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_第1頁
《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_第2頁
《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_第3頁
《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_第4頁
《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中國標準分類號

團體標準

T/CECA-G00XX—2024

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

Generalguidelineforaccountingofthecarbonemission

responsibility

(征求意見稿)

2024-XX-XX發布2024-XX-XX實施

中國節能協會發布

T/CECA-G00XX—2024

碳排放責任核算通則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碳排放責任核算的基本原則、核算邊界、核算方法和質量保證。

本標準適用于指導各行業碳排放責任核算方法標準的編制,也可為國家、地區、企業開

展碳排放責任核算提供方法參考。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表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

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

GB/T32150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核算主體accountingentity

具有明確物理邊界的國家、地區或企業。

3.2

核算邊界accountingboundary

與核算主體(3.1)所參與經濟活動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責任考察范圍。

3.3

碳排放責任carbonemissionresponsibility

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由于其行為和決策所應當為之承擔責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4

直接排放directemission

在明確物理邊界內各種活動直接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3.5

間接排放indirectemission

在明確邊界內各類活動消費上游產品,這些上游產品生產過程所對應的直接和間接排放。

3.6

過程排放processemission

在生產、廢棄物處理等過程中除燃料燃燒之外物理或化學變化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3.7

1

T/CECA-G00XX—2024

能源產品energyproduct

作為能源使用的各類產品,例如煤、油、天然氣、電力、熱力等。

3.8

非能源產品nonenergyproduct

不作為能源使用的各類原材料或中間產品,例如鋼材、水泥等。

3.9

產品碳排放基準值carbonemissionbenchmarkofproduct

同一類產品,全行業生產此類產品所導致的碳排放責任的平均值。

注:為消費者消費某類產品應承擔的碳排放責任,或生產者售出某類產品可轉移的碳排放責任。

4基本原則

4.1一致性

碳排放責任的核算能夠有效促進經濟活動參與各方采取適宜的減碳行動,實現“生產側

抓強度,消費側抓總量”的減碳激勵,即使得各方承擔的責任和適宜采取的行動相一致。

4.2平衡性

碳排放責任應當是對直接碳排放的一個分攤,封閉區域內各參與方的碳排放責任之和應

當等于區域總的直接碳排放之和,避免碳排放責任的多重核算或漏算。

4.3單調性

若經濟活動參與方的行為導致了全社會總直接碳排放的增加,那么其碳排放責任也一定

增加。

5核算邊界

5.1根據開展碳排放責任核算的目的,需明確核算主體、核算邊界、以及將涉及的溫室氣體

納入范圍。

5.2國家或地區作為核算主體應具有明確的物理邊界,將物理邊界內各項經濟活動所造成的

碳排放責任納入核算范圍。企業應以企業法人或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為邊界,應將其生

產活動和與相關輔助活動所造成的碳排放責任納入核算范圍。

5.3核算邊界應考慮經濟活動參與者各項生產與消費活動所造成的直接碳排放、能源使用

相關的間接碳排放、以及非能源產品使用相關的間接碳排放、以及各類產品輸出所傳遞至下

游的碳排放責任。

6核算方法

6.1確定主要產品的投入和產出

2

T/CECA-G00XX—2024

應在上述核算邊界范圍內,對核算主體經濟活動涉及投入產出的各類產品類別與對應數

量進行識別和統計,應按照化石能源產品(煤、油、天然氣等使用過程產生直接碳排放的化

石能源)、非化石能源產品(電力、熱力等能源產品)、非能源產品(水泥、鋼材等原材料

與其他中間產品)進行分類識別。

6.2確定主要產品碳排放責任基準值

6.2.1應首先確定相關投入、產出產品的碳排放基準值,各類產品的基準值數值可參考附錄

A或按照6.2.2中方法進行確定。

6.2.2對產品按照功能分類,對同一類產品以全行業生產此類產品所導致的碳排放量的平均

值作為基準值。計算方法如公式(1)和(2)所示。

全行業生產此類產品的碳排放責任總量

產品基準值=(1)

全行業此類產品的年總產量

生產某類產品的碳排放責任

=生產產品造成的直接碳排放(2)

+∑生產產品消耗的上游產品?的量×上游產品?的基準值

?

