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2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教師用書教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2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教師用書教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2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教師用書教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2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教師用書教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第2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教師用書教案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2單元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第6課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課標解讀時空坐標1.結合史料駕馭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從“歷史說明”的角度理解新科技革命的發展和特點。2.結合史料概括智能技術等的出現對變更人們勞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義,從“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角度相識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學問點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1.含義:其次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在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領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術快速發展。2.表現(1)計算機目的為滿意彈道計算的需求標記1946年,美國軍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問世影響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2)網絡產生發展①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軍用網絡②計算機網絡不斷發展,演化為互聯網,20世紀90年頭實現商業化,遍布全球影響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等方面逐步擴展,進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走入家庭(3)人工智能技術①含義: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②出現:20世紀50年頭機器模擬智能被美國科學家提上日程。③內容:涵蓋機器人制造、語言及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④應用:計算機限制的機械手、機器人等自動扮裝置。⑤表現:“無人倉庫”“無人碼頭”“無人車間”乃至“無人工廠”。⑥影響: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極大地變更了人們的生產生活。(4)航天技術成就①1957年蘇聯放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②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等國家已研發出多種類型的運載火箭,勝利放射大量航天器③在太空中建立了嚴密的地球測控網影響對現代國防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5)海洋技術①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行深海探討的國家。20世紀60年頭,美國深潛器曾在水下數千米處發覺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②1997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無纜水下深潛機器人勝利潛入水下6000米處進行科學試驗,標記著中國海洋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③2012年,中國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疆進行試潛,勝利突破7000米深度,(6)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學問點二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1.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使勞作方式由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2.人類文化生活出現新的模式(1)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等技術迅猛發展,使人們可以了解社會動態,與外界溝通更加便利。(2)各種應用程序的開發,促進了人們的通信溝通,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3)全媒體不斷發展,為人們相識世界供應了不同的視角。3.人類視野產生新的變更(1)交通和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地球成為“地球村”。(2)網絡的普及促進了信息溝通,大大豐富了人類的學問,推動了社會的進步。1.英特爾公司副總裁肖恩·馬洛尼稱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這里每個人只需敲幾下鍵盤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全部的學問。你知道肖恩·馬洛尼描述的“第七大洲”是什么嗎?提示:互聯網。批注:2.閱讀教材P29“思索點”:人工智能技術有哪些表現?提示:高反應效率、高運算速度,無人狀態下的創建及創新實力。批注:3.2019年9月19日14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放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實行一箭五星的方式勝利將“珠海一號”03組衛星放射升空,衛星順當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勝利。這是我國在哪一領域取得的成就?世界上在這一領域最早取得的成就是什么?提示:航天領域。1957年蘇聯放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批注:4.閱讀教材P31“學思之窗”:結合材料,思索原子能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更。提示:其次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將原子能用于斗爭,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加速了斗爭的結束,但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原子能實現了和平利用,如在醫學上用放射性來治療癌癥,減輕人類的苦痛;農業上利用放射性進行科學育種,改善人民生活;利用原子能發電,解決能源問題;核動力船上,利用原子能,解決動力問題,等等。批注:5.閱讀教材P32“思索點”:現代科技進步給你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變更?提示:足不出戶與外界溝通,通過網絡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如辦公信息化,勞動電腦化,教化手段電子化、網絡化等。批注:6.閱讀教材P32“史料閱讀”:材料說明的核心觀點是什么?“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這句話說明白什么問題?提示:核心觀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說明:科學技術促使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世界一天一天變得更加開放。批注:[思維導圖]新科技革命的成就與特點材料一下圖分別是:圖一1946年研制勝利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圖二1957年勝利放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圖三1985年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立的原型堆核電站——浙江秦山核電站圖一圖二圖三材料二科技革命是技術革命的理論基礎。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理論打算應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其主要內容包括: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核能、太陽能技術為標記的新能源技術以及以半導體為代表的新材料技術等三大主要技術,還出現了綜合多種學科技術成就的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激光與納米技術等。——摘編自徐藍《世界近現代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提示:計算機網絡技術、航天技術、原子能技術。(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新科技革命的特點。提示:涉及的領域較廣,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具有綜合性。新科技革命興起的背景和特點1.新科技革命興起的背景(1)現代生產快速發展的須要,以及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多方面須要是現代高新技術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動力。(2)科學的巨大成就為現代高新技術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3)斗爭和國家間的對抗,是刺激高新技術產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2.新科技革命的特點(1)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干脆生產力的速度加快。(2)科學和技術親密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試驗手段的不斷進步,科研探究的領域也在不斷開闊。(3)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聯系加強,在現代科技發展的狀況下,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方面學科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探討越來越深化化;另一方面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親密,相互聯系滲透的程度越來越深,科學探討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1.“二戰期間,美國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1946年美國投入運用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最初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的;德國人研制勝利的遠程液體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襲英國的。”以上史實說明()A.科技革命是斗爭爆發的導火索B.科技是確定斗爭輸贏的關鍵C.二戰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來D.新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戰的爆發C[依據材料“美國投入運用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最初是用來計算炮彈彈道的”“德國人研制勝利的遠程液體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襲英國的”可知二戰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來,故選C項;A、B兩項均表述錯誤;D項顛倒了因果關系,解除。]2.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圍棋選手柯潔和機器人阿爾法狗三次對弈(示意圖),均告失敗。機器戰勝人類,依靠的是()A.核能等新能源技術B.航空航天技術C.生物工程技術D.計算機和網絡技術D[“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表現,人工智能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故選D項。]新科技革命的影響材料一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驗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現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建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相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力。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里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說,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習近平《在其次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材料二(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互聯網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建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相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力,變更了人們的勞作方式,促進了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更。(2)據材料二談談你對科技革命的相識。提示: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新科技革命的影響角度內容進步性(1)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2)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更。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發生變革(3)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各地聯系更緊密;強化國家資本主義和科技競爭;擴大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局限性帶來一系列麻煩的社會問題: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逼,這些問題難以限制的惡性發展使人類的境況受到越來越嚴峻的困擾,成為舉世關注的全球問題3.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各國的經濟布局發生變更,新興工業區不須要建立在煤鐵資源豐富的地方,而是要綜合考慮人才、交通、環境等條件,如美國舊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的科學園等。產生這一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經濟全球化的推動B.新科技革命的興起發展C.政治多極化的須要D.國家發展重工業的要求B[題干時間“戰后”和信息“科學園”反映了新科技革命興起和發展導致題干現象的出現,故選B項。]4.京東生鮮已與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達成戰略合作。從“跑步雞”到波士頓大龍蝦,京東生鮮通過海外直采模式,把全世界的美味通過互聯網擺上了中國消費者的餐桌。由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