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地方標準編制說明_第1頁
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地方標準編制說明_第2頁
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地方標準編制說明_第3頁
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地方標準編制說明_第4頁
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地方標準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把應急管理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謀劃部署,提高全社會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發展、防災減災救災系列重要論述,按照國家、省發展規劃要求,積極推(一)任務來源山東省地方標準《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由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提出,2024年9月19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意立項,詳見《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港口裝卸服務規范第1部分:集裝箱>等第二批地方標準計劃項目的通知》(魯市監標函〔2024〕166號),計劃編號2024-T-81。(二)起草單位1、山東省應急管理廳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成立于2018年,為正廳級單位,設21個機關處室,貫徹黨中央關于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實省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應急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全省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貫徹執行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全省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牽頭建立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負責全省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布局和建設;組織指導協調全省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統一協調指揮全省應急救援隊伍,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統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消防工作;指導協調森林和草原(地)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等防治工作;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完成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等。2、山東省減災中心山東省減災中心成立于2001年,為省應急廳所屬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承擔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專項承擔防災減災宣傳培訓、信息交流、咨詢服務等工作;承擔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系統、全省歷史災害數據庫和自然災害災近年來,省減災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連續多年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傳教育,典型經驗在《中國應急管理報》《中國減災》雜志和《大眾日報》等權威媒體刊發。主持起草了地方標準《山東省民政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規范》《社區應急物資配備指南》。2018年,省減災中心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山東省抗災救災先進集體”,2020年獲得服務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優秀等次,2024年被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授3、濱州市應急管理局濱州市應急管理局成立于2018年,為正縣級單位,下設13個科室。主要職責是: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全市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貫徹執行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全市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牽頭建立全市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負責全市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布局和建設。組織指導協調全市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并提出應對建議,協助市委、市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重大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統籌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市級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和管理,指導縣(市、區)專業應急救援力量以及全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4、濟寧市應急管理局濟寧市應急管理局為濟寧市政府正處級工作部門,內設16個科室,另設機關黨委,局機關核定行政編制59名;局屬3個事業單位(執法支隊、技術服務中心和應急保障服務中心),核定編制144名。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的幫助指導下,濟寧市應急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黨委政府重要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安全生產集中整治、自然災害綜合防治、搶險救援能力提升”三大核心工作,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和災害防治形勢持續穩定。