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課時作業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課時作業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課時作業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課時作業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課時作業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2甲午中日斗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學業達標]1.有人曾對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斗爭發出這樣的感慨:“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戰勝過,現在竟被東部的小國戰勝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這場斗爭是()A.鴉片斗爭 B.甲午中日斗爭C.八國聯軍侵華斗爭 D.其次次鴉片斗爭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現在竟被東部的小國戰勝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可知是甲午中日斗爭,B項正確。2.《馬關條約》簽訂后,英國《泰晤士報》認為:遼東半島的割讓無損于英國的利益,依據協議的其他部分,英國的利益可能有所增進。以下“協議”可以被英國援引以“增進利益”的有()①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②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③開放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英國的利益可能有所增進”是指英國以利益均沾原則為借口,共享《馬關條約》中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①②錯誤,③④正確。故選C項。3.19世紀末,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斗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代表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普遍要求。這里的“要求”指()A.實施“以華治華”策略B.滿意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須要C.滿意列強對華商品輸出的須要D.綻開對中國長江流域的爭奪答案B解析19世紀末,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斗爭并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此時正值列強向帝國主義過渡階段,他們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經濟侵略,由以商品輸出為主變成以資本輸出為主。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取得了在華開設工廠的特權,正反映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須要,故選B項。A項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C項是在《南京條約》簽訂后,D項與材料所述要求無關,均解除。4.有學者認為,19世紀末的中國,由于帝國主義的政治、軍事和文化(傳教士)滲透,傳統的社會體系發生了動搖,導致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這說明義和團運動()A.遭到了列強的鎮壓B.使中國社會發生了變更C.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D.是列強侵略加劇的產物答案D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19世紀末由于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導致了義和團運動爆發,故D項正確。5.英人普特南·威爾曾親身經驗了中國近代某民間運動,并著有《庚子使館被圍記》,其中寫道:他看到該運動旗幟上書“‘扶清滅洋’四字,仿佛吾歐人之血所染也”。這一民間運動()A.是中國人民開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B.始終遭到清朝封建統治者的鎮壓C.1900年春夏在山東地區形成高潮D.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該民間運動是義和團運動,其反帝而未反封建,故A項錯誤;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初期得到清政府的默許和支持,故B項錯誤;義和團運動于1900年春夏間在京津地區形成高潮,故C項錯誤;1900年6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斗爭,義和團沉重打擊了八國聯軍,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傲慢安排,故D項正確。6.義和團與太平天國運動都是中國近代典型的農夫運動,那么,與太平天國運動相比,義和團運動的時代特點最突出地表現在()A.群眾基礎B.救國主見C.革命矛頭D.革命方式答案C解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根本緣由是民族沖突激化了階級沖突,矛頭指向清政府;而義和團運動時期,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帝國主義是矛頭所向,故選C項。群眾基礎都是農夫或以農夫為主,解除A項;太平天國主見建立“地上天國”,義和團主見“扶清滅洋”,雖然兩者不同,但不是時代的突出特點,B項錯誤;革命方式都是暴力革命,解除D項。7.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寫道:“父親死在庚子鬧‘拳’的那一年。聯軍入城……母親拉著哥哥與三姐坐在墻根,等著‘鬼子’進門。”這里的“鬼子”是指()A.英國軍隊B.英法聯軍C.八國聯軍D.日本軍隊答案C解析“庚子鬧‘拳’”指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故題干中的“鬼子”指的是八國聯軍。故選C項。8.下列各條約內容中,說明清政府已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的是()A.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B.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C.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D.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與反帝斗爭的官員,恒久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與反帝性質的組織答案D解析A項是《南京條約》的內容,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項是《天津條約》的內容,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C項是《馬關條約》的內容,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項是《辛丑條約》的要求,標記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選D項。