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統編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統編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統編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統編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模擬卷(全解全析)(統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模擬卷

(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

第一部分(21分)

1.下面是“走向最好的自己”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始時校領導的動員講話,閱讀并完成題目。

真理是簡單的,經典是樸素的。成功的定義——“做最好的自己“,通俗易懂,人皆可彳了。

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人的出身、家境、才能、稟賦,自然更天差地別。”做最好的自

己''其實就是做“最適合的自己詩仙李白盡管“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卻未必能唐明皇安邦定國。

股神巴菲特雖能馳般資本市場,卻未必有勇氣去總統。”做最好的自己“,其實就是選擇做最適合自己

的事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境界之高下決定你能否做最好的自己。

(1)請將本次活動的主題工整地寫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FF干干2ffp干干

(2)上面語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和橫線處應填入的詞語,全部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人皆可行(xmg)扶佐馳騁(ch&ig)競選

B.人皆可行(hang)輔佐馳羯(cheng)競選

C.人皆可行(xmg)輔佐馳耀(cheng)競選

D.人皆可行(hang)輔佐馳霍(pin)競選

(3)給畫線句加上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境界”之高下決定你能否“做最好的自己。”B.“境界,之高下決定你能否“做最好的自己”。

C.境界之高下決定你能否“做最好的自己”。D.“境界”之高下決定你能否做最好的自己。

(4)下面字體是隸書的一項是()(2分)

A

-乂JZB.樸米C.殍事D

【答案】(1)走向最好的自己(2)C(3)B(4)C

【解析】(1)本題考查漢字書寫,用楷體,書寫正確、美觀、工整。本題要注意易錯字“最、己”等字詞

的書寫。

(2)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人皆可行(renjiekexing):指某種行為或做法對所有人都是可行的或適用;

輔佐:協助(多指政治上);

馳騁(chich4ng):(騎馬)奔馳;

競選:候選人在選舉前進行種種活動爭取當選;故選Co

(3)本題考查標點符號運用。

根據語境”成功的定義一一'做最好的自己‘,通俗易懂,人皆可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

經過三種之境界”可知,畫線句中“境界”和“做最好的自己”是引用的內容,應該用引號標出。句末的

句號應在引號外,表示整個句子的結束;故選B。

(4)本題考查書法字體辨析。

A.該字體筆畫流暢、氣勢磅礴、線條變化多樣、結構嚴謹、形式簡潔,是行書;

B.該字體筆畫間有一定的連綿和呼應,書寫時既穩重又飄逸,線條流暢自然,屬于行楷;

C.該字體橫畫長而平直,起筆和收筆有波磔,字體較為扁平,是隸書;

D.該字體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是草書;故選C。

2.某校初三(3)班開展向“援冀英雄”致敬的主題班會,該班班長收集了兩則材料。

材料一:

1月7日19時,江蘇省檢驗醫療隊106名醫務人員攜帶設備、耗材、防護物資,在南京祿口機場集結。

江蘇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邱澤森到機場送行。邱澤森勉勵隊員們,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發揚

江蘇醫療隊的頑強作風,團結協作、再立新功,叮囑他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打勝仗、零感染”,

祝愿他們早日平安凱旋。

材料二:見下圖。

病歷年齡

單位/人

(3)假如你是班長,邀請一位抗疫歸來的醫務人員于周五下午兩點來參加此次主題班會并作報告,你將如何

說?(字數在50字以內)(3分)

【答案】(1)示例:江蘇醫療隊106名醫務人員馳援河北。(2)示例:①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②青少年

和高齡老人病例較少。(3)示例:您好!我是初三(3)班班長,邀請您周五下午兩點參加向“援冀英雄”

致敬的主題班會并作報告,好嗎?

【解析】(1)本題考查擬寫標題。

結合材料一“1月7日19時,江蘇省檢驗醫療隊106名醫務人員攜帶設備、耗材、防護物資,在南京祿口

機場集結。江蘇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邱澤森到機場送行”可知,明確材料主要內容為:江蘇省

檢驗醫療隊106名醫務人員集結,準備援冀,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送行并勉勵隊員;提取關鍵信息:

江蘇醫療隊、援冀、集結。用簡潔的語言組織標題,注意字數限制。

示例:江蘇醫療隊106人集結援冀。

(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

觀察“河北疫情統計圖”,橫軸為年齡,縱軸為人數。其中0-9歲患者接近5人;10-19歲患者少于5人;

20-29歲患者超過5人;30-39歲患者約34人;40-49歲患者約17人;50-59歲患者接近35人;60-69歲

患者約26人;70-79歲患者接近15人;80歲及以上患者約2人。據此可得: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青少年

和高齡老人病例較少。

(3)本題考查情景對話。作答此題,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說明邀請的目的是參加主題班會并作報

告;告知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最后表達敬意和期待對方到來的誠意。

示例:您好!我是初三(3)班班長。誠邀您本周五下午兩點參加我班向“援冀英雄”致敬的主題班會并作

報告,可以嗎?

