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核算與財務報表編制指南TOC\o"1-2"\h\u32689第1章會計基本概念與原則 365901.1會計的定義與功能 3114981.1.1記錄與反映功能 4254341.1.2監測與控制功能 4297931.1.3預測與決策功能 4224561.1.4評價與監督功能 441221.2會計基本假設與原則 437601.2.1會計主體假設 4283971.2.2持續經營假設 41691.2.3會計分期假設 483961.2.4貨幣計量假設 4149291.2.5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4210291.2.6可靠性原則 599661.2.7相關性原則 5141961.2.8明確性原則 5282091.2.9一致性原則 546701.2.10權責發生制原則 524901.2.11重要性原則 57801.3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 560651.3.1資產 5143721.3.2負債 5233191.3.3所有者權益 5181861.3.4收入 581311.3.5費用 6120491.3.6利潤 6100231.3.7符合會計要素定義 6137111.3.8可靠性 6113421.3.9相關性 641911.3.10可計量性 6165601.3.11合理性 614817第2章會計核算方法與程序 643082.1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 6249872.1.1會計科目的設置 6222312.1.2賬戶的設置 7182032.2記賬方法與會計分錄 7128822.2.1記賬方法 7309382.2.2會計分錄 761882.3會計憑證與賬簿登記 7325472.3.1會計憑證 7251912.3.2賬簿登記 7315682.4期末會計調整 81767第3章貨幣資金與應收款項 8178853.1現金與銀行存款的核算 8301373.1.1現金核算 8107823.1.2銀行存款核算 8252013.2應收賬款與壞賬準備 952783.2.1應收賬款核算 965493.2.2壞賬準備 9290363.3其他應收款項的核算 9189833.3.1其他應收賬款 986763.3.2預付賬款 9114773.3.3應收利息、應收股利 1028088第4章存貨與庫存現金 10320904.1存貨的分類與計量 10126124.2存貨的采購與入庫 1181994.3存貨的發出與期末計價 11234054.4庫存現金的核算 1223706第5章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 1280995.1固定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1283955.1.1確認條件 1294005.1.2計量方法 1241485.2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減值 12326815.2.1折舊方法 1252455.2.2折舊范圍 134075.2.3減值準備 13307135.3無形資產的確認與攤銷 13231555.3.1確認條件 1397485.3.2攤銷方法 13241155.4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處置 13184975.4.1處置方式 13267605.4.2處置流程 13274665.4.3會計處理 1431599第6章負債與所有者權益 14307686.1流動負債的核算 14222876.1.1定義與分類 14258546.1.2核算原則 14321936.1.3核算方法 14259126.2非流動負債的核算 14279676.2.1定義與分類 14242786.2.2核算原則 14241296.2.3核算方法 15204476.3所有者權益的核算 1597506.3.1定義與分類 15292246.3.2核算原則 15291836.3.3核算方法 155571第7章收入、費用與利潤 1546867.1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15123157.1.1收入的定義與分類 15316427.1.2收入的確認條件 15196757.1.3收入的計量方法 1657737.2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16140897.2.1費用的定義與分類 16315027.2.2費用的確認條件 1692157.2.3費用的計量方法 16230047.3利潤的形成與分配 16141207.3.1利潤的定義與分類 16122387.3.2利潤的形成 16114357.3.3利潤的分配 1730810第8章財務報表概述 17108588.1財務報表的分類與作用 172758.2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與要求 1829184第9章資產負債表 18200179.1資產負債表的格式與結構 18173139.1.1賬戶式資產負債表 18164999.1.2報告式資產負債表 192679.2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19283629.2.1直接法 19227599.2.2間接法 19314139.3資產負債表的分析 20179949.3.1資產結構分析 2072299.3.2負債結構分析 20197739.3.3所有者權益分析 20191729.3.4財務比率分析 20257089.3.5趨勢分析 2021260第10章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 201573010.1利潤表的格式與結構 202550610.2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202671310.3現金流量表的格式與結構 211588810.4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與分析 21第1章會計基本概念與原則1.1會計的定義與功能會計作為一種信息系統,旨在全面、連續、系統、及時地反映一個單位的經濟活動,為各類用戶提供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其主要功能如下:1.1.1記錄與反映功能會計通過原始憑證的收集、整理、分類和匯總,對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從而為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1.1.2監測與控制功能會計通過定期編制財務報表,對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監測,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1.1.3預測與決策功能會計信息可以幫助管理層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為企業的投資、融資、經營等決策提供參考。1.1.4評價與監督功能會計信息可以用于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為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提供監督企業的依據。1.2會計基本假設與原則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2.1會計主體假設會計主體假設認為企業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會計應當以企業為會計主體進行核算。1.2.2持續經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認為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經營,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經營活動為前提。