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幅世界地圖有何不同?大洲與大洋劃分越來越清晰新航路的開辟,使人類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陸和海洋的全球性聯系。各個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到16世紀,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課程標準:1.了解新航路開辟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2.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目錄壹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貳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叁早期殖民擴張肆習題檢測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壹損失人口1億多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歐洲向美洲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1.人口遷移根據下圖并結合教材,概括人口遷移的原因、表現、特點和影響。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遷移。①歐洲人→美洲(16c入侵、大批來到)②非洲黑人→美洲(16c作為奴隸販賣)③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的族群混合(18世紀中后歐洲殖民與移民大洋洲)表現原因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①由歐洲國家主導②自愿移民與被迫移民相結合③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④從宗主國向殖民地、附屬地遷移⑤移民的規模、范圍不斷擴大①改變許多地區的人種、民族結構和人口地理分布,促進了新的民族產生和文化的融合②促進世界動植物種大交流③客觀上推動了落后地區的開發④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進程,促進西歐國家的發展①給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帶來災難②使各種疾病傳播蔓延1.人口遷移特點影響積極:消極: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2.物種交換(1)原因:(2)表現:①動植物:人口遷徙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傳播。(3)特點①歐洲的主導性②內容:③范圍:④時間:⑤結果:⑥方向:⑦影響:豐富性全球性長期性雙向、互補雙重性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歐亞?美洲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馬、牛、豬、羊、雞等家畜家禽。美洲?世界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②微生物: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深遠性雙向性豐富性全球性兩重性
(歐洲人)不但自己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看不見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倫布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換,從人類觀點視之—也是正負參半……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停止,依然在進行。—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
從1519年開始,天花伴隨著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毀滅了阿茲特克帝國,不到一個世紀,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萬銳減到130萬。——《新全球史》結合材料和課本,思考物種交換的影響?(4)影響積極:①豐富食物結構,改變了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②增加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業發展;③促進了人口增長和人口流動;④促進經濟開發(資本主義);⑤促進文明交融。消極:疾病的傳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歐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統治。2.物種交換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教材深挖玉米和甘薯傳入中國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兩種重要農作物。哥倫布首航美洲時就發現了玉米和甘署,并把它們作為禮物呈獻給西班牙國王和女王。此后,玉米在歐洲和非洲等地逐漸流傳開來。16世紀中期,玉米傳入中國,初稱“番麥”“西天麥”“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國種植不廣,一度是皇家御用貢品,直到18世紀中期,玉米才在中國逐漸推廣,并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甘著約在明朝后期從東南亞傳入中國,因來自番邦,又名“番薯”,萬歷年間已有相關記載。1594年,福建發生饑荒,政府大力推廣甘薯種植,到17世紀,甘薯成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傳入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對明清時期中國人口的增長和貧瘠地區的開發產生了直接影響。根據材料,說明玉米和甘薯的傳入對當時中國的影響。(1)積極:提高了糧食總產量,有利于解決糧食供給不足的問題;豐富了食物的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促進了人口增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2)消極:大量墾荒導致了水土流失,破壞了自然環境。全球物種大交換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帶來了什么影響?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人口遷移族群變化物種交流疾病傳播哥倫布大交換②積極影響:有助于歐洲和亞洲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促進了世界各地經濟文化交流;③消極影響:造成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解體,是歐洲人能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商品的世界性流動貳全球海路的開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傳統的印度洋貿易和新興的大西洋貿易、太平洋貿易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1.