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2025年高考語文復習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_第1頁
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2025年高考語文復習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_第2頁
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2025年高考語文復習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_第3頁
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2025年高考語文復習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_第4頁
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2025年高考語文復習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備戰2025年高考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易錯題13散文

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一一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

目錄

01易錯題簡介

易錯題型——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

易錯原因——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

02易錯題例析

03易錯題攻略

【攻略一】看標題,明線索——標題蘊含著線索。

【攻略二】看時空,明線索——時間空間即線索。

【攻略三】看物象,明線索——物象即線索。

【攻略四】看人物,明線索----人物即線索。

【攻略五】看情感,明線索----情感即線索。

04易錯題練習

★易錯題型一一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

線索是關涉散文結構的一個關鍵內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時的一個重要參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形散而神不散”,這里的“神”體現在結構上就是線索。散文的常用線索有感情線索、事物線索、人物

線索、思緒線索、景物線索、行程線索、時間線索、空間線索等。復雜的文章,不止一條線索。

★易錯原因——

1.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

(2020?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建水記㈤(之四)

于堅

①看哪,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創造出來之際,藏在一座朱紅色的、宮殿般的城樓后面。“明洪武

二十年建城。砌以磚石,周圍六里,高二丈七尺。為門四,東迎暉,西清遠,南阜安,北永貞。”(《建

水縣志》)如果在城外20世紀初建造的臨安車站下車,經過太史巷、東井、洗馬塘、小桂湖……沿著迎暉

路向西,來到迎暉門,穿過拱形的門洞進城,依然有一種由外到內,從低到高,登堂入室,從蠻荒到文明

的儀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從此刻開始。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陽、白云、鳥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樓。一圈高大厚實的城墻環繞

著它,在城門外看不出高低深淺。一旦進入城門,撲面而來的就是飛檐斗拱、飛閣流丹、鉤心斗角、樓臺

亭閣、酒旌食館、朱門閭巷……主道兩旁遍布商店、酒肆、廟宇、旅館……風塵仆仆者一陣松弛,終于卸

載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飲茶了,可以閑逛了,可以玩物喪志了,可以一擲千金了,

可以淺斟低唱了,可以秉燭夜游了...忽然瞥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那類女子——建水

的賣花女與江南的不盡相同,這邊的女性身體上洋溢著一種積極性,結實、健康、天真——正挑著一擔子

火紅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鋪成的街中央飄著呢。不免精神為之一振,先去買幾個來解渴。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橫過,大搖大擺,扶老攜幼,走在正中間,儼然是這個城的君王。滿大街的雕

梁畫棟、攤販食廊、耄耋之輩……令司機們縮頭縮腦,不敢再風馳電掣。城門不遠處就是有口皆碑的臨安

飯店,開業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滸傳》里描寫過的那種,鋪面當街敞開,食客滿堂,喝湯的喝湯,端

飯的端飯,動筷子的動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

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餓也忍不住抬腿跨進去。拖個條凳坐下,來一盤燒賣!這家燒賣的做法是明代傳

下來的,肥油和面,餡兒是肉皮和肉糜。大鍋猛蒸,熟透后裝盤,每盤十個,五角一個。再來一土杯苞谷

酒,幾口灌下去,夾起一枚,蘸些建水土產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輕溢,爽到時,會以為自己是條梁山

泊好漢。

④臨安飯店后面,穿過幾條巷子走上十分鐘,就是龍井菜市場,那鄭屠、張屠、李屠、趙屠……正在

案上忙著呢。如果是七月的話,在某個胡同里走著,忽然會聞見蘑菇之香,環顧卻是老墻。墻頭上掛著一

窩大黃梨,哪來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館的廚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閃閃的,在鍋子

中央冒油呢。這臨安大街兩邊,卷子一條接一條流水般淌開去。在電子地圖上,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

片空白,電子地圖很不耐煩,只是標出一些大單位的地點和最寬的幾條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細節,給

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個荒涼不毛之地。其實這個城毛細血管密集,據統計,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

圍內有30多條街巷,550多處已經被列為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性建筑。這是很粗疏的統計,許多普通人

家雕梁畫棟的宅子、無名無姓的巷道并不在內。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樹、門神、香爐、雜貨鋪、

紅糖、胡椒、土紙、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蘋果、桂花、蘭草、綿紙窗、涼粉、米線、青頭菌、炊煙、

祖母、媳婦、嬰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飯袋、閑云野鶴、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環肥燕瘦、虎背

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齒、慈眉善目、鶴發童顏……此起彼伏,鱗次櫛比。

⑤在這個城里,有個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們還能夠像四百年前的祖先們那樣安居樂業,不必操心左

鄰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繞過曲曲彎彎的小巷,提著在龍井市場買來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種建

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滾油翻炒數秒起鍋,甜脆)、葛筍、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菱瓜……

一路上尋思著要怎么搭配,偶爾向世居于此的鄰居熟人搭訕,彼此請安,磨磨蹭蹭到某個裝飾著斗拱飛檐

門頭的大門前(兩只找錯了窩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開安裝著銅質獅頭門環的雙開核桃木大門,

