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14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14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14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14年1月國家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古代詩歌散文專題》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年1月1.下列詩作中不屬于蘇軾的是(D)。A.《荔枝嘆》B.《贈劉景文》C.《和子由澠池懷舊》D.《游山西村》2.今本《詩經》是漢代四家詩中的(A)。B.齊詩3.下列詞牌中不屬于令詞的是(D)。A.《浣溪沙》B.《臨江仙》C.《西江月》D.《聲聲慢》4.為律詩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的詩體是(A)。A.永明體B.臺閣體C.西昆體D.正始體5.從結構上看,下列詞牌中屬于雙調的是(A)。A.《破陣子》B.《蘭陵王》C.《鶯啼序》D.《如夢令》6.著名的詠梅詞《暗香》、《疏影》是南宋詞人(C)的自度曲。A.吳文英C.姜夔D.辛棄疾7.下列作品中屬于騷體賦的是(A)。A.《吊屈原賦》B.《前赤壁賦》C.《兩都賦》D.《別賦》8.下列詩作中(B)是杜甫的七律作品。A.《登快閣》B.《登高》C.《北征》D.《春望》9.著名的傳記《種樹郭橐駝傳》的作者是(B)。B.柳宗元C.歐陽修10.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律詩規則的句子是(A)。A.徹如今話說漁樵,算也是英雄了處B.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C.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D.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11.著名的敘事詩《陌上桑》中用行人、少年、耕者等的反應渲染了罘桑女的美貌,是樂府詩中烘托手法運用最成功的詩篇。羅敷12.子虛、烏有先生和亡是公出自漢代賦家的作品,作者借他們的口夸寫了漢天子在上林苑畋獵司馬相如13.宋代詩人晚年所作絕句被稱為“王荊公體”.風格雅麗精絕.《書湖陰先生壁》可為代表。王安石14.宋代詞人的慢詞在章法結構上回環往復、跌宕多姿,周邦彥15."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著名散曲作家《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馬致遠16.所謂"桐城三祖"指的是、劉大槐和姚鼐。方苞17.《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是作家追憶早年經歷,寄托故國之思的作品。張岱18.著名古文家的論說文善于借助比喻來論說事理,如《馬說》就借助識馬之難來寫識人之難。韓愈19.著名作家的駢文代表了六朝駢文的最高成就,《哀江南賦》即是其駢文名作。庾信20.第一個大力寫作五言詩的詩人是,《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其前后期的代表作品。曹植21.辛棄疾的詞是如何運用比興手法的?請在其小令和慢詞中各舉一例進行分析。答:比興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重要手法,“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即起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辛棄疾的詞常常運用比興手法來寄托身世之感與家國之思,以下分別從小令和慢詞中各舉一例進行分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韓非子》:風格簡潔明快、犀利冷峻,以邏輯嚴密、說理透徹著稱。主要運用對比、歸納等手法寓言角色與情節《莊子》:寓言角色常常是超凡脫俗、自由不羈的形象。《韓非子》:寓言角色多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君主、臣子等。23.簡述盛唐絕句創作概況。答:盛唐是絕句創作的鼎盛時期,名家輩出,佳作如云,在題材、風格、藝術手法等方面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以下是其創作概況的簡述:詩人與作品數量盛唐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絕句詩人,如李白、王昌齡、王維、孟浩然、王之渙等,他們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絕句作品。據統計,《全唐詩》收錄的盛唐絕句數量眾多,這些作品成為了中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璀璨明珠。題材內容邊塞題材:以王昌齡的《出塞·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等為代表,展現了邊塞的壯麗風光、戰爭的殘酷以及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與思鄉之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描繪了優美寧靜的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送別題材: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借送別之際,抒發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離別的傷感。閨怨題材: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李白的《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等,刻畫了閨中女子的寂寞、哀怨以及對遠方親人或愛人的思念。藝術風格意境高遠:盛唐絕句往往能夠營造出深邃、開闊的意境。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宏大的景象,表達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和高瞻遠矚的胸懷。抒情自然:詩人善于將情感自然地融入到景物描寫或敘事之中。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過描寫靜夜之景,自然地流露出思鄉之情,毫無雕琢之感。語言明快:盛唐絕句的語言簡潔明快,清新自然。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用簡單質樸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春天早晨的景象,通俗易懂卻又韻味十足。