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少年心理發展
2025/2/51第一章緒論
青少年期發展理論簡介2025/2/52目錄一、生物學觀
二、精神分析觀
三、心理社會觀
四、認知觀
五、社會學習觀
六、背景觀
七、文化觀
2025/2/53生物學觀12025/2/54生物學觀點強調生物遺傳因素是青少年期的任何行為及心理變化的主要起因.成長和行為是由內在的成熟所控制的,幾乎沒有留給環境產生影響的余地.發展的過程表現為一種差不多是必然的、普遍的模式,與社會文化環境無關.按照某些理論家的觀點,這些模式之所以形成,是進化及自然選擇的結果.2025/2/55斯坦利·霍爾的觀點被稱為“青少年心理學之父”的斯坦利·霍爾(G.StanleyHall),是使用科學方法對青少年期進行研究的第一人.根據霍爾的觀點,青少年自己進入了一個“急風暴雨”(sturmanddrang)的時期,青少年期本質上是動蕩的.2025/2/56阿諾德·格賽爾的觀點阿諾德·格賽爾(ArnoldGesell)他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活動及行為進行了觀察,建構了描述發展階段和周期的模型.他認為成熟受到基因和生物學的調節,它們決定了行為特質的表現順序和發展趨勢.格賽爾斷言,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異常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所以建議父母不要使用情緒化的管教方法.2025/2/57精神分析觀22025/2/5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觀點弗洛伊德認為青少年期是一個性興奮、焦慮的時期,有時甚至出現人格障礙.青春期是一系列變化的積累,它們注定要給嬰兒期的性生活確立最終的正常的模式.在青春期(生殖階段,genitalstage),隨著外部及內部生殖器官的成熟,接踵而至的就是強烈的解決性緊張的愿望.這種解決要求有一個愛的對象.因此,弗洛伊德認為,青少年會著迷于大量的能夠解決其性緊張的異性.2025/2/59弗洛伊德強調青少年期性目的有兩種重要成分,并且是男女有別的.一是身體肉欲的.在男性,這一目的包含了產生性產品的愿望,并伴有身體上的快樂感.在女性,身體滿足和釋放性緊張的愿望也是存在的,但是并沒有性產品的排泄.第二個成分是精神的;它是情感成分,女性表現得更加突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觀點2025/2/510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觀點青少年期成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兒童與父母情感紐帶的松弛.
弗洛伊德也論及青少年期的俄狄浦斯情結,然而,自然形成的和社會強加的對亂倫的阻礙限制了這種性欲的表現,所以,青少年就試圖放松與家庭的聯系.青少年撤回對父母的感情,并把它轉向同伴.這種情緒上的損失被稱為“分離之慟”.2025/2/511安娜·弗洛伊德的觀點安娜·弗洛伊德認為,青少年期的典型特征是充滿內在沖突、心理失衡、行為乖僻.一方面,青少年是自我中心的,另一方面,他們又能做出自我犧牲和奉獻.他們有時候渴望完全融入社會,參與團體,有時候又渴望獨處.他們彷徨于對權威的盲目服從和反叛之間.這種沖突行為的原因是青春期伴隨性成熟而出現的心理失衡與內在沖突.2025/2/512按照安娜·弗洛伊德的看法,青少年期的禁欲主義和理性主義是所有本能欲望的不當表現.青少年期神經癥及抑制的增加,反映了自我和超我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這使個體自己付出了代價.然而,安娜確實相信,本我自我超我的和諧是可能的,并且在大多數正常的青少年身上最終會如此.安娜·弗洛伊德的觀點2025/2/513心理社會觀32025/2/514埃里克森的自我認同危機艾里克·埃里克森(EricErikson)整合了現代社會心理學和人類學研究發現的結果,修正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性發展理論.埃里克森將人類發展描述為八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個體都有一項心理社會性任務要完成.根據埃里克森的看法,在個體從一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發展時,其總體的任務就是要獲得一種“積極的自我認同”.自我認同的完成既不是始于青少年期,也不是止于青少年期,它是終生的過程。2025/2/515埃里克森強調,青少年期是一個標準的危機,是沖突不斷增長的正常階段,其特征是自我力量的波動.不斷嘗試實驗的個體成了一種自我認同意識的受害者,這種意識是青年自我意識的基礎.在這一時期,個體必須建立起一種個人自我認同感,避免角色擴散和自我認同擴散的危險.積極進行自我認同探索的青少年更可能經歷一種個性模式:自我懷疑、混淆、思維混亂、沖動、與父母和權威人物發生沖突、自我力量減弱、身體癥狀增加.埃里克森的自我認同危機2025/2/516埃里克森理論中關于青少年期的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概念是“心理社會性延遲”.青少年期是兒童期與成人期之間受到社會調節的時期,其間個體通過自由的角色嘗試來在社會中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青少年期成了一個分析和嘗試五花八門的角色的時期,而他們又不必為任何一個角色負責任.