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影像成像技術與臨床應用3/17/20251醫學影像技術發展史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形成X線診斷學,奠定醫學影像學的基礎,現發展為CR、DR。20世紀50年代出現超聲成像。20世紀60年代出現核素顯像,后來發展為ECT、SPECT、PET。20世紀70年代出現CT和介入放射學。20世紀80年代出現MRI。3/17/20252第一節X線成像3/17/20253倫琴及第一張X線照片3/17/20254一、X線成像基本原理與設備3/17/20255X線的產生X線管陰極燈絲加熱,產生自由電子。X線管兩極間加高電壓,產生電勢差。電子以高速運動由陰極沖向陽極。電子轟擊陽極靶面發生能量轉換(1%為X線)。3/17/20256X線的特性穿透性:是X線成像的基礎。熒光效應:是X線透視的基礎。感光效應:是X線攝影的基礎。電離效應:是X線治療的基礎。3/17/20257X線圖像形成的基本原理X線具有一定的穿透力組織結構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別剩余的X線經過顯像過程形成X線圖像3/17/20258密度差別3/17/20259厚度差別3/17/202510X線設備X線管高壓發生器操作臺檢查床影像增強系統(IITV)3/17/202511計算機X線成像(CR)定義:以IP板代替X線膠片作為介質,經過拍攝、讀取、顯示等過程,獲得數字化圖像。優點:數字圖像,黑白可調,存儲方便。應用:廣泛應用于全身各部位X線攝影,基本上可以取代普通X線攝影。3/17/202512數字X線成像(DR)定義:是將X線裝置同計算機相結合,使形成影像的X線信息由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而得到數字化圖像的成像技術。優點: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高,照射劑量低,全程圖像存儲。應用:用于數字胃腸造影和全身各部位拍片。3/17/202513數字化圖像優點圖像質量得到提高可以調節窗寬、窗位投照條件寬容范圍增大患者接受X線量減少圖像信息可拍成照片或光盤儲存可輸入PACS系統3/17/202514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定義:在血管內注入造影劑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處理數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軟組織影像,使血管清晰顯影的成像技術。分為IADSA和IVDSA兩種方法。應用:適用于心、腦、大血管的檢查。3/17/202515二、X線圖像的特點灰階圖像:高密度--白色等密度--灰色低密度--黑色重疊圖像:不同密度和厚度組織投影的總和。圖像有放大和失真現象:錐形線束。3/17/202516三、X線檢查技術3/17/202517熒光透視---檢查中實時得到X線圖像,用于胸部、腹部檢查,主要觀察器官和臟器的動態功能變化,費用低,操作方便,但清晰度差,不能客觀記錄。X線攝影---利用片盒記錄潛在影像,經過顯影、定影等一系列處理后,得到X線圖像;IP板可直接經計算機處理得到圖像。普通檢查3/17/202518特殊檢查軟線攝影(鉬靶):用于乳腺攝影。放大攝影:用于觀察微細病變。體層攝影:用于肺部病變的顯示。熒光攝影:用于集體體檢。記波攝影:用于觀察臟器的運動。3/17/202519造影檢查定義:用對比劑引入體內,產生人工對比,借以形成圖像的方法。方法: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簡接引入--靜脈注射后行尿路造影。對比劑分類:高密度對比劑(鋇劑、碘劑)低密度對比劑(氣體)3/17/202520鋇劑硫酸鋇粉末加水和膠。用于食道、胃腸造影。3/17/202521有機碘制劑:用途:血管,膽道,膽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強。