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含詳解_第1頁
2023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含詳解_第2頁
2023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含詳解_第3頁
2023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含詳解_第4頁
2023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一模歷史試題含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

考生注意:

1.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本考試分設試卷和答題紙。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

3.答題前,務必用黑色鋼筆、圓珠筆或簽字筆在答題紙正面清楚地

填寫姓名、準考證號,并

將核對后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須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位置,在試卷上作答一

律不得分。

5.單選題必須選1項,雙選題必須選2項,三選題必須選3項,多

選少選都不得分

1、畫中歷史

繪畫是人類生活的藝術呈現,也是人類歷史的一種記憶。存留至

今的古代陶器、青銅器、墓室壁畫等,折射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歷程,

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某校史學社開展“畫中歷史”的主題學習,步

驟如下:

步驟一:尋找世界古代文明區域的各種繪畫作品。

(1)將下列繪畫作品與地圖所示文明區域相匹配。(填寫字母)

步驟二:探究繪畫作品隱含的歷史信息。

(2)圖二中“三種人”分別是僧侶、騎土、農民。結合所學,判斷中

古時期該地區的特征是()

A.等級森嚴B.民主平等C.基督教會主導D.莊園制度E.法治

A/

兀骨'

(3)圖四瑪雅的神廟壁畫描繪了一個戰爭的場面,士兵們手持武器,

其中一人正在刺殺敵人,其他戰士或準備戰斗,或正在吶喊。從壁畫

中可以了解到該文明區域的()

A.杰出的農業成就B.高超的繪畫藝術

C.精美的城市建筑D.激烈的社會沖突

(4)圖五《摩訶婆羅多》描寫了兩個家族為爭奪王位而進行的戰爭。

圖五插畫中坐在馬車中的“將軍”應屬于哪一種姓?()

A.婆羅門B.剎帝利C.吠舍D.首陀羅

步驟三:總結繪畫作品的史料價值。

左側兩福堂段反映了5000-6000年前人們放牧與收

割的場景.d

(5)請選擇步驟一中與圖七主題(“放牧與收割”)相仿的作品,

史論結合,說明繪畫作品的史料價值?

2.東印度公司

新航路開辟后,隨著貿易中心的轉移,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了

變化。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新型股份制貿

易公司。如英國東印度公司,從17世紀初獲得第一個特許證,到19

世紀中期因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事務而壽終正寢。這期間它與英

國政府之間關系不斷變化。

材料一:(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

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

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

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東印

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

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

進行貿易。

——摘譯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

年12月31日)

材料二:第1條:(新成立的)公司作為一個法人和政治實體,

其名字的全稱為“對東印度貿易的英吉利公司”,公司的一切權力和

義務均在其專享名稱下實現與履行;公司在海外的活動,必須為整

個王國帶來榮耀和財富。

第11條:除進行貿易外,公司在東印度還肩負一定的管理責

任,有權對公司在東印度建立的商館、工廠和倉庫等貿易據點進行

有效的管理。

——1698年東印度公司特許證,摘自戴斯卡?查爾《印度憲政

史資料》

材料三第5條:除了純粹的商業信函外,公司所有有關印度

的信函必須先交給督察委員會(作者按:督察委員會在英國本土成

立的,成員由國王任命)審查,然后才由公司董事會將指令發往印

度,不經過審查,公司董事會不能直接向印度發出任何指示。

第42條:為了更好地管理印度,英國政府將在印度設立總司令

一職,對公司所屬軍隊享有最高統帥權。

——1784年議會通過的《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印度領地行

政法》

(1)在近代西歐,除股份制貿易公司之外,商業經營方式還有()

A.商品交易所B.有限責任公司C.票號D.百貨公司E.當鋪

(2)根據材料三,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在哪些方面做出了限制?

()

A.決策權B.立法權C.軍事指揮權D.貿易權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時代背景,探討英國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待

東印度公司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英國東印度公司設在印度的鴉片倉

英國在將印度變為殖民地的過程中,把奐濤和

英國的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

到印度。但是受過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層精英卻

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依殖民統治。一

——選自選必3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

化擴張》

選自綱要上第16課《兩次房片戰爭》

(4)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東印度公司的認識?