但是,在青少年期快結束的時候,青少年如果還沒有建立起自我認同,那么他們就會因為角色擴散而深受困擾.埃里克森的自我認同危機2025/2/517海威格斯特的發展任務羅伯特·海威格斯特(RobertHavighurst)提出了青少年期主要的發展任務理論.海威格斯特綜合考慮個體的需要與社會要求,試圖提出一種關于青少年期的心理社會性理論.個體所需要的及社會所要求的,就構成了“發展任務”.它們是個體在人生的某些階段必須通過身體成熟、社會期望及個人努力來獲得的一些技能、知識、態度.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完成這些任務就會得到適應,并為完成以后更為困難的任務做好準備.2025/2/518海威格斯特的發展任務青少年期有八項主要的任務接受自己的體格,并善用之;與同性及異性建立新的更為成熟的關系;獲得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社會性別角色;從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獲得情緒情感的獨立;為一份掙錢的職業做準備;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準備;渴望并獲得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發展一種意識形態.2025/2/519認知觀42025/2/520皮亞杰的形式運算讓·保羅·皮亞杰(JeanPaulPiaget)大大改變了人們關于兒童認知資源的概念和理解.皮亞杰研究表明,從出生開始,個體的智力能力就經歷了無休止的發展變化.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是環境影響和大腦及神經系統成熟的綜合結果.2025/2/521皮亞杰的形式運算皮亞杰提出認知發展有四個階段.在第四個階段(11歲及以上),即形式運算階段時,青少年脫離了具體的、實際的經驗,開始用一種更為邏輯的、抽象的方式來思考.他們能夠進行反省,對自己的思想進行思考.在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中,他們能夠使用系統的、命題的邏輯.他們能夠使用歸納推理,把大量的事實聚合在一起,以此為基礎建構理論.青少年也能夠進行演繹推理,對理論進行科學的檢驗和證明,能夠使用代數符號和隱喻象征.此外,他們能夠思考假設,把自己投射到未來,并為之做準備.2025/2/522塞爾曼的觀點采擇羅伯特·塞爾曼(RobertSelman)提出了“社會角色采擇”(socialroletaking)理論。社會角色采擇是把自我和他人作為主體來理解的能力,是對他人像對自己一樣做出反應的能力,是對自己的行為從旁觀者的角度做出反應的能力.他提出,人會經歷五個發展階段,其中的第四階段,即青少年期到成人期,是“深入的社會觀點采擇階段”。2025/2/523塞爾曼的觀點采擇青少年關于他人的概念有兩個突出的特征.首先,他們開始意識到,動機、活動、思維及情感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關于心理決定因素的概念現在包含了無意識過程的觀念,盡管青少年可能并沒有使用心理學術語來表達這一概念.其次,他們開始意識到個性是特質、信念、價值觀及態度與其自身的發展歷史構成的系統.在青少年期,個體走向一個更高的更為抽象的人際觀點采擇水平,這當中包含了對所有可能的第三者觀點(即社會觀點)的協調.2025/2/524社會學習觀52025/2/525社會學習理論關注的是社會和環境因素的關系及其對行為的影響.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一直關注社會學習理論在青少年身上的應用.他強調,兒童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來學習———即模仿學習(modeling)過程.于是,模仿學習成了社會化過程,通過它,習慣化的行為反應模式得以建立.在很多研究中,父母都被列為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兄弟姐妹也是重要他人,在大家庭里還包括叔叔阿姨們.沒有親戚關系的重要他人包括教師及鄰居等.2025/2/526社會學習理論家的工作對解釋人類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重要的是,它強調成人的所作所為及其呈現的角色榜樣在影響青少年的行為方面,比他們所說的要重要得多.教師和父母要鼓勵青少年學會人的正派、利他、道德價值觀及社會良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表現出這些美德.2025/2/527班杜拉擴展了自己的社會認知理論,使其包含了認知的作用.社會認知理論強調,個體可以主動地控制影響自己生活的事件,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中發生的一切;他們可以通過自己對環境的反應來對其有所控制.一個平和的、快樂的、容易安撫的青少年可能對父母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鼓勵他們在言行舉止中表現出一種友好的、溫情的、愛護的方式.一個好動的、喜怒無常的、難以安撫的青少年則可能刺激父母變得敵對、沒耐心、拒絕.2025/2/528背景觀62025/2/529勒溫的場論科特·勒溫(Kurt)關于青少年發展的理論,解釋和描述了青少年個體在特定情景中的行為,即“場論”(FieldTheory).勒溫的核心概念是“行為(B)是個體(P)與其環境(E)的函數(f)”.