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粵教新版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下列物質不屬于天體的是()A.發射升空的人造衛星B.星云C.隕石D.行星際物質2、如表為根據第一次中國冰川編目和第二次中國冰川編目整理得出的新疆地區冰川變化表。

第一次冰川編目。

第二次冰川編目。

冰川總面積(單位:km2)

29191.5

25479.31

伊犁河流域。

其他內流河流域。

2164.43

27027.07

1584.91

23894.4

冰川總數目(單位:條)

22494

22463

伊犁河流域。

其他內流河流域。

2302

19798

2093

20098

新疆其他內流河流域冰川數量增加的原因是()A.降水增多B.退縮分解C.人為保護D.氣溫下降3、2017年6月1日;美國宣布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該事件將導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由此導致下圖中增強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是:()A.地震波速度的變化B.溫度的變化C.內部壓力的變化D.物質溫度的變化5、下圖為大氣保溫作用示意圖,圖中顯示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順序應該是()

A.①一②一③B.①一④一②C.②一③一④D.③一④一②6、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風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7、下圖為洋流流經海區表層海水等溫線分布模式圖;虛線①②代表洋流。據圖可知()

A.①是位于南半球的寒流B.②是位于南半球的暖流C.①是位于北半球的暖流D.②是位于北半球的寒流8、下列有關氣候與土壤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低B.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化學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較快C.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高D.氣候只能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9、平頂山市地處豫西山地向黃淮海平原的過渡地帶。下圖為該市各觀測點年平均降水量圖。讀圖;回答問題。

導致該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太陽輻射B.海陸位置C.植被覆蓋率D.地形條件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讀“中國三大自然區圖”;完成下列要求。

(1)寫出下列自然區的名稱:

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2)C地區河流一般為_______河(內流;外流)。

(3)從植被來看;C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區(填字母)由東向西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

(4)寫出A區與B區界線上的山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流干流流過我國三大自然區的是()。A.長江B.黃河C.珠江D.淮河11、依據大氣的____、____和____,大氣自下而上可以劃分為____、____、____三層。12、我國的防災抗災工作方針:________。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冰上絲綢之路”是穿越北冰洋、連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北極航道。絲綢之路的建設,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下圖為“一帶一路”及“冰上絲綢之路”示意圖。

(1)2018年1月,中國某商船駛離地中海A海峽,沿蘇伊士運河航線返航,請根據上圖和所學知識,比較該季節威尼斯、孟買兩地的氣候差異。比較內容地點威尼斯孟買該季節氣候特征a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氣候成因b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該氣候分布規律主要分布于c_________大陸西岸亞洲10°——25°東部南部

(2)2018年1月中國某商船駛離地中海A海峽,途經A海峽時風高浪急,而經過B海峽時則風平浪靜,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3)在古代,航海依靠的動力主要是風和洋流,為了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風及季風洋流,明朝鄭和下西洋,沿海上絲綢之路往往選擇___(填冬去夏助”或“夏去冬回”)。1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環節名稱:B____,C____,D____,E____。

(2)水循環的三種類型中,水循環總量最大的是____循環。

(3)地球上的水體通過水循環的各環節把____圈、____圈;水圈、生物圈有機地聯系起來;構成一個龐大的水循環系統。

(4)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的水循環類型主要是____,黃河徑流所屬的水循環類型是____。

(5)上圖最能代表我國夏季東南風的是____環節(用字母表示)。15、讀“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分布示意圖”及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隊于2013年12月初抵達中山站;并對南極地區進行了為期三個多月的科學考察。

(1)科考隊抵達中山站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3①~④時段中的_________段,此時段太陽直射點向________(方向)移動。

(2)科考期間,南極地區有利于科考活動的自然條件有________(多選)。A.風力相對較小B.氣溫相對較高C.降水豐沛D.白晝時間較長(3)中山站位于昆侖站的_______方向。兩站所在地;地球自轉線速度較快的是______站。

(4)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23中甲位置時,日期為___日前后,此時我國三個考察站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無極晝(或極夜)現象的是_______站。16、讀“某月世界部分地區氣壓帶;風帶位置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A氣壓帶的名稱為____,其控制下形成的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特征是____。與A氣壓帶相比,C氣壓帶影響的地區降水____(填“多”或“少”)。

(2)依據圖示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可以判斷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填“北”或“南”)半球,該季節N地受____(氣壓帶或風帶名稱)控制,氣候類型為____。

