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集錦-經濟類、交通類_第1頁
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集錦-經濟類、交通類_第2頁
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集錦-經濟類、交通類_第3頁
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集錦-經濟類、交通類_第4頁
高中地理綜合題解題思路集錦-經濟類、交通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經濟類一)農業79.農業生產特征農業的地位、生產結構(各部門所占比重)、地域類型、主要農產品種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牧產品、林產品、水產品等)及分布地區、耕作方式及耕作制度、單位面積產量、生產水平(商品率、集約化程度、機械化和專門化水平等)、生產經營方式、主要生產基地等。

【例】東北平原的農業生產特征:以商品谷物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和高粱;單產高;農產品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以國營農場生產為主,是我國優質玉米的主要產地等。80.農業區位因素(農業生產條件)一)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氣候(熱量、降水、光照、晝夜溫差);3)水源(灌溉條件)。二)社會經濟因素:1)市場需求量(決定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2)交通是否發達便利;3)國家政策(支持或鼓勵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4)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5)科技水平(基因、育種、冷藏和保鮮技術等);6)工業是否發達(提供技術和機械設備)。【例】冀中南、魯西北和豫北商品棉基地的區位優勢。

1)自然因素:地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光、熱資源豐富,降水適中。2)社會經濟因素:勞動力豐富,植棉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場廣闊(棉紡織工業基礎好)。塔里木盆地種植長絨棉的有利自然條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灌溉水源充足。81.分析農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

1)(角度)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分析;2)(內容)從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和氣象災害等方面分析;3)(時間)從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條件分時段分析。

82.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利: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和牧草的生長。弊: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繁。【例】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