抬腳跨過門檻,繞過照壁,經過幾秒鐘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鳥語、陽光燦爛

的天井。從供銷社退休已經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紅木躺椅上,借著一棵百年香樟樹的

蔭庇目充瞌睡呢。

(有刪改)

【注】建水:縣名,在云南省,舊稱臨安。

本文采用空間和時間兩條線索行文,請分別加以簡析。(6分)

【答案】①文章以空間的轉換為行文結構,展開對建水的描寫,從城外的臨安車站開始,依次寫穿過

城門,經過街道、臨安飯店、市場、胡同小巷,最后進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時間的延續為思想線索,將

建水同時置于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下日常生活中來描寫,表現這座古城經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線索的分析能力。文章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完整嚴謹。

作答本題,需要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來把握文章內容。在空間上:由第一段可知文章首先從城外的臨安

車站開始描寫建水城,然后由“進入城門”“主道兩旁”“街面上”“臨安飯店”“穿過幾條巷子”“龍

井菜市場”“在這個城里,有個家的人真是有福啊”等語句可總結出作者移步換景的順序。在時間上:既

寫了“原始之城”,又寫了今日的建水城,將建水同時置于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下日常生活中來描寫,表現

這座古城經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昭示著這種詩意的棲居仍將延續下去。

1.看標題,明線索一一標題蘊含著線索。

看標題。有些散文的標題就揭示了線索。如《白楊禮贊》,標題所揭示的對白楊樹的贊美就是文章的

情感線索。

2.看時空,明線索——時空即線索。

散文中的一些時間或空間語句,有可能就是散文的線索。閱讀時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看,往往能把握

文章的線索。如《荷塘月色》就揭示了空間線索。

3.看物象,明線索——物象即線索。

看“物”定線。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復出現,很可能就是線索。如《記一輛紡車》就是以“一輛紡

車”這一反復出現的物件為線索的。

4.看人物,明線索——人物即線索。

有些散文是以人物的變化、更換,或人物之間的關系發展組織行文。

5.看情感,明線索一一情感即線索。

有些散文抒情性比較強。散文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子中蘊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線索。如《記念

劉和珍君》中表達作者悲憤情感的議論、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線索是悲憤之情。

附:線索的類型及作用

類型闡釋作用或效果

時間的推移,如事情的發

時間(時線)

展、人生經歷等結構方面:

地點的轉移,如游記散文的①組織材料,貫穿全文

地點(地線)

移步換景等②結構清晰,情節集中

賦予物象以豐富的內涵和③使行文富于變化

物象(物線)

情感,圍繞物象展開行文

以人物的變化、更換,或人內容方面:

人物(人線)物之間的關系發展組織行①表達某種情感或思想

文②揭示主題

感情/心理以情感的脈絡或心理狀態特殊方面:

(情線)的變化來組織行文①物線有象征、呼應作用,增添詩意

以某個中心事件為中心組②情線有使情感濃厚、不斷深化的作用

事件(事線)

織行文③時空線有使層次清晰、結構明了的作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江南的春天

陳榮力

持續的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娜嫩來遲。

其實,人們對每個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記得第一次強烈感到春天撲面而來的,是四十余年前的

那個三月。那時我正在浙東杭州灣畔的一個鄉村供銷站上班,來回途中要穿過一個村莊和一大片江南的田

野。村莊有粉墻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徑、小院籬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滕阡陌,有青山遠隱、岸

柳斜逸。許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對江南鄉村的這般景致我多是熟視無睹。而那天早上當我踏上穿

越田野的土路時,一陣近乎沸騰的蛙鳴聲如波濤一般向我卷來。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

正是仲春稻秧鵝黃半綠的時機,那暴雨驟落、萬鍋齊沸的蛙鳴,幾乎來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溝渠、每一

灘泥洼雖然腳步近處蛙聲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聲層層裹挾,迭迭淹沒,咯

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陽光照在秧苗上,連著那鋪天蓋地的蛙鳴,整個田野都恍如一層嫩綠的

薄毯,絨絨起伏,軟軟沉浮。幾只勤勞的白鷺時而駐足,時而低翔,在嫩綠的淺處投下幾點不規則的倒影。

陽光、蛙鳴、白鷺、綠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歲的生命里烙下華美的印記,定格成濕漉漉的底片。

而那鋪天蓋地的蛙鳴聲,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鮮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滿生機和活力。聲

音,春天的聲音,也成為我真切認知春天的第一個關鍵詞。

又一次為春天所感動和震撼的是幾年后的一個下午,那天當我吃力地將車蹬上海塘,歇息時不經意抬

起頭,剎那間,我被深深地震懾和驚呆了。那是一幅怎樣宏偉、浩大、攝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見海塘外幾