(3)M地此時的風向為____,氣候特征是____,形成該地氣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A.正確B.錯誤18、石油、煤炭、風能、水能等能源均是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_____)A.正確B.錯誤19、太陽活動強烈時,可能會影響地球電離層,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_____)A.正確B.錯誤20、太陽內部物質經核裂變反應產生巨大能量。(_____)A.正確B.錯誤21、地殼和上地幔是由巖石組成的,稱為巖石圈。(_____)A.正確B.錯誤22、泥石流發生時應往河谷下游跑,以擺脫泥石流。(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2題,共16分)2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析安哥拉西部沿岸漁業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

為破解安哥拉糧食供應難題,中安兩國企業在安哥拉梅農蓋地區積極開展水稻種植農場項目,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的環境,生長周期大致3-4個月。右圖為梅農蓋地區氣溫降水圖。(2)據右圖推測梅農蓋地區水稻的熟制;并說明水稻最適宜生長期期間的氣候特征及成因。

中國企業在梅農蓋地區進行水稻分期播種試驗,水稻始穗期(開始結穗)后灌漿期(稻穗產生淀粉的過程)受氣候影響較大。下表為水稻分期播種種植情況表。。播種期。

始穗期。

生長周期/天。

理論產量/kg·hm-2

實收產量/kg·hm-2

12月9日。

3月3日。

84

8266.9

6129.6

12月19日。

3月10日。

81

8174.4

5946.4

12月29日。

3月15日。

76

6636.1

5838.2

1月9日。

3月24日。

74

4927.7

0

1月19日。

3月30日。

70

3641.0

0

(3)依據材料;推測播種期與產量的關系,并從氣候角度,分析可能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4)說明修建洛比托至盧奧段鐵路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原因。

近年來,安哥拉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采取了簡化旅游簽證的政策。(5)闡述該政策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24、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下圖為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示意圖。下圖為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示意圖。

據在南極考察的美國科學家考證,阿德利亞企鵝通常喜歡在海面浮動冰山的頂部群居生活。據統計,南極的平均氣溫近50年來升高了2.5℃,導致浮動冰山頂部的大量積雪融化,淹沒了企鵝賴以產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鵝數量劇減。南極地區的阿德利亞企鵝數目已從1975年的1.5萬對減少到了目前的9000對左右。

(1)根據材料—,可以總結出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總特點是__________。

(2)元古代以來的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的特點是以__________時期和被稱為冰期的__________時期交替出現。

(3)圖示的地質時期曾出現過__________次大冰期氣候。

(4)材料二反映的是全球大氣環境的什么問題?該問題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造成的影響,除資料中顯示的內容外,還有哪些方面?材料二據在南極考察的美國科學家考證,阿德利亞企鵝通常喜歡在海面浮動冰山的頂部群居生活。據統計,南極的平均氣溫近50年來升高了2.5℃,導致浮動冰山頂部的大量積雪融化,淹沒了企鵝賴以產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鵝數量劇減。南極地區的阿德利亞企鵝數目已從1975年的1.5萬對減少到了目前的9000對左右。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C【分析】【分析】

【詳解】

宇宙中的恒星、星團、星云、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以及通過射電探測手段和空間探測手段所發現的紅外源、紫外源、射電源、X射線源和γ射線源等通稱天體。判斷某一物質是不是天體,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星際物質盡管用肉眼看不見,但它是天體;二是看它是不是天體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則不是天體。發射升空的人造衛星屬于衛星的一種,屬于人工天體,A不符合題意;星云是宇宙中物質的基本存在形式,屬于天體,B不符合題意;隕石已經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屬于天體,C符合題意;行星際物質是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屬于天體,D不符合題意。故選C。2、B【分析】【分析】

【詳解】

新疆其他內流河流域冰川數量增加的原因是冰川退縮速度加快;大的冰川破碎斷裂,大規模冰川向小規模冰川演化,B正確。新疆降水量稀少,且冰川總面積減少,所以不是降水增多,A錯。區域冰川面積的變化受到全球大尺度氣候變化的影響,難以通過人類保護導致冰川數量增加(且新疆地廣人稀,人為保護冰川說法不符合實際),C錯。氣溫下降不會導致冰川總面積減少,D錯。故選B。

【點睛】3、C【分析】【詳解】

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據圖可知,④表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①表示地面輻射,②表示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③表示大氣的逆輻射;若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會導致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故C項正確。4、A【分析】【分析】