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降水少,天氣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長和采摘。不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83.某地農業區位遠離市場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國的冬季瓜果供應地、美國南部陽光地帶種植花卉和蔬菜供應北方市場等。原因:1)該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優越;2)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3)農產品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展。84.海洋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魚類餌料豐富)。2)緯度位置:地處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3)大河入??谔帲喝牒:恿鲙碡S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4)洋流:在寒流與暖流交匯或有上升流處(或有離岸風影響),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的營養鹽類,魚類餌料豐富。85.城郊農業的區位選擇1)農業的單位面積產值:主要農產品的單位面積產值,由高到低分別是:花卉>乳牛>塘魚>林果>蔬菜>糧棉。2)地價:離城鎮越近,地價越高,生產成本越高,故城鎮周圍宜布局單位面積產值高的農業類型。3)水源:需水量大的農業類型(如水產養殖、花卉種植等)宜在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資源豐富的地方。4)交通運輸:不同類型的農業對運輸需求的迫切性不同?;ɑ堋⑹卟撕腿榕5鹊纳a應布局在靠近城鎮和交通便利的地方。5)占用土地的面積:占地多的農業類型宜布局在離城鎮較遠的地域,占地少的農業類型宜在離城鎮較近的地域。6)地形:不同的地形宜布局不同的農業類型,丘陵、山地——林果、牧業,平原——種植業,池塘、水庫——水產業。7)環境要求:因噪聲影響產量,故奶牛場、養雞場等不宜靠近機場?!咀ⅰ砍墙嫁r業的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和生態旅游等。【例】上海市郊區農業的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消費量大;交通便利;種植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土地面積小,有利于集約化生產。云南成為我國花卉供應基地的原因。1)氣溫較高,終年溫暖。2)光照較強,水源充足。3)土壤較肥沃。4)交通運輸條件改善。5)冷藏和保鮮技術的發展。86.生態農業的優勢1)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挖掘生產潛力;2)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3)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87.糧食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形多山,耕地面積狹??;氣候、土壤和水源等條件較差;水旱等災害頻繁。2)社會經濟原因:人口多,增長快,人均耕地少;科技水平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等?!纠糠侵藜Z食嚴重短缺的原因。1)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2)氣候干旱,自然條件惡劣;3)亂墾濫伐,過度放牧,加劇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4)農業科技水平低。【例】新加坡淡水和糧食短缺的原因。1)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雖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但無大河和湖泊,徑流量小,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偏少。2)國土面積狹小,耕地少,糧食產量低,人口稠密,人均糧食偏少。【例】澳大利亞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1)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有大面積的干旱、半干旱地區,草原廣闊且優良。2)地下水豐富,自流井多,牲畜飲用水源充足。3)沒有大型肉食動物,牲畜遭受天敵的侵害少,可一年四季露天圍欄放牧。4)冬季溫和,有利于綿羊的生長、繁殖和安全過冬。5)市場廣闊,商品經濟發達。88.灌溉農業的區位自然因素: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鹽堿化等?!咀ⅰ康湫偷貐^: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例】中亞地區農業以荒漠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的原因。1)深居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適宜發展荒漠畜牧業。2)境內有額爾齊斯河、阿姆河、錫爾河等河流,宜發展灌溉農業。青藏高原發展農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利:1)太陽輻射強。2)晝夜溫差大。不利:1)地勢高,氣溫低,熱量不足。2)土層淺薄,土壤貧瘠。3)水源較少。4)交通不便。5)人口稀少,市場需求量小。6)技術落后。湟水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1)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熱量充足。2)晝夜溫差大。3)地形較低平,土壤肥沃。4)灌溉水源充足。89.我國東北地區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足: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煌寥婪柿ο陆?;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注】我國東北地區與美國中部商品谷物農業區的比較。相同點:農業地域類型相同;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不同點:1)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為主。2)科技水平和專業化水平不同。美國的科技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較高。3)單產不同。美國的糧食單產較高。90.我國水稻種植業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夏季氣溫高,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不足:人多地少;受臺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咀ⅰ康湫偷貐^: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91.應對糧食短缺的措施1)開發和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高糧食單產。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3)防止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4)采取有效鼓勵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保證糧食的耕種面積。5)完善糧食儲備制度。云南與海南種植熱帶經濟作物的優勢和劣勢。1)海南地處海島,緯度和海拔都較低,水陸交通便利,熱量較云南豐富。但冬有寒潮,夏有臺風影響。2)云南冬無寒潮、夏無臺風影響,終年溫暖,但交通和熱量條件不如海南。92.生態退耕的影響有利影響:1)擴大林草面積,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2)有利于擴大湖泊、沼澤面積,調節氣候。3)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不利影響:耕地面積減少,農產品產量降低。93.我國畜牧業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內蒙古東部夏季降水較多,有利于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2)社會經濟因素:生產經驗豐富;市場潛力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氣候干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害等嚴重?!咀ⅰ康湫偷貐^:內蒙古草原(我國四大草場:內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咀ⅰ咳樾髽I典型地區:西歐、美國東北部、新西蘭等地區和國家。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濕潤,光照不足,土壤貧瘠,不利于種植農作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地形平坦,草場面積廣大(新西蘭除外)。2)社會經濟因素:人口密集,城市眾多,經濟發達,消費市場廣闊;交通便捷。9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廣大。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冷藏和保鮮技術的進步。95.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一)自然條件:1)地形平坦;2)土壤肥沃;3)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4)灌溉水源充足。二)社會經濟條件:1)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2)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3)大米是亞洲居民的主食。96.農業生產技術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1)大水漫灌易導致土壤鹽堿化。2)過量使用農藥,污染土壤和農產品,破壞生態環境。3)過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二)工業97.工業生產特征工業的地位(在世界、全國或地區總產值中的比重)、發展水平(發達或欠發達)、工業布局(主要工業區、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等)、部門結構(輕重工業、傳統工業和新興工業)、技術水平、工業原料和能源及工業品的對外依賴程度等。

【例】日本工業生產的特征。日本是世界上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之一;工業部門齊全、結構完整;輕、重工業都很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紡織、機械、化工、電子等工業;工業原料、能源和產品銷售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工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98.工業區位因素

一)自然條件:位置(沿海、沿江、沿鐵路、沿高速公路等;靠近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地形、地質等)、水源、氣候。

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提供農副產品和消費市場)、資源(原料和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數量、價格和素質)、技術(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多)。

三)社會因素:政策(扶持和限制)、個人偏好(如歸國華僑投資辦廠等)、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如工業基礎)等。

四)環境因素:影響微觀布局,主要考慮避免和減小“三廢”的危害。【例】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利條件:1)勞動力豐富且素質高。2)科技發達,工業基礎好。3)島國,多天然良港,海運便利。4)水能豐富。不利條件:1)礦產資源貧乏。2)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嚴重。我國南方各省有色金屬工業發達的原因:1)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2)有豐富廉價的水電?!咀ⅰ课覈睾K拇蠊I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1)均位于我國東部沿海,海運便利,有利于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和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于物資、人員和信息的交流。

2)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

3)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臺和東南亞,多“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

4)四大基地中多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例】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1)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長江入海處,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線中點,京滬、滬杭等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利用便利的海運、廉價的河運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2)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類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鋼鐵,鋼鐵企業接近市場,可減少運費,降低成本。