連續11年考核優秀、獲評“好班子”;先后榮獲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先進單位、全省安保維穩先進單位等10余項省級以上榮譽。創新實踐的異地執法模式獲全省推廣實施;創新實施的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濟寧模式”寫入國家應急部“十四五”規劃。2021年10月榮獲首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三)主要起草人及分工本標準起草人:薄雪彥、李海玉、盛紅敏、方振梅、郭曉慶、賈繼祥、劉道寬、張慧媛、龔幕財、李坤、王春萍、解東杰、李納、王玉強、鄭哲、齊曉旭、白雨璇、王亞楠、張彭濤、閆亮亮、薄雪彥省減災中心綜合減災科科長、工程師,負責主要框架結構及標準編制修訂、工作調研、意見整理匯總、會議組織、總體協調推進工作;李海玉省減災中心正高級經濟師,負責標準立項申報、計劃起草、協調推進、標準編制及修訂工作;盛紅敏濟寧市應急局救災和物資保障科負責人,負責標準編制及修訂、工作調研、征求意見工作;方振梅濱州市應急局規劃和物資保障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負責標準編制及修訂、工作調研、征求意見工作;郭曉慶省應急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三級主任科員,負責會議、調研、征求意見及專家評審的牽頭組織、標準總體審核審定賈繼祥濱州市應急救援指揮保障中心助理工程師,負責工作調研、標準修訂工作;劉道寬濟寧市應急局救災和物資保障科科員,負責工作調研、標準修訂工作;張慧媛濟寧市應急局救災和物資保障科科員,負責標準修龔幕財省減災中心高級會計師,負責標準修訂工作;李坤省減災中心干部,負責工作調研、標準修訂、意見整理匯總工作;王春萍省化工安全科學研究院經濟師,負責標準立項申報解東杰省減災中心干部,負責標準修訂、會議組織工作;李納省減災中心辦公室主任,負責標準修訂工作;王玉強省減災中心工程師,負責標準修訂工作;鄭哲省減災中心工程師,負責標準修訂工作;齊曉旭省減災中心工程師,負責標準修訂工作;白雨璇省減災中心助理社工師,負責標準修訂工作;王亞楠省減災中心助理工程師,負責標準修訂工作;張彭濤濱州市應急管理保障中心事故調查分析科科長,負責標準修訂工作;閆亮亮濱州市應急管理保障中心智慧應急保障科副科長,負責標準修訂工作;李秀梅濟寧市任城區應急局減災救災科科長,負責調研工(四)起草過程1、前期準備工作鄉鎮(街道)應急物資儲備能力建設不僅是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全面加強應急搶險救災物資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2024年3月,山東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山東省減災中心、濱州市應急管理局、濟寧市應急管理局,申請《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立項工作。2024年9月19日,經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山東省地方標準《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正式立項。2024年9月,省應急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牽頭組織召開了編制工作線上推進會議,成立編制工作小組,制定編制工作推進方案和編制工作推進計劃表,明確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工和時限要求。編制組隨即開展了前期準備及收集資料等工作。首先,全面詳細了解山東省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情況,對全省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總結,重點對物資配備基本原則、配備種類、配備數量以及管理與維護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其次,系統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山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山東省自然災害風險防治辦法》《山東省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辦法》《山東省安全事故應急辦法》《山東省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條例》《山東省自然災害救助辦法》等相關現行法律、法規及規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搶險救災物資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央應急搶險救災物資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山東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山東省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等國家和山東省在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國減發〔2022〕1號)《山東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21-2025)》(魯減發〔2021〕4號)《山東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魯物保〔2021〕2號)《山東省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規劃(2020-2030)》(魯政辦字〔2020〕170號)等規劃文件;《應急物資分類及編碼》(GB/T51327—2018)《山東省民政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規范》(DB37/T3140-2018)等現有標準、規范等。2、編制形成征求意見稿編制組在編制過程中對框架結構、配備原則、配備要求、配備清單等重要內容征求有關單位和專家意見,主要有濱州市應急管理局、濟寧市應急管理局、煙臺市應急管理局綜合減災科、救災科、應急救援和火災防治科、防汛抗旱科等負責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專家和工作人員。在標準制定的準備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了初步意見。編制組通過集體討論研究,明確了標準的編制方案,并擬定了編寫原則和框架結構,于2024年9月形成了征求意見稿。3、廣泛征求意見并充分調查研究2024年9月20日,編制組將《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征求意見稿)》發送至省直有關部門、應急管理廳相關處室單位、各市應急管理局等34家單位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涉及單位有: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糧食和儲備局、省地震局、山東黃河河務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等有關部門,省應急廳救援預案處、火災防治處、防汛抗旱處、海洋地震地質處、危化處等有關處室,以及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濱州、德州、聊城、臨沂、菏澤等市。