原因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新航路開辟前的洲際貿易路線示意圖15C末—17C上半葉世界形勢與貿易圖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以葡萄牙為主)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表現: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新航路開辟前的洲際貿易路線示意圖15C末—17C上半葉世界形勢與貿易圖(1)印度洋貿易:(2).大西洋貿易①第一階段:手工制品(歐洲)?貴金屬、蔗糖和煙草(南美)②第二階段:“三角貿易”。原因:殖民者的壓榨和傳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勞動力嚴重缺乏美洲非洲中程:販賣奴隸到美洲歐洲歸程:從美洲運金銀、煙草、蔗糖到歐洲出程:歐洲用廉貨物到非洲換取或抓捕奴隸三角貿易一次航行6個月,做買賣3次,獲利600%-800%,歷時300年之久。影響:導致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造成非洲長期落后;為美洲的開發提供勞動力;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三洲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學思之窗中世紀的文獻曾記我斷航路開辟前的香科貿易:數量多。他們到這些遠地去尋求香科。用我們西班牙的貨揚交換。在長期內埃及的國王曾從事香科貿易,西班牙人從古以來就由紅海沿岸、由阿拉伯、由領河波城諸地輸入香科和草藥,只是不如現在的他們購買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亞洲人的香科和東方的藥品,并把它們賣給西徐亞拉底河運榆。由這條河岸到大馬士革、阿里科、貝魯特以及地中海岸的其他港口。而埃及的蘇開與印度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蘭西人、希臘人、摩爾人和其他歐洲人香料也沿著流入波斯海的幼發進行貿易,通過紅海獲得香科。離開紅海首先走陸路,然后順尼羅河而下,把香科運到亞歷山大城"——周一良、吳于座總主編,郭守田主端《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說說新航路開辟前香科貿易的主要路線,并與新航路開辟后的貿易路線進行比較。新航路開辟前陸路即傳統的絲綢之路,從君士坦丁堡登陸,經小亞細亞、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亞,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到中國。海路從敘利亞和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到波斯灣;從埃及經地中海至波斯灣,再換船到印度和中國。(1)新航路開辟前后香料貿易的主要路線學思之窗中世紀的文獻曾記我斷航路開辟前的香科貿易:數量多。他們到這些遠地去尋求香科。用我們西班牙的貨揚交換。在長期內埃及的國王曾從事香科貿易,西班牙人從古以來就由紅海沿岸、由阿拉伯、由領河波城諸地輸入香科和草藥,只是不如現在的他們購買阿拉伯人的、波斯人的、印度人的和其他亞洲人的香科和東方的藥品,并把它們賣給西徐亞拉底河運榆。由這條河岸到大馬士革、阿里科、貝魯特以及地中海岸的其他港口。而埃及的蘇開與印度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蘭西人、希臘人、摩爾人和其他歐洲人香料也沿著流入波斯海的幼發進行貿易,通過紅海獲得香科。離開紅海首先走陸路,然后順尼羅河而下,把香科運到亞歷山大城"——周一良、吳于座總主編,郭守田主端《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說說新航路開辟前香科貿易的主要路線,并與新航路開辟后的貿易路線進行比較。新航路開辟后東西方貿易的主要路線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新的航海路線的開辟使西歐國家的商人可以從海路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亞洲大陸,也可以向西航行到達美洲。(1)新航路開辟前后香料貿易的主要路線(2)比較:新航路開辟后的貿易路線在海上,距離較遠,但是航行便捷,中轉港口減少,成本下降,中途不經過傳統強國的核心控制區,減少了阻礙和沖突。新航路開辟后,傳統香料貿易路線的地位迅速下降。(3)太平洋貿易(絲銀貿易)大量白銀大量白銀①葡萄牙:建立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白銀絕大部分流入中國。歐洲各國印度果阿澳門(中轉站)中國美洲墨西哥菲律賓馬尼拉絲瓷絲瓷棉絲瓷棉葡萄牙主導西班牙主導日本絲綢大量白銀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思維點撥明朝中國的絲織業發達,生產的絲織品除了供國內消費外,還大量出口。白銀也成為明朝的主要流通貨幣。但是中國自己的銀礦儲量并不豐富,致使白銀供不應求,銀價昂貴。而日本由于白銀儲量豐富,有“銀島”之稱,因而中日之間開展了絲銀貿易,日本以白銀換取中國的絲貨。明朝由于遭受倭寇侵擾,政府禁止與日本通商,于是葡萄牙人就以澳門為據點參與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他們從廣州低價收購絲貨,高價賣到日本長崎,換回白銀,高價出售給中國商人,兩邊獲取暴利。這種貿易持續了80多年,后被日本停止。查閱資料,指出什么是明中葉后中日絲銀貿易。(3)太平洋貿易(絲銀貿易)②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中國(明清)生絲瓷器菲律賓馬尼拉生絲瓷器墨西哥西班牙白銀核心概念馬尼拉大帆船馬尼拉大帆船是一種木制帆船,一般載重量在幾百噸到一兩千噸,是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年航行于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貨運船只。由于這種船裝載的主要貨物為中國的絲貨,墨西哥人也直接把馬尼拉大帆船叫作“中國船”。新航路開辟后,這條特殊的海上流通路線,形成跨越太平洋的絲一銀對流,巨額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3影響: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思維點撥新航路開辟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1)經濟①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有利于中國政府賦稅制度的改革,推動白銀的貨幣化;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商品經濟得到發展。②馬鈴薯、玉米、甘薯等高產糧食作物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促進了中國糧食產量的提高,有利于緩解饑餓、維護社會穩定,客觀上為明清時期人口的迅速增長創造了條件,有助于經濟作物的大量種植;煙草、棉花等經濟作物的引入,有利于推動農產品商品化、農作物生產的區域化和專業化、農業經濟結構的變動。