3.下面是小王參加這次活動的感想,請你幫他填上恰當的詩句。(7分)

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萬里征程,唯有不懈奮斗。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學者以筆為鋒,抒發萬般

思緒。或悲苦,或感懷,或舒暢,或達觀,皆為世間真情。韓愈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

”道盡了英雄失路的悲慨。許渾感慨于歷史的滄桑巨變,在《咸陽城東樓》中慨嘆

“,辛棄疾歷盡世事艱難,滿腔愁苦,以“欲說還休,"

表現無可言說的復雜況味。李白在《行路難(其一)》中,借“,”

表現積極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去奔走、去吶喊,敢作

敢為。當我們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答案】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卻道天涼

好個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解析】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

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

本題中注意“秦、嶺、藍、蕪、蟬、漢、去人滄”等字的正確書寫。

第二部分(49分)

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題目。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春望》這首詩中,“烽火”指的是。《野望》中,運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寫法的一句是

“(3分)

5.上面三首詩都圍繞“望”字展開,情景交融,但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請你分別談談作者抒發了什么樣的

情感?(3分)

【答案】4.戰事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5.《春望》中詩人望著國破草深、花淚鳥鳴之景,

抒發了詩人對家人的濃濃思念以及感傷時世,憂國憂民的情懷;《野望》中作者通過描寫山樹秋色、牧返獵

歸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憤懣不得志的心情和避世退隱的愿望;《望廬山瀑布》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

辭,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意近即可)

【解析】4.本題考查詩句理解分析。

《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思是: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此詩作

于唐肅宗至德二載三月,安史之亂使繁華壯麗的京都變成廢墟,杜甫北赴靈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淪陷后的

長安,時值暮春,觸景傷懷,創作了這首歷代傳誦的五律。“烽火”指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

之亂的戰火。

《野望》首聯“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化用曹操《短

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頷聯“樹

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寫樹寫山,描寫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的秋景,表達詩人凄涼、蕭瑟的情懷,

運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寫法;頸聯“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

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5.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

《春望》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

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句“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安史之亂帶

來的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表現了對國家和百姓的悲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

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于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

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頸聯借一

封家書寫出對家人的思念。尾聯描繪了自己頭發斑白、稀疏的形象,表現對家人的思念和國家的憂慮,流

露出悲己的情懷。故《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敗的長安城,表現出詩人憂國憂民、思念親人,悲己傷時的

情感。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

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

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

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由此可知,此詩表達的是詩人苦悶、孤

寂的情懷。

《望廬山瀑布》描寫了廬山瀑布之景。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偉景象,既有朦朧美,又有雄壯美;后

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在廬山的美景之下,詩人借景直抒胸臆,

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對月獨飲,意象傲逸,吟嘯自若。顧子敦承

遇之,亦懷一杯,就其樽對酌。伯筠不問,子敦亦不與之語。酒盡,各散去。

(節選自陸游《老學庵筆記》)

材料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擘一小舟,擁囊衣爐火,

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節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6.下列對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B.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C.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D.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7.根據“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字詞。(3分)

加點字詞方法提示釋義

聯系成語解釋詞義。

吟嘯目若(1)自若:_____

神色自若

查閱詞典選擇義項。

顧子敦道遇之(2)適:_____

適:①適合;②滿足;③正好。(《漢語大詞典》)

根據形旁推斷字義。

亦懷一杯(3)懷:_____

從心,裹聲。(《說文解字》)

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酒盡,各散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兩則材料在內容上多有相同之處,請列舉。(3分)

【答案】6.B7.自然,不變常態正好懷藏8.(1)酒喝完了,各自散開。

(2)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呢!9.示例:①奇遇之樂②閑情逸致③鐘情山水④崇尚和合

