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世界人口分布結論:不均衡性,具有趨向性①分布極不平衡②明顯的趨向性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狀況差異很大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帶趨向于距海較近地帶趨向于地勢低平地區人口分布多趨向于城鎮世界各國的人口分布也極不平衡011.自然地理條件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礦產資源2.人文地理條件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科技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以下四中氣候中,哪種更適宜人類生活居住濕熱寒冷干旱溫暖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氣候較為適宜的中、低緯度地區降水溫度降水適中氣候溫暖適宜人類居住和生產,人口分布集中。從氣候條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的濕潤、半濕潤地區。(1)氣候(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山區人口較為稀少。平原和丘陵地區地勢起伏不大、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對經濟發展比較有利,適宜人類的生存繁行。熱帶地區,氣候炎熱高原相對涼爽,往往成人類聚居區世界夜晚燈光圖亞馬孫平原:
地勢低平,但過熱過濕,排水不暢,草木繁茂,瘧疾威脅健康,人口較少;巴西高原:氣溫和降水適中,排水通暢,瘧蚊危害明顯減輕,人口分布較為稠密。案例分析山區和高原的谷地亦是人類聚居區的良好選址(3)水資源一般來說,沿河、沿湖地區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區,水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灌溉便利,具有交通(航運發達)、水產養殖等方面的優勢,利于人類生產生活,人口較為密集。(3)水資源(3)水資源一般來說,沿河、沿湖地區人口稠密;越是干燥的地區,水對人口分布的影響就越大。干旱地區的人類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區依水源多呈點狀、線狀和片狀分布。(4)土壤土壤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更多的是通過農業發展間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開發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響人口分布。東北黑土地“中國糧倉”西南喀斯特地區土層薄、土壤貧瘠(5)礦產資源礦產資源開發吸引人口聚集。大型油田的開發、煤礦的開采使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或人口較少的小村莊崛起為新的城市。例如:大慶、克拉瑪依、四川攀枝花、甘肅玉門等。二、人文地理條件與人口分布人文地理環境包括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具有決定性影響。(1)經濟經濟因素對人口分布具有決定性影響。一般來說,哪里有產業活動,哪里就有從事生產、服務活動的人口;哪里有人口集聚,哪里就有一定規模的生產、服務活動。工業園區鋼鐵工業上海南京路商業步行街紡織廠(1)經濟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規模的制約。在采集-狩獵社會和農業社會,人口分布因對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現出相對分散而均衡的特點。(1)經濟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規模的制約。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工業、交通、商業的不斷發展,人口逐漸向城鎮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現點、軸集中態勢。(1)經濟人口分布受經濟活動類型、規模的制約。國際貿易的發展,更是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長,使海岸帶人口變得稠密。(2)科技隨著科技的進步,自然環境對人口的制約程度逐漸弱化。美國硅谷科技進步可以改變人口分布狀況。許多新區得以開發,新的城鎮成長。人口空間分布表現為從分散到集聚。2.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均有著重要影響。例如,我國深圳在設立經濟特區后,深圳市的人口快速增長,這是政治經濟因素(國家發展戰略)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查找相關資料,舉例說明其他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深圳經濟迅速發展,吸引大量人口遷入、由一個不足2萬人的小漁村,成長為1300萬人口的大城市。(3)社會政府的政策及戰爭、宗教等,有有時也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在建都前荒無人煙,建都后20年就發展成為擁有8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3)社會政府的政策及戰爭、宗教等,有有時也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2011-2017年,飽受內戰摧殘的敘利亞,有400萬人逃離家園。(3)社會政府的政策及戰爭、宗教等,有有時也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印巴分制
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誕生了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并引起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4)歷史人們通常不愿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因而居住歷史長、開發較早的地區集中了稠密的人口。(5)文化擁有相似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共同語言的人們習慣性聚集在一起,進而影響人口分布。舊金山唐人街美國費城唐人街2.歷史、政治、社會、文化等因素對人口分布均有著重要影響。例如,我國深圳在設立經濟特區后,深圳市的人口快速增長,這是政治經濟因素(國家發展戰略)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查找相關資料,舉例說明其他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歷史因素:四大文明古國因居住歷史長、開發較早,集中了稠密的人口。美國五大湖沿岸地區、巴西和澳大利亞的東南部開發較早,是較早開發的地區,人口大量在此聚集。