1.2.3會計分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將企業的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定的會計期間,以便于定期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1.2.4貨幣計量假設貨幣計量假設認為會計信息應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便于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會計基本原則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本準則,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2.5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要求會計處理應當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而非僅限于法律形式。1.2.6可靠性原則可靠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應當真實、可靠,以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1.2.7相關性原則相關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應當與經濟決策有關,有助于用戶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1.2.8明確性原則明確性原則要求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用戶理解。1.2.9一致性原則一致性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政策等方面應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隨意變更。1.2.10權責發生制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企業在收入、費用發生時確認,無論款項是否已經收付。1.2.11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處理時,應關注經濟業務的重要性,對重要事項進行詳細披露。1.3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會計要素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1.3.1資產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1.3.2負債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1.3.3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1.3.4收入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1.3.5費用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1.3.6利潤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收入減去費用、利得減去損失后的凈額。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3.7符合會計要素定義確認會計要素時,首先要符合其定義。1.3.8可靠性確認會計要素時,應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1.3.9相關性確認會計要素時,應關注其對用戶決策的影響,保證信息具有相關性。1.3.10可計量性確認會計要素時,應當能夠可靠地計量,包括金額和計量單位。1.3.11合理性確認會計要素時,應當考慮其合理性,保證會計處理結果符合經濟實質。第2章會計核算方法與程序2.1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會計科目是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基本單位,是對會計要素進行分類的項目。賬戶則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用于記錄和反映各項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合理的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對于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1.1會計科目的設置企業在設置會計科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全面性原則:會計科目應能全面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2)相關性原則:會計科目應與企業規模、業務性質和管理要求相適應。(3)實用性原則:會計科目應簡潔明了,便于理解和操作。(4)穩定性原則:會計科目設置應保持相對穩定,以利于會計信息的對比分析。2.1.2賬戶的設置賬戶設置是在會計科目設置的基礎上,針對具體業務進行細化和明確。賬戶設置應遵循以下原則:(1)明細性原則:賬戶應詳細反映會計科目的具體內容。(2)合規性原則:賬戶設置應符合國家會計制度和稅法等相關法規要求。(3)靈活性原則:賬戶設置應根據企業業務特點和管理需要進行適度調整。2.2記賬方法與會計分錄記賬方法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各項經濟業務進行記錄的方法。會計分錄則是按照記賬方法,將經濟業務分解為借貸兩個方面的具體記錄。2.2.1記賬方法記賬方法主要包括借貸記賬法和增減記賬法。我國企業普遍采用借貸記賬法。2.2.2會計分錄會計分錄是根據借貸記賬法,將經濟業務按照借貸方向、金額和日期進行記錄的過程。會計分錄應遵循以下原則:(1)真實性原則:會計分錄應真實反映經濟業務的內容和性質。(2)完整性原則:會計分錄應全面反映經濟業務的借貸雙方。(3)準確性原則:會計分錄的借貸方向和金額應準確無誤。2.3會計憑證與賬簿登記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的書面證明。賬簿是按照一定格式,將會計憑證上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匯總和登記的簿記。2.3.1會計憑證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是經濟業務的最初證明,記賬憑證是將原始憑證進行匯總、整理后的會計記錄。2.3.2賬簿登記賬簿登記是將記賬憑證上的經濟業務按照會計科目和賬戶進行分類、匯總和記錄的過程。賬簿登記應遵循以下原則:(1)及時性原則:經濟業務發生后,應及時登記入賬。(2)連續性原則:賬簿記錄應保持連續性,不得隨意間斷。(3)清晰性原則:賬簿記錄應字跡清晰、易于辨認。2.4期末會計調整期末會計調整是指企業在會計期末,根據國家會計準則和稅法等相關規定,對會計賬簿記錄進行補充、更正和調整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計提折舊、攤銷等資產減值準備。(2)確認收入、費用等。(3)處理跨期經濟業務。(4)調整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5)其他必要的會計調整。第3章貨幣資金與應收款項3.1現金與銀行存款的核算3.1.1現金核算現金是指企業持有的可用于即時支付的貨幣資金。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應嚴格按照國家現金管理制度進行現金的核算。具體核算內容包括:(1)現金收入:企業應按照實際收到的現金金額,及時登記現金收入,保證現金收入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2)現金支出:企業應按照實際支付的現金金額,及時登記現金支出,保證現金支出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3)現金余額:企業應定期進行現金盤點,保證現金賬面余額與實際庫存現金相符。