【解析】6.本題考查給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慎東美字伯筠”是對慎東美的介紹,介紹到此結束了,因此要

在其后面斷開。“于錢塘江”在此處做狀語,用來說明“待潮”的位置,是狀語后置,“沙上”是下一句

的主語,因此應在“沙上”前斷開。“設大酒樽及一杯”省略了“主語”他,因此應在前面斷開。由此可

知,這個句子正確的斷句為: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翻譯。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及詞語古今意義的

聯系和變化。

①根據提示,此處需聯系成語解釋詞義。“神色自若”的意思是:神色表情和平時一樣。形容人遇事鎮定,

態度從容自然。據此可知,“自若”的意思為:自然,不變常態。

②句意:顧子敦正好遇到他。適:正好。因此應選③。

③句意:也懷藏一個酒杯。懷:懷藏。

8.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

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得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有無特殊句式,運用

“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

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

(1)重點詞語:盡,完。去:離開。

(2)重點詞語:焉得,哪里。更:還。

9.本題考查比較閱讀。

結合材料一“顧子敦適遇之,亦懷一杯,就其樽對酌。伯筠不問,子敦亦不與之語”可知,顧子敦正好遇

到獨自喝酒的伯筠,于是兩人對酌,體現了奇遇之樂。結合材料二“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

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可知“我”在亭上遇到

兩個金陵人,于是大家痛快喝酒,體現了奇遇之樂;

結合材料一“慎東美字伯筠秋夜待潮于錢塘江沙上露坐設大酒樽及一杯對月獨飲”可知伯筠獨自一人在秋

夜坐在錢塘江邊對月喝酒,體現了他的閑情逸致,鐘情山水;結合材料二“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霆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我”在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鳥聲

都消失的情況下在晚上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體現了“我”的閑情逸致和鐘情山水;

結合材料一“顧子敦適遇之,亦懷一杯,就其樽對酌。伯筠不問,子敦亦不與之語。酒盡,各散去”可知

筠和顧子敦十分有默契,一個不問,一個不說,只是對酌,喝完酒就各自散去,十分和睦融合,體現了他

們崇尚和睦融合;結合材料二“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可

知,亭上兩人和“我”素昧平生,見到“我”就高興地拉著“我”喝酒,而“我”也痛快地喝了三大杯然

后告別,十分和睦融合,體現了他們崇尚和睦融合。

【點睛】參考譯文:

材料一:慎東美,字伯筠,秋天的一個夜晚,在錢塘江等待錢塘江大潮。他坐在沙灘上,放置了一個大酒

樽和一個酒杯,對著月亮獨自飲酒,神情態度閑逸,十分自然地高聲吟唱。顧子敦正好遇到他,也懷藏一

個酒杯,于是靠近他的酒樽和他對飲。伯筠不問,顧子敦也不和他說話。酒喝完了,各自散開。

材料二: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

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

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

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科學與藝術

①早在100多年前,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

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科學與藝術是

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

②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關于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學

求真和藝術求美也無須贅言。科學追求的美主要是和諧之美和簡潔之美。至于藝術求真,是藝術家通過自

己的感悟把事物的本質揭示出來,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原則。

③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新性是最主要的。只不過在藝術那里把創新性叫作“藝

術風格例如,李白的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是浪漫主義風格;杜甫的詩則“深沉蘊蓄,抑揚曲折”,

是現實主義風格。

④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空起高樓的,

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認為,提

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僅僅是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

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

⑤科學與藝術在人類早期是統一的,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才逐步分化。福樓拜早在19世紀中葉

就預言:“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山頂會合。“科學

與藝術的相互交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特征之一。

⑥藝術的科學化已經逐步成為現實,很多藝術創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我的理解有

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通俗風趣,

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在某

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不僅要對現有科學或技術的神奇富有想象,而且要大膽設

想和預測科學技術未來可能的走向,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

(摘編自嚴加安《科學與藝術》)

【文本二】

①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

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但是,杰出人才對于自己去追求創新有著更為高遠的想法。邱

成桐院士認為,數學的美和藝術的美是相通的,真和美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對美的探究和追求是讓數學家

不停鉆研的動力。

②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

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種功利的獲取。在這種狀態下產生出的科研成果,通

常具有典范的價值。

(摘編自沈致隆《科學與藝術的聯系和交融》)