2024年9月23日至26日、10月15日至17日,編制組分成兩個小組以實地調研的方式,分別到濟寧、棗莊、臨沂、濱州、青島等5個市9個縣(市、區)進行了調研,邀請70余位市、縣、鄉鎮相關負責人召開座談討論會。調研和座談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鄉鎮(街道)的地理環境、地域特點,以及區域內可能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和安全風險類型等實際情況;鄉鎮級應急物資儲備現狀,主要包括所存物資具體品種、數量、儲備方式(實物儲備或協議儲備)等;鄉鎮級應急物資使用情況,主要包括使用的突發事件類別、使用頻率、是否滿足本區域群眾使用需求等;應急物資管理情況,是否有應急物資采購、入庫、存儲、維護、調撥、使用及回收的制度和流程;應急物資配備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需求;結合區域特點,對《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建議。4、修改完善過程截至目前,編制組共收到34個單位反饋77條意見建議(含無意見24條),編制組對其進行整理,形成了《山東省地方標準征求意見匯總處理表》,其中采納意見建議51條,主要包括增加應急物資種類、完善因地制宜原則表述內容、優化物資管理和維護機制、完善物資報廢回收和補充更新機制等方面內容,在采納意見建議的過程中,編制組也采取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提出意見單位或專家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同時,根據采納的意見建議,編制組對標準進行了十余次修改完善和反復推敲研究。并將修改完善后的標準文本再次征求煙臺市應急管理局、棗莊市應急管理局、泰安市應急管理局等多位專家的意見,專家們認真審查、嚴格把關,對標準架構、配備原則、物資配備內容、儲備管理、出入庫管理、物資報廢回收和補充更新等文本內容以及標準的先進性、可行性等進行充分分析,于2024年10月份完成了《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指南》的修改完善。二、制定目的與意義(一)鄉鎮(街道)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類。自然災害方面,山東省是我國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征等因素影響,洪澇、干旱、風雹、臺風、低溫凍害和雪災、生物災害、地震、地質災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無論從數量還是頻次上,都明顯增強,次生災害、衍生災害多災種積聚,日益顯示出災害鏈特征,災害風險的系統性、復雜性持續加劇,新型巨災綜合風險隱患日益顯現。事故災難方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安全生產仍處于爬坡過坎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所積累的安全風險日益凸顯,安全生產仍處于事故易發多發的特殊時期。公共衛生事件方面,我省人口密度大,加之區位優越,交通便利,社會交往頻繁,人口遷徙流動性強,公共衛生任務繁重,公共衛生安全形勢嚴峻。重大急性傳染病仍是我省公共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帶來的次生災害也是公共衛生重大風險源。社會安全事件方面,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災事件、恐怖襲擊事件、涉外突發事件、規模較大的群體性事件、民族宗教突發群體事件、學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會影響嚴重的突發性社會安全事件風險長期存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傳統和非傳統風險聚集交織,鄉鎮(街道)風險的復雜(二)鄉鎮(街道)在應急管理中的重要性鄉鎮(街道)作為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前沿陣地,突發事件發生后,鄉鎮(街道)往往具有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等處置特點和優勢,它既是各類突發事件的受災體,也是應急管理中能夠有效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其應急防災減災功能日層應急基礎設備設施、應急物資配備等方面工作,補齊基層風險害現場之前,鄉鎮(街道)組織當地應急救援隊伍迅速開展救援,同時組織居民開展自救互救,起到災害現場救援主體作用,能有效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二是鄉鎮(街道)可以在短時間開展安置、救助,最大限度減少災害事故損失,同時為政府調集、運輸、分發應急物資贏得時間,起到“緩沖墊”的作用;三是鄉鎮(街道)應急物資儲備是對市縣級以上區域應急物資儲備的有效補充。當周邊鄰近區域發生應急事件時,可以就近迅速調用,減少應急救援的時間。四是通過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帶動基層應急管理人員提升應急救援技能,及時發揮作用,避免或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是提升基層防災減災能力的必須條件之一,也是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鄉鎮(街道)的應急防災減災能力,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亟需加強鄉鎮(街道)是展開應急處置工作的現實場所,其平時的應急管理基礎能力建設至關重要,而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鄉鎮(街道)的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應急裝備和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鄉鎮(街道)存在人手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物資短缺或配置不合理、多主體協調不力、社會參與配合不足、宣傳教育不到位等諸多問題。當前,國家對于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還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見和參考標準。通過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措施介入鄉鎮(街道)應急管理中,對于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三、編制原則標準的編制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相關法律法規,與現有相關標準協調一致,避免內容相互對立矛盾。