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案例分析作業指導書TOC\o"1-2"\h\u26151第一章建筑設計理論概述 2266981.1建筑設計的基本概念 2202041.2建筑設計的發展歷程 2230591.3建筑設計理論的主要流派 310471第二章建筑設計基本原則 490202.1功能與形式的統一 463292.2空間組織與布局 402.3結構與材料的選擇 421347第三章建筑設計方法與流程 5236203.1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572873.1.1任務分析 5244563.1.2現場踏勘 537853.1.3設計資料收集 5198083.1.4設計團隊組建 5193203.2設計方案的與優化 517333.2.1創意構思 5190923.2.2方案比選 668323.2.3方案深化 686253.2.4方案優化 622773.3設計成果的呈現與表達 6307373.3.1設計圖紙 6122583.3.2設計說明書 6239063.3.3設計模型 6264253.3.4設計匯報 67964第四章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645894.1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6230344.2建筑與社會環境的關系 742334.3建筑與文化環境的互動 712331第五章建筑設計案例分析與評價 8309785.1案例分析方法與步驟 846615.2案例分析實例一 8273075.3案例分析實例二 914223第六章現代建筑設計與技術 9181116.1現代建筑設計的特征 934636.2現代建筑技術發展概述 967396.3現代建筑技術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 1022006第七章建筑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 10114317.1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 10155497.1.1概述 10320457.1.2可持續發展原則 1187557.2建筑設計中的節能環保技術 1158397.2.1節能建筑設計 1125307.2.2環保技術應用 1126017.3建筑設計中的綠色生態策略 11225947.3.1綠色建筑材料 11119937.3.2生態景觀設計 1180317.3.3人性化設計 113095第八章建筑設計法規與規范 12311108.1建筑設計法規概述 1228548.2建筑設計規范的主要內容 12108558.3建筑設計法規與規范的執行 1227251第九章建筑設計實踐案例分析 13169829.1實踐案例一:某商業綜合體設計 13241369.1.1項目背景 1373149.1.2設計理念 13298269.1.3設計內容 1363289.2實踐案例二:某住宅小區設計 13150309.2.1項目背景 13124889.2.2設計理念 14252469.2.3設計內容 14226369.3實踐案例三:某文化中心設計 14160689.3.1項目背景 14141779.3.2設計理念 144619.3.3設計內容 148237第十章建筑設計創新與發展趨勢 151557010.1建筑設計創新的意義 152804210.2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與途徑 151576910.3建筑設計發展趨勢展望 15第一章建筑設計理論概述1.1建筑設計的基本概念建筑設計,作為一種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是建筑師根據使用功能、審美需求、環境因素及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對建筑物的空間布局、結構形式、外部形態等進行綜合設計的過程。建筑設計既包括建筑物的單體設計,也包括建筑群體和城市規劃的總體布局設計。其核心任務是創造功能合理、美觀實用、安全可靠、經濟高效、與環境協調的建筑空間。1.2建筑設計的發展歷程建筑設計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為了滿足基本的居住、生產、防御等需求,逐漸形成了原始的建筑形式。以下為建筑設計的主要發展歷程: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土木結構為主,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如中國古代建筑,強調天人合一,遵循風水學說,形成了獨特的建筑風格。2)中世紀建筑:中世紀建筑以宗教建筑為主,如教堂、寺廟等,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同時城堡、宮殿等建筑也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3)文藝復興時期建筑: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強調人文主義精神,追求古典主義美學,注重比例、對稱和裝飾性。4)現代建筑:現代建筑起源于19世紀末,以功能主義為核心,強調建筑的功能性和合理性。現代建筑流派眾多,如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5)當代建筑:當代建筑在繼承現代建筑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理念,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1.3建筑設計理論的主要流派建筑設計理論的主要流派如下:1)古典主義建筑:古典主義建筑起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強調比例、對稱、秩序等美學原則,代表人物有帕拉第奧、維特魯威等。2)浪漫主義建筑:浪漫主義建筑起源于18世紀末,強調個性化、情感化,追求自由、奔放的創作風格,代表人物有歌德、雨果等。3)功能主義建筑:功能主義建筑起源于20世紀初,強調建筑的功能性,主張“形式隨功能”,代表人物有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羅等。4)現代主義建筑:現代主義建筑起源于19世紀末,強調理性、簡潔、實用,追求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代表人物有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等。5)后現代主義建筑:后現代主義建筑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反對現代主義的單一性和排他性,提倡多元、包容、折衷主義,代表人物有羅伯特·文丘里、邁克爾·格雷夫斯等。6)解構主義建筑:解構主義建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主張打破傳統的建筑形式和結構,追求創新、個性化的建筑語言,代表人物有弗蘭克·蓋里、彼得·艾森曼等。