類型:離子型:副作用大,過敏反應多,價格低。非離子型:低滲,低粘度,低毒性,高費用。無機碘制劑:用于氣管,輸尿管,膀胱造影等。如碘化油、碘化鈉等。碘劑3/17/202522碘劑3/17/202523X線的防護屏蔽防護:鉛衣、鉛屏風、鉛門。距離防護:增加放射源與人體間距離。時間防護:選擇最短曝光時間,盡量避免重復檢查。3/17/202524四、X線圖像的解讀首先看攝影條件和體位是否合格按一定的順序全面觀察圖像識別正常的解剖結構確定異常的X線表現綜合分析得出結論3/17/202525五、X線的臨床應用X線是所有影像檢查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胃腸道系統主要靠X線檢查。骨骼系統X線檢查首選。胸部透視用作常規檢查。除以上應用,其他系統因作用有限,已經被CT、MR等取代。3/17/202526第二節計算機體層成像3/17/202527CT的歷史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Tomography)簡稱X線CT或CT.1967年至1970年英國工程師Hounsfield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CT掃描機。1971年9月首臺CT機正式投入臨床。1972年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張CT照片。Hounsfield獲得1979年度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3/17/202528CT的特點能顯示斷面圖像圖像密度分辨率高可做定量分析成像速度快CT引導下穿刺3/17/202529一、CT成像基本原理與設備3/17/202530重建&后處理X線衰減X線發生數據獲取CT如何工作?3/17/202531CT工作原理及過程
數據采集:從X線的產生到信息數據的獲得。數據處理:對數字數據進行重建前的一系列處理,得到能表示掃描部位密度和厚度的重建數據。數據重建:處理過的原始數據經過各種復雜運算而得到矩陣數列,準備用來顯示圖像的過程。顯示圖像:把重建處理后的數字矩陣經過A/D轉換形成模擬信號,以黑白不等的灰階表示,再運用適合的窗寬和窗位,使圖像清晰顯示出來。3/17/202532CT設備組成X線管X線發生器探測器機架和床主計算機(控制掃描運行)陣列處理器(承擔圖像重建)顯示器、存儲器和激光相機掃描部分計算機系統顯示存儲系統3/17/202533CT機發展變革第一次:旋轉掃描-螺旋掃描(1989年)第二次:單排螺旋-多排螺旋(1998年)第三次:多排螺旋-容積CT(2004年)第四次:單源螺旋-雙源螺旋(2005年)3/17/202534螺旋CT技術在掃描過程中,X線管連續圍繞受檢者旋轉,同時病床勻速前后移動,這樣X射線束在受檢者身上勾畫出一條螺旋樣軌跡,稱為螺旋CT。特點:容積掃描連續出線連續進床連續投照連續數據獲取3/17/202535多層螺旋CT特點3/17/202536無間隙掃描。一次屏息完成掃描。減少部分容積效應。疊加影像可任意方式重建。為3D重建提供高質量的數據。螺旋CT的優勢3/17/202537電子束CT電子束CT(EBCT)。由一個大型掃描電子槍和一組1732個固定探測器陣列和計算機系統組成。特點:應用電子束技術;掃描時間縮短(數毫秒);動態分辨率較高;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統。3/17/202538二、CT圖像的特點3/17/202539(一)灰階圖像
高密度--白色等密度--灰色低密度--黑色
3/17/202540(二)斷面圖像由一定數目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陣排列構成。象素越小,數目越多,圖像越細致。圖像的不同灰度,反映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如密度高的組織為白影,密度低的組織為黑影。軟組織結構對比良好。3/17/202541(三)三維立體重建CT圖像為連續的橫斷面圖像。可重建出冠狀面和矢狀面圖像。螺旋CT可以做任意平面的三維重建。利用軟件做出不同效果特殊重建,直觀顯示病變:多層面重建(MPR),表面遮蓋法(SSD)仿真內窺鏡(VE),容積投影(VR)