萬畝的油菜花如金黃的海洋向天的盡頭無窮連綿,沒有樹木,沒有建筑,甚至看不見一只飛鳥,田疇之上、

天地之間,只有這一片廣袤得連天接云、濃烈得讓人窒息的金黃。風從海邊吹過來,天際盡頭一縷金黃緩

緩起伏,慢慢滾動。那金黃的起伏滾動愈來愈大,愈來愈濃,很快凝成道,連成塊,涌成云,轉眼間那金

黃就卷成金色的波濤,掀起金色的駭浪了……面對這驚世駭俗、主宰整個世界的金黃,我的大腦一片空白,

心臟劇跳,甚至都不會呼吸了。

都說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纖麗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過江南的田野上幾萬畝油菜花連天接云、

大氣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會為這種說法感到羞愧的。

如果說,色彩作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個關鍵詞,讓我對江南春天的瑰麗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

仰和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華麗、完美的春天,從來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

春天是豐富多彩、繽紛爛漫的代名詞。這樣的豐富多彩和繽紛爛漫,也洋溢在人世間。

三年前,映山紅開滿山崗的季節,我到浙東四明山區的一所小學看望“結對”幾年的一位女孩。內向

和不善言辭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而對“結對”的那些孩子來說,這一特征似乎更為明顯,和我“結對”

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當我與女孩的老師交談后正要與女孩告別時,剛才還站在身邊的女孩忽然不見

To老師讓同學尋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師告別,怏怏離開。不料我剛走到校門口,女孩氣喘吁吁地從后面

追了上來。“叔叔”,她一邊叫,一邊遞上一捧開得正旺的映山紅。“我剛到學校后面山上采來的,送給

叔叔。"她一臉通紅,就像做了一件錯事。剎那間,我的眼眶有點潮濕。一路上我特別小心地捧著那捧映

山紅,因為我知道,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

此刻,久違的太陽正灑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蘭和箭竹上,小鳥在快樂地喟啾,紫薇已綻起了淺淺的

嫩茅。雖然持續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但我相信你已看見江南的春天了。就像每個春天都各不

相同一樣,說不定你看到的這個江南的春天,還是最美的呢!

(選自《人民日報》2019年3月27日,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兩次寫到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第一次引出了“我”對美好春天的回憶,第二次呼

應開頭,有助于升華主題。

B?文章敘述“我”與小女孩的故事,寫出小女孩對“我”的感激之情,從側面烘托“我”的仁愛之

舉,表達了“我”對內向和不善言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像春天一樣美麗的美好品性的贊美。

C■“而那鋪天蓋地的蛙鳴聲,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鮮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滿生機

和活力”,用擬人、排比呈現出一個濃烈的江南春天。

D■本文融敘述、描寫、抒情于一體,展示了具體的春天和抽象的春天,筆法細膩,畫面唯美,感情

真摯,讓人回味。

2.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6分)

(1)華麗、完美的春天,從來不是自然界單方面的杰作。

(2)我捧著的其實就是一個春天。

3.(行文線索分析題)簡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概括其結構特點。(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苦念北平

林海音

不能忘懷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而婦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

那里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

節啊!

春光明媚,一騎小驢,把我們帶到西山,從香山雙清別墅的后面繞出去,往上爬,大家在打賭,能不

能爬上“鬼見愁”的那個山頭。我常常念叨“鬼見愁”那塊地方,可是我從來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

春天的下午,有時風沙也很大,風是從哪兒吹來的呢?從蒙古那邊吹來的嗎?從居庸關外那邊吹來的

嗎?春風發狂,把細沙送進了你的眼睛、鼻子和嘴里。出一趟門,趕上風,回來后,上牙打打下牙試試,

咯咯吱吱的,全是沙子,真是牙座。“牙磅”是北平俗話,它常被用在人們的談話里。比如說:

"瞧,我這兩天碰的事兒都別扭,真是,喝涼水都牙磅!”—比喻事不順心。

“大姑娘哪興這么說話,也不嫌牙磅!”——比喻言語粗鄙。

“別用手指甲劃玻璃好不好,聲兒聽著牙磅!”——形容令人起寒戰的感覺。

“這飯怎么吃著這么牙磅!摻了沙子啦!”——形容咀嚼不適的感覺。

春天看芍藥牡丹,是富貴花。中山公園的花事,先是芍藥,一池一畦地開,跟著就是牡丹。燈下看牡

丹,像燈下觀美人一樣,可以細細地品賞,或者花前癡望。一株牡丹一個樣兒,一個名兒,什么“粉面金

剛”“二喬”“金盆落月”。牡丹都是土栽,不是盆栽,是露天的,春天無雨不怕,就是怕春風。有時一

夜狂風肆虐,把牡丹糟蹋得不成樣子。幾陣狂風就掃盡了春意,尋春莫遲,春在北平是這樣的短促呀!