氣象雄渾:部分作品體現出雄渾壯闊的氣象,如王昌齡的邊塞絕句,展現了邊疆的廣袤與戰爭的宏大場面,給人以豪邁奔放之感。藝術手法借景抒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寄托和抒發自己的情感。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虛實相生:在絕句中,詩人常常將現實與想象、夢境等相結合,拓展了詩歌的意境。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一些絕句片段,通過對夢境的描繪,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由的追求。悔教夫婿覓封侯”,以少婦見到楊柳后的后悔與之前的“不知愁”形成對比,更強烈地表現出她的閨怨四、論述題(共35分)李白多寫個人情志:李白的《將進酒》以豪放的筆觸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又渴望及時行樂、施展抱身才華的高度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愛與灑脫,主要杜甫多敘時代現實: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則通過描寫自己茅屋被秋風所破的遭遇,推己及人,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廣大百姓生活的困苦,“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體現了對天李白多用樂府舊題:如《蜀道難》,屬于古樂府舊題。李白借此舊題,以豐富的想象、奔放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蜀道的艱險和奇麗,在形式上較為自由,不受過多束縛,充分展現了其浪漫主義的風杜甫多自創新題:像《兵車行》,是杜甫自創的題目。他根據所描寫的內容和主題來命題,使詩歌與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更加緊密結合,形式上雖然也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在敘事和結構上更注重嚴謹性和李白善用夸張想象夢境: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運用大量夸張和想象,描繪了一個奇幻的夢境世界,“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等句,將天姥山的雄偉壯觀和奇幻景象展現得如夢如幻,還通過“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描寫,營造出神秘的仙境氛圍,最后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從夢境回到現實,充滿奇幻色杜甫常用場面描寫與多視角敘事:以《哀江頭》為例,杜甫通過“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等詩句,描繪了曲江畔的荒涼景象,用高度概括的場面描寫,展現了安史之亂后國家的衰敗和人民的苦難。在敘事角度上,既有對皇家興衰的感慨,也有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多角度地反映了社會現實。李白豪邁飄逸:李白的語言常常如行云流水,豪邁奔放,富有感染力。如《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中“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用詞大氣磅礴,充滿了豪情壯志和超凡的想象力,給人一種飄逸灑脫之感。杜甫沉郁頓挫:杜甫的語言則顯得更加深沉、凝重。如《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用詞精準而沉重,通過對個人身世和社會現實的描寫,體現出一種沉郁頓挫的風格,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25.試結合作品分析蘇軾“記”文的特點。答:蘇軾的“記”文在文學史上獨具特色,以其情理交融、結構靈活、文辭優美等特點著稱,以下結合他的《赤壁賦》《后赤壁賦》《黃州快哉亭記》等作品來分析其“記”文的特點:情理交融景中寓情:蘇軾善于在記景中融入個人情感。如在《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通過對赤壁秋夜清幽景色的描寫,營造出寧靜、悠遠的氛圍,為后文的抒情和議論做了鋪墊,流露出作者泛舟江上時的愜意與舒暢。理中含情:在闡述道理時也飽含深情。《赤壁賦》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對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中,蘊含著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和對自然永恒的敬畏之情,情理交融,富有感染力。結構靈活多變雙線并行結構:蘇軾的“記”文往往有明線和暗線兩條線索。如《后赤壁賦》,明線是作者與友人在冬夜游赤壁的過程,從“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到“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清晰地記錄了時間和行程;暗線則是作者的情感變化,從初游的輕松愉悅,到“劃然長嘯,草木震動”時的內心波動,再到夢中遇鶴的奇幻與悵惘,雙線交織,使文章結構豐富而有層次。跌宕起伏的行文:《黃州快哉亭記》圍繞“快哉”二字展開,先寫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接著宕開一筆,回憶歷史上的英雄事跡,然后又回到現實,論述“快哉”的真正含義,最后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收束,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文辭優美自然善用修辭:蘇軾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如《赤壁賦》中“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洞簫聲的哀怨、悠長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強烈的聽覺沖擊。駢散結合:蘇軾的“記”文在語言形式上駢散相間,既具有散文的自由流暢,又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如《赤壁賦》中“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航千里,旌旗蔽空,酮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散句中夾雜著駢句,使文章節奏明快,富有韻律美。注重對人生的思考對個體命運的思索:蘇軾在“記”文中常常對個體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