3/17/202542(四)CT值定量CT圖像不僅顯示組織密度的高低,而且用CT值說明密度,起到定量的作用。在圖像黑白影不能明確區分組織或病變差別時,測量CT值,起到鑒別作用。對有些特殊組織或病變,CT值起到定性作用。如脂肪(-70至-90);出血(65-95)3/17/202543
CT值(Hounsfield值)定義:把空氣與致密骨之間的X線衰減系數劃為2000個單位,被檢體的吸收系數與水的吸收系數作比值,得出CT值。CT值=(μx-μ水)/μ水×k水的μ值為1,CT值為0HU;空氣μ值(0.0013)近似于0,CT值為–1000HU;骨皮質μ值(1.9)近似于2,CT值為+1000HU。3/17/202544Water水Mamma乳腺Air空氣Bone骨Spleen脾Fat脂肪Pancreas胰腺Lung肺Kidneys腎AdrenalGland腎上腺Blood血Heart心臟Liver肝臟Intestine腸Tumor瘤Bladder膀胱300060400-100-200-900-1000相關組織的CT值(HU)3/17/202545(五)多重窗口顯示窗口技術:運用合適的窗寬窗位,來顯示圖像的技術。窗寬(Windowwidth,WW):指顯示圖像的CT值的范圍。主要影響圖像的對比度。窗位(Windowlevel,WL):指窗寬上下限內CT值的中心位置,也叫窗中心。主要影響圖象的亮度。3/17/202546Hounsfield
unit+1000-10000WindowwidthW-窗寬WindowLevelL-窗位灰階顯示WhiteBlackCT窗口技術3/17/202547三、CT檢查技術3/17/202548(一)平掃不用造影劑的掃描方法,最常用。包括:定位掃描軸位掃描連續掃描螺旋掃描
3/17/202549(二)增強掃描靜脈注入對比劑增加組織X線吸收率,從而提高CT圖像對比度的掃描方法。方法:靜脈推注、滴注或團注類型:常規增強掃描動態增強掃描延遲增強掃描多期增強掃描對比劑:泛影葡胺、碘海醇、優維顯3/17/202550(三)造影掃描向組織器官內注入對比劑后進行掃描的方法。一般用于腦室和蛛網膜下腔的造影。也可用于CT血管成像(CTA)。3/17/202551(四)灌注成像靜脈注射對比劑后,對選定層面進行快速、連續掃描,而后利用軟件測量圖像象素值的密度變化,并用彩色在圖像上表示,得出灌注圖像。灌注:單位時間內流經單位體積的血容量。意義:用于急性心肌缺血和腦缺血。3/17/202552(五)CT圖像后處理CT三維立體成像:容積掃描后,任意重建。CT仿真內窺鏡:模擬內鏡檢查,顯示官腔臟器的內腔。CT血管造影:靜脈注射對比劑后,掃描重建出血管影像,如腦血管、冠狀動脈等。3/17/202553四、CT圖像的解讀3/17/202554(一)了解掃描參數3/17/202555(二)全面觀察圖像觀察每副圖像的每一個細節。學會在不同窗口觀察重要結構,如肺窗觀測肺組織,縱隔窗觀察縱隔結構,頭窗觀察腦組織,骨窗觀察骨骼。根據連續橫斷面圖像勾畫出器官的立體結構。3/17/202556(三)確定正常解剖了解器官的大小、形態和周圍關系。確定正常結構內的特殊表現。對一些正常變異能夠甄別。3/17/202557(四)找出異常表現高密度病變:鈣化,出血等。等密度病變:腫塊及其他病變。低密度病變:水腫,積液,囊腫等。3/17/202558(五)分析病變特點平掃:分析病變的位置、數目、大小、形狀、邊緣、內部結構及周圍情況。必要時測CT值。增強:有無強化強化程度:輕度、明顯強化形式:均勻強化、不均勻強化周邊強化、延遲強化臨近器官浸潤:受壓、移位、破壞3/17/202559(六)客觀做出診斷根據病變特點,結合臨床給出肯定、否定或疑似診斷。提出進一步檢查的方向。對臨床做出適當的建議。3/17/202560五、CT診斷的臨床應用3/17/202561(一)顱腦顱腦外傷: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腦挫裂傷。腦腫瘤: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轉移瘤。腦血管病:腦出血、腦梗塞,腦血管畸形。感染性疾病:腦膿腫,腦結核,寄生蟲感染。