3唐宋社會演變

在歷史學習中,小明了解到有關唐宋之際的社會演變已成為史學

家關注的問題。他嘗試通過史料研讀,初步了解這一狀況。

他發現唐宋兩朝商業狀況發生了變化。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怔

三百聲而眾以散。

——《大唐六典》卷二十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商業的狀況是()

A.在市場中經商的人員多而雜B.商業活動有時間限制

C.鼓、鋅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D.商業交往的形式多樣

材料二:唐都長安城圖(局部)

“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

皆為犯夜”。

——《唐律疏議》

材料三:(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材料四: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

不絕。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

(2)從以上四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商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3)以上四段材料還涉及到唐宋哪些變化?具體說明。

小明進一步搜集了以下史料。

材料五: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

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此近古之制,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

賤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自五季以來,取

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

(宋)鄭樵《通志》卷25《氏族略第一?氏族序》

材料六: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

——(宋)袁采《袁氏世范》

(4)要繼續研究唐宋的變化,還可以補充哪些方面的研究?()

A.君主專制的加強B.華夏認同觀念形成C.海外貿易的繁榮

D.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活動情況E.契約農民數量增加

(5)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從歷史研究的史料、視野等方面,具

體談一談歷史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

4.清朝的基層治理

基層組織建設是政府的重要事項之一。從周之鄉遂到明清保甲,

再到清末新政推行地方自治,各地成立咨議局,基層組織建設可謂根

轉相承、代有興革,綿延不絕。

材料一:清代甲長將本戶并十戶造冊送里長,逐次呈報。與嚴密

的基層戶籍管理制度相適應的必須是有一套嚴密的鄉里政權組織:鄉

亭里什伍保甲的縱向管理控制,這是“經”;宗族組織、村落組織的

自治自管,這是“緯”;兵籍制度以及與其匹配的賦役、治安、教化

等則是經、緯之基點,從而真正構成了控制基層鄉里社會嚴密的管理

網絡。

——韓秀桃《中國古代鄉里基層組織特征》

材料二:宣統二年①順直咨議局通過了將田房稅契歸地方自治預

備會辦理的決議,但州縣官并不肯放棄此項權利。于是各州縣地方自

治機關便采取各種途徑與地方官展開斗爭。如天津縣成立了城鎮鄉聯

合會,并在城董事會內設典賣田房稅契處,由城總董來獨立其事。

——范紅霞《清末新政時期直隸地方自治》

材料三:(有清朝官員認為)地方自治之名,雖近沿于泰西②,而

其實則早已根菱于中古,《周禮》比閭、族黨、州鄉之制,即名為有地

治者,實為地方自治之權輿。下逮兩漢三老、嗇夫,歷代保甲鄉約,

相沿未絕。

——《憲政編查館奏議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并另擬選舉章程

折》《東方雜志》(1909年)

材料四:宣統二年辦理天津城議事會選舉,調查選民資格時,當

選舉調查員上門調查時,一些居民對調查員“冷薄難堪,目之如丐。

及詢其田產職業,又恐加捐,不以實告。”……通州縣選舉自治研究

所所長,是日投票者219人,當時通州全境人口約36萬,選民約10

萬。因此,此次參與投票者僅為選民人數的千分之二。

——范紅霞《清末新政時期直隸地方自治》

注釋:①宣統二年:1910年。②泰西:西方國家。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清朝前期的基層治理有什么特點?

(2)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如何理解材料三的觀點?

(3)綜合材料及所學,你如何看待清末新政中推行地方自治?

歷史

考生注意:

1.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2.本考試分設試卷和答題紙。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

3.答題前,務必用黑色鋼筆、圓珠筆或簽字筆在答題紙正面清楚地

填寫姓名、準考證號,并

將核對后的條形碼貼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須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位置,在試卷上作答一

律不得分。

5.單選題必須選1項,雙選題必須選2項,三選題必須選3項,多

選少選都不得分

1.、畫中歷史

繪畫是人類生活的藝術呈現,也是人類歷史的一種記憶。存留至

今的古代陶器、青銅器、墓室壁畫等,折射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歷程,

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某校史學社開展“畫中歷史”的主題學習,步

驟如下:

步驟一:尋找世界古代文明區域的各種繪畫作品。

(1)將下列繪畫作品與地圖所示文明區域相匹配。(填寫字母)

步驟二:探究繪畫作品隱含的歷史信息。

(2)圖二中“三種人”分別是僧侶、騎土、農民。結合所學,判斷中

古時期該地區的特征是()

A.等級森嚴B.民主平等C.基督教會主導D.莊園制度E.法治

A/

兀骨'

(3)圖四瑪雅的神廟壁畫描繪了一個戰爭的場面,士兵們手持武器,

其中一人正在刺殺敵人,其他戰士或準備戰斗,或正在吶喊。從壁畫

中可以了解到該文明區域的()

A.杰出的農業成就B.高超的繪畫藝術

C.精美的城市建筑D.激烈的社會沖突

(4)圖五《摩訶婆羅多》描寫了兩個家族為爭奪王位而進行的戰爭。

圖五插畫中坐在馬車中的“將軍”應屬于哪一種姓?()

A.婆羅門B.剎帝利C.吠舍D.首陀羅

步驟三:總結繪畫作品的史料價值。

圖七阿爾及利及塔西利?恩-阿耶洞

左側兩福堂段反映了5000-6000年前人們放牧與收

割的場景.d

(5)請選擇步驟一中與圖七主題(“放牧與收割”)相仿的作品,

史論結合,說明繪畫作品的史料價值?

