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蟋蟀的住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11 蟋蟀的住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11 蟋蟀的住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11 蟋蟀的住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11 蟋蟀的住宅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蟋蟀的住宅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四上11蟋蟀的住宅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以“觀察與發現"為編排主題,以“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為單元閱讀目標。課文節選自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德的《昆蟲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通過細致而持續地觀察,真實生動地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修建住宅的過程。這篇課文有著鮮明的語言特點:

1.闡述的內容源自作者細致入微的持續觀察,因此敘述的語言真實、科學、嚴謹,這是說明性文體的基本語言特征;

2.通篇采用擬人化的表達方式,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語言生動形象且通俗易懂,符合中年級學段學生的認知特征;

3.隨機穿插“我"的行為和心理描述,避免了說明性文章的枯燥乏味,給文字增添了情感性和生活情趣。同時也給學生啟示: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善于觀察、堅持觀察,就會有有趣的發現。

學習這篇課文,一要落實“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這一單元訓練要素,二要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學習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方法,體會擬人化表達方式的妙趣。

這一課時的教學,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從“選址"慎重、“洞穴”隱蔽、“住所"衛生三個方面去閱讀體悟蟋蟀住宅“特點”,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

學習時,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與概括難度不大,會通過瀏覽、默讀、圈劃等方式提取信息,但是對于洞穴為什么是“傾斜的隧道"彎彎曲曲”九寸深,一指寬"一叢草半掩著”等現象背后的原因探究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時,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閱讀,在第二自然段的“選址"特點和第五自然段的“隧道”“出口"平臺”的特點之間建立起聯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將思維過程外化,并通過集體討論、點評講解的方式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與分享。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蟋蟀住宅選址精準、結構精巧的特點,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偉大的工程”的原因。

2.能從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中,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體會觀察的樂趣。并學習連續觀察事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用心發現、合理表達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從課文準確生動的表達中,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體會觀察的樂趣。并學習連續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仔細觀察、用心發現、合理表達的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板塊一:揭題解題初讀體會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蟋蟀的住宅

(宅,翹舌音,下半部分書空)

2.出示圖片,認識蟋蟀:

(1)師:蟋蟀,認識它嗎,在哪里見過

(2)引導讀第一自然段:蟋蟀是昆蟲界的歌唱家,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向我們做了介紹,誰來讀一讀

(3)理解住宅:

師:蟋蟀的出名除了唱歌,還有什么(住宅)什么叫住宅(居住的地方)

文中還出現了兩個詞(出示:巢穴洞穴),也是指居住的地方,這是指誰居住的地方(動物們)

蟋蟀是昆蟲,是小動物,為什么把它居住的地方稱為住宅(擬人化)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以題目為切入口,讓學生體會擬人化寫法的好處,帶著這種寫作手法來體會課文。】

板塊二:介紹作者了解生平

這個無比熱愛小昆蟲的人叫法布爾,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嗎

出示作家生平及《昆蟲記》圖片:

法布爾,法國人,昆蟲學家,科普作家,以《昆蟲記》一書聞名于世。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連續細致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繁衍、各種爭斗,將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生動的筆記,編寫成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大概了解作者生平,粗略感知法布爾在寫《昆蟲記》時進行了細致的連續的觀察,為精讀課文做鋪墊。】

板塊三:朗讀課文理清脈絡

1.看看課題,想想內容,請提出自己的問題。

預設回答:一是蟋蟀的住宅是怎樣的二是蟋蟀的住宅是如何修建的課文就是從這兩方面來寫的。

2.理清段落:

特點(2--6)自然段;修建(7--9)自然段這節課,我們重點來學習蟋蟀住宅的特點。

【設計意圖:理清課文脈絡,大致了解文章內容與段解,為之后找蟋蟀住宅的特點和“為什么說這是一項偉大工程"做好段落定位。】

板塊四:探究特點初識住宅的偉大

1.探究住宅選址:

師:住宅要修建,得先選址,蟋蟀選址的標準是什么呢(板書)為什么要選擇排水優良、陽光溫和的地方

2.引導關注其他昆蟲住所,句式訓練:

文中還寫了其他昆蟲的住所,它們的住所又是怎么樣的呢你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句式訓練:

別的昆蟲的住所是____,得來__,棄去______。

蟋蟀的住宅是____。

3.作比較,突出蟋蟀選址的慎重:既然課文為“蟋蟀的住宅”,為什么要寫到其它昆蟲的巢穴什么叫慎重

你看,作者通過比較,寫出了蟋蟀選址的慎重,寫得多么巧妙。

4.學習五六自然段,探究住宅特點

(1)過渡:選好了住址,我們去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讀讀五六自然段,在文中選擇關鍵詞句圈畫。

(2)學生自行圈畫關鍵詞,教師巡視,及時點撥指導。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學生交流,教師板畫,結合評價,深化理解,相機朗讀。

①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

板畫:陽光堤岸隧道,“青草叢中”,“朝著陽光”