許多夏季的黃昏,我們都在太廟靜穆的松林下消磨,聽夏蟬長鳴,懶洋洋地倒在藤椅里。享受安靜,

并不要多說話,仰望松林上的天空,只要清淡地喝幾口香片茶。各人拿一本心愛的書看吧,或者起來走走,

去看看那幾只隨著季節而來的灰鶴。不是故意到太廟來充文雅,實在是比鄰中山公園的情調,有時太嫌熱

鬧了,偶爾也要躲在太廟里享受清福。但是太廟早早就要關門了,陣地不得不轉移到中山公園去,那里有

同樣的松林,同樣的茶座,可以坐到很久,一直到繁星滿天,茶房收拾桌椅,我們才做最后離園的客人。

最不能忘懷的是“說時遲,那時快”的暴雨,西北的天空忽然烏云密布,一陣驟雨洗凈了世間的污濁,

有時不到一小時的工夫,太陽又出來了,土的氣息被太陽蒸發出來,那種味道至今還感到熟悉和親切。我

喜歡看雨后的紅墻和黃綠琉璃瓦,雨后趕到北海劃小船最寫意。轉過了北池子,經過景山前的文津街,是

到北海的必經之路。文津街是北平城里我最喜愛的一條路,走過那里,令人頓生懷古幽情。

北平的春天,雖然稍縱即逝,秋日卻長,從樹葉轉黃到水面結冰,都是秋的領域。秋的第一個消息,

就是水果上市。水果的種類與號稱“果之王國”的臺灣相比,并不遜色,且猶有過之。比如棗,像這里的

桂圓一樣普遍,但是花樣卻多,郎家園、老虎眼、葫蘆棗、酸棗,各有各的形狀和味道,卻不是單調的桂

圓可以比的了。沙營的葡萄,黃而透明,一掰兩截,水都不流,才有“冰糖包”的外號。京白梨,細而無

渣。鴨兒廣,賽豆腐。秋海棠紅著半個臉,石榴笑得合不上嘴。它們都是秋之果。

北平的水果販最會吆喚:,你看他放下擔子,一手插腰,一手捂著耳朵,仰起頭來便是一長串的吆噢。

婉轉的喚聲里,包括名稱、產地、味道、價格,真是意味深長。

西來順門前,如果擺出那兩面大鏡子的招牌——用紅漆一面寫著''涮",一面寫著“烤”,便告訴人,

秋來了。從那時起,口外的羊,一天不知要運來多少只,才供得上北平人的饞嘴咧!

北平的秋天,說是秋風蕭索,未免太凄涼!如果走到熙熙攘攘的西單牌樓,遠遠地就聞見炒栗子香。

向南移步要出宣武門的話,一路上是烤肉香。到了宛老五的門前,不由得你聞香下馬。胖胖的老五,早就

堵著房門告訴我:“還要等四十多人哪!”羊肉的膻,栗子的香,在我的回憶中,是最足以代表北平季節

變換的氣味了!

每年的秋天,都要有幾次郊游,覓秋的先知先覺者,大半是青年學生,他們帶來西山紅葉已紅透的消

息,我們便計劃前往。星期天,海淀道上尋秋的人絡繹于途。帶幾片紅葉夾在書里,好像成了習慣。看紅

葉,聽松濤,或者把牛肉帶到山上去,吃真正的松枝烤肉吧!

結束這一年最后一次的郊游,秋更深了。年輕人又去試探北海漪瀾堂陰暗處的冰凍了。如履薄冰嗎?

不,可以溜嘍!于是我們從床底下撿出休息了一年的冰鞋,彈去灰塵,擦亮它,靜待升火出發,這時洋爐

子已經裝上了。秋走遠了。

這時,正是北平的初冬,圍爐夜話,窗外也許下著鵝毛大雪。買一個賽梨的蘿卜來消夜吧。“心里美”

是一種綠皮紅瓢的,清脆可口。有時爐火將盡,夜已深沉,胡同里傳出盲者凄涼的笛聲。把毛毯裹住腿,

呵筆為文,是常有的事。

離開北平的那年,曾趕上最后一次“看紅葉”,冰鞋來不及撿出,我便離開她了。飛機到了上空,曾

在方方的古城繞個圈,協和醫院的綠琉璃瓦給了我難忘的最后一瞥,我的心顫抖著,是一種離開多年撫育

的乳娘的滋味。

這一切,在這里何處去尋呢?像今夜細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不過,今年北平雖然風云依然,景

物還在,可是還有幾人能有閑情對景述懷呢!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對“牙修”這一北京俗語的描寫,和《故都的秋》中的“一層秋雨一層涼”有異曲同工之妙。

B.作者對北平水果販的描寫,與陸游“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感情基調是一致的。

C.文章從視覺、味覺、聽覺、嗅覺等角度書寫了北平的夏季,充滿實實在在的煙火氣息與生活情趣。

D.文章在對夏季的描寫中選擇了蟬這個意象,簡潔生動,與“蟬噪林逾靜”一樣具有以聲襯靜的作

用。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X)

A.文章首段總領全文,以比喻、感嘆等方式,定下了全篇深沉悲涼的感情基調。

B.文章書寫北京的春夏秋冬,詳略得當,含蓄又磅礴,含有一種特別的京味兒。

C.文章在書寫瑣事時飽含溫情,結尾直抒胸臆,強化了對北平最深情的懷念。

D.文章語言平易明白,情切自然,讀來不費勁,平常的情感與寫實的描述相得益彰。

3.(行文線索分析題)優美的散文,往往是精巧構思的結果,林海音的散文一線串珠、形散神聚,

請簡要分析本文主要由哪些線索串聯。(6分)