7)生態主義建筑:生態主義建筑起源于20世紀末,強調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注重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代表人物有保羅·索萊里、麥克·哈格等。第二章建筑設計基本原則2.1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建筑設計中,功能與形式的統一是基本原則之一。功能是指建筑物所承擔的使用需求,而形式則是指建筑物的外在形象。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遵循以下原則:(1)滿足功能需求:建筑物應首先滿足使用功能,保證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為使用者提供舒適、便捷的環境。(2)注重形式美感: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建筑物應追求形式美感,體現時代特征、地域特色及設計師的個人風格。(3)協調統一:功能與形式應相互協調、統一,避免出現功能與形式脫節的現象。設計師需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實現建筑物的和諧統一。2.2空間組織與布局空間組織與布局是建筑設計中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合理的空間組織與布局能夠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以下為空間組織與布局的基本原則:(1)明確功能分區:根據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合理劃分空間,明確各功能區域,保證各區域之間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2)優化空間流線:設計合理的空間流線,使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便捷、舒適地到達各個功能區域。(3)注重空間尺度:合理控制空間尺度,使建筑物內部空間既不過于擁擠,也不過于空曠,滿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4)提高空間利用效率:通過合理的布局,提高建筑物的空間利用效率,降低土地資源浪費。2.3結構與材料的選擇結構與材料的選擇是建筑設計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合理的結構與材料選擇能夠保證建筑物的安全、穩定及美觀。以下為結構與材料選擇的基本原則:(1)安全性:保證建筑物結構安全可靠,滿足我國相關建筑規范要求。(2)穩定性:選擇合適的結構形式,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抵抗自然災害。(3)經濟性:在滿足安全、穩定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建筑物的成本,提高投資效益。(4)美觀性:選擇與建筑物整體風格相協調的材料,體現建筑物的美感。(5)環保性:注重環保,選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材料,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對結構與材料的選擇,設計師可以充分發揮建筑物的功能,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第三章建筑設計方法與流程3.1設計前的準備工作建筑設計前的準備工作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設計任務,明確設計目標,為后續設計方案的提供充分的依據。以下是設計前準備工作的幾個關鍵環節:3.1.1任務分析在設計前,首先要對設計任務進行全面分析,包括項目背景、設計要求、功能需求、經濟預算、技術標準等。通過對任務的分析,明確設計的目標和方向。3.1.2現場踏勘現場踏勘是對設計場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地形、地貌、氣候、交通、周邊環境等因素。現場踏勘有助于對設計場地有更深入的了解,為后續設計方案的提供依據。3.1.3設計資料收集在設計前,要收集與設計任務相關的各類資料,包括設計規范、技術標準、案例資料、市場信息等。這些資料將為設計方案的形成提供參考和借鑒。3.1.4設計團隊組建組建一支專業、高效的設計團隊,保證設計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工作順利進行。團隊成員應具備豐富的設計經驗、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3.2設計方案的與優化設計方案是建筑設計的核心部分,其與優化過程如下:3.2.1創意構思創意構思是設計方案的起點,設計師需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設計任務和現場條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設計概念。3.2.2方案比選在創意構思的基礎上,設計師需對多個設計方案進行比較,從功能、美學、技術、經濟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選出最優方案。3.2.3方案深化對選出的最優方案進行深化設計,包括建筑布局、結構形式、材料選用、設備配置等。同時要充分考慮施工過程中的可實施性。3.2.4方案優化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對方案進行優化,以提升設計質量。優化過程包括對建筑形態、空間布局、功能分區等方面的調整。3.3設計成果的呈現與表達設計成果的呈現與表達是建筑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以下為幾個關鍵點:3.3.1設計圖紙設計圖紙是建筑設計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總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圖紙需清晰、準確地表達設計意圖,便于施工和驗收。3.3.2設計說明書設計說明書是對設計方案的詳細闡述,包括設計理念、設計原則、技術措施等。說明書需條理清晰、語言簡練,便于讀者理解。3.3.3設計模型設計模型是建筑設計的輔助表現手段,通過模型可以直觀地展示建筑形態和空間關系。模型制作需精細,以體現設計細節。3.3.4設計匯報設計匯報是對設計成果的總結和展示,設計師需通過匯報向甲方、評審專家等闡述設計理念、方案特點等。匯報內容需充實、有條理,以獲得認可。第四章建筑與環境的關系4.1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是建筑設計中的環節。