師:洞口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傾斜"

小結:哇,蟋蟀好聰明,果真選了一個排水優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的地方呢!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②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

板畫:“一叢草”“半掩"

師:為什么要在出口有一叢草半掩著呢

(這一叢草是它的大門,將自己隧道隱藏起來,這樣才安全)。

師:這叢草怎么不全掩著呢

(出入方便、通風、利于光線投射,排水優良)

師:蟋蟀最喜歡吃草了,為什么不把這叢草吃掉呢

小結:蟋蟀的住宅出口隱蔽,又安全又方便,看來法布爾深深地了解蟋蟀的生活習性。

③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師修正板畫:順著山勢,減少勞力,聰明。九寸深,一指寬:直觀演示,深度和寬度適中,大小適宜

師:作者怎么會知道的天天看,親自量。

看來法布爾對蟋蟀進行了跟蹤式的觀察:連續不斷,耐心細致。

小結:看,法布爾用數字說明,用細膩的筆觸告訴我們,2、3厘米的小小蟋蟀造了這樣一條彎彎曲曲深深的隧道,令人驚奇。

④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此時此刻,想一想,蟋蟀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

⑤小結:學到這兒,你知道達爾文稱為什么稱法布爾為“罕見的觀察者”嗎(出示:法布爾頭像,罕見的觀察者)

法布爾觀察細致入微,把蟋蟀住宅的特點寫得真實生動。

⑥齊讀第五小節。再次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以及生動形象的表達。

引導概括洞內特點:誰能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一下內部的特點(簡樸、清潔、干燥、衛生.....)

發現表達順序:洞外,洞內,你發現他的觀察和表達的順序了嗎(從外到內)為什么要這樣寫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關鍵詞句,仔細分析住宅的特點,同時板畫蟋蟀的住宅,讓學生更直觀感受住宅設計的精巧和樣子,體會法布爾觀察得十分仔細。】

板塊五:感悟蟋蟀住宅工程的偉大

1.說工具:蟋蟀的住宅選址優良,洞外洞內安全舒適。蟋蟀怎么會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沒有。

這句話的意思是(它沒有特別好的工具)

2.發感嘆:怪不得法布爾發出感嘆--“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這項工程的偉大,讓我們留下問題下節課再討論。

3.談收獲:今天,我們跟隨法布爾學習了蟋蟀的住宅,你學到些什么

第二課時

板塊一、談話導入初識“偉大”

1.導入:上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脈絡,找出了蟋蟀的住宅的特點,感受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今天我們再來閱讀文章,找一找文中作者對蟋蟀的住宅的最高評價是什么

2.學生默讀回顧,尋找答案: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3.過渡:作者這樣說僅僅是因為蟋蟀住宅的這些特點嗎還有什么原因呢讓我們結合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來看一看。

【設計意圖:鏈接上節課所學知識,溫故知新,鏈接文章,引發思考,提高效率。】

4.學一學“工程師"

(1)閱讀思考:這座住宅的偉大還體現在哪里

(2)默讀課文第7-9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

①用“”畫出蟋蟀修建住宅過程中不同階段表示時間的語句。

②結合這些時間,說一說蟋蟀修建住宅的過程。

板塊二:小組匯報展示交流

1.小組代表分享找出的蟋蟀修建住宅過程中不同階段表示時間的語句,其他同學說一說從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預設1: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

得到的信息:這段時間用來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

預設2:余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兒,明天做一點兒。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氣暖和……得到的信息:長時間整修

教師追問:從這些帶有時間的詞句我們能發現什么

預設:法布爾觀察蟋蟀是個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時興起。

教師總結:像法布爾這樣長期的、不間斷地觀察就叫做“連續觀察"

2.提問:同學們,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

預設:足和大顎。

3.提問:文中是如何描寫蟋蟀的工具的呢

請你默讀課文,快速找出關鍵詞。

預設1:“蟋蟀并不是挖掘技術的專家,它的工具是那樣柔弱,所以人們對它的勞動成果感到驚奇。”

教師總結:工具柔弱。

預設2:“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畫出關鍵詞“簡單”。

教師總結:工具簡單。

4.圈畫蟋蟀建造住房時的動詞:蟋蟀是怎樣用這既柔弱又簡單的工具,建造“偉大"的住宅的呢找出蟋蟀建造住房的句子,并圈畫出動詞。

預設:第七自然段。畫出動詞:扒搬踏推鋪。

教師提示:蟋蟀這些動作在漫長的時間里一次又一次的重復,是蟋蟀勞動強度大的體現,它說明了什么從中你讀出了什么精神

學生思考后回答。

預設:說明蟋蟀建筑住宅的艱難與辛苦,從側面反映了蟋蟀的勤勞、不肯隨遇而安。

5.看圖,結合課文內容連線。

教師出示蟋蟀圖片和關鍵詞,指名學生連一連。

用自己的話介紹蟋蟀住宅的修建過程吧!