4.閱讀郁達夫《故都的秋》的選段,回答下列問題: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

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

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

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

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同樣寫身在北平的閑坐喝茶,林海音用的人稱是“我們”,郁達夫用的人稱是“你”“我”,請簡要

分析其不同的效果。(6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記憶里的光

蔣子龍

①我八歲才第一次見到火車。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進學校,在班上算年齡小的。一位見多識廣的

大同學,炫耀他見過火車的經歷,說火車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別是在夜晚,頭頂放射著萬

丈光芒,喘氣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轟轟隆隆,地動山搖,令人膽戰心驚。許多同學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

車的念頭。

②一天晚上,真要付諸行動了卻只集合起我和三個大一點的同學。離我們村最近的火車站叫姚官屯,

十來里地。當時對我來說,就像天邊兒一樣遠。最恐怖的是要穿過村西一大片濃密的森林,里面長滿奇形

怪狀的參天大樹,森林中間還有一片兇惡的墳場,曾經聽過的所有鬼故事,幾乎都發生在那里面,即便大

白天我一個人也不敢從里面穿過。進了林子以后我們都不敢出聲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

他們也跑,越跑就越痿得慌,只覺得每根頭發梢都豎了起來。當時天氣已經很涼,跑出林子后卻渾身都濕

透了。

③好不容易奔到鐵道邊上,強烈的興奮和好奇立刻趕跑了心里的恐懼,我們迫不及待地將耳朵貼在道

軌上。大同學說有火車過來會先從道軌上聽到。我屏住氣聽了好半天,卻什么動靜也聽不到,甚至連蟲子

的叫聲都沒有,四野漆黑而安靜。一只耳朵被鐵軌冰得太疼了,就換另一只耳朵貼上去,生怕錯過火車開

過來的訊息。鐵軌上終于有了動靜,嘎登嘎登……由輕到重,由弱到強,響聲越來越大,直到半個臉都感

覺到了它的震動,領頭的同學一聲吆喝,我們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著。

④漸漸看到從遠處投射過來一股強大的光束,穿透了無邊無際的黑暗,向我們掃過來。光束越來越刺

眼,轟隆聲也越來越震耳,從黑暗中沖出一個通亮的龐然大物,噴吐著白汽,呼嘯著逼過來。我趕緊捂緊

耳朵睜大雙眼,猛然間看到在火車頭的上端,就像腦門的部位,掛著一個光芒閃爍的圖標:一把鐮刀和一

個大錘頭。

⑤領頭的同學卻大聲說是鐮刀斧頭。

⑥且不管它是錘是斧哪把鐮刀讓我感到親近,特別地高興。農村的孩子從會走路就得學著使用鐮刀,

一把磨得飛快、使著順手的好鐮,那可是寶貝。火車頭上還頂著鐮刀錘頭的圖標,讓我感到很特別,仿佛

這火車跟家鄉、跟我有了點關聯,或者預示著還會有別的我不懂的事情將要發生……

⑦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績入伍,進入海軍制圖學校,畢業后成為海軍制圖員,接受的第一批任務

就是繪制中國領海圖,并由此結識了負責海洋測量的賈隊長。賈隊長有個破舊的土灰色挎包,縫了又縫,

補了又補,唯一醒目的是用紅線繡的鐮刀錘頭圖案。

⑧既然已經站在了軍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鐮刀錘頭下,我對這個圖案有一種特殊的親近

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換。不料賈隊長斷然拒絕,他說這個挎包對他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目前還有很重要的用途,絕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測量一個荒島時遇上了大風暴,在沒有淡水沒有干糧的

情況下硬是堅持了十三天,另外的兩個測繪兵卻都犧牲了。他用繩子把自己連同圖紙資料和測量儀器牢牢

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邊的活物充饑...后來一位老首長把這個挎包獎給了他。

⑨賈隊長答應在我回家探親的時候可以把挎包借給我,但回隊時必須帶來一挎包當地的土和菜籽、瓜

子或糧食種子。原來他每次出海測量都要帶一挎包土和各樣的種子,有些島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黃海最外

邊有個黑熊礁,礁上只駐扎著一個雷達兵,一個氣象兵,一個潮汐兵,他們就是用賈隊長帶去的土和種子

養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寶貝般地呵護到秋后,果真還結了個小西瓜,三個人卻說什么也舍不得吃……

⑩又過了幾年,我復員回到工廠干鍛工。鍛工就是打鐵,過去叫“鐵匠”。雖然大錘換成了水壓機和

蒸汽錘,但往產品上打鋼號、印序號,還都要靠人來掄大錘。我很快就喜歡上了打鐵,越干越有味道,一

干就是十年。在鍛鋼打鐵的同時,也鍛造了自己,改變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學創作,我成了民間所

