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②乙圖中,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可以探究響度和振幅的關系③丙圖中,放在發聲喇叭前的燭焰會晃動,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④丁圖中,禁止汽車鳴笛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③正確C.只有①④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5.以下措施不能達到減弱噪聲目的的是()A.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機的頭盔C.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D.高架道路兩側建起透明板墻6.如圖所示,幾個相同的玻璃瓶內裝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輕輕敲擊瓶子或用嘴貼者瓶口吹氣,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筷子輕輕敲擊瓶子,最右邊的瓶子音調最低B.用嘴貼著瓶口吹氣,最左邊的瓶子音調最高C.改變筷子敲擊瓶子的速度,可改變音調D.用嘴貼著瓶口吹氣,發聲體是瓶內的水7.以下幾個實驗現象,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罩中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罩內的空氣抽去一部分,鈴聲明顯減弱B.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們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C.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拉緊程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不相同D.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琴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8.如圖所示的陶笛,其原型可追溯至距今6000多年前陜西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陶笛發出的聲音清脆嘹亮,頻率可以高于20000HzB.用力吹陶笛,是為了改變陶笛發出聲音的音調C.人們能靠聲音辨別出陶笛和其他樂器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D.吹奏陶笛產生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9.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隔墻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B.市區內道路兩旁種植樹木是在人耳減弱噪聲C.“聞其聲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進行判斷D.中醫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疾病,其中“聞”說明聲能傳遞能量10.下列四幅圖中,關于聲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A.圖甲中,人說話時聲帶在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圖乙中,用相同的力從左向右依次敲擊玻璃瓶,發出聲音的音調逐漸變低C.圖丙中,倒車雷達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D.圖丁中,“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控制噪音二、填空題11.俗話說:“聞其聲知其人”這句話是指即使沒有看到說話者本人,我們也能根據他的聲音的辨別出是誰,說話聲是靠傳播的。12.如圖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同樣的音叉也會發聲,說明聲音可以在中傳播;還可以觀察到緊挨音叉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彈起,說明聲音是由產生的。該實驗中用到了法。13.12.學校很多班級要求“入班即靜”,即要求同學們在教室養成輕聲說話的習慣,“輕聲”是指聲音的小,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從處減弱噪聲的。14.如圖,小明業余時間喜歡彈吉它。他先調整弦的松緊程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吉它聲音的;他用力擊打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吉它聲音的。15.某商場門前路旁設有噪聲監測設備。該設備的顯示屏上顯示“77.0”的數字,它的單位是,該裝置(選填“有”或“沒有”)吸收和減弱噪聲的作用。當人們感覺室外的噪聲過大時,習慣于關閉門窗,從聲學角度講,這是減弱噪聲。16.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都自覺地走進教室,說明聲音可以傳遞.學校教室周圍通常會種植一些樹木,從控制噪聲的角度分析,這是在環節減弱噪聲的。17.演奏弦樂時,由于琴弦的發出聲音,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斷變化,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聽音樂時,我們能分辨出小號和鋼琴聲,是因為這兩種樂器發出聲音的不同。18.醫院用B超檢查病情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中考時,在考場附近禁止鳴笛,這是在減弱噪聲.19.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說明發聲的物體在;中考考場附近禁止機動車鳴笛,這是從處控制噪聲。科學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發射超聲波,經過6s收到回波信號,海洋中深處的深度是m(聲音在海水中傳播的速度是1500m/20.為了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有四個同學提出了以下四個實驗現象:甲:將一個正在響的響鈴放在玻璃鐘罩內,然后將鐘罩內的空氣抽去一些,鈴聲明顯減小;乙:使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激起水花;丙:在鼓面放一些小紙屑,擊鼓時紙屑隨著鼓一起跳動;丁: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上述現象中能夠說明聲音的產生條件的實驗現象是和;其中甲同學的現象說明了聲音;丁同學的現象說明了聲音有不同的.三、實驗探究題21.小華和小蘭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1)如圖甲所示,正在發聲的音叉將懸掛著的乒乓球反復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產生的;塑料球在實驗中起的作用是;(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把乒乓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聲;若將乙裝置搬上月球實驗,則乒乓球(選填“能”或“不能”)被彈起;(3)如圖丙所示,抽氣機不斷向罩外抽氣的過程中,罩內音樂芯片的鈴聲逐漸,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最后得出結論:真空(選填“能”或“不能”)傳聲。