3.1.2銀行存款核算銀行存款是指企業存放在銀行賬戶中的貨幣資金。企業在銀行存款的核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銀行存款的入賬:企業應在收到銀行存款通知書或銀行對賬單后,及時將銀行存款入賬,保證銀行存款的真實性和準確性。(2)銀行存款的支出:企業應按照實際支付的金額,及時登記銀行存款支出,并與銀行對賬單進行核對,保證銀行存款支出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3)銀行存款余額的核對:企業應定期與銀行進行對賬,保證銀行存款賬面余額與銀行對賬單余額相符。3.2應收賬款與壞賬準備3.2.1應收賬款核算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原因,尚未收回的款項。應收賬款核算包括以下內容:(1)應收賬款的確認:企業應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業務發生時,確認應收賬款,并按實際發生的金額計量。(2)應收賬款的收回:企業應按照實際收到的應收賬款金額,及時登記應收賬款的收回,保證應收賬款的準確性。(3)應收賬款減值:企業應定期評估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對預計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應計提壞賬準備。3.2.2壞賬準備壞賬準備是企業為防范應收賬款無法收回而提取的風險準備金。企業應根據應收賬款的風險程度,合理計提壞賬準備,具體包括:(1)壞賬準備的計提:企業應按照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合理估計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2)壞賬準備的核銷:當應收賬款實際發生壞賬損失時,企業應核銷相應的壞賬準備,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3.3其他應收款項的核算3.3.1其他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是指除應收賬款外的其他應收款項,如應收利息、應收股利、應收保證金等。企業在核算其他應收賬款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確認原則:企業應在其他應收款項發生時,確認其金額,并按照實際發生的金額計量。(2)收回原則:企業應按照實際收回的其他應收款項金額,及時登記收回,保證其他應收賬款的準確性。3.3.2預付賬款預付賬款是指企業為購買商品、接受服務等業務,預先支付的款項。企業在核算預付賬款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預付賬款的確認:企業應在預付賬款發生時,確認預付賬款的金額,并按照實際預付的金額計量。(2)預付賬款的結算:企業應按照實際結算的金額,及時登記預付賬款的結算,保證預付賬款的準確性。3.3.3應收利息、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收股利是指企業因持有債券、股票等投資而產生的應收投資收益。企業在核算應收利息、應收股利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確認原則:企業應在投資收益實現時,確認應收利息、應收股利的金額,并按照實際發生的金額計量。(2)收回原則:企業應按照實際收到的應收利息、應收股利金額,及時登記收回,保證應收利息、應收股利的準確性。第4章存貨與庫存現金4.1存貨的分類與計量存貨是企業日常運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輔助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存貨的分類與計量對于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1)存貨的分類存貨按照其性質、用途和存放狀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原材料:指直接用于生產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各種物品。②在產品:指尚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商品。③半成品:指已完成部分生產過程,但尚未達到設計規定的技術條件或者未經后續加工不能使用的商品。④產成品:指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達到設計規定的技術條件,可供銷售或者使用的商品。⑤輔助材料:指在生產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材料。⑥低值易耗品:指單位價值較低,使用期限較短,不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的各種物品。(2)存貨的計量存貨的計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成本計量:存貨的成本包括購買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企業應按照成本原則對存貨進行計量。②可變現凈值計量: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存貨預期實現的凈收益。③毛利率法:適用于產成品和半成品的計價,根據歷史毛利率推算存貨的成本。4.2存貨的采購與入庫(1)存貨的采購存貨采購是企業獲取存貨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①請購:各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向采購部門提出存貨請購申請。②采購審批:采購部門對請購申請進行審核,確定采購品種、數量和供應商。③采購合同:企業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④采購執行:企業按照采購合同要求,向供應商支付貨款并提取存貨。(2)存貨的入庫存貨采購完成后,需進行入庫手續,主要包括以下環節:①驗收:驗收人員對采購的存貨進行數量和質量驗收。②入庫:驗收合格的存貨,辦理入庫手續,進行分類存放。③登記賬簿:倉庫管理人員對入庫的存貨進行登記,保證賬實相符。4.3存貨的發出與期末計價(1)存貨的發出存貨發出是指企業將存貨從倉庫發出,供生產或銷售使用。存貨的發出主要包括以下環節:①領料:生產部門根據生產計劃向倉庫領取原材料、輔助材料等存貨。②銷售發貨:銷售部門根據銷售合同向客戶發出產成品。③發出核算:對發出的存貨進行核算,反映存貨的消耗或轉移。(2)存貨的期末計價期末,企業應對存貨進行計價,保證財務報表反映存貨的真實價值。存貨的期末計價主要包括以下方法:①成本法:以存貨的實際成本為基礎,對存貨進行計價。②可變現凈值法:以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基礎,對存貨進行計價。③毛利率法:以產成品和半成品的毛利率為基礎,推算存貨的成本。4.4庫存現金的核算庫存現金是指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為滿足零星支付和應急需要而保留的現金。企業應加強對庫存現金的核算和管理,保證現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1)庫存現金的日常核算企業應設立庫存現金日記賬,對庫存現金的收入、支出進行逐日逐筆登記,保證賬面余額與實際庫存相符。(2)庫存現金的清查企業應定期對庫存現金進行清查,查明庫存現金的實有數額,及時調整賬面余額,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3)庫存現金的內部控制企業應建立健全庫存現金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對庫存現金的保管、使用和監督,防止現金流失和挪用。