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后篇鞏固提升合格考專練1.無論是陳壽的《三國志》,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稱魏、蜀、吳三分天下。下列關于三國之間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蜀國與魏國加強了聯合B.勢力最強大的是北方的魏國C.吳國始終被蜀漢政權限制D.曹操建立魏政權不合正統答案B解析在三國當中魏國力力相對更強大一些,故B項正確。蜀國與吳國加強了聯合,而不是魏國,A項錯誤;蜀國沒有限制吳國,C項錯誤;曹魏政權是曹丕建立的,故D項錯誤。2.西晉本身承接了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士族影響力遠超帝王。最終代魏稱帝的是()A.司馬昭 B.司馬炎 C.司馬懿 D.司馬睿答案B解析司馬昭發兵滅蜀,代魏稱帝的是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故選B項。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多次大規模的人口流淌。其中兩晉時期人口流淌的主流趨勢是()A.由內地流向邊疆 B.由邊疆流向內地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答案C解析中國古代大規模的人口流淌尤其是兩晉時期大多是中原人口大批南遷,故反映出的人口流淌趨勢是由北方流向南方。4.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發展狀況不佳的主要緣由是()A.統治者不重視 B.人民的負擔太重C.戰亂的破壞和影響 D.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答案C解析留意材料時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北方戰亂頻繁,因此嚴峻影響到北方農業生產的發展。5.十六國時期,其中有15國位居北方,只有成漢位居西南地區。建立成漢政權的是()A.漢族 B.氐族 C.族 D.鮮卑族答案C解析由教材“十六國統治者族屬表”可知,成漢是由族建立,故選C項。6.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戰役。這場戰役()A.奠定了南北方對峙的局面B.前秦政權在之后快速崩潰C.東晉快速強大并統一北方D.鮮卑族自此之后由盛轉衰答案B解析淝水之戰之后,由于內部各族尚未交融,統治基礎脆弱,強大的前秦政權在戰敗之后快速崩潰,故選B項。7.東晉政權維持了長期的偏安統治,疆域大體上局限于淮河、長江流域以南。其勢力范圍最廣時,在北方到達()A.淮河 B.淮河以南C.黃河南岸 D.長江北岸答案C解析東晉、南朝之交,一度將勢力范圍擴展到黃河南岸旁邊,故選C項。8.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大張旗鼓。這說明()A.遷都為移風易俗打算條件B.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遷都C.孝文帝改革之心特別迫切D.孝文帝改革進程比較順當答案A解析從材料“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大張旗鼓”來看,遷都以后大大有利于移風易俗的改革,故選A項。9.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經濟發展以及鮮卑族進一步封建化的必定結果,對北方內遷各民族最重要的影響是()A.學會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B.加速向封建生產關系的轉化C.生產生活比較穩定D.學會漢族的文字和風俗答案B解析四個選項雖然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但只有B項體現出對北方內遷民族最重要的影響。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行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行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行圖也。——《三國志·諸葛亮傳》(1)依據材料以及所學學問,分析三國之間的政治態勢。(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三國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結束的。參考答案(1)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魏;劉備定都成都,國號依舊是漢,簡稱蜀;孫權定都建業,國號為吳。三國之中魏國國力較強,蜀、吳加強了聯合。(2)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兵滅蜀。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即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解析第(1)問主要考查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依據材料信息和所學學問回答即可。第(2)問要依據所學史實,答出三國最終的結局和西晉的建立與統一。等級考專練1.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困難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一幅圖反映了三國鼎立的形勢()答案D解析依據政權的地理位置,曹丕定都洛陽,劉備定都成都,孫權定都在南京,由此可以推斷D項正確。2.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常見的時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起伏的斗爭,給中國社會帶來深遠影響。對此說法正確的是()A.魏蜀吳三國當中最先滅亡的是吳國B.十六國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C.“六朝”政權都被少數民族所左右D.西晉政權在滅亡吳國以后實現統一答案D解析三國當中最先滅亡的是蜀國,A項錯誤;十六國中也有政權是漢族建立的,故B項錯誤;C項說法本身不符合史實;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故D項正確。3.古代中國居民大規模遷移有兩個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進入黃河流域,一是由黃河流域進入長江中下游以南。這兩種大遷移的相同影響是()A.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B.使人口的分布趨于平衡C.促進了多民族的交融D.引發了民族沖突和斗爭答案C解析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都會促進不同民族間的交往與交融,故C項正確。4.據《晉書·苻堅載登記》載,前秦統治者苻堅曾說:“吾統承大業,垂二十載……四方略定。惟東南一隅,未賓王化。”當時統治“東南一隅”的政權是()A.孫吳 B.西晉 C.東晉 D.劉宋答案C解析前秦是十六國時期的政權,其對峙的是東晉。5.據《史記》記載,漢中期以前,江南“地廣人稀”,百姓“無積聚之貧”,而據《宋書》記載,南朝前期江南已經“地廣野豐”,“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促成這一改變的主要緣由是()A.江南優越的自然環境B.經濟重心的進一步南移C.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D.江南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明顯答案C解析從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經‘地廣野豐’”“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經濟得到發展,主要緣由是北人因躲避戰亂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故C項正確。6.《宋書·志序》載:“自戎狄內侮,有晉東遷,中土遺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佇鴻雁之歌,士蓄懷本之念,莫不各樹邦邑,思復舊井。”這主要是說()A.少數民族內遷B.北方戰亂,北方人民南遷C.北方戰亂,北方人民北遷D.江南開發,經濟逐步發展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自戎狄內侮,有晉東遷,中土遺氓,播徙江外”反映的是北方人民南遷的史實,故選B項。7.“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于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文中提到的詔書出自()A.東周平王 B.東漢光武帝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答案D解析下詔遷都洛陽,民眾死后葬于河南,不再遷回故地,都成為了河南洛陽人,促進了民族交融。符合這些信息的只有北魏孝文帝改革。8.北魏孝文帝時,對新都選擇地點有二,一是洛陽,一是鄴城。下表中是兩地各地擁有的優勢,由此可見,孝文帝最終定都洛陽主要是為了()地點優勢洛陽是漢族政治文化中心,漢、魏、西晉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謂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鄴城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區,集中了北方財寶,是河北主要的糧食倉庫和絲絹產地A.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B.安定社會秩序C.加速鮮卑族的封建化 D.打擊鮮卑貴族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單純地從經濟意義上說,鄴城要賽過洛陽一籌;但從汲取漢族文化的角度看,洛陽要比鄴城更優越,故選C項。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廟號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公元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仿中原傳統制度設立太廟,早先草原部落聯盟時代的首領以“太祖”“高祖”等廟號受到祭祀,他們的子孫被封為王公,享有政治軍事特權,成為北魏政權的統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廟號,宣稱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則,推最先實現在中原進行統治的拓跋珪為太祖,不再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設廟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為了不違“天子七廟”這一儒家禮制,孝文帝甚至前無古人地在太廟中為自己虛設一廟。廟號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孫”及異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據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