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選填“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科學推理法”)22.小麗同學在學習聲現象時做了幾個探究實驗:(1)如甲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這說明發出聲音的音叉在。(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左邊完全相同的音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可以傳聲。(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所聽到的鈴聲將會逐漸(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最后得出結論:真空(選填“能”或“不能”)傳聲。(4)如圖丁所示,將一把鋼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出桌外的一端,分別輕撥與重撥鋼尺各一次,則兩次鋼尺發出聲音的(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不同;顯著改變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與重撥時相同的力撥動,能夠聽出聲音的(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發生了變化。四、計算題23.小明學習了物理之后練習利用回聲來測量距離,他站在兩座平直峭壁間的某一位置鳴槍,并利用秒表記錄了聽到回聲的時間,他發現在經過了2s后聽到了第一次回聲,又經過2s聽到了第二次回聲,求:則兩峭壁間的距離為多少?(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24.人在一面陡峭的山崖前大聲唱歌能聽到回聲,若從發出聲音到聽見回聲用了1s,則反射聲音的山崖離唱歌的人有多遠(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25.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東海某處測量船上向海底豎直發射超聲波,經6s收到回波信號,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
(1)此處深度是多少m?
(2)能用這種方法測量地球同步衛星到地球的距離嗎?為什么?參考答案1.【答案】A2.【答案】D【解析】【解答】A.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錯誤;B.超出或者低于人耳頻率的聲音,人耳感知不到,故B錯誤;C.聲源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故C錯誤;D.上課時關閉教室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正確。故選D。
【分析】1、聲音產生是由物體振動產生,通過介質(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聲音的特點:不同材料決定音色不同;振幅決定響度;振動頻率決定音頻;振動頻率決定音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3、減弱噪音的途徑有:聲源處(摩托車裝消聲器)、傳播中(建隔音墻)、人耳處(戴耳罩)。3.【答案】D4.【答案】C5.【答案】C【解析】【解答】A.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控制噪聲,A不符合題意;B.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機的頭盔是在人耳處控制噪聲,B不符合題意;C.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只能用來監測噪聲,不能控制噪聲,C符合題意;D.高架道路兩側建起透明板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的,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分析】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6.【答案】B【解析】【解答】A.敲擊瓶子,發聲體是瓶子和瓶中的水,最右邊瓶子水柱最短,頻率最高音調最高,故A錯誤;BD.往瓶口吹氣,發聲體是瓶中空氣柱,最左邊瓶子中的空氣柱最短,頻率最高音調最高,故B正確,D錯誤;C.改變敲擊速度,瓶子和水振動的快慢不變,音調不變,故C錯誤;故選B。
【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與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頻率越高。7.【答案】D【解析】【解答】放在玻璃罩中的電鈴正在發聲,把玻璃罩內的空氣抽去一部分,鈴聲明顯減弱,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后放在水中,人們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拉緊程度不同,琴弦振動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相同,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撥動吉他的琴弦發出聲音時,放在琴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說明發聲的琴弦在振動,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8.【答案】C9.【答案】A10.【答案】B【解析】【解答】A、人說話時聲帶在振動,不說話時聲帶不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乙中從左到右,瓶中的水越來越少,所以用相同的力從左向右依次敲擊玻璃瓶,發出聲音的音調逐漸變高,故B符合題意;
C、倒車雷達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
D、“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控制噪音,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人說話時聲帶在振動,不說話時聲帶不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瓶子越輕,敲擊時瓶子的音調越高;倒車雷達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控制噪音。11.【答案】音色;空氣【解析】【解答】俗話說:“聞其聲知其人”,是因為人的聲帶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故我們根據他的聲音的音色辨別出是誰;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說話聲是靠空氣傳播的。