10.文本一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11.科學研究怎樣才能創新?請結合文本一第④段和文本二簡要概括。(4分)

12.下面的材料,能作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材料嗎?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

《磁流體藝術:綻放》是2024年“第六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展出的作品,它以視頻形式呈現

了納米級的磁性顆粒形成的磁流體,在磁力、重力和張力的共同作用下自由流淌所產生的優美造型。視頻

畫面呈現的造型如同綻放的花蕾,又似翩翩起舞的精靈。

【答案】10.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問題,

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11.需要科學研究者有長期的知識積累,有豐富的想象力,有堅強的意

志,探究和追求美。12.能。“理由”示例:《磁流體藝術:綻放》這一作品用美麗的視頻畫面展現磁

流體流淌所產生的優美造型,既向大眾普及了磁流體的相關科學知識,又讓大眾感受到藝術之美,這與第

⑥段中“科普要藝術化”(“科學要藝術化”)的觀點相符。

【解析】10.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

根據第①段“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

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

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可知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同時提出“科

學與藝術有什么共性”這個問題。根據第②段“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

第③段“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新性是最主要的”可知②③段都是回答第①段的問

題。故第①段的作用概括為: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

么共性”的問題,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

11.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與概括。

根據文本一第④段“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

空起高樓的,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

長期的知識積累,有豐富的想象力;根據文本二第①段”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

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可知:科

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堅強的意志;根據文本二第②段“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

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

種功利的獲取”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對美的探究和追求能力。

12.本題考查分析論據和論點關系的能力。

根據文本一第⑥段”藝術的科學化已經逐步成為現實,很多藝術創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

我的理解有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

通俗風趣,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

視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可知作者的兩個觀

點:一是藝術要科學化;二是科學要藝術化。《磁流體藝術:綻放》這一作品用美麗的視頻畫面展現磁流體

流淌所產生的優美造型,既向大眾普及了磁流體的相關科學知識,又讓大眾感受到藝術之美,這與第⑥段

中“科普要藝術化”(“科學要藝術化”)的觀點相符。故這一段材料能作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材料。

閱讀下面的文學類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永遠的雪域高原

喬正芳

①那天下午,天氣好得出奇。夾雜著黑絲的緋紅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點燃。看得久了,便感覺目迷

神搖。

②連長站在山坡上。馬上就要轉業了,這雪原、邊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戀和不舍。戰士小洪默默

地站在他身邊。

③連長注視著前方,似自言自語:“我來和老班長告個別。’'小洪知道老班長是連長心里永遠的痛。那

是連長剛來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長巡邏,不慎摔下懸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長為了救他被永遠地埋在了

雪原……

④小洪想起他剛來雪原時,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那天,連長偷偷塞給他一個蘋果,要知道,在零下

三十攝氏度的雪原上,一個新鮮的蘋果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小洪吃完,頓覺神清氣爽,病似好了大半。

這時,聽到門外巍巍的哭聲:“我的蘋果呢?誰偷了我的蘋果?”原來,連長家嫂子帶著六歲的兒子巍巍來雪

原探親,嫂子歷經千辛萬苦帶來一袋蘋果,給見到的戰士每人一個,最后一個留給了巍巍。

⑤連長看起來有些低落。小洪抬起頭,忽見大團的紅云已變成灰云,滾動著洶洶而來。眨眼工夫,狂

風裹挾著暴雪似千萬條巨鞭狠狠抽來。連長一把摟住小洪,猛一側身,靠在了一塊巨石上。只覺耳邊山呼

海嘯、地動天搖,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見的巨手瘋狂撕扯、搖撼……

⑥也不知過了多久,他們睜開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蟻。

⑦“連長,我們還能回去嗎?''小洪快哭了。

⑧“能!當然能!'‘連長笑著說,“我當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險沒見過!等天亮了,部隊一定會來救

我們的。“

⑨看著連長胸有成竹的樣子,小洪點點頭。

⑩時間在慢慢熬著,也不知幾點幾分了。

?棉大衣被冷氣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層鐵皮。小洪手腳麻木,茫然四望,看著因長期在高原生活而心

臟早已出問題的連長,心一點點沉下去……

?連長掏出一支煙,哆嗦著手點燃,遞給小洪。平時,連長是不允許他們抽煙的。過了會兒,連長又

掏出一顆糖,想塞到小洪嘴里。小洪搖搖頭,他知道連長患有低血糖,更需補充能量。

?連長咳嗽了幾聲,問:“小洪,你父母最近來信了嗎?“見小洪不回答,他又說:“你是家里的獨子,

父母是不是特盼著你早點娶個媳婦?”