9.下列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A.都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B.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C.都有巨額賠款D.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同等條約答案B解析《辛丑條約》沒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故選B項。[等級提升]10.中日雙方對1894年7月25日發生的豐島海戰記述各異。中方《濟遠航海日志》記載:“7點45分,倭三艦同放真彈子,轟擊我船,我船即刻還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戰史》稱:“7點52分,彼我相距約3000米之距離。濟遠首先向我發炮,旗艦吉野馬上迎戰,以左舷炮向濟遠轟擊。”這說明()A.探討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說明B.歷史真相因年頭久遠而變得模糊不清C.通過文獻記錄最終能夠還原歷史真相D.原始記錄比探討文獻更接近歷史真相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對于同一事務豐島海戰,參與者雙方事后的記載卻明顯不同。由此可以看出探討者的立場會影響其對歷史的相識和說明,故A項正確。有些歷史事務的真會面通過客觀原始的史料公諸于世,材料并沒有說該事務年頭久遠真相模糊,故B項錯誤;文獻記錄會帶有個人的主觀色調和立場,并不能忠實地再現歷史事務,故C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原始記錄,故D項錯誤。11.近代西方視察家曾將當時的一場戰事稱為“李鴻章一人與日本一國的斗爭”。其依據是()A.鴉片斗爭后清政府對外來侵略已無力抗拒B.甲午斗爭時中國民眾的民族意識未充分覺醒C.清政府反對李鴻章因朝鮮問題與日本交戰D.力氣弱小是甲午斗爭中清軍戰敗的根本緣由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中日斗爭中清政府沒有動員全國力氣與日本作戰,而是把全部的希望寄予于某一個人身上,體現了中國民眾民族意識未充分覺醒。故選B項。12.1895年,臺灣巡撫唐景崧知道依靠清政府與日本交涉保臺無望后,提出臺灣租界化、抵押臺灣等設想,并干脆與法國、德國方面進行磋商。這反映出唐景崧()A.主見在臺灣實行國際共管B.希望借助外力來保衛臺灣C.打算武裝抗拒日本的占據D.企圖脫離清政府實現獨立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臺灣租界化、抵押臺灣”,可知不是提倡世界各主要國家共同管理,而是把臺灣租借、抵押給一些西方強國,阻擋臺灣變為日本殖民地,故A項錯誤;材料表明唐景崧希望引入西方強國制衡日本使其放棄割占臺灣,故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武裝抗拒,故C項錯誤;唐景崧引入其他列強,就是希望列強爭斗,使臺灣不致被日本割占,盡力使清政府的領土完整,故D項錯誤。13.近代聞名資產階級革命家陳天華在《猛回頭》中寫道:“這義和團心思是很好的,卻有幾件大大的不好處,不操切實本事,靠著那邪術。……所以撞著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說到那圍攻公使館,燒毀天主堂,尤為無識”。以下對這段言論理解錯誤的是()A.確定義和團的愛國精神B.反對義和團的盲目排外C.批判義和團的愚昧落后D.義和團助長了列強侵略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陳天華確定義和團的愛國精神,但反對義和團的盲目排外,批判義和團的愚昧落后。材料信息沒有體現義和團助長了列強侵略,故選D項。14.下面是載于1908年《戊申全年畫》上的一幅漫畫。圖中人物暗指清政府,它有兩副面孔,對內怒容,對外微笑。以下對漫畫解析正確的是()A.敏捷多變B.洋人的走狗C.無奈的選擇D.垂垂老矣答案B解析漫畫諷刺了清政府對外微笑即妥協,對內怒容即鎮壓中國人民的抗拒斗爭。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以后,清政府徹底成為了“洋人的朝廷”,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故選B項。15.有人把八國聯軍侵華斗爭作為中國近代前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可以支持這一觀點的依據有()①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完全確立②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起先向以資本輸出為主轉變③使中國由一國獨霸向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過渡④中國社會兩大沖突匯流,集中表現在反對清朝統治的斗爭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解析《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后中國社會的兩大沖突——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沖突、中華民族與外國侵略者的沖突匯流,集中指向了清朝統治,①④正確。《馬關條約》規定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標記著列強侵華由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鴉片斗爭后中國沒有出現過被一國獨霸的局面,②③錯誤。故選D項。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環渤海地區包括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五省市。在近代,該地區是列強侵略的重點,也是中國人民抗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材料一近代列強侵略環渤海地區和中國人民抗爭示意圖材料二孫中山先生認為,義和團“其勇銳之氣,殊不行當,真是令人驚異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行殲滅的”。(1)環渤海地區見證過中國近代前期哪些侵略斗爭?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說明列強對該地區的侵略呈現怎樣的變更趨勢。(2)依據材料二分析,義和團運動在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過程中的意義。答案(1)侵略斗爭:鴉片斗爭;其次次鴉片斗爭;甲午中日斗爭;八國聯軍侵華斗爭。變更趨勢:侵略范圍不斷擴大;由沿海深化內地;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由經濟侵略到政治軍事限制。(2)意義: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帶有明顯的反帝愛國性質,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和團以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企圖,也激勵著中國人民前仆后繼地抗拒外來侵略。解析第(1)問,結合所學學問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