說的“全科人”:少年時代拿鐮刀,青年當兵,中年以后握大錘,對鐮刀錘頭有了一種說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賈隊長不肯把舊挎包送人,是因為這個挎包關聯著他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一段經歷,不僅具有特殊

的意義,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盡管“我”的情感體驗在各段落中表現不同,但連綴在一起,就將“我”對鐮刀錘頭圖案“說不

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說”了出來。

C.本文借對火車、挎包、鐵錘等尋常事物的記述,有意形成一種樸實無華的文體風格,暗示正是這

些尋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學創作。

D.文章寓象征于寫實,噴吐著白氣、沖破黑暗呼嘯而來的火車,既是寫實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

著偉大的力量、嶄新的時代。

2.作者對兒時看火車經歷的敘述很有層次感,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6分)

3.(行文線索分析題)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記憶里的光”是如何統攝全文的。(6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四堡雕版

馮驥才

①心里一團如花似錦的猜想,在四堡灰飛煙滅。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陽一直承擔著那片大地上文明的傳播。其他幾個雕版中心如

汴梁、杭州等,總是隨著戰亂與京都變遷或興或衰,唯有這“天高皇帝遠”的建陽從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歡建安①圖書的民間感。它自始就服務于平民大眾,也就將先民們的閱讀興趣與審美觀念融入坊間。

明代以來,杭州、蘇州,以及相繼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圖書,一窩蜂地趨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圖書

卻始終執拗地固守著它的平民性。大眾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話、野史,農家應用的醫書、藥書、占卜以及

專供孩童啟蒙的讀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熱銷的圖書。今天看來,這種由民間印坊養育出來的純樸的氣質便

是建安版特有的審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圖書真正的福氣,是它至今還保存著一個雕版印刷之鄉——四堡。中國古代雕版基地大

都空無一物,只剩下建安的這個“活化石”。它猶然散發著書香墨香文明之香嗎?

④四堡身在閩西,肩倚武夷山脈,地遠天偏,這種地方正是歷史的藏身之處。但現代化法力無邊,近

幾年古鎮也熱鬧起來了。不過令我吃驚的是,這里居然還完整地保留著二百年來聲震閩西的印書世家鄒氏

的坊間與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間房子,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廳十八井”。在四堡,這種房

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書。可是,無論陪同我的主人怎樣指指點點地講述,我也無法想象出往

日那種奇異又儒雅的景象來。

⑤倘若留意,那又細又彎高高翹起的檐角,鳥兒一樣輕靈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磚雕,帶著畫痕的粉墻,

還殘存一些歷史的優雅。但擠在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們,對此早已視而不見。歷史走得太遠了,連背影也

看不到。高大的墻體全都糟朽,表面剝落,豉塊粉化;地面的磚板至少在半個世紀前就全被踩碎了;門窗

支離破碎,或者早已不倫不類地更換一新;雜物堆滿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糾纏其間。唯一可以見證這里曾

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擺著的一種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塊青石雕出,歲月把它磨光。當年的印房用

它來貯墨,如今里邊堆著煤塊或菜,上邊蓋著木板;有的棄而不用,積著半缸發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這擁擠的黏濕的腐朽的空間里,是一種煎熬。特別是電視屏幕上閃現著各種華屋和豪宅的時

候,人們會巴望著逃脫出去,切盼現代化早日來到,把它們作為垃圾處理掉。這就是發明了印刷術的古國

最后一個“活化石”必然的命運么?

⑦應該說當地還是有些有心人的。他們將鄒氏家族的祠堂改造為一座小型博物館,展示著從四堡收集

來的古版古書,以及裁紙、印書、切書、裝訂等種種工具。還將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歷代作坊與相關

人物,都做了調查和梳理,并在這小展館中略述大概。可是當我問及現存書版的狀況時,回答竟使我十分

震驚——只有一套完整的書版!難道這塊生育出千千萬萬圖書的沃土已然資源耗盡,貧瘠得連幾套書版也

找不出來?

⑧其實并非如此。直到今天,無孔不入的古董販子還在閩北和閩西各地進村入鄉、走街串巷去搜羅古

書古版。四堡人窮,自然就拿它們換錢。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輕視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時,仍是一個謎。但它作為建安版的一個產地,自然屬于中華雕版印刷史源

頭的范疇。特別是宋代汴京淪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業便在福建西北這一片南國紙張的產地如魚得水地

遍地開花。明清兩代,建安圖書覆蓋江南大地,這也正是四堡的極盛時代。可是到了19世紀,西方的石

印與鉛印技術相繼傳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從大文明的系統上說,中華文明傳承未斷;但在許許多

多具體的文化脈絡上,我們卻常常感受到一種失落!

⑩在龍巖、泉州和廈門,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書版的流散狀況。在四堡見不到的書版,在這些

商店里很容易見到。不過一位販子對我說:“你出大價錢也買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話。受制

于經費的拮據,在這些文化沃土上,到處是古董販子,反倒很少看到專家的身影。

色網堡現有的書坊不會堅持太久,殘剩在民間的古版又會很快滅絕。照此說來,最終的結果是,我們

這個曾經發明了印刷術的古國就不再有“活態的見證”可言了?

