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精選高頻考題50題·選擇題考點概覽考點01三國鼎立考點02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考點03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考點04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考點05三國兩晉南北期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考點01三國鼎立1.(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中國典故淵源流長。與如圖知識卡片相關的成語典故是()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語:劉備訪賢燈
謎:劉備請孔明A.紙上談兵 B.揭竿而起 C.破釜沉舟 D.三顧茅廬2.(2023秋·安徽·七年級統考期末)認知和探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圖中①②③政權名稱分別為()A.蜀,吳、魏 B.魏、蜀、吳 C.魏,吳、蜀 D.吳、魏、蜀3.(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在歷史學習中應正確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張仲景結合臨床寫成《傷寒雜病論》 B.楚漢之爭的雙方是項羽和劉邦C.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D.東漢黃巾起義軍領導人是張角4.(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某電視劇攝制組根據劇情布置了一個曹操的書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樣,根據史實判斷其中弄錯的是()①書桌上面放著一卷竹簡
②墻壁上掛有《魏國疆域圖》③桌上有《孫子兵法》一書
④書柜中收藏著《洛神賦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5.(2023秋·安徽阜陽·七年級統考期末)這一戰役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借此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該戰役是()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6.(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在這場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曹操親自率領一支輕騎兵切斷了袁紹的糧道,燒毀了袁軍的糧草,借助于對手軍心不穩時機,對其主力發起了致命的攻擊,書寫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爭()A.為秦統一六國掃除了障礙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戰C.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 D.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7.(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關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小明認為是歷史的進步,小華認為是歷史的倒退。下列能印證小明觀點的是()A.破壞民族團結,不利民族交融 B.戰亂頻繁,社會經濟嚴重倒退C.政權割據,形成國家分裂局面 D.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條件考點02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8.(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某同學繪制了圖2政權更迭圖,圖中“?”處的朝代是()A.秦朝 B.西漢 C.西晉 D.北魏9.(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治機能也從此癱瘓”。材料中的“變亂”是()A.七國之亂 B.楚漢之爭 C.八王之亂 D.國人暴動10.(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這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一王朝,承襲了曹魏領土,統一后占領孫吳疆域。這個王朝是()A.西晉 B.東晉 C.北魏 D.前秦11.(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完成全國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昏庸無能,其內部皇族紛紛起兵爭奪皇位,后被內遷的少數民族所滅。”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政權的衰亡()A.秦朝 B.東漢 C.前秦 D.西晉12.(2023秋·安徽·七年級統考期末)我國曾經出現一個政權,根據提示語“4世紀后期”“任用王猛改革”“氐族人建立的”,說出這個政權的名稱()A.西晉 B.后趙 C.北魏 D.前秦13.(2023秋·安徽蚌埠·七年級統考期末)西晉是一個短暫的王朝,完成統一后不久就滅亡了。你認為造成西晉“驟滅”歷史事件是()A.八王之亂 B.定都洛陽 C.北人南遷 D.七國之亂14.(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西晉各地封王為爭奪中央政權,相互混戰,造成社會混亂,導致西晉從此走向衰落。其中破壞性最大的歷史事件是()A.七國之亂 B.五胡亂華 C.黃巾起義 D.八王之亂黃巾起義15.(2023秋·安徽·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人口遷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形成于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是在(
)A.東漢后期 B.三國時期 C.西漢中期 D.西晉時期考點03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16.(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這段描述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A.目的 B.原因 C.結果 D.意義17.(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成語“擊楫誓清”,“聞雞起舞”反映的社會現實是()A.春秋戰國動蕩 B.漢武帝大一統 C.東漢末年紛爭 D.祖荻統一夢想18.(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東晉初期,大貴族王導在朝中擔任宰相,堂兄王敦統重兵坐鎮長江中游,內外相應。司馬睿即位時,甚至請王導與他共坐御床,時稱“王與馬,共天下”。這一現象反映了東晉時()A.社會階層有序流動 B.經濟發展政局穩定C.門閥士族權力過大 D.皇帝權力至高無上19.(2023秋·安徽阜陽·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的景象。材料表明當時()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商品經濟發展迅速C.北方戰亂社會動蕩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20.(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南部諸省水利工程數目增加,而北部則有所減少。這說明A.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交流 B.北魏統治者不重視農業C.北方經濟開始落后于南方 D.江南地區得到初步開發21.(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漢代以后許多帝王都頒布過禁止屠牛的禁令,違者將受到重罰,例如梁代謝諼“官至司徒右長史,坐殺牛于家,免官”。上述禁令主要是為()A.彰顯法律權威 B.宣揚仁政理念 C.加強君主專制 D.保障農業生產22.(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反映了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A.江南地區社會安定 B.北方人口的南遷C.江南優越的自然條件 D.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23.(2023秋·安徽六安·七年級統考期末)420年,劉裕廢晉自立,此后至589年,江南地區有四個政權相繼更迭,總稱南朝,下列不屬于南朝政權的是()A.陳 B.晉 C.齊 D.宋24.(23-24九年級上·廣東佛山·七年級統考期末)“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漢人,他們從黃河流域歷經幾次大遷徙,到達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其中魏晉南北朝時期“客家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區戰亂頻繁 B.北方自然環境惡劣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D.