉送金國。——宋金“海上之盟”盟約宋徽宗的美好愿望能否達成呢?金和北宋在滅遼過程中表現如何?結果:北宋出兵伐遼,被遼軍打得大敗。而金軍在戰場上勢如破竹,1125年,遼被金滅亡。二、金滅遼及北宋(三)金滅北宋1、原因:金看到北宋政治上腐敗和軍事上無能,于是在滅遼后發動了對宋的戰爭。2、過程:金滅遼后,發動對宋的戰爭,宋徽宗、宋欽宗無力抵抗,只想著妥協求和。3、結果:1127年,金軍攻破東京,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這一年是宋欽宗靖康二年,史稱“靖康之變”。二、金滅遼及北宋1127年,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東京后,宋欽宗不僅親赴金營請降,還收繳全城公私武器交給金軍,并下令河北軍民停止抵抗。金軍在東京搜刮了大量的金銀、絲帛和馬匹,洗劫了宋朝皇宮160多年中收藏的珍寶、文物、圖書、禮器、儀仗,隨后押解著宋徽宗、宋欽宗及其后妃,以及親王、公主、宗室、外戚、官員等3000余人,返回金朝,隨行的還有藝人、工匠、醫卜等十余萬人。當年是宋欽宗靖康二年,史稱“靖康之難”。(三)金滅北宋自古亡國之恥辱,未有如趙宋者。二、金滅遼及北宋材料一:在與金軍的交戰中,北宋的軍隊常常是不戰而敗。當金軍攻到黃河岸邊時,防守黃河南岸的宋軍全都望風而逃。金軍連續好幾天渡河,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對此,金軍的將領感嘆道:“南朝可謂無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輩豈能渡哉!”材料二:材料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耶律阿保機(四)北宋滅亡的原因1、北宋統治者無心抵抗,只想妥協求和;2、崇文抑武方針導致軍隊戰斗力不強;3、北宋財政緊張,積貧積弱,連年征戰、給出錢物,造成內部空虛;4、女真驍勇善戰,戰斗力強。PART3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一)南宋建立1、建立時間:2、建立者:3、都城:1127年趙構(宋高宗)臨安(杭州)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1、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2、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1、背景: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2、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王彥八字軍新鄉大捷岳家軍郾城大捷韓世宗黃天蕩戰役(二)岳飛抗金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1、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2、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3、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到黃河以北金軍初入黃河流域時,北方民眾紛紛組織義軍。在太行山區,王彥領導的八字軍,團結義軍十多萬人,給金軍很大威脅。有一次,金軍主帥令部將去攻打八字軍,部將跪下哭著說:“敵方的營寨堅如鐵石,我寧死也不去攻打。”河北、山西等地的紅巾軍,河北南部的五馬山義軍,山東梁山泊的水軍等,都給金軍以沉重的打擊。郾城大捷:宋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朝撕毀和約,金軍大將兀術兵分四路大舉進犯,岳飛奉命坐鎮郾城,指揮抗金。岳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主力重裝騎兵)和“拐子馬”(主力兩翼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3、岳飛統率“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面對大好抗金形勢,岳飛情不自禁地對部下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1、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2、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3、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到黃河以北金軍初入黃河流域時,北方民眾紛紛組織義軍。在太行山區,王彥領導的八字軍,團結義軍十多萬人,給金軍很大威脅。有一次,金軍主帥令部將去攻打八字軍,部將跪下哭著說:“敵方的營寨堅如鐵石,我寧死也不去攻打。”河北、山西等地的紅巾軍,河北南部的五馬山義軍,山東梁山泊的水軍等,都給金軍以沉重的打擊。4、宋高宗連下詔令命岳飛等班師回朝,宋金和議后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岳飛出身雇農之家,自幼習武,臂力超群,崇拜關羽、張飛,靖康元年,金兵南犯,岳飛目睹其殘暴,毅然投身抗金斗爭,成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郾城大捷后岳家軍節節勝利,金兵聞風喪膽。岳飛高興地向高宗稟告:金兵銳氣喪盡,目前丟盔棄甲,向北逃竄。機不可失,準備進兵汴京,迎回徽、欽二帝。此時宋高宗卻在一天之內發了數道金牌,讓岳飛班師回朝。岳飛即可起身回京,最終被害。十二道金牌詔岳飛班師十年之功,毀于一旦宋高宗:敗,被滅;勝,老皇帝會回來。同時,不論勝敗,人民武裝都會在戰爭中得到發展,威脅著我的皇位。不如,趁勝和金人講和。朝廷為何在抗金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命岳飛撤軍?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真原因:秦檜:不殺岳飛,放虎歸山,一旦抵抗派得勢,我的地位不保,底細(暗指金人)必然泄露。殺掉他可得金人歡心。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會危及他們的統治一代抗金名將死在自己所捍衛的朝廷之手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假罪名:“莫須有”材料一: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郁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并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終身報效祖國。材料二:有人問岳飛:“天下何時太平?”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材料三:(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材料四:(金軍中流傳)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精忠報國廉潔正直軍紀嚴明驍勇善戰岳飛的抗金事跡,數百年來一直被民眾傳頌,人們將他視為民族英雄,人們為什么崇拜和懷念岳飛?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二)岳飛抗金1、從岳飛個人看:岳飛精忠報國、治軍嚴明、作戰勇敢,是當時抗金力量的中堅;2、從岳飛抗金作用和成效看:為南方地區創造了相對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讓南方人民免受戰爭災難,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維護了南宋人民的利益。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三)宋金和議1、時間:2、內容:1141年(1)南宋向金稱臣,并送錢物;(2)宋金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以北為金統治區,以南為宋統治區。3、影響:(1)宋金對峙局面形成;(2)后來,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南宋統治者滿足于現狀,偏安江南一隅“對峙”指相對而立之意,雙方敵對狀態并未消除,只是沒有較大的戰爭,反映了宋金雙方政治、軍事力量基本處于制衡狀態。割領土、賠白銀、殺忠良、簽和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這首詩反映了南宋怎樣的統治?這首詩描寫了南宋統治者不思收復中原,滿足于現狀,偏安江南一隅。茍且偷安,尋歡作樂,過著紙醉金迷的腐敗生活。三、岳飛抗金和南宋偏安(三)宋金和議材料一:十一月,和議成,南宋向金稱臣,劃淮為界,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史稱紹興和議。材料二:雙方進一步確定西以大散關,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