么,誰救四堡呢?

(節選自《癸未手記》,有刪改)

【注】①歷史上建安、建陽二縣多次分合。印刷業興盛時,建陽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行文線索分析題)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文章是怎樣圍繞這一線索謀篇布局謀篇的?(4分)

2.簡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易錯題13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一一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

目錄

01易錯題簡介

易錯題型——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

易錯原因——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

02易錯題例析

03易錯題攻略

【攻略一】看標題,明線索一一標題蘊含著線索。

【攻略二】看時空,明線索一一時間空間即線索。

【攻略三】看物象,明線索一一物象即線索。

【攻略四】看人物,明線索一一人物即線索。

【攻略五】看情感,明線索----情感即線索。

04易錯題練習

三^

★易錯題型一一散文文本閱讀之行文線索分析題

線索是關涉散文結構的一個關鍵內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時的一個重要參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形散而神不散”,這里的“神”體現在結構上就是線索。散文的常用線索有感情線索、事物線索、人物

線索、思緒線索、景物線索、行程線索、時間線索、空間線索等。復雜的文章,不止一條線索。

★易錯原因----

1.不知如何尋找散文線索

(2020?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建水記㈤(之四)

于堅

①看哪,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創造出來之際,藏在一座朱紅色的、宮殿般的城樓后面。“明洪武

二十年建城。砌以磚石,周圍六里,高二丈七尺。為門四,東迎暉,西清遠,南阜安,北永貞。”(《建

水縣志》)如果在城外20世紀初建造的臨安車站下車,經過太史巷、東井、洗馬塘、小桂湖……沿著迎暉

路向西,來到迎暉門,穿過拱形的門洞進城,依然有一種由外到內,從低到高,登堂入室,從蠻荒到文明

的儀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從此刻開始。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陽、白云、鳥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樓。一圈高大厚實的城墻環繞

著它,在城門外看不出高低深淺。一旦進入城門,撲面而來的就是飛檐斗拱、飛閣流丹、鉤心斗角、樓臺

亭閣、酒旌食館、朱門閭巷……主道兩旁遍布商店、酒肆、廟宇、旅館……風塵仆仆者一陣松弛,終于卸

載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飲茶了,可以閑逛了,可以玩物喪志了,可以一擲千金了,

可以淺斟低唱了,可以秉燭夜游了……忽然瞥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那類女子——建水

的賣花女與江南的不盡相同,這邊的女性身體上洋溢著一種積極性,結實、健康、天真——正挑著一擔子

火紅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鋪成的街中央飄著呢。不免精神為之一振,先去買幾個來解渴。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橫過,大搖大擺,扶老攜幼,走在正中間,儼然是這個城的君王。滿大街的雕

梁畫棟、攤販食廊、耄耋之輩……令司機們縮頭縮腦,不敢再風馳電掣。城門不遠處就是有口皆碑的臨安

飯店,開業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滸傳》里描寫過的那種,鋪面當街敞開,食客滿堂,喝湯的喝湯,端

飯的端飯,動筷子的動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

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餓也忍不住抬腿跨進去。拖個條凳坐下,來一盤燒賣!這家燒賣的做法是明代傳

下來的,肥油和面,餡兒是肉皮和肉糜。大鍋猛蒸,熟透后裝盤,每盤十個,五角一個。再來一土杯苞谷

酒,幾口灌下去,夾起一枚,蘸些建水土產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輕溢,爽到時,會以為自己是條梁山

泊好漢。

④臨安飯店后面,穿過幾條巷子走上十分鐘,就是龍井菜市場,那鄭屠、張屠、李屠、趙屠……正在

案上忙著呢。如果是七月的話,在某個胡同里走著,忽然會聞見蘑菇之香,環顧卻是老墻。墻頭上掛著一

窩大黃梨,哪來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館的廚房里找到,叫作干巴菌,正亮閃閃的,在鍋子

中央冒油呢。這臨安大街兩邊,卷子一條接一條流水般淌開去。在電子地圖上,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

片空白,電子地圖很不耐煬,只是標出一些大單位的地點和最寬的幾條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細節,給

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個荒涼不毛之地。其實這個城毛細血管密集,據統計,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

圍內有30多條街巷,550多處已經被列為具有保護價值的文物性建筑。這是很粗疏的統計,許多普通人

家雕梁畫棟的宅子、無名無姓的巷道并不在內。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樹、門神、香爐、雜貨鋪、

紅糖、胡椒、土紙、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蘋果、桂花、蘭草、綿紙窗、涼粉、米線、青頭菌、炊煙、

祖母、媳婦、嬰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飯袋、閑云野鶴、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環肥燕瘦、虎背

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吉、慈眉善目、鶴發童顏……此起彼伏,鱗次櫛比。

⑤在這個城里,有個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們還能夠像四百年前的祖先們那樣安居樂業,不必操心左

鄰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繞過曲曲彎彎的小巷,提著在龍井市場買來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種建

