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瑛學習心得體會_第1頁
向“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瑛學習心得體會_第2頁
向“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瑛學習心得體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向“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瑛學習心得體會《用腳步丈量生命“海拔”——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瑛》一文,生動記錄了“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榮譽獲得者、聯勤保障部隊第941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張瑛的人物故事。身為一名軍醫,張瑛曾在生命禁區連續堅守360多個日夜,40多次徒步到海拔4800米以上的一線點位巡診,累計搶救危重癥患者3800多人……一連串數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她對高原、對戰士、對群眾最為深沉的熱愛。張瑛的故事感人至深,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學習致敬。致敬她的無我信念,將“個人志”融入“家國情”。“我的戰位在高原”,這是張瑛的莊重宣言。從25歲首次踏上高原那一刻起,她就將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一步一喘、三步一停的艱難跋涉,沒有消磨她對高原病防治工作發展的執著追求。張瑛幾乎年年赴高原執行任務,足跡遍布偏遠哨所,她背著巨大醫藥箱、被風吹得搖搖晃晃的瘦小身影,深深印在官兵們的腦海中。總結“小偏方”、編印“口袋”手冊、開展健康宣教近百場,張瑛為部隊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她用行動兌現了“讓一線官兵安心”的承諾,彰顯了舍小我為大我的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向張瑛學習,堅定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終以服務大局為導向,主動對標黨和國家的目標任務,把個人價值融入集體奮斗中。要摒棄功利之心,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甘于默默耕耘,用踏實作風推動工作落地生根,為黨和人民事業添磚加瓦。致敬她的硬核擔當,將“苦與難”化為“責任田”。從第一次參加高原巡診、面對復雜自然環境時的提心吊膽,到完成40多次在高海拔一線點位的徒步巡診,成功救治25名高原病重癥患者,張瑛用迎難而上的韌勁,將高原的苦難磨礪轉化為守護生命的不竭動力。她主動請纓組建重癥醫學科,面對勸阻,她堅定地說出:“軍醫的沖鋒不止在戰場。”從科室選址到設備采購,她事無巨細,僅6個月建成運行科室,一年內救治120余名急危重癥患者。廣大黨員干部應從張瑛的事跡中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力量,錘煉在逆境中勇于擔當作為的意志品質。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承擔重任,面對復雜問題不推諉、不退縮,以科學態度分析研判,找出破解之道。持續涵養吃苦耐勞精神,在任務繁重時保持定力,沉著應對各種挑戰。強化責任意識,將困難視為磨礪機遇,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工作突破,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高質量完成。致敬她的赤誠初心,以“一顆心”溫暖“千萬人”。為了提供更好的就地診療服務,醫治更多病患,張瑛在巡診時盡可能多地攜帶能夠覆蓋所有高原病癥的藥物,同時不斷總結治療經驗,傳授自救互救技能,讓“口袋”手冊成為官兵們的隨身寶物。在長期工作過程中,張瑛始終踐行“戰士守護高原,我們守護戰士”的承諾,以一心守護生命的赤誠點亮官兵和群眾的希望,雖然在張瑛看來,自己除了會看病沒什么優點,只是將所做一切視為“分內之事”,但出院患者送錦旗、寄書信,訴說康復喜悅的舉動,無疑是她作為生命禁區“守護星”的見證。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張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為作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沉下身子深入基層,主動貼近群眾,了解群眾冷暖安危,關注群眾的“急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