考查地球內部圈層的相關知識。

【詳解】

地球內容圈層的劃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的變化而形成的兩個不連續界面為依據;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點睛】

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具體分析如下圖表所示:

5、B【分析】【分析】

【詳解】

近地面是低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所以近地面大氣溫度升高的熱量傳遞過程依次是: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對應到圖中的序號依次是:①一④一②。故選B。

【點睛】6、A【分析】【分析】

【詳解】

從圖中得出:等壓線數值由北向南遞減;等壓線平直。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受地轉偏向力與摩擦力影響;在南半球近地面的風向左偏30-45度,①正確,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7、C【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等溫線數值的變化可知;左圖越往北溫度越低,表示北半球,右圖越往南溫度越低,表示南半球。根據等溫線凸向即是洋流的流向判斷,①處洋流由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為暖流,②處洋流由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為寒流。所以①是位于北半球的暖流,②是位于南半球的寒流,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8、B【分析】【詳解】

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機質容易積累,A錯;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化學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較快,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較低,B對、C錯;氣候能夠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土壤中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還能通過影響巖石風化過程、外力地貌形態以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動,間接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育,D錯。故選B。9、D【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要能夠根據材料中數據明確降水空間差異;熟練掌握安徽的地理位置,并且根據材料提示的地形空間差異信息,進行分析判斷。

【詳解】

太陽輻射主要影響氣溫;不直接影響降水量,A不對;平頂山市南部和北部的海陸位置差別不大,B不對;降水多少影響地區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不是影響降水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C不對;根據材料,“平頂山市地處豫西山地向黃淮海平原的過渡地帶”,該市西北高東南低,東南部地勢落差比較大,對海洋水汽抬升作用明顯,降水多,故導致該市降水空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對。故選D。

【點睛】

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大氣環流是主要因素,決定著降水多少的大尺度的空間分布規律,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影響著降水的地方性分布規律。地形對降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迎風坡對氣流的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多,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較少。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10、略

【分析】(1)讀圖;根據圖示位置,自然區A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區,B是青藏高寒區。

(2)C地區位于季風區;河流一般為外流河。

(3)從植被來看;C區為森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對應字母是A區,由東向西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

(4)A區與B區界線是階梯交界處;山脈有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

(5)河流干流流過我國三大自然區的是黃河,B對。長江、珠江、淮河流經兩大自然區,A、C、D錯。【解析】(1)西北干旱半干旱區青藏高寒區(2)外流。

(3)森林西北干旱半干旱區(A)

(4)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5)B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溫度密度運動狀況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由所學知識知識;我國多年來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防災抗災工作方針。所以答案是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

【點睛】【解析】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13、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一帶一路”為知識背景;考查了世界氣候特征;成因及分布規律等知識。

【詳解】

(1)讀圖并結合世界氣候分布規律可知;威尼斯位于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1月受西風帶控制,溫和濕潤。該類氣候主要分布在全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孟買位于南亞,屬于熱帶季風氣候,1月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受東北季風影響,降水較少,為旱季,由于緯度低,所以全年炎熱;主要分布在亞洲10°——25°的東部和南部。

(2)結合大氣環流和地理位置特征可知;1月的A海峽受盛行西風控制,再加之海峽形成的狹管效應,導致此時該處風浪大。而B海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風力較弱,且海峽兩側的島嶼和半島還有擋風的效果,所以,風平浪靜。

(3)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規律為夏順冬逆,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冬季盛行東北季風。鄭和下西洋為了順風順水,需要選擇冬去夏回。【解析】(冬季)溫和濕潤高溫,旱季(高溫少雨)盛行西風緯度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盛行東北季風南北緯30°--40°冬季;A海峽受西風影響狹管效應;B海峽受赤道低氣壓控制,風力小冬去夏回14、略

【分析】【分析】

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和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水循環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水循環使各種水體不斷更新;從而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使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實現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生態,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1)

由圖可知;B為空中水的運動,為水汽輸送,C為降水,D是地表水的運動,為地表徑流,同理E為地下徑流。

(2)

地球海洋水體量最大;水循環中水量最大的類型是海上內循環。

(3)

水循環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4)

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大部分區域為內流區,水循環類型主要為陸地內循環。黃河最終入海,聯系了陸地和海洋,所屬類型為海陸間循環。

(5)