要理解某個青少年的行為,就必須把他的個性和環境作為相互依存的因素.環境及個人因素的總和被稱為“生活空間”(lifespace,LSp),或者“心理空間”.行為是生活空間的函數,B=f(LSp),這包括了物理環境的、社會的、心理的因素,比如需要、動機、目標,所有這些都會影響行為.2025/2/530勒溫的場論在勒溫看來,青少年期是一個過渡期,這期間發生的是兒童期向成人期轉化過程中團體成員資格的改變.青少年既屬于兒童團體,也屬于成人團體.父母、教師、社會都反映了這種團體地位界定不明的情形青少年處于一種“社會移動”狀態,他們要進入一個非結構化的社會心理場.目標不再明確,前方的道路也混沌不清、充滿迷茫.這種“認知結構的缺乏”有助于解釋青少年行為中的不確定性.勒溫指出青少年是“邊緣人”(marginalman).作為一個邊緣人就意味著青少年想要回避成年人的責任時,言談舉止往往就像是一個兒童;另一些時候,他們又像是成年人,并且提出成年人權利的要求.勒溫場論有說服力的一個方面是,它假設個性和文化存在著差異,所以它解釋了行為中廣泛存在的個體差異.它也解釋了不同文化之間、同一文化的不同社會階層之間青少年期的不同.2025/2/531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Bronfenbrenner,1917-2005)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提出的生態系統理論是得到最廣泛接受和應用的生態模型之一。強調發展個體嵌套于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并影響著個體發展2025/2/5322025/2/533微系統(Microsystem):直接環境(家庭,學校,同齡群體)中系統(Mesosystem):中系統由直接環境之間的聯系構成(例如,一個孩子的“家和學?!保┩庀到y(Exosystem):間接發生影響的外部環境條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場所)宏系統(Macrosystem):較大的文化背景時間系統(Chronosystem):環境事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按照布朗芬布倫納的觀點,環境并不是靜態地以一成不變的方式對個體發展產生影響。相反,它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2025/2/534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文化觀72025/2/535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論列夫·維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前蘇聯心理學家,社會文化理論的創始人。維果茨基提出的“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theory)關注的是文化(價值觀、信仰、習俗、社會團體的技能)是怎么傳遞給下一代的。核心概念是——社會、文化及歷史的復合體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要理解兒童認知的發展,就必須看其思維之所以衍生的社會過程。2025/2/536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論在社會環境之中、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作用的相互聯系之中探討究意識與心理的發展。兒童是主動的建構者。在兒童能夠掌握和內化學習內容之前,成年人(或更有經驗的同伴)必須對兒童的學習進行指導和組織。這種指導對幫助兒童跨越“最近發展區”非常有效。最近發展區——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按钅_手架”教學方式——在兒童能夠獨立完成任務之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歌迷營銷活動方案
- 畢業氛圍活動方案
- 河南聯通助老活動方案
- 泉州團建活動策劃方案
- 油畫營銷活動方案
- 植物參賽活動方案
- 汽車踩輪胎活動方案
- 毛線編花活動方案
- 水晶翻倍活動方案
- 梵高畫展活動策劃方案
- GB/T 28210-2011熱敏紙
- 建筑采光分析報告書
- 先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監理實施細則
- 統編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詞語表(帶拼音)
- 2022更新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運輸管理》2023-2024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代號:1448)
- 北京市西城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無答案)
- 送達地址確認書(法院最新版)
- 上海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詞語表(共3頁)
- 超聲回彈綜合法計算表(帶公式)
- 土(宕渣)的綜合毛體積密度試驗自動計算用表
- 甘油丙三醇MSDS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