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滾油翻炒數秒起鍋,甜脆)、葛筍、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菱瓜……

一路上尋思著要怎么搭配,偶爾向世居于此的鄰居熟人搭訕,彼此請安,磨磨蹭蹭到某個裝飾著斗拱飛檐

門頭的大門前(兩只找錯了窩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開安裝著銅質獅頭門環的雙開核桃木大門,

抬腳跨過門檻,繞過照壁,經過幾秒鐘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鳥語、陽光燦爛

的天井。從供銷社退休已經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紅木躺椅上,借著一棵百年香樟樹的

蔭庇目充瞌睡呢。

(有刪改)

【注】建水:縣名,在云南省,舊稱臨安。

本文采用空間和時間兩條線索行文,請分別加以簡析。(6分)

【答案】①文章以空間的轉換為行文結構,展開對建水的描寫,從城外的臨安車站開始,依次寫穿過

城門,經過街道、臨安飯店、市場、胡同小巷,最后進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時間的延續為思想線索,將

建水同時置于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下日常生活中來描寫,表現這座古城經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線索的分析能力。文章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結構完整嚴謹。

作答本題,需要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來把握文章內容。在空間上:由第一段可知文章首先從城外的臨安

車站開始描寫建水城,然后由“進入城門”“主道兩旁”“街面上”“臨安飯店”“穿過幾條巷子”“龍

井菜市場”“在這個城里,有個家的人真是有福啊”等語句可總結出作者移步換景的順序。在時間上:既

寫了“原始之城”,又寫了今日的建水城,將建水同時置于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下日常生活中來描寫,表現

這座古城經久不衰的生命活力,昭示著這種詩意的棲居仍將延續下去。

1.看標題,明線索——標題蘊含著線索。

看標題。有些散文的標題就揭示了線索。如《白楊禮贊》,標題所揭示的對白楊樹的贊美就是文章的

情感線索。

2.看時空,明線索一一時空即線索。

散文中的一些時間或空間語句,有可能就是散文的線索。閱讀時把這些詞語連接起來看,往往能把握

文章的線索。如《荷塘月色》就揭示了空間線索。

3.看物象,明線索——物象即線索。

看“物”定線。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復出現,很可能就是線索。如《記一輛紡車》就是以“一輛紡

車”這一反復出現的物件為線索的。

4.看人物,明線索——人物即線索。

有些散文是以人物的變化、更換,或人物之間的關系發展組織行文。

5.看情感,明線索一一情感即線索。

有些散文抒情性比較強。散文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子中蘊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線索。如《記念

劉和珍君》中表達作者悲憤情感的議論、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線索是悲憤之情。

附:線索的類型及作用

類型闡釋作用或效果

時間的推移,如事情的發

時間(時線)

展、人生經歷等結構方面:

地點的轉移,如游記散文的①組織材料,貫穿全文

地點(地線)

移步換景等②結構清晰,情節集中

賦予物象以豐富的內涵和③使行文富于變化

物象(物線)

情感,圍繞物象展開行文

以人物的變化、更換,或人內容方面:

人物(人線)物之間的關系發展組織行①表達某種情感或思想

文②揭示主題

感情/心理以情感的脈絡或心理狀態特殊方面:

(情線)的變化來組織行文①物線有象征、呼應作用,增添詩意

以某個中心事件為中心組②情線有使情感濃厚、不斷深化的作用

事件(事線)

織行文③時空線有使層次清晰、結構明了的作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江南的春天

陳榮力

持續的陰雨,讓江南的春天有點姍姍來遲。

其實,人們對每個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記得第一次強烈感到春天撲面而來的,是四十余年前的

那個三月。那時我正在浙東杭州灣畔的一個鄉村供銷站上班,來回途中要穿過一個村莊和一大片江南的田

野。村莊有粉墻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徑、小院籬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滕阡陌,有青山遠隱、岸

柳斜逸。許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對江南鄉村的這般景致我多是熟視無睹。而那天早上當我踏上穿

越田野的土路時,一陣近乎沸騰的蛙鳴聲如波濤一般向我卷來。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

正是仲春稻秧鵝黃半綠的時機,那暴雨驟落、萬鍋齊沸的蛙鳴,幾乎來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溝渠、每一

灘泥洼雖然腳步近處蛙聲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聲層層裹挾,迭迭淹沒,咯

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清晨的陽光照在秧苗上,連著那鋪天蓋地的蛙鳴,整個田野都恍如一層嫩綠的

薄毯,絨絨起伏,軟軟沉浮。幾只勤勞的白鷺時而駐足,時而低翔,在嫩綠的淺處投下幾點不規則的倒影。

陽光、蛙鳴、白鷺、綠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歲的生命里烙下華美的印記,定格成濕漉漉的底片。

而那鋪天蓋地的蛙鳴聲,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鮮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滿生機和活力。聲

音,春天的聲音,也成為我真切認知春天的第一個關鍵詞。

又一次為春天所感動和震撼的是幾年后的一個下午,那天當我吃力地將車蹬上海塘,歇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