(2)文化:“西學東漸”開始,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播了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3)對外交往: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列強開始侵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清時期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客觀上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的潮流。早期殖民擴張叁三、早期殖民擴張早期殖民擴張是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當時的殖民國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最先進行殖民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背景:新航路的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規模殖民掠奪的道路。三、早期殖民擴張(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15—16世紀)殖民國家葡萄牙西班牙擴張方向活動區域美洲非洲亞洲殖民特點共同特點非洲和亞洲巴西西非、東非海岸的一些據點印度、印尼、馬六甲、澳門侵占軍事據點,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暴力掠奪和敲詐勒索。美洲中南美洲菲律賓開采黃金白銀、建立大莊園、種植園、奴隸貿易①都采取暴力征服手段掠奪財富②都屬于封建性質的,掠奪的財富用于奢侈消費,沒有轉化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始資本。2.表現:以西為西班牙的勢力范圍以東為葡萄牙的范圍實質: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1493年劃分1494年劃分1493年,西、葡兩國因在殖民爭奪中矛盾益激化,邀請羅馬教皇予以仲裁,“教皇子午線隨之產生,并于1506年和1529年兩度微有調整但此后英國、荷蘭等國卻對這條分界線根本不子理睬,爭先恐后地涌向世界各地。巴西情境探究教皇子午線材料反映了什么?反映:英國和法國對教皇子午線不予理睬并向世界各地擴張,這一現象反映了歐洲近代早期民族國家的興起與傳統宗教權威的衰落。(2)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三、早期殖民擴張法國的殖民擴張(1763年前)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三、早期殖民擴張3.特點:(1)以歐洲為中心的地理擴張(2)經濟驅動的重商主義政策(3)暴力征服與種族壓迫(4)宗教與文化輸出(5)列強競爭與殖民體系分化(6)初步全球化與不平等體系(1)對殖民地
16世紀的修道士拉斯·卡薩斯關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殺印第安人的一段記載: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陸的島嶼上屠殺了無數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災難。他們擄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蹣他們。整個島嶼全部被摧毀,一片荒涼。?——摘編自[西]卡薩斯著,孫家堃(kun)譯《西印度毀滅述略》
▲破壞性——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建設性——帶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技術、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與進步(近代化)。
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三、早期殖民擴張4.影響:三、早期殖民擴張(2)對歐洲——商業革命
隨著西方殖民時代的到來,美洲的農作物,如煙草、玉米、馬鈴薯、甜菊、花生、西紅柿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
——周一良、吳于廑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地理大發現之后,歐洲商人的貿易范圍空前擴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所排擠。——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集》
所謂的商業革命,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亞非美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隨之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業壟斷地位逐漸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蘭國所取代。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的股票。人們在本子上記下自己借出了錢,公司承諾對這些股票分紅,這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教授維姆范登德爾商品種類的增多貿易規模擴大經營方式變化——出現了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貿易中心轉移——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影響:三、早期殖民擴張2.對歐洲——價格革命
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公斤增加到119萬多公斤,……,物價上漲使靠工資為生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主,收入減少了。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高價出售產品而得到好處。——孔祥民《世界中古史》16世紀時,西班牙稱霸歐洲,盛極一世。大量的黃金、白銀進入歐洲,引起貨幣貶值,物價飛漲。這次物價上漲涉及了工業和農業的各種商品,上漲幅度前所未有,在時間上持續了一個世紀,所以在經濟史上被稱為“價格革命”。收取固定地租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擁有大量商品的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封建制度瀕于解體資本主義加速發展推動歐洲社會轉型殖民擴張商業貿易大量金銀流入歐洲貨幣貶值物價上漲4.影響:4.影響:(3)世界格局變化三、早期殖民擴張(3)人類文明格局:
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東方逐漸從屬與西方。(1)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圍的傳播和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2)世界經濟格局:隨著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白銀大量流入中國,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
(4)國際政治格局:亞洲帝國受到沖擊,非洲美洲社會發展進程被中斷,為以西歐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礎。(3)世界格局變化三、早期殖民擴張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它擴展了人類活動的范圍,海洋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種地理分布、宗教與文化格局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馬世力《世界史綱》▲整體化世界: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人口遷移、物種交流、疾病傳播,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早期殖民擴張推動世界日益連為一個整體。▲大變革時代: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經濟格局、人類文明格局、國際政治格局。4.影響:4.影響:①中斷了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②客觀上帶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1)對殖民地(2)對歐洲①使各地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以歐洲為主導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②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加速資本原始積累,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社會轉型;(3)對世界①使世界各地開始建立廣泛的直接聯系,推動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②推動了世界各地人口遷移和物種的大交流,改變了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③大大拉開了東西方歷史進程的差距,造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三、早期殖民擴張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核心概念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對內包括強制剝奪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推銷國債,提高賦稅;對外則進行商業戰爭和武力征服,販賣奴隸,掠奪殖民地等。【課堂小結】習題檢測肆1.新航路開辭后,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等家禽,小麥、大麥等農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如玉米、馬鈴薯、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這一現象說明()A.全球貿易促進商品流動 B.殖民擴張打破多元文明格局C.人口遷移促進物種交流 D.商業革命促使貿易中心轉移C2.新航路開辟之后,屠殺與病毒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卻在增長。世界人口在1500年約4.25億,到1600年前后增長到5.4億,到1750年前后,達到了7.2億。世界人口增長的原因是()A.各大洲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 B.農作物在新舊大陸間的交流C.工業革命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D.近代生命科學的興起和發展B3.見諸史料記載的美洲第一次天花疫情,發生在1518年的多米尼加。這是一起由外來人口傳播給當地印第安人的輸入性疫情。據時人估計,兩個月內就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印第安人死于天花病毒。其直接影響是()A.基督教在美洲得到了迅速傳播 B.歐洲人在當地迅速建立殖民地C.大量黑人奴隸被賣至拉丁美洲 D.西班牙開辟了跨太平洋的航線B4.隨著殖民侵略加劇,大量白人移民涌入非洲,他們自視為特殊族群并持有“白人至上”的種族觀念。1961年南非獨立后,當局長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廣大南非人民并未獲得真正的民族解放。據此可知()A.種族問題成為南非獨立的障礙 B.新興國家發展受殖民歷史影響C.落后的觀念長期制約經濟發展 D.殖民主義導致南非的持續動蕩B5.甘蔗種植需要猛烈的陽光和長時間的密集勞動,且甘蔗園往往瘧疾肆虐,因此,英國人年均糖攝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紀初,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長與醫療水平的提高B.新航路開辟使東西方貿易更加便捷C.殖民擴張與黑奴貿易的興盛D.工業革命大幅提升民眾的消費能力C6.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創設地理研究院,網羅各地學者,包括地理學者、制圖學者、數學家、天文學家以及會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駐村工作隊疫情防控工作總結模版
- 湖南省湘一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原卷版)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濟寧三模)
- 機械制圖基礎知識規范
- 中職學生政治思想個人總結模版
- 前臺收銀年終總結模版
- 癥狀性癲癇綜合征的臨床護理
- 學前兒童發展 課件 第11章 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
- 解碼新質生產力
- 離心泵操作與維護培訓
- 注冊安全工程師中級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專業實務(建筑施工安全類案例)模擬試卷1(共426題)
- 2025屆廣西柳州市名校高考沖刺押題(最后一卷)化學試卷含解析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文言文翻譯及文言知識總結
- 業主投訴處理制度
- 風電砼塔吊裝安全交底
-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 教案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
- 2025年博士思政面試題及答案
- 儲備林可行性研究報告
- 汽車車載網絡控制技術 課件 模塊3 汽車車載網絡系統故障檢測與診斷
- 想應聘鐵路簡歷模板
- 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