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師需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因素,如地形、氣候、植被等,以實現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在選址方面,建筑師應遵循地形地貌,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例如,在山地建筑中,應充分利用地形起伏,實現建筑與山體的自然融合。在建筑形態方面,建筑師應考慮氣候特點,采用適宜的建筑形式。例如,在炎熱地區,采用大屋頂、深窗等設計手法,以降低室內溫度;在寒冷地區,則應注重建筑的保溫功能,減少熱量損失。建筑師還需關注建筑與植被的關系,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共生。例如,在建筑周邊種植適宜的植被,既可美化環境,又能調節氣候。同時植被還能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提高生態環境質量。4.2建筑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建筑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密切,建筑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社會環境因素,以滿足人們對建筑的使用需求。建筑應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這包括合理規劃空間布局,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例如,在住宅設計中,應考慮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實現空間的合理劃分。建筑應體現社會價值觀。建筑師可通過建筑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傳達特定的社會信息,引導人們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觀念。建筑還應關注社會公平性問題。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實現建筑的公平使用。例如,在公共建筑中,設置無障礙設施,以滿足殘障人士的使用需求。4.3建筑與文化環境的互動建筑與文化環境的互動是建筑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既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貌,又傳承了歷史文脈。建筑應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深入研究地域文化,運用傳統建筑元素,實現建筑與文化的融合。例如,在福建土樓設計中,建筑師充分運用了當地特有的建筑形式和材料,體現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應關注文化傳承與創新。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設計。這既有助于傳承歷史文化,又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例如,在蘇州園林設計中,建筑師在保持傳統園林風貌的基礎上,引入現代設計元素,實現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建筑還應關注文化交流與傳播。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可通過建筑形式、空間布局等方面,展示文化交流的魅力。例如,在博物館設計中,建筑師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展示不同文化的交融,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五章建筑設計案例分析與評價5.1案例分析方法與步驟建筑設計案例分析是對建筑項目從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實施過程以及成果效果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評價的過程。以下是案例分析的常見方法與步驟:(1)確定分析目標:明確需要分析的案例,包括建筑項目的基本信息、設計背景、設計目標等。(2)收集資料:搜集與案例相關的各類資料,包括項目圖紙、設計說明書、技術規范、相關政策法規等。(3)分析設計理念:深入研究建筑項目的設計理念,包括設計思路、設計原則、創新點等。(4)分析設計方法:探討建筑項目的設計方法,包括設計手段、技術措施、結構體系等。(5)分析實施過程:研究建筑項目的實施過程,包括項目策劃、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6)評價成果效果:對建筑項目的成果效果進行評價,包括使用功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5.2案例分析實例一本項目為某城市大型公共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區域,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80,000平方米。以下是對該建筑項目的設計分析與評價:(1)設計理念:本項目以“綠色、環保、創新”為設計理念,注重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強調可持續發展。(2)設計方法:采用現代建筑風格,運用參數化設計技術,實現建筑形態的多樣性與獨特性。(3)實施過程:項目從策劃到竣工,各階段工作嚴謹,各部門協同配合,保證項目順利進行。(4)成果效果:建筑項目在使用功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5.3案例分析實例二本項目為某城市住宅小區,占地面積約5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0,000平方米。以下是對該建筑項目的設計分析與評價:(1)設計理念:本項目以“舒適、宜居、生態”為設計理念,注重居住環境的品質,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設計方法:采用現代簡約風格,運用模塊化設計,提高建筑空間的利用率和靈活性。(3)實施過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施工質量,嚴格遵循相關法規,保證項目安全、環保、高效。(4)成果效果:建筑項目在居住功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第六章現代建筑設計與技術6.1現代建筑設計的特征現代建筑設計,是在現代科技、文化、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建筑風格和設計理念。其主要特征如下:(1)功能優先:現代建筑設計強調建筑的功能性,以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為首要任務。