先天性改變:腦裂畸形,灰質異位。3/17/202562(二)五官頸部眼眶病變:眼眶內占位病變,眼眶異物鼻竇炎癥、囊腫及腫瘤。耳部病變:中耳乳突炎癥、膽脂瘤、發育異常。喉癌、鼻咽癌。頸部腫塊及淋巴結病變。眼、耳、鼻外傷。3/17/202563(三)胸部肺內病變:肺炎、肺結核、肺腫瘤。縱隔疾病:縱隔腫瘤、淋巴結病變。胸膜疾病:胸膜增厚、胸膜鈣化、胸腔積液。支氣管改變:支氣管阻塞、狹窄、異物。胸部外傷:肋骨骨折,氣胸。3/17/202564(四)心臟大血管心臟病變:心臟腫瘤、心臟增大,瓣膜鈣化。血管病變: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鈣化。心包病變:心包積液、心包鈣化。3/17/202565(五)腹部肝、膽、胰、脾、腎的占位病變。肝、膽、胰、脾、腎的感染性病變。膽系結石、泌尿系結石。腹膜后占位性病變。胃腸道占位性病變。腹部實質臟器損傷。3/17/202566(六)盆腔子宮及附件腫瘤性病變:子宮肌瘤、卵巢癌。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膀胱病變:膀胱炎、膀胱癌。盆腔積液。3/17/202567(七)脊柱脊柱外傷:脊柱骨折及脫位,脊髓損傷。脊柱退變:骨質增生、椎間盤變性、膨出、突出。脊柱感染:脊柱結核、化膿性炎癥。脊柱及椎管占位:脊柱轉移瘤,椎管腫瘤。先天發育異常:蝴蝶椎、脊柱裂。3/17/202568(八)骨關節系統骨與關節腫瘤性病變:骨與關節感染性病變:骨與關節退變:骨與關節損傷:3/17/202569第三節超聲成像
(略)3/17/202570第四節磁共振成像3/17/202571磁共振成像發展史1946年美國兩個研究小組同時發現磁共振現象。1973年Lauterbur發明了MRI成像技術。1977年磁共振系統誕生。1978年英國取得了第一幅人體頭部的磁共振圖像。1984年美國FDA批準核磁共振使用于臨床。2003年Lauterbur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3/17/202572磁共振成像(MRI)(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簡稱MRI,是利用人體內原子核在強磁場內發生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經圖像重建的一種技術。
3/17/202573MRI的特點1多參數成像、任意方位成像。2軟組織對比度最高。3不受骨偽影的影響。4無電離輻射。5可進行功能方面。6有很大局限性。7有禁忌癥。3/17/202574一、MRI成像基本原理與設備3/17/202575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任何含單數質子或中子的原子核,都帶有“凈電荷”,有繞著自旋軸自旋的特性,產生磁矩,像一個小磁體,稱為自旋質子。常見自旋質子:1H、31P、23Na、13C
自旋質子3/17/202576進動=自轉+公轉質子進動陀螺運動3/17/202577磁共振現象磁共振現象:具有自旋核磁矩的原子核在靜磁場內受到一個垂直于靜磁場且具有原子核進動頻率的射頻脈沖磁場激勵時,出現吸收和放出射頻電磁能量的現象。三要素:靜磁場自旋原子核射頻脈沖3/17/202578三維空間坐標系B0ZXY3/17/202579正常情況下,質子的排列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雖然每個質子本身具有磁矩(u),但磁矢量互相抵消,對外不具備磁性。0:自然狀態3/17/202580當把質子放入外磁場(B0)中時,磁矩就會發生變化。質子的排列方式僅限于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場兩個方向。且平行質子多于反平行質子。1:外磁場狀態3/17/202581平行質子處于低能級,反平行質子處于高能級,此時自旋系統處于平衡狀態。但由于質子能級差在Z軸方向上表現出一定的磁矩,磁矩總和產生縱向磁化(Mz)。2:縱向磁化產生3/17/202582對放入外磁場的質子施加一個90度射頻脈沖(RF),脈沖頻率與質子進動頻率相同時,質子便會受到激勵,發生核磁共振(NMR)現象。