3)水源充足。上海位于長江入???,工業用水充足。

4)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發展的歷史悠久,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發達,能生產“高、精、尖、新”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海南目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的原因。

海南雖蘊藏著豐富的富鐵礦,但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后,市場狹小,因此沒有建立鋼鐵企業。99.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的原因1)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2)可替代的原料越來越多;3)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咀ⅰ课覈匾I基地的區位分析一)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區位分析: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和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和韓國;地理位置優越。2)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遼河)。3)社會經濟因素: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較發達;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低等。不足: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環境污染嚴重。調整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改革開放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二)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區位分析:1)地理位置: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政治中心和重要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2)自然因素: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3)社會經濟因素: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田、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不足:水源和能源不足;污染嚴重。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滬寧杭工業基地(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區位因素:1)位于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2)自然因素: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3)社會經濟因素: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不足:能源和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發展: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四)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輕工業為主)區位因素:1)地理位置:位于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靠近港澳地區。2)自然因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社會經濟因素: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靠近港澳地區,便于引進外資和技術管理;多僑鄉,有利于引進外資和技術;市場經濟發達。不足:能源、資源不足。五)東部沿海工業地帶范圍: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14個沿海開放城市(江蘇:連云港、南通)、4個工業基地。優勢條件:有眾多優良港口和通達國內外許多和國家和地區的海運航線;便于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對外貿易;經濟發達、技術雄厚、基礎較好。發展:大秦鐵路、神黃鐵路;秦皇島煤炭輸出港;秦山、大亞灣、田灣、嶺澳核電站;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六)長江沿岸工業地帶范圍:以滬寧杭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的鋼鐵、輕紡工業區;以宜昌、重慶為中心的電力、冶金等工業區;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西昌為中心的火箭發射基地;湘贛地區的多種有色金屬工業區等。優勢條件: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礦產、水利資源豐富;水運得天獨厚;經濟腹地廣闊。七)隴?!m新鐵路工業地帶范圍:連云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優勢條件:能源充足、資源豐富;沿第二條歐亞大陸橋,交通便利。100.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1)科技發達(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高速交通(航空運輸、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發達便利。3)環境優美?!咀ⅰ俊肮韫取保ǜ呒夹g工業)典型地區: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日本九州島、英國蘇格蘭中部地區、印度班加羅爾等。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2)社會經濟因素:科技發達(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便捷的高速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政策支持(如美國“硅谷”有政府的軍事訂貨)。特點: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高、快、廣”)。發展變化原因:利用遷入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優勢條件。101.傳統工業區存在的問題1)分布過于集中,導致工業用地和用水緊張,社會問題嚴重;2)環境污染嚴重;3)工廠規模較大,轉變經營機制和產業結構受工業慣性的影響較大;3)運輸量較大,交通運輸壓力大?!咀ⅰ總鹘y工業區典型地區: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地區、美國東北部、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等。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2)社會經濟因素:經濟開發早;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業資源支持;市場廣闊。特點:煤鐵資源豐富;以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支柱(資源、結構和規模)。整治措施:略(如魯爾區)。102.傳統工業區的綜合整治措施1)調整工業布局,充分利用鄰近地區的區位優勢,適當分散布局工業。2)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結構多元化。3)因地制宜地合理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4)防治污染,減少“三廢”排放,植樹造林,整治和美化環境,加強生態建設。5)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6)發展科技,提高科技水平,繁榮經濟。103.工業集聚和分散工業集聚:1)意義: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降低運費和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集中處理廢棄物。2)不利影響: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和爭公共設施,加劇資源、能源緊張;加劇工業區的環境污染。工業分散:1)原因:產品“輕、薄、短、小”,便于航空運輸;各地區位優勢不同(市場、勞動力、技術、市場等)。2)意義:有利于緩解老工業基地用地、用水緊張狀況,減輕環境污染。有利于尋找最優區位(接近市場、勞動力豐富地區、原料地、土地租金較低地區等),充分利用各地的區位優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3)不利影響:①不能充分利用基礎設施,不利于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②運輸成本提高。③集聚和規模效益低。104.產業轉移的方向和原因勞動密集型工業、高耗能高污染工業發達地區→落后地區城市→鄉村;東部沿?!形鞑績汝懀粴W美→港澳臺、日韓→中國大陸;中國→非洲、拉丁美洲原因勞動力和土地廉價;自然資源豐富;轉移污染;環保成本低105.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1)對轉出區:有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分散產業與人口,減輕環境壓力,改善環境。