注:

1)產品基準值不僅包括生產過程中的直接碳排放,也包括使用的各上游中間產品傳遞的碳排放責任;

2)基準值僅考慮物質產品的直接投入所傳遞的碳排放責任,不考慮由于服務等非物質產品投入傳遞

的責任,也不考慮由于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舊所傳遞的責任;

3)某類產品指的是具有相同功能以及下游需求結構的產品的集合,即功能及需求結構相同的產品被

視作一類。例如火電、水電和風電,三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產品的生產方式和上游投入結構,但所

產出的電力具有功能和下游需求上的同質性,因此被視作同一類產品;再如普通碳鋼與硅鋼,普

通碳鋼主要作為結構用鋼,而硅鋼常作為電工用鋼,二者在功能和下游需求上具有差異,因此應

當視作不同產品。

6.2.3當同一生產過程產出多種產品時,將涉及到多種產品之間碳排放責任的分配,分配方

式如下:

生產產品造成的直接碳排放=本環節生產過程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分配系數(3)

生產產品消耗的上游產品量=本環節生產過程消耗的上游產品量×分配系數(4)

分配系數的確認原則如下:

3

T/CECA-G00XX—2024

——優先使用行業公認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例如熱電聯產能耗的火用分攤法,須提供

所使用參數的基礎及計算說明

——沒有公認分配方法時,優先使用物理關系參數(包括但不限于生產量、生產工時等)

進行分配;

——無法找到物理關系時,則依經濟價值進行分配;

——若使用其他分配方法,須提供所使用參數的基礎及計算說明。

6.3確定核算主體的直接碳排放

核算主體的直接碳排放主要與燃料燃燒與和工業過程排放相關,應按公式(3)計算:

直接碳排放=∑第i種燃料燃燒量×第i種燃料直接碳排放因子

i(3)

+∑第i種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i

6.4確定核算主體產品投入產出相關的碳排放責任

核算主體產品投入產出相關的碳排放責任與產品的購入、售出量以及相應產品的基準值

相關,應按公式(4)計算:

產品投入產出相關的碳排放責任

=∑產品i的購入量×產品i的基準值

i(4)

?∑產品j的銷售量×產品j的基準值

j

注:此項碳排放責任可正可負,取決于產品購入售出的種類和數量關系;對于僅有產品投入

而沒有產品產出的終端消費者,相當于其產品的售出量為零,因而其此項碳排放責任恒為正。

6.5確定核算主體的碳排放責任總量

核算主體的碳排放責任應按公式(5)所示計算。

核算對象的碳排放責任=直接碳排放+產品投入產出相關的碳排放責任(5)

注:核算案例見附錄B。

7質量保證

4

T/CECA-G00XX—2024

核算主體應加強碳排放責任核算數據的質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1)建立地區、企業相關產品投入產出的統計與核查制度,包括負責機構和人員、工作

流程和內容、工作周期和時間節點等;指定專職人員負責企業產品投入產出的統計

與報告工作。

(2)根據各類產品的用量、基準值大小、各類直接碳排放源的重要程度進行等級劃分,

對不同等級的產品投入產出數據、基準值、排放因子數據提出相應的要求。

(3)建立產品基準值的校正與更新工作制度,定期對產品基準值數據進行校驗,確保產

品基準值數據的準確與更新。

5

T/CECA-G00XX—2024

附錄A

(資料性)

主要產品碳排放責任基準值示例

單位tCO2/萬元

產品類別碳排放基準值產品類別碳排放基準值

農產品0.45化學原料和化學1.74

制品

煤炭產品1.19醫藥0.59

石油和天然氣產品0.97化學纖維1.44

黑色金屬礦產品1.53橡膠和塑料1.15

有色金屬礦產品1.50非金屬礦物制品3.53

非金屬礦產品1.38黑色金屬4.82

其他礦產品1.37有色金屬1.76

農副食品0.47金屬制品2.18

食品0.54通用設備1.29

酒、飲料和精制茶0.58專用設備1.19

煙草0.18交通運輸設備0.98

紡織品0.83電氣機械和器材1.21

服裝、服飾0.68電子設備0.81

毛皮制品和鞋0.57儀器儀表0.94

木材制品0.83其他制造業產品1.06

家具0.84廢棄資源利用產0.13

紙和紙制品1.08電力及熱力10.88

印刷制品0.75燃氣0.85

文教用品0.93水1.74

石油加工及煉焦產品1.23

6

T/CECA-G00XX—2024

附錄B

(資料性)