預設:

選址:不肯隨遇而安,排水優良,有溫和的陽光(朝著陽光的堤岸)

動工:大多是在十月

挖掘:扒土(前足)→搬土塊(大顎)→踏地(后足)→推土、鋪土(后腿上的兩排鋸)

整修:即使在冬天

5.師:結合上節課學習的蟋蟀住宅的特點,說說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

指名學生發言,教師相機總結:蟋蟀,這個不起眼的小生靈,僅僅靠它簡單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闊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這樣精致舒適的住宅。對于這么柔弱的小生命來說,這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工程呀!

(板書:偉大的工程)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蟋蟀建造住宅時動作的理解。為下面進行復述打基礎。】

板塊三:聯系資料體會語言風格

1.出示關鍵句“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

教師提問:將蟋蟀修建住宅的時間與作者的觀察聯系起來,你又有什么發現

預設:作者有恒心、有耐心、同時又十分細心。

2.讀文字資料,談談感受:

(1)作者僅僅是觀察了這樣一個冬季嗎

【出示文字資料】: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他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酷愛昆蟲。56歲時,法布爾用自己所有的積蓄購買了一片荒地,專門用來放養昆蟲。在這片荒地上,法布爾進行了長達30年的觀察,揭開了昆蟲世界的許多秘密,并寫成了《昆蟲記》。

(2)引導想象,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30年來,法布爾在荒石園是怎樣觀察昆蟲的?

提示:瞧,清晨太陽剛剛探出頭,法布爾在怎樣觀察昆蟲正午太陽高照,炎熱難耐,法布爾在怎樣觀察昆蟲

夜深人靜,大家都已熟睡,可是法布爾還在怎樣觀察昆蟲寒來暑往,瞧啊,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法布爾都沒有放棄觀察,他還在……

教師過渡:在長達30年的觀察中,蟋蟀以及那些生活在荒石園的小昆蟲,在作者眼里已經化作了充滿靈性的生靈。我們一起來感受他生動的表達吧。

3.找一找,說一說:找出課文中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語句。

預設1:“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還由于它的住宅。”圈畫出“唱歌"住宅”。

預設2:“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絕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圈畫出“耙掃”“收拾"彈琴”“門"平臺”。

預設3:“屋子的內部沒什么布置,但是墻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生。"

4.比一比,說一說:

(1)下面的片段在表達上與課文有什么不同

【蟋蟀體形微扁,頭部圓形,觸角長,呈線狀。有翅時,翅平疊于軀體上。多數體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淺不一。雄蟲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產生求偶鳴聲。多數雌性的產卵器很顯著,呈筒狀或針狀。】

預設:片段中的說明性文字具有簡潔,表達準確清楚,不帶情感色彩的特點。而文中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讀來栩栩如生,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2)比一比,品一品:都是寫蟋蟀鳴叫,兩位作者的表達有什么不一樣

“雄蟲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產生求偶鳴聲。”

“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預設:法布爾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蟋蟀講究衛生、喜愛音樂、熱愛生活、富有情趣。

教師小結:要想像法布爾這樣寫出生動有趣的文章,我們首先要學會像他一樣處處留心,耐心細致地去探尋我們周圍的事物。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進行連續觀察,一定能收獲到意想不到的觀察結果。

【設計意圖:激發想象,深化對作者性格的認識。】

板塊四:對比文章鞏固提高

1.對比《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窩》,說說它們的異同。

預設:《蟋蟀的住宅》和《燕子窩》的異同

相同點:都對動物進行了連續細致的觀察,善用擬人,文章讀起來生動有趣。

不同點:《燕子窩》用日記的形式記錄觀察結果;《蟋蟀的住宅》是將長期觀察的結果整理成一篇文章。

2.把《燕子窩》與《爬山虎的腳》課后資料袋做比較,看一看觀察記錄和觀察日記有什么聯系與不同。

預設:觀察記錄和觀察日記的聯系與不同

【設計意圖:不同風格文章的比較,讓學生能更加深刻感受語言的不同帶給人不同的感受,引導學生學習用生動的語言文字來寫觀察日記。】

板塊五:總結歸納布置作業

1.主題概括。

本文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建造)的過程,說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贊美了蟋蟀(認真工作)、(辛苦勞動)的精神。

2.課文小結

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蟋蟀住宅的特點及挖掘過程,這與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是分不開的。我們不僅要學習蟋蟀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要學習法布爾耐心細致觀察的習慣和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整體回顧,加深印象,將知識串聯起來,融會貫通。】

板書設計

11蟋蟀的住宅

住宅選址:溫和的陽光、排水優良、隱蔽

住宅布局:平臺、大廳、臥室

住宅外部:向陽、便于排水、大小適宜、洞口隱蔽、平臺平坦

住宅內部:光滑、平整、簡樸、清潔、干燥、衛生

教學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點,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作者觀察的特點,讓學生結合文本,學會觀察,學會寫作。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課題質疑來引起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系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適時地進行擬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