不利——減少就業機會,失業人口增加。2)對轉入區:有利——加快工業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不利——環境污染加重。106.城市工業布局的區位因素1)風向:主導風向—盛行風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風頻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2)水源:取用水源便利,產生污水的工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遠離水源。3)距離(即與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規模較大、輕度污染的工業布局在近郊,污染嚴重的工業遠離城區。4)地形:山谷、盆地等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易擴散,不宜布局冶金、化工等工業。5)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間設置防護帶,以避免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6)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大型企業——遠郊,中型企業——近郊,小企業——市內)。7)交通:沿交通線分布。8)環境: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9)資源:盡可能靠近資源分布區(如鋼鐵廠靠近鐵礦基地、火電廠靠近煤炭基地)。10)工業聯系:根據投入—產出聯系合理布局。107.城市工業區的區位特點及原因1)不斷向市區外緣遷移。原因:城市的土地日益緊張;工業污染的問題突出。2)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原因:工業生產需要大量運輸原料和產品等。108.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晴天多,多風(或風力大)、日照強,有利于海水蒸發。2)地形:有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和淤泥質海岸,利于曬鹽。3)位置:避開大河的入海處。三)商業109.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1)(生產能力)有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保證穩定的商品來源。2)(消費市場)有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商業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幾何中心,糧店、小型綜合商店、副食雜店、攤點多建在居民住宅區(市場最優)。3)(交通條件)便利的交通條件(原則:交通最優,如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有利于貨物的集散?!纠可虾3蔀槿珖畲笊虡I中心的原因。1)擁有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和商品經濟發達的腹地。2)有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110.中心商務區(CBD)和大型批發中心的布局原則區域布局原則原因中心商務區(CBD)市場最優人口密集、消費者眾多大型批發中心交通最優位于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四)旅游業111.發展旅游業的意義1)促進經濟發展:①發展國際旅游,增加外匯收入;②發展國內旅游,增加稅收,回籠貨幣,穩定市場;③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④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⑤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縮小地區差異。2)促進文化繁榮:①滿足精神文化需求;②促進文化交流與發展;③促進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3)促進社會進步:①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文明程度;②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③促進社區建設,改善生活環境;④推動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112.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1)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①旅游資源的質量高(旅游景區的等級高,美譽度高):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②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好(數量和類型多、分布密集):在一定區域內景點類型多樣,共同組成景觀群。③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附近無雷同的景點,地域組合好。2)地理位置與交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開發價值大。3)客源市場——靠近經濟發達地區,客源市場廣闊。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服務設施完善,能滿足游客對食、宿、行、游、購和娛等的需求。5)旅游地的環境承載量——區內用地廣,布局合理,環境承載量大?!纠繗W洲西部旅游業發達的原因。1)歐洲西部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景觀豐富多樣;歷史文化燦爛,各地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豐富多彩。2)歐洲西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旅游服務設施完善。113.旅游活動出現的問題環境污染、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對背景環境的破壞;對文物古跡的破壞;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對旅游資源的破壞等。114.旅游景區申報世界遺產的意義1)促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環境的改善;2)申遺成功更有利于景區的保護;3)有利于提升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115.旅游景區修建登山索道的影響利:方便人們登山,尤其是體弱的老人和兒童;可欣賞到壯美的景色;提高景區的環境承載量。弊:對景區背景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116.免費開放某些旅游景點的意義1)能吸引更多的游客。2)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3)延長游客的游覽時間,增加旅游收入。4)還景于民,改善民生。117.保護旅游資源的措施1)加強對旅游資源的監測與管理。如禁止觸摸文物和在旅游區亂涂亂刻等。2)合理調節和控制游客數量,實行淡旺季門票制。3)加強教育,提高游客的道德素質。4)利用數字化和多媒體手段展示旅游資源。118.旅游資源過度開發產生的環境問題及解決措施1)健全環保法規,強化環境管理。2)加強全民教育,提高環保意識。3)搞好環境評價,制定環保規劃。4)加強生態建設,防治環境污染。五)綜合119.產業結構評價、調整方向結構評價結構比例;結構變化(演化)、對比相關地區結構;優劣評價(當地發展階段、當地條件、可持續發展方向)調整方向低耗能低污染;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第二、三產業比重);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清潔生產;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等。120.分析區域的經濟發展區位條件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工農業基礎;資源;勞動力(數量與素質);交通(方式與發展水平);市場;吸引外資能力和對外貿易額;國家政策和開放程度;旅游資源等。121.分析區域開發的區位優勢1)地理區位優勢(地理位置、毗鄰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2)交通區位優勢。3)經濟區位優勢(工業、農業等)。4)資源優勢(氣候、土地、生物、礦產、海洋資源等)。5)人才和科技優勢。6)市場優勢。7)政策優勢?!纠课覈鴸|部地區經濟發達的地理原因。1)氣候濕潤,雨熱同期,利于農作物生長;2)地勢低平,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利用;3)臨海,對外開放早;4)思想開放,競爭意識強;5)交通便利;6)工農業發達,產業結構較優;7)人口眾多,市場廣闊;8)城市密集;9)科技水平高;10)國家政策支持。122.在江南丘陵修建梯田的合理性1)江南丘陵地區坡度較小,開墾梯田不會導致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問題。2)能充分利用土地、光熱等自然資源,增加耕地面積,促進農業發展。123.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1)生態意義: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保護環境,防治生態問題。2)經濟意義: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出,提高經濟效益。3)社會意義: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生活質量。九、交通類124.影響汽車站的區位因素