【答案】(1)1)圖一:E;2)圖二:D;3)圖三:B;4)圖四:A;

5)圖五:F;6)圖六:C

(2)ACD

(3)BD

(4)B

(5)文字出現以前,山壁或巖石壁畫是記錄歷史主要載體,圖三與

圖七中的放牧與收割的場景,反映了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是農業和畜

牧業的產生。文字出現以后,圖畫發展為一種藝術,成為記載歷史的

一種輔助手段,如圖一東漢畫像石以及圖六雅典人收獲橄欖的陶瓶,

反映了古代中國、古代希臘的農業發展狀況。綜合四幅圖片,反映了

多元發展特征下的世界古代區域文明在發展農業方面的共性。

【解析】

【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圖一東漢牛耕圖畫發生在中國,對應

E;圖二中古時期的“三種人”指的是析禱的人,作戰的人,勞作的

人,這體現了中古西歐的社會分工理想,因此,對應D;圖三古埃及

人放牧壁畫殘片體現的是古埃及,對應B;圖四瑪雅壁畫體現的是

美洲文明,對應A;圖五《摩訶婆羅多》,亦譯《瑪哈帕臘達》,意

譯為“偉大的婆羅多族”,是印度古代梵文敘事詩,對應F;圖六

雅典人收獲橄欖體現的是雅典人勞作,對應C。

(2)結合所學知識,中古時期的“三種人”指的是析禱的人,作戰

的人,勞作的人,這體現了中古西歐的社會分工理想,中古時期西歐

地區的特征是等級森嚴、基督教會主導莊園制度,ACD正確。

(3)由材料“士兵們手持武器,其中一人正在刺殺敵人,其他戰士

或準備戰斗,或正在吶喊。”可知該地區高超繪畫藝術、激烈的

社會外突,BD正確。

(4)根據印度種姓制度,馬車中的“將軍”應屬于剎帝利,B項正

確;排除A項、C項、D項。故選表現。

(5)結合所學知識,文字出現以前,山壁或巖石壁畫是記錄歷史的

主要載體,圖三與圖七中的放牧與收割的場景,反映了人類邁向文

明的前提是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文字出現以后,圖畫發展為一種

藝術,成為記載歷史的一種輔助手段,如圖一東漢畫像石以及圖六

雅典人收獲橄欖的陶瓶,反映了古代中國、古代希臘的農業發展狀

況。綜合四幅圖片,反映了多元發展特征下的世界古代區域文明在

發展農業方面的共性。

2.東印度公司

新航路開辟后,隨著貿易中心的轉移,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了

變化。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新型股份制貿

易公司c如英國東印度公司,從17世紀初獲得第一個特許證,到19

世紀中期因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事務而壽終正寢。這期間它與英

國政府之間關系不斷變化。

材料一:(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

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

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

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東印

度公司及其后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

的自由和特權,可以自由在東印度的所有島嶼、港口、城市、城鎮

進行貿易。

——摘譯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

年12月31日)

材料二:第1條:(新成立的)公司作為一個法人和政治實體,

其名字的全稱為“對東印度貿易的英吉利公司”,公司的一切權力和

義務均在其專享名號下實現與履行;公司在海外的活動,必須為整

個王國帶來榮耀和財富。

第11條:除進行貿易外,公司在東印度還肩負一定的管理責

任,有權對公司在東印度建立的商館、工廠和倉庫等貿易據點進行

有效的管理。

——1698年東印度公司特許證,摘自戴斯卡?查爾《印度憲政

史資料》

材料三第5條:除了純粹的商業信函外,公司所有有關印度

的信函必須先交給督察委員會(作者按:督察委員會在英國本土成

立的,成員由國王任命)審查,然后才由公司董事會將指令發往印

度,不經過審查,公司董事會不能直接向印度發出任何指示。

第42條:為了更好地管理印度,英國政府將在印度設立總司令

一職,對公司所屬軍隊享有最高統帥權。

——1784年議會通過的《改善東印度公司和不列顛印度領地行

政法》

(1)在近代西歐,除股份制貿易公司之外,商業經營方式還有()

A.商品交易所B.有限責任公司C.票號D.百貨公司E.當鋪

(2)根據材料三,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在哪些方面做出了限制?