【分析】音色是判斷不同發聲體的依據;人們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12.【答案】空氣;物體振動;轉換13.【答案】響度;聲源【解析】【解答】輕聲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小,同學們說話聲音響度小,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
故答案為:響度;聲源
【分析】聲音的響度指的聲音的強弱或大小,防止噪聲有三個階段,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14.【答案】音調;響度【解析】【解答】先調整弦的松緊程度,影響的是振動的頻率,故改變吉它聲音的音調。他用力擊打弦,改變振動的幅度,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改變吉它聲音的。
【分析】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15.【答案】分貝(dB);沒有;在傳播過程中16.【答案】信息;傳播過程【解析】【解答】學生聽到鈴聲自覺進入教室是利用聲音傳遞了上課的信息。聲音在傳播過程中,受到了樹木的阻擋,所以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分析】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樹木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17.【答案】振動;音調;音色【解析】【解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演奏弦樂時,聲音由琴弦的振動發出;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斷變化,可以改變琴弦振動的頻率,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音調;小號和鋼琴的材料、結構不同,它們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聽音樂時我們能分辨出這兩種樂器,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斷變化,是改變弦的長短,從而改變振動頻率,音調是由振動頻率決定的;小號和鋼琴的材料、結構不同,它們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18.【答案】信息;聲源處【解析】【解答】(1)醫院用B超檢查病情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2)中考時,在考場附近禁止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分析】(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也能傳遞能量;
(2)減弱噪聲的途徑;①在聲源處;②在傳播過程中;③在人耳處。19.【答案】振動;聲源;4500【解析】【解答】(1)一切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中考考場附近禁止機動車鳴笛,這是從聲源處控制噪聲的產生。
(3)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t=12×6s=3s,由v=st得,該處海水的深度為s=vt=1500m/s×3s=4500m。
20.【答案】乙;丙;傳播需要介質;音調【解析】【解答】解:甲、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小,這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乙、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丙、在鼓面放一些小紙屑,擊鼓時紙屑隨著鼓一起跳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丁、吹笛子時,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里通過改變不同孔的位置達到改變笛子內空中柱的長短,即改變空氣柱振動的快慢,以達到改變音調的目的;即說明發聲體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故答案為:乙;丙;傳播需要介質;音調.【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當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在傳播時,需要介質,即氣體、液體和固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2)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體積大,質量大的物體難振動,頻率小,音調低.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材料和結構有關.21.【答案】(1)振動;放大音叉的振動,便于觀察(2)不能(3)減弱;不能;科學推理法22.【答案】振動;空氣;變小;不能;響度;音調【解析】【解答】(1)圖甲中,敲擊音叉,將音叉接觸水面,濺起的水花放大了音叉微小的振動;(2)圖乙中,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是空氣傳播了聲音。(3)根據圖丙,抽出玻璃罩內空氣,空氣減少,聲音的響度將會逐漸變小;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得出結論:真空不能傳聲;(4)根據圖丁,撥動鋼尺力度不同,鋼尺振動幅度不同,響度不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聲音的音調不同。
【分析】(1)聲音是物體振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二下學期英語跨學科教學計劃
- 2025-2030中國干手器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生物細胞分裂方式教學教案
- 監事會會議通知
- 2025-2030中國寵物罐頭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基于雙注意力機制的CEEMDAN-BiGRU-TCN短期電力負荷預測研究
- 2025-2030中國天然營養食品行業市場發展態勢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與反思
- 一年級下學期語文課堂活動安排
- 九年級英語跨學科項目計劃
- 2024“五史”全文課件
- 湖南《超高性能混凝土集成模塊建筑技術標準》
- GB/T 45089-20240~3歲嬰幼兒居家照護服務規范
- 工程材料表征技術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工學院
- 萃智創新方法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卷
- 2024年高考真題-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解讀課件
- 平房區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測試練習試卷附答案
- 2024年山東省中考英語試卷十二套合卷附答案
- DB34∕T 2570-2015 祁紅香螺加工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