政治因素: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建都前荒無人煙,建都后發展成為擁有8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安史之亂之后我國南方人口首次超過了北方。文化因素:舊金山的唐人街是華人華僑的聚集區;我國西安的回民聚集地。宗教因素:印巴分治后,大量的穆斯林教徒遷往巴基斯坦,而大量印度教徒則遷往印度,導致人口分布發生變化。影響人口分布的社會經濟因素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多而稠密;經濟落后地區,人口少而分散。鄉村人口分布分散,城鎮人口稠密政治軍事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分布歷史歷史上人口長期增殖的結果,往往造成在開發較早、歷史悠久的地區,人口一般較多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區往往人口分布較多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為人口分布的變化提供了紐帶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影響因素人口密集人口稀疏自然因素氣候溫和濕潤,水熱條件好降水少,冬季寒冷地形丘陵平原為主高山高原為主水資源水資源較充足水資源短缺土壤土壤肥沃,耕地多且集中土地貧瘠,耕地少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大城市集中經濟落后,城鎮少交通和通信交通便捷,通信發達交通閉塞社會歷史開發歷史悠久,社會穩定開發歷史較短最基本要素最顯著要素#活動探究-我國的人口分布概況1935年,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先生發表《中國人口之分布》的論文在該文中,他提出了劃分中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一騰沖線)這是一條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市)到云南騰沖,大致傾斜45°的直線,今稱黑河一騰沖線胡煥庸[1901年—1998年]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重要奠基人胡煥庸是我國人口地理學的奠基人1928年,胡煥庸從法國留學歸來,便投入我國的人口地理研究當時只有一套不完整的各縣人口統計資料,胡煥庸不得不從各種公報、雜志上逐省、逐縣地收集、補充資料,終于獲得了一套基本覆蓋全國的縣級人口統計數據1935年胡煥庸依據點的密度,繪出了我國第一張人口分布圖東南半壁面積占比43.8%人口占比94.1%地形地貌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以農耕為經濟基礎城鎮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值。黑河西北半壁面積占比56.2%人口占比5.9%地形地貌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為主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城鎮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國平均值。騰沖胡煥庸線populationdistribution
31#活動探究-我國的人口分布概況找出黑河-騰沖線西北側人口較為稠密的區域,歸納它們的地理分布特點,分析其人口較為稠密的原因分布特點:分布不均勻,呈點狀或帶狀分布。新疆綠洲地區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原因: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水源成為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綠洲或河流沿岸地區,人口稠密。
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冷,熱量成為影響人口分布的決定性因素,人口分布于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活動探究-我國的人口分布概況②分析黑河-騰沖一線的地理意義,討論該線與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活動探究-我國的人口分布概況②分析黑河-騰沖一線的地理意義,討論該線與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地理意義:
①該線直觀反映出我國人口分布的格局,東南側人口稠密,西北側人口稀疏。
②此線成為地理研究和國家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探究思考分析黑河—騰沖線的地理意義,對比分析該線與我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我國人口分布圖探究思考分析黑河—騰沖線的地理意義,對比分析該線與我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我國干濕地區分布圖(半濕潤與干干旱分界)我國人口分布圖探究思考分析黑河—騰沖線的地理意義,對比分析該線與我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我國地形地勢分布圖我國人口分布圖#活動探究-我國的人口分布概況②分析黑河-騰沖一線的地理意義,討論該線與中國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內在聯系。內在聯系:該人口線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重合,線東南側受夏季風影響明顯,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線西北側位于非季風區和青藏高寒區,降水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線兩側自然地理環境差異顯著。#活動探究-我國的人口分布概況(3)近一個世紀以來,雖然我國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但胡煥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對比線依然是我國人口分布差異的基線。