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10129∕T 016-2015“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 _第1頁
(高清版)DB510129∕T 016-2015“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 _第2頁
(高清版)DB510129∕T 016-2015“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 _第3頁
(高清版)DB510129∕T 016-2015“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 _第4頁
(高清版)DB510129∕T 016-2015“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IDB510129/T016-2015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大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歸口。本標準由大邑縣農村發展局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大邑縣農村發展局、成都市富瑞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大邑縣鳴鎮蘑菇種植專業合作社、韓場鎮青龍葡萄專業合作社。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魏鑫、雷蓉、譚薇、陳旭、靳西彪、萬春美、王強、曾亮、陳光毅、馬金權、曾正平。1DB510129/T016-2015“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技術規范的術語與定義、基本原則、構成要素、循環流程圖、技術要求、質量控制以及動態平衡管理。本標準適用于大邑縣行政區域內“秸稈-蘑菇-葡萄”循環型農業模式的構建。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469葡萄苗木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525有機肥料NY884生物有機肥NY/T1105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氮肥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準則有機肥料NY/T1869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鉀肥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質質量安全要求NY/T2375食用菌生產技術規范NY/T5088無公害食品鮮食葡萄生產技術規程NY5099無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質安全技術要求NY/T5117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NY5358-2007無公害食品食用菌產地環境條件DB51/T336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3.12DB510129/T016-2015以農業生態規律為基礎,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高效益為基本特征,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型為發展模式的農業。3.2按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利用農業副產物建立產業鏈結構,以實現農業副產物的循環利用、資源的低消耗、有害物質的低排放(或零排放)、農業的高效益為基本目標,最終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型的農業生產模式。4基本原則4.1循環型農業應遵守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大基本原則。即在農業生產中最大限度的節約農業投入資源,合理利用農業副產物,將農業副產物資源化,實現資源再利用。4.2循環型農業應具有“資源-產品-二次資源”物質閉合環流動態形態的模式特點。4.3循環型農業中農業生產應以“低開發、低排放(或零排放)、低消耗、高利用”的模式進行生產。4.4循環型農業生產中應具備產業共生、資源循環的平衡原則,著力經營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4.5循環型農業中農業生產的產地環境應滿足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遠離交通主干線,距離生活垃圾場、工業污染源等地1500m以上。灌溉水、土壤、環境空氣的質量要求應符合DB51/T336的規定。4.6循環型農業中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農業副產物應滿足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4.7循環型農業中農業生產宜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增施農家肥,控施化肥。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氮肥與磷肥、鉀肥配合施用,不得使用有毒有害肥料。有機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884、NY/T1868的規定,氮肥的使用應符合NY/T1105的規定,鉀肥的使用應符合NY/T1869的規定,其他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定。4.8循環型農業中農藥的使用應遵循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應符合GB4285、GB/T8321的規定。5構成要素5.1秸稈主要以水稻秸稈、小麥秸稈、玉米秸稈等為主。5.2畜禽糞便按無公害農產品的要求養殖的豬、雞等禽畜的糞便。5.3其他輔料其他輔料包括餅肥(粕)、麥麩、米糠、草炭土、玉米粉、大豆粉等。5.4蘑菇指用秸稈、畜禽糞便和其他輔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培養基料栽培的蘑菇。5.5葡萄3以經過粉碎堆腐的蘑菇培養基廢料為主要肥料種植的葡萄。6循環流程圖“秸稈-蘑菇-葡萄”循環流程,按圖1進行。水稻小麥玉米其他輔料制備DB510129/T016-2015蘑菇栽培栽培圖1農業循環模式流程圖關鍵技術要點主要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栽培技術,蘑菇培養基料制備技術,蘑菇栽培技術,蘑菇培養基料廢料肥料化技術和葡萄栽培技術。合理選擇水稻品種,水稻種子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在適宜的農田進行水稻種植。水稻種植技術應按NY/T5117的規定執行。選擇適宜的農田進行小麥栽培,小麥種子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根據實際條件開溝排水,以田水排得出,排得凈,田面不積水為標準。按免耕要求將谷草或秸稈還田,均勻覆蓋。免耕栽培播種時間早于翻耕栽培播種時間2天~5天播種,種子用量比翻耕栽培增加10%~20%,栽培時應保持土壤濕潤,保4DB510129/T016-2015障小麥種子的出苗。播種前10天做好除草工作,播種前后應科學施肥,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同時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保證小麥生產。根據小麥栽培實際選擇合理的農田進行小麥栽培,小麥種子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農田旋耕時應盡量擴大機械耕翻深度,田間的秸稈等還田基料應充分打碎,以土質疏松為宜。播種時土壤的相對濕度應保持70%~80%為宜,播種后做好查苗補苗工作。播種前后適時進行除草工作,同時做好施肥工作,做到施足基肥、施好追肥,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同時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保證小麥生產。根據玉米栽培實際,選擇合理的農田進行玉米栽培,玉米種子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玉米栽培農田應做好整地工作,宜進行深翻,以土質疏松為宜。播種時合理選擇栽培方式及密度,春玉米1500株/667m2~4000株/667m2,夏玉米2000株/667m2~4500株/667m2;合理施肥,施足基肥,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適時追肥。同時根據玉米需水時期做好灌溉工作,加強田間管理,保證玉米生產。7.3蘑菇培養基料制備技術7.3.1蘑菇培養基料原輔材料采用水稻、小麥、玉米或其他農作物生產的秸稈及畜禽糞便為主料;采用餅肥(粕)、麥麩、米糠、草炭土、玉米粉、大豆粉等為輔料。7.3.2蘑菇培養基料原輔材料應達到新鮮、潔凈、干燥、無蟲、無霉的基本要求。7.3.3蘑菇培養基料生產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規定,化學投入品應符合NY5099的規定,蘑菇栽培使用的泥炭土、草炭土、林地腐殖土或農田耕作層以下的壤土應符合NY5358-2007中3.3的規定,培養基質根據蘑菇栽培實際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配方進行配置,基質配置過程應保證不受外界污染,基質質量應符合NY/T1935的規定。使用相關材料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7.3.4蘑菇培養基料制作通過原料預處理、一次發酵、二次發酵三個步驟完成。預處理以畜禽糞便和秸稈放入泡料池攪拌均勻浸泡為主,浸泡時間為4d,pH值控制為8~9,含水量為60%~65%,保持輔料、水分、酸堿度均勻;一次發酵即把預處理完成的原料堆入一次發酵隧道內發酵,隧道中溫度控制在58℃~62℃,每隔3d~4d翻堆1次,并移至另一個一次發酵隧道中繼續發酵,翻堆次數共3次,使含水量控制為70%~73%,pH值7.5~8.0,氨氣700ppm~900ppm,氮含量1.65%~2.0%,碳氮比(22~25.5):1;二次發酵即把經過一次隧道發酵的原料堆入二次發酵隧道中密封發酵7d,隧道中溫度控制在48℃~52℃,最終以發酵形成的腐植質復合物以菌體蛋白的形式被蘑菇菌絲所利用為目標,使含水量控制為62%~67%,pH值7~8,氨氣80ppm,碳氮比(15~16.5):1。根據自身生產條件及氣候條件栽培蘑菇,應符合NY/T2375的規定。7.5蘑菇培養基料廢料肥料化利用技術7.5.1蘑菇培養基料廢料的回收應以保障農作物產品安全的基本原則進行,確保回收的基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