?小洪的眼淚嘩地流了下來。連長拍拍小洪的肩:“我有個侄女,在我們縣醫院當護士,人長得蠻漂

亮。我嫂子托我在部隊里給物色個對象,我觀察了很久,覺得你最合適!本想過幾天再告訴你的……”

?小洪抬起頭,眼里閃爍著星光。連長狡黠地問:“小洪,如果你倆成了的話,你該稱呼我什么?”

?小洪紅著臉說:“叔叔。"

?連長說:“不對,是叔丈。”

?小洪笑了。連長一鼓作氣,說:“來!打起精神,先給叔丈捶捶后背揉揉肩。”

?……

?天終于亮了!搜救的直升機出現了!小洪激動地揮手,跳著喊著,可皚皚雪原里,他的聲音和身影

實在太渺小了。

?連長嘴唇青紫,喘息著說:“小洪,咱分頭行動。兩個目標,更好。”

?小洪手腳并用拼力朝東爬去。過了一會兒,他驚喜地發現,直升機朝著他們越飛越近。

?“連長!”小洪猛一回頭,驚呆了:只見一團熊熊烈火,燃燒,舞動,似一只浴火的風,似一條騰空

的龍!——是連長!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褲、內衣全都點燃了...

?第二年,小洪陪著嫂子和巍巍來給連長掃墓。巍巍將一個蘋果放在爸爸墓前,他說要讓爸爸嘗嘗家

鄉的新蘋果。

?嫂子要回去了。小洪鼓足勇氣提起連長的侄女,嫂子很詫異:“他們家三代單傳,只有他這一個兒

子,哪有什么侄女?”

?小洪的眼淚瞬間決堤。他抬頭挺胸,朝著連長的墓碑,莊嚴地行了一個軍禮。

(選自《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第2期,有刪改)

13.梳理故事。小說在“連長救小洪”這一大故事中包裹著幾個小故事,請梳理并概括出來。(4分)

14.賞析手法。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富有表現力,請賞析第⑤段中畫線句的作用。(3分)

15.品析物象。小說中常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物象,本文在第④段和第?段都寫到蘋果,這在內容和結構上

有何作用?(3分)

16.鑒賞情節。小洪最后得知連長并沒有侄女,這樣安排情節有何妙處?(3分)

17.人物評述。小洪想為連長撰寫一段碑文,表達對連長的贊頌和敬意。請你替他完成。(50字以內)(3

分)

【答案】13.連長回憶老班長為救他犧牲在雪原;小洪病倒時,連長偷偷地拿來自己兒子珍藏的蘋果給他

吃;連長和小洪被困雪原,連長用煙和糖鼓勵小洪,還許諾給他介紹對象;連長犧牲自己,點燃衣物發出

信號,成功引來搜救直升機。14.通過描繪惡劣的自然環境,形象地描繪了暴風雪來臨前的緊張氣氛,

讓讀者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危險;突出了連長和小洪面對困境時的勇敢和堅韌,展現了他們作為軍人的英勇

形象;為下文連長和小洪被困雪原的情節埋下伏筆,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15.內容上體現了連長

的關愛和照顧,引發小洪對連長的感激;結構上,蘋果的出現使文章情節更加緊湊,首尾呼應,強化了文

章的主題。16.這一情節揭示了連長為了讓小洪有活下去的勇氣而編造的謊言,展現了連長無私奉獻、

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使連長的形象更加立體和感人。這個情節進一步強化了文章的主題,即軍人的無私

奉獻和戰友間的真摯情感。連長為了救小洪而編造謊言,最終犧牲自己,體現了軍人的大無畏精神和犧牲

精神。這個情節的安排,使故事情節更加波瀾起伏,增加了小說的戲劇性,讓讀者在揭示真相的時刻感受

到強烈的震撼,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17.示例:連長,您是雪域高原上的英雄,無私奉獻,舍己救

人。您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向您致敬,永遠懷念您

【解析】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

根據第③段“小洪知道老班長是連長心里永遠的痛。那是連長剛來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長巡邏,不慎摔

下懸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長為了救他被永遠地埋在了雪原……”可知,老班長為救連長犧牲在雪原。