議一議,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人口分布對比線是否會向西北方向移動?為什么?方案一:不會,該線西北自然地理環境惡劣,氣候干旱,自然承載力有限,人口難以大量增長。方案二:會,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交通條件的改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提高,這條人口分界線會小范圍波動。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人文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經濟綜合思維人口分布文化社會歷史科技……課堂總結世界人口分布中國人口分布按位置按大洲按國家按城鄉讀“中國人口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針對訓練4.導致甲地區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植被 D.土壤AA5.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人口分界線,多年來基本保持不變,其形成的基礎是()A.氣候和地形B.地形和經濟C.氣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湖南省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下圖為湖南省某年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湖南省人口分布的特點是()A.南部人口密度最大 B.西部人口密度較小 C.中部人口密度最小 D.自南向北數量遞減7.影響湖南省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交通 B.經濟水平 C.地域文化 D.地形DB隨堂練習山東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中部和南部為突起的魯中南山地丘陵,東部是起伏和緩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歷史上黃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會形成巨大的黃泛區;入海口處,由于海水入侵,土壤鹽堿化嚴重。下圖左示意山東省地形、礦產分布,下圖右示意2012年山東17地市人口密度。(2)分析山東省人口眾多的原因。分布不均;西南多,東北少(由西南向東北遞減)隨堂練習(1)根據材料,描述山東省人口分布特點。①自然原因:多平原、低山丘陵,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礦產、海洋等自然資源較豐富。②社會經濟原因:開發歷史悠久;工農業發達(經濟基礎較好);交通便利。山東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中部和南部為突起的魯中南山地丘陵,東部是起伏和緩的丘陵,西部和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歷史上黃河下游多次改道,每一次改道都會形成巨大的黃泛區;入海口處,由于海水入侵,土壤鹽堿化嚴重。下圖左示意山東省地形、礦產分布,下圖右示意2012年山東17地市人口密度。小隨堂練習(3)與菏澤相比,東營人口密度較____,分析主要原因。①位于黃河入海口,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②地勢低洼,海水入侵,土壤鹽堿化嚴重(或土壤肥力低);③開發歷史短。1.人口圖表判讀人口密度示意圖的判讀技巧第一步:讀圖名★圖名是一幅地圖的“眼睛”,它概要地表明地圖所示區域和主題★例如:“法國人口密度示意圖”不僅表明了地圖所示區域是法國,還表明了地圖所示內容是人口的空間分布第二步:看數值★一般人口密度超過100人/km2的地方,屬于人口稠密區,人口密度低于25人/km2的地方,屬于人口稀少區★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有時在同一幅圖上比較人口密度的差異,人口密度數值大的稱為人口密集區,數值相對小的稱為人口稀少區1.人口圖表判讀人口密度示意圖的判讀技巧第三步:判特點★對照圖例,比較不同區域人口密度的差異,并歸納出人口分布的特點★例如:中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東部地區多,西部地區少第四步:析原因通過地圖分析人口空間分布特點時,可以從整體到局部層層剖析,從影響人口分布因素的角度,綜合分析并找出成因2.人口答題模板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及原因分析(1)人口分布特點的描述①描述人口分布不均還是均勻②描述人口數量的空間變化★如:從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遞增(遞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省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2
- 2025年運城市稅務系統遴選面試真題附詳細解析含答案
- 財務會計崗位勞動合同書(含合規風險管理)
- 餐飲行業簽單掛賬財務管理合同
- 餐飲業廚師長職務委托合同范本
- 車輛贈與及車輛租賃服務合作協議
- 國際組織駐華代表處招聘代理合同
- 高科技產業園區廠房配套小賣部租賃管理規范協議
- 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協議
- 大一研學旅行考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生產工業控制類軟件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九師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摸底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公司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 2025年保安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軍事理論課程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高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有機合成(解答大題)(2025年4月)
- 終身質保協議書范本
-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讀課件
- 小學語文課本劇創作計劃2025
- 高中音樂課程綱要
- 2024年三副貨物積載與系固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