總原則: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紤]四要素:1)路寬:周圍道路寬闊。2)與市內的交通聯系。3)與市外的交通聯系。4)工程量的大小。長途汽車站1)站前路況(道路寬闊);2)與市內干道和其他交通方式有方便、直接的聯系;3)可深入市中心邊緣設站。市內公交站1)與其他站臺近且錯位;2)距道路交叉口較近;3)靠近商業點;4)避開“十”字路口。125.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一)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起基礎和決定作用)1)水域條件(航行和停泊條件):港闊、水深、岸陡、避風、不結冰,有利于船舶??俊:痈郏貉睾樱睿ńㄔ诤恿鞯那治g岸,即彎曲河流的凹岸和平直河流的地轉偏向力的沖刷岸,淤積少)、流緩、河寬——提供淡水和空間。

海港:水深、易靠岸、港闊、避風浪的海灣內。

2)陸域條件(筑港條件:地質、地形、坡度):地質穩定、地形平坦開闊、坡度較?。ㄓ欣诎才沤ㄖ玫睾透劭谠O備)。二)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1)經濟腹地:經濟腹地的范圍影響客貨流量的大小,腹地的經濟性質決定港口的性質。2)城市依托: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有利于港口建設和發展。3)交通聯系:與河流、鐵路和高速公路等聯運。4)政策條件:如對外開放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纠亢商m鹿特丹港的區位因素。

1)地理位置:位置適中,位于歐洲西部的中部。

2)自然區位:位于萊茵河口,河海聯運便利;港闊水深,不淤不凍,利于航運;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建設。

3)社會經濟因素:經濟腹地廣闊;位于第二條歐亞大陸橋的終點,連接中歐、中亞、東亞等地;以鹿特丹市為依托。126.航空港(機場)的區位條件一)自然條件:1)地形:平坦開闊,以利于跑道建設及飛機起降;地勢較高,坡度適當,利于排水。2)地質:良好的地質條件,保證地基穩定。3)氣候:大氣能見度高,云霧、雷電、大風和暴雨等出現頻率較少。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利于飛機逆風起降。二)社會經濟條件:1)交通: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便于乘客的集散。2)經濟:經濟發達,客貨流量大。三)位置:距市區較遠,地價較低,煙霧少,干擾少,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聯接;不能鄰近學校、醫院和養殖場等,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127.修建交通線路的積極意義1)合理布局交通網,完善和優化當地交通網絡,緩解交通壓力,使交通運輸便利發達。2)縮短兩地間的運輸距離和時間,降低運輸成本。3)加強地區間的交流和聯系,加快資源開發利用和物資流通,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當地和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4)有利于加強民族交流和團結,鞏固國防,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繁榮。128.交通運輸網中線(運輸線路)的區位因素

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區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一)自然因素

1)地形:地形平坦,對交通線路的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鑿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降低坡度;河流湍急,不利航行。

2)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

3)氣候: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水運、航空——防大風、霧等。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二)人為因素

1)合理布局交通網——科學調節交通線網中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2)經濟:區域經濟發達——客貨運量增大,資金充足;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

3)資金——盡量減少橋梁、隧道,以減小工程量,節省投資。

4)人口分布——盡量聯系城鎮和人口稠密區,增加受益人口。

5)環境——干線不穿過城區(“近城不進城”),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減少植被破壞,避免噪音擾民等。

6)政治——如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青藏鐵路一—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

7)科技——科技是保障,可使運輸網伸展到更廣闊的范圍;克服不利自然條件的制約,減少其對車輛運行安全的威脅。如已解決在凍土上修筑鐵路的技術等。129.公路選線的原則

1)國道: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縮短運營時間。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