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深入學習研究了《應急物資分類及編碼》(GB/T38565—2020)《山東省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規劃(2020-2030年)》《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搶險救災物資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本標準結合鄉鎮(街道)實際,對配備應急物資的分類、種類和數量等進行了設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儲備、統籌實用、多方參與、保障有力”的原則,從鄉鎮(街道)突發事件應對實際需求出發,物資配備全面、優化、規范、實用。結合已建成的鄉鎮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實際情況,科學設置配備清單。四、主要技術內容與依據(一)主要技術內容本標準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體原則、物資配備內容、儲備保管、出入庫管理、物資報廢回收和補充更新以及附錄A應急物資賬目管理參考表格等內容。(二)編制技術依據一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山東省突發事件應急保障條例》《山東省自然災害救助辦法》《山東省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以及應急管理部《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2020年版》等文件;《“十四五”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國減發〔2022〕1號)《山東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21-2025)》(魯減發〔2021〕4號)《山東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魯物保〔2021〕2號)《山東省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規劃(2020-2030)》(魯政辦字〔2020〕規范等。二是鄉鎮(街道)的人口數量、基礎設施以及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區別差異。在充分考慮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地域特點以及突發事件風險類型等實際情況,明確了社區應急物資配備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三是通過查閱文獻、檢索資料、走訪調查、征38565—2020)以及《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搶險救災物資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關于應急物資配備要求,編制了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清單,主要包含通用應急物資、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防汛抗旱物資、地震雪災應急救災物資四大類。四是采取實地調研、公文發函、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與有關專家、縣區及鄉鎮應急管理人員等研究討論,同時,充分調研我省鄉鎮(街道)當前應急物資配備情況,梳理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需求和存在的問題,明確應急物資配備種類和數量,切實增強標準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三)配備說明1、范圍部分。本標準范圍界定,提供了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的總體原則、物資配備內容、儲備保管、出入庫管理、物資報廢回收和補充更新的指導。2、規范性引用文件部分。本標準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部分。“應急物資”參考《應急物資分類及編碼》(GB/T38565—2020)的定義和表述。4、總體原則部分。在廣泛深入鄉鎮(街道)調研了解當前物資配備情況的基礎上,編制組系統梳理了鄉鎮(街道)配備物資條件和面臨的問題,從指導鄉鎮(街道)更加系統完善地配備和使用相應物資這一目標出發,按照應急物資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完善、儲備體系科學完備、隊伍裝備持續改善、要素配置持續優化的要求,明確了因地制宜、分類儲備、統籌實用、多方參與和保障有力等五項原則。5、物資配備內容部分。編制組充分了解了鄉鎮(街道)應急物資配備情況,根據突發事件發生后不同區域的不同需求,分別設置了通用應急物資、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防汛抗旱物資、地震雪災應急救災物資四大類。在每個類別下面,分別附以表格,對物資分類、物資名稱、建議最低配置數量、適用災害類型等進行了明確。同時,為了更好的指導鄉鎮(街道)對物資數量進行配備,編制組以5萬人口以下、5萬人口至10萬人口、10萬人口以上的鄉鎮(街道)人口規模為區分,在表格中標明了建議配備數量,各地區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適當調整。下面對四大分類當中的物資進行具體說明。(1)通用應急物資為應對各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不同類型的突發公共事件,宜有針對性地提供必備應急物資。主要包括加工食品;棉大衣、棉被、棉褥等紡織產品;單帳篷、棉帳篷等救災帳篷;折疊床、氣墊床、防潮墊等日用品;醫測溫儀、應急工具箱等醫療及防疫設備及常用應急藥品;強光手發電機組、電纜盤等能源動力設備及物資;鐵锨、鐵鎬等非動力手工工具;破拆斧等搜救設備;物資運輸車等應急運輸與專用作(2)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對于森林草原防滅火的重點鄉鎮(街道),在防滅火過程中滅火及爆炸物處置設備等配套物資。主要包括滅火防護手套、搶險救援手套、呼吸面罩、滅火防護服等個人防護裝備;運水車、消防車等應急運輸與專用作業交通設備;油鋸等搜救設備;滅火器、2、3號工具、風力滅火機、消防水帶等滅火及爆炸物處置(3)防汛抗旱物資對于防汛抗旱的重點鄉鎮(街道),在防汛抗旱過程中宜提供應急運輸與專用作業交通設備、泵類及通風排煙設備、搜救設備、工程材料等配套物資。主要包括沖鋒舟/橡皮艇等應急運輸與專用作業交通設備;抽水機等泵類及通風排煙設備;救生圈、救生伸縮裝置等搜救設備;編織袋、沙袋、吸水膨脹袋、擋水板(4)地震雪災應急救災物資對于地震雪災的重點鄉鎮(街道),在地震、雪災應急救援過程中宜提供應急運輸與專用作業交通設備、工程機械設備等配套物資。主要包括手推車等應急運輸與專用作業交通設備;除雪鏟、融雪劑等工程機械設備。值得說明的是,根據2024年9月23日《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