3:質子受到激勵3/17/202583質子吸收射頻脈沖的能量,由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質子自旋系統偏離平衡狀態。此時質子在z軸由平行向反平行方向移動,在這個過程中于xy軸平面有序排列,即發生同相位。結果是Z軸方向的縱向磁化(Mz)明顯減小,而磁距在xy軸上疊加起來產生橫向磁化(Mxy)。4:橫向磁化產生3/17/202584a、質子接受射頻脈沖,發生共振現象b、質子向高能級躍遷,使縱向磁化變小c、質子進動初始相角同步,產生橫向磁化3/17/2025855:質子馳豫停止發射RF脈沖,質子發生馳豫現象。具體過程:原子核將吸收的能量逐步釋放出來,其相位和能級也恢復到激發前的平衡狀態,把釋放的能量收集起來,即為NMR信號。3/17/202586a、射頻結束瞬間,縱向磁化為零,橫向磁化最大b、反平行質子釋放能量躍遷回平衡態,縱向磁化逐漸增大c、最后回歸原始狀態,縱向磁化恢復到最大3/17/202587MR圖像產生:用線圈接受NMR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后,就得到MRI圖像。因為人體各部位不同組織的弛豫時間是有一定差別的,獲得選定層面各種組織的T1,T2和質子密度的差異,就獲得了該層面的MR圖象。所以說MRI是結合應用核磁共振原理和計算機成像技術的一種醫學影像新技術。6:MR產生3/17/202588重復時間(RepetitionTime,TR)兩個90°脈沖之間的時間為重復時間。回波時間(EchoTime,TE)90°脈沖至測量回波時間稱回波時間。
磁共振成像參數3/17/202589不同參數所得圖像權重3/17/202590黑黑氣體白2500黑2500水白300黑2000腦積液黑180黑800血液灰黑140灰黑680腎髓質黑40灰600肌肉灰白100灰白520腦灰質灰黑80灰白480脾臟灰黑90灰白390腦白質灰黑70灰白360腎皮質灰黑50灰白270肝臟灰白90白180脂肪T2-WIT2(ms)T1-WIT1(ms)組織不同組織MR的T1,T2值及信號特點3/17/202591主磁體梯度線圈射頻發射器及信號接收器計算機模擬轉換器相機及存儲設備MR信號產生、探測器和編碼數據處理、圖像重建、顯示與存儲MR設備組成3/17/202592產生靜磁場,為成像提供外部大環境永磁磁體—鋁鎳鈷、鐵氧體、稀土鈷等材料堆成造價低,維護方便,場強低而不均勻常導磁體—銅或鋁導線繞制而成(電磁型)制造簡單,運行維護成本大,場強稍高超導磁體—鈮鈦合金等金屬材料浸入液氦中結構復雜,消耗液氮,場強高而均勻(一)磁體系統3/17/202593(二)梯度系統為系統提供梯度場,進行MR信號的空間編碼包括梯度線圈、梯度控制器、梯度放大器、梯度冷卻系統、渦流補償線圈等。三組梯度線圈產生梯度場:左右方向GX上下方向GY長軸方向GZ3/17/202594(三)射頻系統產生并收集MR信號。(1)射頻發生器:發射RF脈沖,產生MR信號(2)射頻接收器:感應MR信號,傳向重建系統分為單發射、單接收、即發射又接收三種類型。常用線圈是即發射又接收線圈(頭線圈、體線圈)只管接收的線圈叫表面線圈(頸線圈、關節線圈)3/17/202595二、MRI圖像特點3/17/202596(一)灰階成像
高信號--白色等信號--灰色低信號--黑色
3/17/202597(二)多參數成像T1加權像(T1WI):主要反映組織間T1的差別。T2加權像(T2WI):主要反映組織間T2的差別。質子密度加權像(PDWI)主要反映組織間質子密度的差別。3/17/202598正常T1WI圖正常組織大部分為等信號或低信號;脂肪組織呈高信號;鈣化亦可為高信號。病變組織大部分為低信號;出血,黑色素瘤,脂肪瘤和某些含蛋白的液體呈高信號;長T1代表低信號,短T1代表高信號。3/17/2025993/17/2025100正常T2WI圖正常組織大部分為等信號或低信號;脂肪組織呈高信號;鈣化亦可為高信號。病變組織大部分為低信號;出血,黑色素瘤,脂肪瘤和某些含蛋白的液體呈高信號;長T2代表高信號,短T2代表低信號。3/17/2025101
