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語言藝術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大學語文語言藝術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大學語文語言藝術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大學語文語言藝術分析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語文語言藝術分析試題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下列不屬于詩歌體裁的是:

A.詞

B.散文

C.詩

D.戲曲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出自:

A.杜牧《秋夕》

B.王之渙《登鸛雀樓》

C.王安石《泊船瓜洲》

D.李白《望廬山瀑布》

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出自:

A.杜甫《望岳》

B.王之渙《登鸛雀樓》

C.劉禹錫《陋室銘》

D.王安石《泊船瓜洲》

4.“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C.杜甫《月夜憶舍弟》

D.李白《靜夜思》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

A.王之渙《登鸛雀樓》

B.王勃《滕王閣序》

C.李白《贈汪倫》

D.杜甫《月夜憶舍弟》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出自:

A.杜甫《春望》

B.王之渙《登鸛雀樓》

C.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D.王安石《泊船瓜洲》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

A.李白《靜夜思》

B.杜甫《月夜憶舍弟》

C.王之渙《登鸛雀樓》

D.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出自:

A.杜甫《春望》

B.王之渙《登鸛雀樓》

C.孟浩然《春曉》

D.李白《望廬山瀑布》

9.“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出自:

A.杜甫《月夜憶舍弟》

B.王之渙《登鸛雀樓》

C.王維《相思》

D.李白《贈汪倫》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

A.李白《靜夜思》

B.杜甫《月夜憶舍弟》

C.王之渙《登鸛雀樓》

D.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下列屬于唐代詩人的是:

A.杜甫

B.王之渙

C.李白

D.白居易

2.下列屬于宋代詩人的是:

A.蘇軾

B.辛棄疾

C.李清照

D.陸游

3.下列屬于古代散文家的是:

A.唐宋八大家

B.歐陽修

C.蘇軾

D.王安石

4.下列屬于古代小說家的是:

A.羅貫中

B.施耐庵

C.吳承恩

D.曹雪芹

5.下列屬于古代戲劇家的是:

A.關漢卿

B.王實甫

C.湯顯祖

D.曹雪芹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詩歌的韻律要求平仄協調。()

2.古典詩詞中的“平仄”指的是聲調。()

3.古典詩詞中的“對仗”指的是平仄。()

4.古典詩詞中的“押韻”指的是平仄。()

5.古典詩詞中的“意境”指的是詩歌的韻律。()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5分)

1.題目:請簡述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及其主要特點。

答案: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和《楚辭》。漢代以后,詩歌逐漸形成了以五言、七言為主的格律詩體。唐代是詩歌的鼎盛時期,出現了李白、杜甫、王維等眾多著名詩人,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宋代以后,詞成為主流,出現了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詞人。明清時期,詩歌逐漸衰落,但仍有如袁中郎、袁宏道等文學家對詩歌進行創新。主要特點包括:格律嚴謹、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

2.題目:請舉例說明古代散文中的“駢文”和“散文”的特點。

答案:駢文是一種以對仗、排比、典故為特點的文體,如《滕王閣序》。其特點包括:結構嚴謹、辭藻華麗、對仗工整、用典豐富。散文則是一種以自然流暢、直抒胸臆為特點的文體,如《陋室銘》。其特點包括:結構靈活、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3.題目:請簡述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及其主要特點。

答案: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和《搜神記》。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世說新語》等志怪小說。唐代以后,小說逐漸形成了以《西游記》、《紅樓夢》等為代表的章回體小說。主要特點包括: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生動、寓意深刻。

五、論述題

題目:試論古代文學作品中“山水田園”主題的表現及其意義。

答案:古代文學作品中,“山水田園”主題廣泛存在于詩歌、散文、小說等多種文學體裁中,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及其意義的論述:

1.表現:

a.詩歌中,詩人常以山水田園為背景,描繪自然風光,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b.散文中,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理想世界,體現了對自然生活的向往;

c.小說中,如《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既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又反映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2.意義:

a.反映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b.通過對山水田園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如對官場腐敗、世俗喧囂的反思;

c.豐富了文學創作的題材,為后世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d.傳承了中華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傳統美德,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試卷答案如下: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B

解析思路:散文不屬于詩歌體裁,故排除A、C、D選項。

2.C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可判斷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

3.C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可判斷出自劉禹錫《陋室銘》。

4.B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可判斷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5.C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判斷出自王勃《滕王閣序》。

6.C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判斷出自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7.A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判斷出自李白《靜夜思》。

8.C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可判斷出自孟浩然《春曉》。

9.C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可判斷出自王維《相思》。

10.A

解析思路:根據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判斷出自李白《靜夜思》。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唐代詩人有杜甫、王之渙、李白、白居易等,故選ABCD。

2.ABCD

解析思路:宋代詩人有蘇軾、辛棄疾、李清照、陸游等,故選ABCD。

3.ABCD

解析思路:古代散文家包括唐宋八大家、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故選ABCD。

4.ABCD

解析思路:古代小說家有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等,故選ABCD。

5.ABCD

解析思路:古代戲劇家有關漢卿、王實甫、湯顯祖、曹雪芹等,故選ABCD。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10分)

1.√

解析思路:詩歌的韻律要求平仄協調,符合詩歌的基本要求。

2.×

解析思路:古典詩詞中的“平仄”指的是聲調的起伏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