根據第④段“小洪吃完,頓覺神清氣爽,病似好了大半。這時,聽到門外巍巍的哭聲:'我的蘋果呢?誰

偷了我的蘋果?'原來,連長家嫂子帶著六歲的兒子巍巍來雪原探親,嫂子歷經千辛萬苦帶來一袋蘋果,

給見到的戰士每人一個,最后一個留給了巍巍”可知,小洪病倒時,連長偷偷地拿來自己兒子珍藏的蘋果

給他吃。

根據第?段“連長掏出一支煙,哆嗦著手點燃,遞給小洪”“連長又掏出一顆糖,想塞到小洪嘴里”,第

?段“我有個侄女,在我們縣醫院當護士,人長得蠻漂亮。我嫂子托我在部隊里給物色個對象,我觀察了

很久,覺得你最合適!”等可知,連長和小洪被困雪原,連長用煙和糖鼓勵小洪,還承諾幫小洪介紹對象。

根據第?段“他驚喜地發現,直升機朝著他們越飛越近”,第?段“只見一團熊熊烈火,燃燒,舞動,似

一只浴火的風,似一條騰空的龍!一一是連長!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褲、內衣全都點燃了……”可知,連

長犧牲自己,點燃衣物發出信號,成功引來搜救直升機。

14.本題考查環境描寫作用分析。

根據第⑤段“忽見大團的紅云已變成灰云,滾動著洶洶而來。眨眼工夫,狂風裹挾著暴雪似千萬條巨鞭狠

狠抽來”可知,這段環境描寫通過“紅云變灰云”、“滾動”、“狂風”、“暴雪”等詞語,生動形象地

展現了暴風雪來臨前的劇烈變化和惡劣天氣,營造出緊張而危險的氛圍;同時,這樣極端的環境突顯了連

長和小洪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冷靜和堅韌,表現了他們作為邊防軍人的英勇無畏;止匕外,這樣的描寫也為

下文兩人被困雪原、連長用生命發出求救信號的情節做了鋪墊,推動了故事的進展。

15.本題考查文章特定物象作用分析。

內容上,根據第④段“連長偷偷塞給他一個蘋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攝氏度的雪原上,一個新鮮的蘋果

對于他們意味著什么”可知,這體現了連長對戰士的關愛和照顧,他愿意把自己的“奢侈品”分享給小洪,

展示了連長高尚的品質和對士兵的深厚情誼。結合第?段“巍巍將一個蘋果放在爸爸墓前,他說要讓爸爸

嘗嘗家鄉的新蘋果”可知,連長的兒子把蘋果送給爸爸,這一定會再次引發了小洪的回想,會引發小洪對

連長的感激。

結構上,蘋果作為關鍵的物象,先在第④段出現,后在第?段再次提及,形成鮮明的呼應。這種前后照應

使得小說的結構更加緊湊,強化了“蘋果”這一象征符號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蘋果的反復出現不僅串聯

起連長和小洪之間的故事,還象征著軍人之間的忠誠、關愛和傳承,深化了小說的主題一一在艱苦的環境

中,軍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無私奉獻精神代代相傳。

16.本題考查情節的作用。

內容上,連長在小洪生命垂危之際,用他那句“我還有個侄女在家等我呢”,巧妙地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

言。這個謊言背后,揭示了連長的無私與高尚,他犧牲了自己虛構的親情,只為了讓小洪在絕望的戰場上

找到生存的理由和力量。這種無私奉獻和舍己為人的品質,在連長對小洪的關愛與鼓勵中得到了淋漓盡致

的體現。結構上,當故事發展到高潮,連長犧牲的那一刻,小洪才得知“連長并沒有侄女”,這一反轉如

同晴天霹靂,打破了之前的預期,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震撼。這個情節的設定,使得故事的敘述產生了戲

劇性的張力,連長的犧牲變得更加悲壯,也使得故事的結構更加緊湊且富有深度。此外,連長的謊言揭示

了戰爭環境下,戰友之間的相互扶持和對生存的渴望,超越了血緣關系,塑造了一種超越生死的戰友情誼。

這種情誼成為他們對抗困難,勇往直前的動力。

1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理解評價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解答時,回顧連長的英雄事跡,思考他的形象特點,

如勇敢、無私、奉獻等。根據這些特點,用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對連長的敬意和贊頌。控制字數在50字

以內,確保語言精練、意義明確。

示例一:連長,您如雪山之巔的燈塔,用生命的光芒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向您致敬,我們心中的英雄!