3/17/2025102(三)三維成像橫斷面圖像:觀察前后左右矢狀面圖像:觀察前后及上下冠狀面圖像:觀察左右及上下任意方位圖像:觀察器官走行3/17/2025103(四)流空現象定義:心血管內血流迅速,當對當前層面施加一個射頻脈沖時,該層面質子均受到激發,終止脈沖,接收該層面信號時血管內被激發的質子已經離開受檢層面,接收不到信號,這種現象稱為流空效應。用途:平掃時與掃描層面垂直的血管不顯影,各序列均呈低信號。MRA時不用造影劑即可清晰顯示血管腔。3/17/2025104(五)MR對比增強作用釓-乙烯五胺乙酸(Gd-DTPA)--一種順磁性物質。原理:縮短質子的弛豫時間劑量:0.1mmol/kg方式:靜脈快速團注成像序列:T1WI3/17/2025105(六)偽彩色功能圖像利用特殊成像技術,使正常或病變組織以偽彩色的形式在解剖影像圖像上顯示。應用:腦皮質功能成像腦白質纖維束成像腦腫瘤灌注成像3/17/2025106
三、磁共振成像技術3/17/2025107常用序列:自旋回波序列(SE)反轉恢復序列(IR)梯度回波序列(RE)平面回波成像(EPI)特殊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化學位移成像(CSI)脂肪抑制技術磁共振波譜分析(MRS)磁共振水成像彌散成像,灌注成像及腦功能成像磁共振磁敏感加權(SWI)3/17/2025108是采用長TR、長TE技術,獲得重T2WI,以突出水的信號,合用脂肪抑制技術,使含水器官清晰顯影。常用:MR胰膽管造影(MRCP)MR尿路造影(MRU)MR脊髓造影(MRM)MR內耳成像MR水成像3/17/2025109MR胰膽管造影(MRCP)3/17/2025110MRA是顯示血管和血流信號特征的一種技術,不僅可反映血管形態,而且可反應血流方式和速度。用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診斷。方法:時間飛逝法(TOF)相位對比法(PC)對比增強法(CE)MR血管成像3/17/2025111顱腦3DTOF法MRA3/17/2025112顱腦2DPC法MRA3/17/2025113磁共振擴散成像利用成像層面內水分子的擴散系數的分布產生對比度的成像方式。主要用于顱內病變的診斷,如早期發現腦梗塞,鑒別囊腫和腫瘤。近年也用于體部腫瘤的診斷。3/17/2025114磁共振灌注成像利用外來標記物注入血流,觀察質子磁性變化,來研究血液在器官內的灌注情況。可提供常規MR不能獲取的血液動力學信息。用于腦灌注、心肌灌注研究。3/17/2025115磁共振波譜成像在磁共振成像基礎上,對人體組織代謝,生化環境及化合物進行定量分析的技術。既能顯示組織器官的解剖圖象,又能提供細胞生化代謝信息。目前常用原子核有:1H,31P等測定物質:膽堿(Cho)肌酸(Cr)r-氨基丁酸(GABA)乳酸(Lac)N-乙酰門冬氨酸(NAA)3/17/2025116正常腦細胞波譜分析圖3/17/2025117四、MRI圖像的解讀3/17/2025118(一)觀察掃描方位橫斷面(最基本圖像,用于全身各部位)矢狀面(用于頭顱、脊柱、四肢)冠狀面(用于體部大視野觀察)任意方位成像(有角度限制)3/17/2025119(二)觀察各序列病灶信號
T1WI:主要觀察正常組織解剖、病變與周圍組織關系。T2WI:主要顯示病變內部結構,包括壞死、囊變、出血等;可以根據信號高低判斷病變性質,如脂肪、水,軟組織。增強掃描:根據強化特點對病變定性。3/17/2025120(三)全面分析病變病變部位病變數目病變大小病變形狀病變周圍情況3/17/2025121水抑制可以有效去除自由水脂肪抑制讓脂肪變成低信號血管成像可不用造影劑顯示血管水成像用于各部位液體顯示彌散加權成像用于急性腦梗塞波譜分析用于顱內腫瘤鑒別腦功能成像用于科學研究(四)特殊序列3/17/2025122五、MR診斷的臨床應用3/17/2025123(一)顱腦1、腦腫瘤及囊腫: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神經鞘瘤、蛛網膜囊腫2、腦血管疾病:腦梗塞、腦出血、腦血管畸形3、感染性疾病:腦膿腫、腦炎、腦結核、寄生蟲4、脫髓鞘病變:多發性硬化5、先天性疾病:巨腦回、灰質異位3/17/2025124(二)脊柱及脊髓病變1、脊柱及椎管占位病變:脊椎腫瘤,椎管腫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