()

A.決策權B.立法權C.軍事指揮權D.貿易權

(3)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時代背景,探討英國政府在不同時期對待

東印度公司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英國東印度公司設在印度的鴉片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國在將印度變為殖民地的過程中,把奐落和

英國的法律體系、政府體制、文官制度等移植

到印度。但是受過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層精英卻

用歐洲的意識形態來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y

----選自選必3第12課《近代戰爭與西方文

化擴張》

選自絹要■上第16課《兩次鴉片戰爭》

(4)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東印度公司的認識?

【答案】(1)A(2)AC

(3)材料一、二: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各國對外殖民擴張的競爭激

烈,加之英國處于資本原始枳累階段,奉行重商主義政策,為了有效

壟斷對外貿易,英國政府給東印度公司頒發特許證,希望東印度公司

為其全球擴張、積累資本沖鋒陷陣。

材料三:18世紀下半葉,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

有的發展,英國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供應

地,由此自由主義貿易思想大行其道,沖擊了傳統的重商主義思想。

此時,東印度公司作為政府的特許公司,其壟斷性的貿易以及經營方

式已經不適應英國“世界工廠”的需要,所以英國政府要限制其權力。

(4)參考視角:(不少于兩個視角,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視角一:東印度公司實踐了股份制貿易公司的原則和框架,這是新型

的商業經營方式,推動商業發展,影響后世。

視角二: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從支持到限制態度的轉變,反映了英

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訴求。

視角三:東印度公司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侵略,對于被殖民地

來說,一方面帶來了災難,印度淪為殖民地,成為經濟附庸,也破壞

了當地文明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又使得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流交匯,

進行文化重構。

視角四:東印度公司對于印度的侵略,擴大了大英帝國的領土,為進

一步在遠東地區擴張提供了戰略基地。

【解析】

【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營方式還有商品交易所,A項

正確。

(2)根據材料“除了純粹的商業信函外,公司所有有關印度的信函

必須先交給督察委員會審查……為了更好地管理印度,英國政府將在

印度設立總司令一E只,對公司所屬軍隊享有最高統帥權。”可知英國

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在決策權、軍事指揮權做出了限制,A、C項正

確。

(3)不同:根據材料一、二“建立了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如英國

東印度公司,從17世紀初獲得第一個特許證……東印度公司及其后

繼者有權在15年的任期內,享有完全獨占東印度貿易的自由和特

權”可得知17世紀英國政府給東印度公司頒發特許證,東印度公司

擁有完全的權力。原因: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

西歐各國對外殖民獷張的競爭激烈,加之英國處于資本原始積累階

段,奉行重商主義政策,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及希望東印度公司

為其全球擴張、積累資本沖鋒陷陣。根據材料三”公司所有有關印度

的信函必須先交給督察委員會審查......為了更好地管理印度,英國政

府將在印度設立總司令一職,對公司所屬軍隊享有最高統帥權”可得

知18世紀英國政府要限制東印度公司的權力。原因:根據所學知識

可得知18世紀下半葉,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

有的發展,英國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供

應地,由此自由主義貿易思想大行其道,沖擊了傳統的重商主義思

想。此時,東印度公司作為政府的特許公司,其壟斷性的貿易以及

經營方式已經不適應英國“世界工廠''的需要,所以英國政府要限制

其權力。

(4)根據材料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從支持到限制態度的轉變、東

印度公司是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的代表、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對印度

進行殖民統治的機構,東印度公司設在印度的鴉片倉、印度上層精

英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反抗等視角,可得到視角一:東印度公司實踐

了股份制貿易公司的原則和框架,這是新型的商業經營方式,推動

商業發展,影響后世。視角二:英國政府對東印度公司從支持到限

制態度的轉變,反映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訴

求。視角三:東印度公司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侵略,對于被

殖民地來說,一方面帶來了災難,印度淪為殖民地,成為經濟附

庸,也破壞了當地文明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又使得不同文化在碰撞

中交流交匯,進行文化重構。視角四:東印度公司對于印度的侵

略,擴大了大英帝國的領土,為進一步在遠東地區擴張提供了戰略

基地。

3.唐宋社會演變

在歷史學習中,小明了解到有關唐宋之際的社會演變已成為史學

家關注的問題。他嘗試通過史料研讀,初步了解這一狀況。

他發現唐宋兩朝商業狀況發生了變化。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怔

三百聲而眾以散。

《大唐六典》卷二十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商業的狀況是()