第5章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5.1固定資產的確認與計量5.1.1確認條件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預計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且單位價值在一定限額以上的有形資產。固定資產的確認應滿足以下條件:(1)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2)該固定資產的預期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3)企業擁有或控制該固定資產。5.1.2計量方法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應按照成本原則進行,包括購買價、相關稅費、運輸費、安裝費等。在后續計量中,固定資產采用成本模式進行計量。5.2固定資產的折舊與減值5.2.1折舊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企業按照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固定資產的原值分攤到各會計期間的過程。折舊方法主要包括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5.2.2折舊范圍企業應對所有固定資產進行折舊,但以下固定資產除外:(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2)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5.2.3減值準備當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額時,企業應提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以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的下降。5.3無形資產的確認與攤銷5.3.1確認條件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的確認應滿足以下條件:(1)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2)該無形資產預期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3)該無形資產具有可辨認性。5.3.2攤銷方法無形資產的攤銷是指企業將無形資產的原值分攤到各會計期間的過程。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主要包括直線法、產量法等。5.4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處置5.4.1處置方式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處置包括出售、報廢、捐贈、抵債等。5.4.2處置流程企業處置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時,應按照以下流程進行:(1)停止折舊或攤銷;(2)計算處置收益或損失;(3)進行會計處理;(4)及時進行資產清理。5.4.3會計處理企業處置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時,應按照以下原則進行會計處理:(1)將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轉入固定資產清理或無形資產清理;(2)確認處置收益或損失;(3)將處置收益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第6章負債與所有者權益6.1流動負債的核算6.1.1定義與分類流動負債指企業在正常經營周期內需以流動資產或增加其他負債予以清償的債務。流動負債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短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費等。6.1.2核算原則流動負債的核算應遵循以下原則:(1)實際發生原則:流動負債應以實際發生的債務為準。(2)逐筆確認原則:對每一筆流動負債應逐筆進行確認和核算。(3)期末計提原則:期末應對流動負債進行計提和調整。6.1.3核算方法流動負債的核算方法如下:(1)直接核算法:直接將實際發生的流動負債金額計入相應賬戶。(2)攤銷核算法:對已發生但未支付的費用,按其性質、用途和受益期限進行合理攤銷。6.2非流動負債的核算6.2.1定義與分類非流動負債指企業在正常經營周期以外需償還的債務,主要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遞延所得稅負債等。6.2.2核算原則非流動負債的核算應遵循以下原則:(1)實際發生原則:非流動負債應以實際發生的債務為準。(2)逐筆確認原則:對每一筆非流動負債應逐筆進行確認和核算。(3)期末計提原則:期末應對非流動負債進行計提和調整。6.2.3核算方法非流動負債的核算方法如下:(1)直接核算法:直接將實際發生的非流動負債金額計入相應賬戶。(2)攤銷核算法:對已發生但未支付的費用,按其性質、用途和受益期限進行合理攤銷。(3)估計核算法:對預計發生的非流動負債,根據可靠數據進行估計并進行核算。6.3所有者權益的核算6.3.1定義與分類所有者權益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6.3.2核算原則所有者權益的核算應遵循以下原則:(1)實際發生原則: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應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準。(2)逐筆確認原則: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應逐筆進行確認和核算。6.3.3核算方法所有者權益的核算方法如下:(1)直接核算法:直接將實際發生的所有者權益變動金額計入相應賬戶。(2)間接核算法:通過計算企業凈利潤、提取盈余公積等間接反映所有者權益的變動。(3)調整核算法:對已確認的所有者權益項目進行期末調整,保證其準確性。第7章收入、費用與利潤7.1收入的確認與計量7.1.1收入的定義與分類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可以增加所有者權益的經濟利益流入。收入可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等。7.1.2收入的確認條件收入確認需滿足以下條件:(1)收入的金額可以可靠地計量;(2)收入的實現與企業的日常活動相關;(3)經濟利益流入企業具有可能性;(4)收入的金額可以合理地確定。7.1.3收入的計量方法收入應按照以下方法進行計量:(1)銷售商品收入的計量:按照銷售商品的收入確認原則,確認收入金額;(2)提供勞務收入的計量:根據提供勞務的完成程度確認收入;(3)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計量:按照實際收到的或應收的金額確認收入。7.2費用的確認與計量7.2.1費用的定義與分類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可以減少所有者權益的經濟利益流出。費用可分為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7.2.2費用的確認條件費用確認需滿足以下條件:(1)費用的金額可以可靠地計量;(2)費用的發生與企業的日常活動相關;(3)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具有可能性;(4)費用的金額可以合理地確定。7.2.3費用的計量方法費用應按照以下方法進行計量:(1)生產成本:根據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實際耗費,確認生產成本;(2)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按照實際發生的金額確認費用。