名著閱讀(4分)

18.以下是九年級某班閱讀名著《水滸傳》的任務單,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閱讀策略內容呈現閱讀任務

(1)如果要探究宋江的領導力,可以選讀

第八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內容呈現”里的哪幾回?(2分)

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

關注章回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蔣門神

目錄

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張順活捉黃文炳(2)請結合《水滸傳》整本書,提出一個

第五十七回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有價值的探究問題并寫下來。(2分)

【答案】(1)第四十一回和第五十七回

(2)我們如何看待《水滸傳》中“打殺”情節?

【解析】本題考查名著內容與探究。

(1)第八回、第十六回、第二十九回中,宋江并未出場。故不可探究宋江的領導力。

第四十一回:眾好漢大敗江州官軍,到穆太公莊上飲酒。宋江提議攻打無為軍,派侯健、薛永、白勝去城

內做內應。石勇、杜遷扮為乞丐在城門左右埋伏。用火燒了黃文炳的家。拿走銀錢。黃文炳從江州回家,

在船上被李逵,張順擒拿。

第五十七回:徐寧向眾好漢演示鉤鐮槍法,并教出了一支鉤鐮槍部隊。時機成熟,宋江制訂了作戰方案。

決戰到來,梁山好漢巧妙將連環馬隊誘進鉤鐮槍和撓鉤部隊的伏擊圈,最終全殲了呼延灼的連環馬軍,俘

虜了韓滔。

從以上兩個章節中可以看出宋江的智慧和領導力。

(2)本題考查名著探究,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各位好漢上梁山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第三部分(50分)

19.閱讀下面材料,住施[博作文。

同學們交流登山成功的經驗。

有同學說:“想要放棄的時候,望望山頂,提醒自己山頂越來越近,就能找回希望。'‘有同學說:“特

別疲憊時,回頭看看,發現自己已經登了這么高,便會重振精神。''有同學說:“這時候也可以停一停,喝口

水,調整調整,再繼續走。''有同學說:“不怕慢,就怕站,這時候不能停,要堅持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師說:“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這些登山成功的經驗,其實也是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碼。”

(1)請以“我的成功密碼”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

要求:①觀點明確,有理有據;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一:

我的成功密碼

在人生的征途中,每個人都在尋找著通往山頂的路,而我,在那次數學競賽的準備過程中,解鎖了我

的成功密碼。

那是一個初夏,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我的書桌上,與堆疊如山的習題冊形成鮮明對比。我報名參加了全

國中學生數學競賽,這對當時的我而言,無疑是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峰。起初,滿腔的熱情驅使我夜以繼日

地沉浸在數字與公式的世界里,但隨著時間推移,難題的累積,我開始感到力不從心,山頂似乎遙不可及。

正是在這個時刻,我第一次運用了我的成功密碼一一堅持與小目標。我告訴自己,不怕慢,就怕站,

哪怕每天只解決一個問題,也是一種進步。于是,我開始制定每日攻克的小目標,每當達成一個,便在日

歷上標記,那些紅色的勾逐漸連成了一條上升的曲線,提醒我離山頂越來越近。

然而,高強度的學習讓我身心俱疲,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這時,我采取了第二個策略一一適時回顧

與調整。某個周末,我暫停了常規的學習計劃,選擇去郊外徒步,清新的空氣和自然的寧靜讓我有了重新

審視自己的機會。回望來時的路,我發現,原來我已經走了這么遠,那些曾經困擾我的難題,現在看來也

不過爾爾。這次短暫的休整,讓我重燃了斗志,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當然,我也學會了在奮斗的旅途中合理休息。每晚,我會留出時間閱讀,讓緊繃的神經得以放松;每

周,至少安排一次與朋友的聚會,分享彼此的快樂與煩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卻像甘霖滋潤了干

涸的心田,讓我在緊張的學習中也能保持活力。

最終,當我站在領獎臺上,手握獎杯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我明白,正是那份堅持、

適時的回顧調整、合理的休息,構成了我成功的關鍵密碼。它們不僅助我登上了數學競賽的頂峰,也將成

為我未來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指引我在每一個挑戰面前都能勇往直前。

例文二:

攜堅持與調整,攀成功之峰

人生如登山,在攀登的過程中,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