風在水循環中主要參與水汽輸送環節;我國東南季風把海上濕潤水汽帶入陸地,故為B。

【點睛】

本題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水循環的過程及環節。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解析】(1)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2)海上內。

(3)大氣巖石。

(4)陸地內循環海陸間水循環。

(5)B15、略

【分析】【詳解】

(1)如圖示:

科考隊抵達中山站時是12月初;太陽直射點位于圖①~④時段中的③段,此時段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2)南極地區終年受極地高壓帶控制;降水少,故C可排除。科考期間,南極地區出現極晝,且此時是南半球的夏季,氣溫相對較高,氣壓相對較低,與周圍的氣壓差降低,風力相對更小,故南極地區有利于科考活動的自然條件有ABD。

(3)如圖示:同在南半球;中山站(76°E,69°S)比昆侖站(77°E,80°S)離南極點更遠,故在北邊;從東西方向看東經度越往西度數越小,故中山站位于昆侖站的西北方向。緯度越低,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越大,中山站的緯度更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較快的是中山站。

(4)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甲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日期為12月22日前后,此時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律是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其中三地緯度離南回歸線由近及遠的順序是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故我國三個考察站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長城站在南極圈外,無極晝(或極夜)現象的是長城站。【解析】③南ABD西北中山12月22(冬至)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長城16、略

【分析】整體分析:本題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以及對氣候的影響。

(1)圖示A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故判斷為赤道低壓帶。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則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圖示C氣壓帶為副熱帶高壓帶,盛行下沉氣流,故高溫少雨。

(2)讀圖氣壓帶風帶位置北移;根據氣壓帶風帶移動規律,該季節為北半球的夏半年,直射點位于北半球;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故判斷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風帶控制。

(3)讀圖M地位于亞洲東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夏季盛行東南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

【點睛】本題難度一般,學生只要掌握全球氣壓帶風帶和氣候類型的分布基本規律,并能結合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和氣候特征即可判斷。注意全球性大氣環流的兩部分組成即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解析】(1)赤道低氣壓帶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少。

(2)北副熱帶高氣壓帶地中海氣候。

(3)東南風高溫多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7、×【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水資源緊張狀況的理解程度。

【詳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少;徑流量小,水資源總數量小,但西北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規模不大,需水量不大,水資源緊張程度比華北地區小。因此題中敘述不正確。

【點睛】

水資源緊張程度(缺水程度)取決于水資源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對比關系。18、√【分析】【分析】

【詳解】

石油、煤炭是歷史時期生物體固定太陽能;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動能,來自于太陽能。太陽輻射是維持大氣和水體運動的動力,題目說法正確。19、×【分析】【分析】

【詳解】

磁暴現象是因為太陽風擾亂地球磁場形成的;而不是擾亂電離層。太陽風被地球磁場吸附到兩極,與大氣產生摩擦,發生了極光現象。

【點睛】

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導致磁暴,指南針無法正確指示方向。20、×【分析】【分析】

【詳解】

太陽內部的物質經過核聚變產生大量的能量;而不是核裂變。

【點睛】

太陽核聚變過程:四個氫原子核聚變為一個氦原子,過程中釋放出能量。21、×【分析】【分析】

【詳解】

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由堅硬的巖石構成,稱為巖石圈,故錯誤。

【點睛】22、×【分析】【分析】

【詳解】

泥石流發生時會沿河谷向下游流動;速度較快,向河谷下游跑,極易被泥石流掩埋。應向溝谷兩側高處跑。故材料說法錯誤。

【點睛】四、綜合題(共2題,共16分)23、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農業區位因素、交通線的區位因素、旅游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滲透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等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

(1)讀圖可知;安哥拉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的低緯度地區,受東南信風形成的離岸風影響,表層海水被吹離海岸,深層冷海水上泛補充,將海底的鹽類物質帶到表層,促進了浮游生物生長,也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此外由于緯度低,氣溫高,魚類生長迅速,所以該國西部沿岸漁業漁業資源豐富。

(2)讀右圖結合左圖位置判斷;梅農蓋地區屬于熱帶草原氣候,水稻需水量大,干季降水少,無法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水源,因此只能在濕季播種,一年一熟。讀圖可知,水稻最適宜生長期氣溫較高,降水豐富。該地區屬于熱帶草原,濕季氣溫高的原因是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太陽輻射多;降水豐富的主要原因是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

(3)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播種期早,產量高;播種期晚,產量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