在設計中,建筑師充分考慮到建筑的使用性質、功能分區、空間組織等方面,力求實現功能與形式的統一。(2)簡潔明了:現代建筑設計倡導簡約、明快的設計風格,避免復雜的裝飾和冗余的元素。在建筑形態上,追求簡潔、干凈的線條,體現現代審美觀念。(3)可持續性:現代建筑設計注重環保、節能、可持續性發展。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4)技術創新:現代建筑設計積極引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以提高建筑質量和效率。同時技術創新也為建筑造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6.2現代建筑技術發展概述現代建筑技術的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結構技術:材料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代建筑結構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果。如高強度鋼材、高功能混凝土、預應力技術、空間結構等,為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美觀性提供了有力保障。(2)節能技術:現代建筑節能技術包括保溫隔熱、自然通風、太陽能利用、綠色屋頂等。這些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負擔。(3)信息技術:現代建筑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建筑、大數據分析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的效率,實現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4)綠色建筑技術:綠色建筑技術關注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包括綠色建材、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等。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6.3現代建筑技術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以下為現代建筑技術在幾個實際項目中的應用案例:(1)上海中心大廈:該項目采用高強度鋼材、高功能混凝土、預應力技術等現代建筑結構技術,保證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美觀性。同時大廈采用了綠色建筑技術,如綠色屋頂、太陽能利用等,實現了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2)杭州國際會議中心:該項目運用現代建筑信息技術,如BIM技術,實現了建筑設計的數字化、智能化。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綠色施工技術,提高了施工質量,降低了能耗。(3)深圳灣體育中心:該項目采用現代建筑節能技術,如自然通風、太陽能利用等,實現了建筑物的節能降耗。同時項目運用綠色建筑技術,如綠色建材、綠色運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通過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建筑技術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第七章建筑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7.1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7.1.1概述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人類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在建筑設計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核心在于尋求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強調在保障建筑功能、舒適性的同時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7.1.2可持續發展原則(1)節能環保:在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2)綠色生態:強調建筑與生態環境的協調,采用綠色建筑材料,營造生態友好型建筑。(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注建筑與人的關系,提高建筑舒適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7.2建筑設計中的節能環保技術7.2.1節能建筑設計(1)建筑布局:合理規劃建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2)建筑形態:采用適宜的建筑形態,提高自然通風、采光效果,降低空調、照明等能耗。(3)建筑結構:采用節能型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熱工功能,降低建筑能耗。7.2.2環保技術應用(1)太陽能技術:利用太陽能發電、熱水等技術,降低建筑能耗。(2)風能技術:利用風力發電,提高建筑能效。(3)地熱能技術:利用地熱能供暖、制冷,降低建筑能耗。7.3建筑設計中的綠色生態策略7.3.1綠色建筑材料(1)選用環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2)采用綠色施工技術,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污染。7.3.2生態景觀設計(1)建筑周邊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2)雨水收集與利用:采用雨水收集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生態駁岸設計:營造生態駁岸,提高水體自凈能力。7.3.3人性化設計(1)關注建筑內部環境質量,提高室內空氣質量。(2)提供多樣化的休閑空間,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3)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便利性,提高居住品質。第八章建筑設計法規與規范8.1建筑設計法規概述建筑設計法規是我國建筑行業的基本法律依據,是保障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建筑設計法規主要包括建筑設計法律法規、建筑設計規范、建筑設計標準等。