7.3利潤的形成與分配7.3.1利潤的定義與分類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利潤可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7.3.2利潤的形成利潤形成過程如下:(1)營業利潤: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加上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等非經常性損益;(3)凈利潤: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費用。7.3.3利潤的分配企業凈利潤的分配應遵循以下原則:(1)彌補以前年度虧損;(2)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3)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4)向股東分配利潤。本章分別闡述了收入的確認與計量、費用的確認與計量以及利潤的形成與分配,旨在指導企業準確、規范地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報表。第8章財務報表概述8.1財務報表的分類與作用財務報表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載體,反映了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根據其內容和作用的不同,財務報表可分為以下幾類:(1)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在某一特定時點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狀況,是企業最基本的財務報表。(2)利潤表:展示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收入、費用和利潤情況,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成果。(3)現金流量表:揭示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情況,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量狀況。(4)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展示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反映了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的狀況。財務報表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依據,幫助他們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風險。(2)為企業內部管理層提供經營分析和決策依據,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3)為和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便于監管和評價企業的經濟行為。8.2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與要求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會計準則: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遵循我國的會計準則,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可比性。(2)會計政策:企業應在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以便于用戶對企業不同時期的財務狀況進行比較。(3)財務報表項目:財務報表應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基本項目,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財務報表編制要求如下:(1)真實性:財務報表應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2)準確性:財務報表中的數據應準確無誤,避免因計算錯誤、遺漏等原因導致財務報表信息失真。(3)完整性:財務報表應全面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不得隱瞞或虛報重要信息。(4)可比性:企業應在不同時期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保證財務報表信息的可比性。(5)及時性:財務報表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編制完成,以便于用戶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6)規范性和清晰性: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遵循規定格式,內容清晰、條理分明,便于用戶理解和分析。第9章資產負債表9.1資產負債表的格式與結構資產負債表是企業會計報表中最重要的財務報表之一,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格式分為賬戶式和報告式兩種。9.1.1賬戶式資產負債表賬戶式資產負債表以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賬戶為基本框架,按照賬戶的借貸方向分別列出各項金額。賬戶式資產負債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資產類:包括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大類。(2)負債類:包括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兩大類。(3)所有者權益類: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9.1.2報告式資產負債表報告式資產負債表以企業經濟活動為線索,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按照經濟性質和用途進行分類,以報告形式展示。報告式資產負債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經營性資產和負債:反映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資產和負債。(2)投資性資產和負債:反映企業對外投資活動產生的資產和負債。(3)籌資性資產和負債:反映企業籌資活動產生的資產和負債。(4)所有者權益:反映企業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權益。9.2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和間接法。9.2.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根據會計賬簿的記錄,直接將各項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期末余額填列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法編制資產負債表的具體步驟如下:(1)根據會計賬簿,將各項資產的期末余額填列在資產類項目中。(2)根據會計賬簿,將各項負債的期末余額填列在負債類項目中。(3)根據會計賬簿,將所有者權益各項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在所有者權益類項目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