主要產品碳排放責任基準值示例

B.1核算對象選取

選取鋼鐵行業的七座典型鋼鐵廠作為核算對象,具體信息如下表B.1。

表B.1七座典型鋼鐵廠的情況

鋼廠編工序

規模

號燒結球團焦化煉鐵煉鋼軋鋼

無,外購焦

1500萬t有有有有有

2900萬t有有有有有有

3200萬t有有有有有有

無,外購焦

4200萬t有有有有有

無,外購焦

5400萬t有有有有有

61000萬t有有有有有有

無,外購焦

7600萬t有有有有有

B.2確定核算對象主要產品的投入和產出

確定主要產品投入類別及投入量,投入產品宜按照化石燃料、非化石能源、非能源產

品進行分類統計(見表B.2和B.3)。

表B.2七座典型鋼鐵廠的主要產品投入類別及投入量

非化石

化石燃料非能源產品

能源

鋼廠編煤炭燃油天然氣焦炭電力生鐵廢鋼廢鐵鐵礦石

號萬t萬t萬m3萬t億kWh萬t萬t萬t萬t

1125.50.354.3189.68.50.069.10.0676.1

2379.20.10.00.00.00.023.50.0604.2

3162.90.20.02.37.22.620.80.0293.2

428.70.10.071.86.22.015.60.0226.1

574.00.12000.0171.012.00.00.00.0506.9

7

T/CECA-G00XX—2024

6593.80.00.058.70.00.00.00.01370.0

7114.10.00.0290.10.00.00.00.0822.0

表B.3主要產出產品類別及產出量。

粗鋼電力高爐煤氣轉爐煤氣

鋼廠編號

萬t萬kWh萬m3萬m3

1493.50.00.00.0

2441.01.40.00.0

3214.00.00.00.0

4165.00.00.00.0

5370.00.023000.05500.0

61000.00.00.00.0

7600.00.00.00.0

B.3確定主要產品的碳排放因子及基準值

根據所涉及的產品類別,獲取相應產品的基準值,相應產品投入產出所產生的碳排放

責任。其中化石燃料同時獲取直接碳排放因子以計算直接碳排放。

產品類型直接碳排放因子單位基準值單位

電力--630gCO2/kWh

焦炭2.85tCO2/t0.54tCO2/t

生鐵--2.05tCO2/t

廢鐵/廢鋼--0.03tCO2/t

投入

煤2.71tCO2/tce0.11tCO2/t

油2.13tCO2/tce0.81tCO2/t

3

天然氣1.65tCO2/tce0.64kgCO2/m

鐵礦石--0.07tCO2/t

粗鋼--2.08tCO2/t

電力--630gCO2/kWh

產出kgco2/3

高爐煤氣0.850.17kgCO2/m

m3

33

轉爐煤氣1.51kgCO2/m0.432kgCO2/m

B.4核算各鋼廠的碳排放責任

(1)核算各鋼廠直接碳排放:根據公式(3)計算由化石燃料燃燒及工業生產過程產

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本案例中僅涉及燃燒排放,主要包括煤炭、焦炭、燃油、天然氣四類

化石燃料,結果如下表。

8

T/CECA-G00XX—2024

單位:萬tCO2

煤炭焦炭燃油天然氣總計

1306.1540.41.00.1847.5

2924.80.00.40.0925.3

3397.26.50.50.0404.2

470.0204.60.30.0274.9

5180.5487.40.24.3672.3

61448.3167.30.00.01615.6

7278.3826.90.00.01105.2

(2)核算各鋼廠為投入產品應承擔的碳排放責任,結果如下:

投入產品應承擔的碳排放責任=∑產品i的投入量×產品i的基準值

i

單位:萬tCO2

煤炭焦炭電力燃油天然氣生鐵廢鋼廢鐵鐵礦石合計

113.8102.453.70.30.00.02.10.047.3219.6

241.70.00.00.10.00.00.70.042.384.8

317.91.245.40.10.05.40.60.020.591.1

43.238.839.10.10.04.10.50.015.8101.5

58.192.375.60.01.30.00.00.035.5212.9

665.331.70.00.00.00.00.00.095.9192.9

712.6156.70.00.00.00.00.00.057.5226.8

(3)核算各鋼廠輸出產品應抵消的碳排放責任,結果如下:

輸出產品應抵消的碳排放責任=∑產品i的輸出量×產品i的基準值

i

單位:萬tCO2

鋼廠粗鋼電力高爐煤氣轉爐煤氣合計

11027.50.00.00.01027.5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