建筑設計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旨在規范建筑設計行為,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建筑設計法規的制定依據我國憲法、建筑法、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國建筑行業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建筑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建筑設計法規具有強制性、普遍性和指導性,對建筑行業具有重要的約束力和指導作用。8.2建筑設計規范的主要內容建筑設計規范是建筑設計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筑設計基本要求:包括建筑功能、建筑形態、建筑結構、建筑安全、建筑環保等方面的要求。(2)建筑設計程序:包括項目立項、設計委托、設計階段劃分、設計成果提交等環節的要求。(3)建筑設計標準:包括建筑物的結構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舒適性、環保等方面的標準。(4)建筑設計規范:包括建筑設計方法、設計參數、設計計算、設計圖紙等方面的規范。(5)建筑設計審查:包括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等方面的要求。8.3建筑設計法規與規范的執行建筑設計法規與規范的執行,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環保的關鍵環節。以下為建筑設計法規與規范執行的主要方面:(1)建筑設計單位:建筑設計單位應具備相應的資質,按照建筑設計法規和規范進行設計,保證設計質量。(2)設計人員:設計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熟悉建筑設計法規和規范,嚴格按照法規和規范進行設計。(3)設計審查: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對建筑設計進行審查,保證設計符合法規和規范要求。(4)施工監管: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應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管,保證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5)竣工驗收: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時,應按照建筑設計法規和規范進行驗收,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通過以上措施,我國建筑行業將不斷規范建筑設計行為,提高建筑工程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第九章建筑設計實踐案例分析9.1實踐案例一:某商業綜合體設計9.1.1項目背景本項目位于我國某大城市核心區域,地處繁華商業街區,旨在打造集購物、餐飲、娛樂、辦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項目占地面積約為1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100,000平方米。9.1.2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以“以人為本、綠色環保、創新理念”為原則,力求打造一個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富有創意的商業綜合體。9.1.3設計內容(1)建筑布局:項目分為地上五層和地下一層,地上部分包括商業、餐飲、娛樂、辦公等功能,地下一層為停車場。(2)建筑形態:建筑采用現代簡約風格,以流暢的線條和明快的色彩為主,體現商業綜合體的活力和時尚氣息。(3)室內設計:室內空間注重功能分區,營造舒適、溫馨的消費環境,同時融入綠色植物,提升室內空氣質量。(4)景觀設計:在項目周邊設置休閑廣場、綠化帶等,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9.2實踐案例二:某住宅小區設計9.2.1項目背景本項目位于我國某中等城市新區,占地面積約為5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150,000平方米。小區旨在打造一個宜居、環保、智能化程度高的居住環境。9.2.2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我們以“綠色、環保、人文、宜居”為設計理念,關注居住舒適度、環境質量和智能化水平。9.2.3設計內容(1)建筑布局:項目分為多層住宅、小高層住宅和商業配套,形成合理的空間結構。(2)建筑風格:采用現代簡約風格,體現時代特征,同時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3)景觀設計:在小區內設置中心花園、健身廣場、兒童游樂場等,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4)智能化設計:引入智能家居系統,提高居民生活品質。9.3實踐案例三:某文化中心設計9.3.1項目背景本項目位于我國某歷史文化名城,旨在為市民提供一個集文化展示、教育、休閑于一體的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鄭州房票協議書
- 資金入股協議書
- 簽訂結算協議書
- 找人辦工作合同協議書
- 政府街道辦調解協議書
- 電腦勞務協議書
- 貸款還款協議書
- 小防控單元聯防協議書
- 現貨代理協議書
- 租地續租協議書
- 協和專家孕產大百科
- 2022年湖北宜昌高新區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招聘24人筆試備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職)
- 科技成果-電解鋁煙氣脫硫脫氟除塵一體化技術
- YS/T 273.12-2006冰晶石化學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測定方法 第12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氧化鈣含量
- GB/T 39171-2020廢塑料回收技術規范
- 2015山東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GB/T 18964.2-2003塑料抗沖擊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擠出材料第2部分:試樣制備和性能測定
- GA/T 1661-2019法醫學關節活動度檢驗規范
- 資料交接移交確認單
- 風對起飛和著陸影響及修正和風切變完整版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