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愛》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7.《兼愛》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7.《兼愛》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7.《兼愛》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7.《兼愛》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叫什么

墨子,名翟(dí),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曾擔任宋國大夫,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后人尊稱墨子為“科圣”。

大約2500年以前,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墨子還給出了力的定義,被認為是牛頓慣性定律的先驅,比同時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1000多年。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農民出身的思想家。

在春秋動蕩時期,農民生活實屬不易,成為哲學家難度可想而知,但正是這農民的出身和經歷,使得他的思想處處為人民、為社會的安定著想,這也奠定了他思想基礎。穿草鞋、愛科學摩頂放踵以利天下

——《兼愛》情境任務

假使孔子的父母、老子的父母、墨子的父母和你同時掉進水里,孔子、老子、墨子會先救誰?結合之前所學,作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學習目標1.積累重點字句,梳理《兼愛》的論證思路。2.感受墨子的語言風格。3.理解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的區別。活動一:閱讀文段內容,理清每段段意

朗讀課文,畫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并繪制文章結構圖。4.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1.治天下者必知亂的根源2.根源在于不相愛3.若使天下兼相愛兼愛結構圖活動二:感受墨子的語言風格

讀墨子的《兼愛》就像是聽老太太說話,有絮叨之感,語言不簡潔,你是怎樣看待墨子語言的“絮叨”的?結合學習提示相關內容進行探究。1.墨子語言淺顯質樸,反復論述有利于突出論點,讓自己的理論學說深入人心。2.與墨子的平民立場有關。

墨子的生平不甚清楚,《史記》沒有為墨子立傳,司馬遷在編纂《史記》時,只在《孟子荀卿列傳》末尾提及寥寥數語,與記載其他諸子時的不惜筆墨比起來,似乎有些厚彼薄此的意思。漢魏以來,儒家對墨家思想的集體禁言可見一斑。

有學者認為,墨子之所以稱為“墨”,是因為他木匠出身,長期與墨繩接觸,所以身上比較黑。史學家錢穆先生則認為是因為他受過墨刑。真實情況雖然不甚清楚,但我們不難得出一些信息,那就是墨子的出身大約是比較卑下的。所以,墨子代表的是數量龐大的社會下層人民的訴求。墨子的平民立場

比如,對于儒家主張的“樂”,墨子就徹底反對。中國古代的“樂”,不單指音樂,更多時候指的是一種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藝術,類似于今天的文藝晚會。“樂”的演出,需要很多人協調運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墨子認為:“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樂”不但不能讓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還會耽誤正事兒。“樂”這種事,男人去做,耽誤種田;女人去做,耽誤織布;官員去做,耽誤治國。所以,墨子旗幟鮮明地“非樂”!“非”就是反對的意思。《非樂》《非儒》《非攻》《非命》……從《墨子》一書中的這些篇目,足可見出墨家對儒家批判的不遺余力。活動三: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之比較觀點回顧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視人家若其家”“視人國若其國”試比較二人觀點的差異。提示:墨子強調無等差的愛,怎么看待自己就怎么看待別人,一模一樣;而孟子的“推及”是“由此及彼”輻射開去的,是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一詞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親疏遠近的人際格局。這就像把一塊石頭扔到湖水里,以這個石頭(個人)為中心點,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紋,波紋的遠近可以標示社會關系的親疏。

孟子把愛分成了三等:“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他認為最低一等的愛是“愛護”,對天地萬物,我們要愛護它,不傷害它,但還用不著“仁德”,因為它們只是“物”,而不是“人”;第二等的愛是“仁愛”,這一等愛給人民;而“親愛”這一最高等級的愛要給家人。從家人到人民再到世間萬物,這就是等差,是建立在血緣倫理基礎上的血濃于水的愛。在儒家這里,“愛”絕對是要受“愛的對象”限制的。所以,儒墨兩家分歧的核心,我們可以概括為——差等還是平等。資料補充“仁愛”與墨家的“兼愛”分等級、有秩序無等差的、無限制仁,親也兼,并也

道家也站在君主的立場,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老翻騰。滿足民眾基本的生存需要,到此為止。因為本能的需求,是自然規律,應該順應和滿足。但“民之難治,以其智多”,精神一發展,人就不安分。所以“圣人為腹不為目”,物欲的享受,精神的追求,都是多余的東西。天地不仁,只是給萬物一個起點和一個方向,然后順其自然,呵護生命而絕不干涉。這是利用人的動物性,壓抑人的精神性,以達社會的穩定。老子的愛是順應自然、看重生命本身的愛。情境任務假使孔子的父母、老子的父母、墨子的父母和你同時掉進水里,孔子、老子、墨子會先救誰?根據他們的思想主張,結合之前所學,作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參考:儒者不糾結,更愛誰,就救誰,當然先救自己家的;老子沒有猶豫,看誰離得近,該救誰救誰,如果自己不會游泳,則干脆別下水,別瞎折騰。但墨子愛別人如同愛自己,他誰都想救,可能會先救你。拓知識墨子的思想②兼愛非攻。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和平。拓知識天志明鬼。上天是有意志的——愛天下百姓。鬼神對于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拓知識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指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拓知識節用節葬。

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共同鑄就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段熠熠生輝的歷史。秦漢以后,儒家成為中華文化的正統,道家主導了普羅大眾的思想,法家則主宰了專制王朝的廟堂。唯獨墨家曇花一現,在歷史中轟轟烈烈地存在過,卻又在亂世中迅速由顯而微,乃至分崩離析。如此重要的一個思想流派為何會突然不見蹤影、無人傳承?是歷史的選擇還是另有隱情?拓展探究活動四:審視墨子的邏輯

墨子的邏輯鏈可以濃縮為“天下亂起自不相愛,相愛則天下太平”,在墨子看來,“兼愛”是一劑包治百病的良藥,而且藥到病除,功效卓著。然而真正的邏輯和事實是這樣嗎?再次閱讀文中的相關推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判斷。提示:1.墨子認為父親與兒子之間產生矛盾都是因為不相愛,你認同這個推論嗎?2.兄弟、君臣、盜賊、大夫、諸侯之間“亂”的原因是單一的嗎?

常言道,“愛之愈深,恨之愈切”,因愛生恨的例子太多,我們發現父子之間的矛盾沖突大多不是因為不相愛,而是因為愛得太深。父子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太多,可能因為觀點不同,也可能因為理念不一,也可能因為溝通不暢……同樣,兄弟、君臣、盜賊、大夫、諸侯之間“亂”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與此同理,解決“亂”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兼愛”只是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方法。在這里,墨子犯的錯誤就是“唯一歸因”——把復雜的矛盾歸結為單一的原因。參考:單一歸因原因1原因2原因4原因3結果

單一歸因是我們常犯的歸因錯誤之一。很多事兒都是由復雜因素決定的(如生物、心理、社會等),但人們常常從中間抽出一兩件最好理解的來解釋,所以人們的大腦更愿意接受單一歸因的模式。

比如網絡上鼓吹的成功學“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實際上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能否成功,除了努力之外,還有運氣、時機、選擇等等因素,都是很重要,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活動五:探究墨子犧牲邏輯的原因

作為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教育家的墨子,怎么會犯這樣低級的邏輯錯誤呢?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奈之舉?參考:墨子要讓他的學說流行于大眾,被世人接受,那么他的觀點就要簡單化。能客觀而全面地向大眾說清楚當時社會混亂的種種原因固然好,但這既會花費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大眾也不一定能理解,更會沖淡他“兼愛”的政治主張。他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