A.在市場中經商的人員多而雜B.商業活動有時間限制

C.鼓、銃成為主要的經商工具D.商業交往的形式多樣

材料二:唐都長安城圖(局部)

唐長安城

“諸犯夜者,笞二十;有故者,不坐。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行者,

皆為犯夜”。

——《唐律疏議》

材料三:(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材料四: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

不絕。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

(2)從以上四段材料可以看出,唐宋在商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3)以上四段材料還涉及到唐宋哪些變化?具體說明。

小明進一步搜集了以下史料U

材料五: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于簿

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此近古之制,以繩天下,使貴有常尊,

賤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自五季以來,取

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

——(宋)鄭樵《通志》卷25《氏族略第一?氏族序》

材料六: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

——(宋)袁采《袁氏世范》

(4)要繼續研究唐宋的變化,還可以補充哪些方面的研究?()

A.君主專制的加強B.華夏認同觀念形成C.海外貿易的繁榮

D.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活動情況E.契約農民數量增加

(5)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從歷史研究的史料、視野等方面,具

體談一談歷史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

【答案】(1)B

(2)商業經營時間上,從固定時間到不限制時間;商業經營場所上,

從坊市分離到坊市合一;從禁止夜市到放開夜市等

(2)?都城格局的變化,如從唐朝整齊的都城格局到宋朝分散的都

城格局等。

?城市治理發生變化,如從唐朝的嚴格治理到北宋更加寬松等。

?市民生活發生變化,如從唐朝的相對單調到宋朝更加豐富等。

?其他言之有理答案,酌情給分。

(3)ACE

(4)

?多種類型史料的使用,如文獻史料、圖像史料,私人記載、家譜等。

?多元視角研究,如政治、經濟、文化等視角研究。

?研究視野寬闊,如注重歷史的不同時段;或者關注歷史的發展過程。

【解析】

【詳解】(1)根據材料一內容可知唐代的商業活動有嚴格的時間限

制,B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經商人員的多少和成分,排除A項;

材料中提到的鼓、銃是開市閉市的時間,并非經商工具,排除C

項;題干并未體現商業交往的形式,排除D項。故選B項。

(2)根據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可知唐宋在商業上的變化有:商業經

營時間上,從固定時間到不限制時間;商業經營場所上,從坊市分

離到坊市合一;從禁止夜市到放開夜市等。

(3)變化:通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城圖片對比及所學知識可知都

城格局的變化,如從唐朝整齊的都城格局到宋朝分散的都城格局

等;城市治理發生變化,如從唐朝的嚴格治理到北宋更加寬松等;

市民生活發生變化,如從唐朝的相對單調到宋朝更加豐富等。

(4)唐宋在君主專制方面,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宋朝實行二府三

司制進一步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屬于唐宋變化,A項正確;唐朝

對外貿易中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都存在,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宋

朝對外貿易中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屬于唐宋變化,C項正確;宋

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破產的自耕農租佃地

主的土地,推動了租佃制的發展,契約農民數量增加,E項正確:

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華夏認同觀念,排除B項;歐洲殖民者在中

國沿海活動是在明清時期,排除D項。故選ACE項。

(5)根據所學知識在歷史研究中可以采取多種類型史料的使用,如

文獻史料、圖像史料,私人記載、家譜等;多元視角研究,如政

治、經濟、文化等視角研究;研究視野寬闊,如注重歷史的不同時

段;或者關注歷史的發展過程。

4.清朝的基層治理

基層組織建設是政府的重要事項之一。從周之鄉遂到明清保甲,

再到清末新政推行地方自治,各地成立咨議局,基層組織建設可謂輾

轉相承、代有興革,綿延不絕。

材料一:清代甲長將本戶并十戶造冊送里長,逐次呈報。與嚴密

的基層戶籍管理制度相適應的必須是有一套嚴密的鄉里政權組織:鄉

亭里什伍保甲的縱向管理控制,這是“經”;宗族組織、村落組織的

自治自管,這是“緯”;兵籍制度以及與其匹配的賦役、治安、教化

等則是經、緯之基點,從而真正構成了控制基層鄉里社會嚴密的管理

網絡。

——韓秀桃《中國古代鄉里基層組織特征》

材料二:宣統二年①順直咨議局通過了將田房稅契歸地方自治預

備會辦理的決議,但州縣官并不肯放棄此項權利。于是各州縣地方自

治機關便采取各種途徑與地方官展開斗爭。如天津縣成立了城鎮鄉聯

合會,并在城董事會內設典賣田房稅契處,由城總董來獨立其事。

——范紅霞《清末新政時期直隸地方自治》

材料三:(有清朝官員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