南方政權更迭頻繁考點04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5.(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歷史發展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赤壁之戰②巨鹿之戰③官渡之戰④淝水之戰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26.(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面食(烙餅、餡餅)傳入到南方,南方的釀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飪術傳入北方。這主要說明的問題是()A.民族交融 B.國家統一 C.文學繁榮 D.社會穩定27.(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北魏太武帝時期,墓葬壁畫醒目地繪著氈帳星布、宰羊飲酒的宴飲場面;文成帝時開始出現養殖耕牛的畫面;到孝文帝時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農業生產的器物、畫面數量日益上升,集體狩獵等場面逐漸減少。這反映了當時北方地區()A.墓葬壁畫風格多元 B.農耕技術取得突破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 D.民族交融趨勢明顯28.(2023秋·安徽宿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改革措施中,孝文帝把都城遷到()A.長安 B.洛陽 C.建康 D.開封29.(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下列人物中,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從而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 B.漢光武帝 C.漢武帝 D.秦孝公30.(2023秋·安徽宣城·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晉以來,北方少數民族的食物、服裝、用具等逐步融入到漢族的生活中。下列哪些物品或者事物是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①胡床
②種植小麥
③放牧牛馬
④胡餅
⑤窄袖短衫
⑥漢語為通用語言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31.(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戰爭是()A.牧野之戰 B.長平之戰 C.馬陵之戰 D.淝水之戰32.(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歸納總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下面學習筆記,歸納的學習主題是()三國鼎立·西晉的短暫統一·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方民族大交融A.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33.(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綱對4世紀末期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的描述。此戰役()A.黃帝部落最終戰敗 B.形成三足鼎立局面C.晉軍的主力被消滅 D.導致前秦土崩瓦解34.(2023秋·安徽淮南·七年級統考期末)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多成語的形成往往與歷史事件或人物有關。與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楚漢之爭 B.秦滅六國 C.八王之亂 D.淝水之戰35.(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圖反映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漢族士大夫的生活。據此可知,()A.胡漢矛盾已經消除 B.民族交融有所加強C.少數民族逐漸漢化 D.北魏物質生活豐富36.(23-24六年級上·山東煙臺·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書》載:“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這一號令()A.削弱了北魏統治基礎 B.推動了北魏統一全國C.促進了北方民族交融 D.阻礙了中原社會發展考點05三國兩晉南北期時期的科技與文化37.(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中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晉時期,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書法家是()A.鐘繇 B.王羲之 C.顧愷之 D.酈道元鐘繇是曹魏時書法家,酈道元是地理學家,排除ACD項。故選B項。38.(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祖沖之環形山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對較小的撞擊坑,其名稱取自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1961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命名。我們紀念祖沖之是因為他()A.提出人要順應自然的思想 B.打敗匈奴維護中原的穩定C.具有高深的書法繪畫藝術 D.對圓周率和歷法具有貢獻39.(2023秋·安徽馬鞍山·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圖中分別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云岡石窟大佛和龍門石窟壁畫《帝后禮佛圖》(局部)。這一時期佛教石窟藝術的發展,體現了()
云岡石窟第20窟的主佛
龍門石窟北魏《帝后禮佛圖》(局部)A.商業貿易的繁榮 B.中外文明的交流 C.書法藝術的成熟 D.中央集權的強大40.(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歷法天文計算精,圓周小數點分明;千年國外方求出,月后環山宇宙名。”這首詩稱贊的是()A.張仲景 B.酈道元 C.王羲之 D.祖沖之41.(2023秋·安徽宣城·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著名的旅游景點中,與佛教息息相關的是()A.青城山B.山東曲阜孔廟 C.秦兵馬俑 D.云岡石窟42.(2023秋·安徽·七年級統考期末)2023年6月2日,中國書法大會在央視科技頻道首次播出。期間,主持人在講述中國書法發展歷史時,提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創作這一作品的書法家是()A.鐘繇 B.范縝 C.顧愷之 D.王羲之43.(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都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B東漢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他被后世稱為“醫圣”C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著作D佛教從歐洲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文化A.A B.B C.C D.D44.(2023秋·安徽阜陽·七年級統考期末)他根據三國曹植所著而創作,畫卷描繪了曹植從京師(洛陽)東歸封地途經洛水時見到洛神女的情景。雖是虛構的夢幻境地,但畫卷忠于賦文的結構順序,選擇重要情節加以描繪,成為流芳千古的畫作。“他”是()A.王羲之 B.祖沖之 C.顧愷之 D.賈思勰45.(2023秋·安徽六安·七年級統考期末)天文學與數學是兩個關系密切的學術領域。在兩個領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A.張仲景 B.劉徽 C.王羲之 D.祖沖之46.(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下列圖片,帶有中外文明交匯融合特征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7.(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種谷》中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這說明在農業生產中賈思勰主張()A.改進生產工具 B.改良作物品種 C.規范畜牧生產 D.順應地利天時48.(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至九年正月,用祖沖之所造《甲子元歷》頒朔。……陳氏因梁,亦用祖沖之歷,更無所創改。”材料中描述了祖沖之的成就是()A.計算圓周率 B.創制《大明歷》 C.制造指南車 D.發明千里船49.(23-24九年級上·江蘇揚州·階段練習)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反映了對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寫神”的珍貴畫卷摹本《女史箴圖》,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其原作可追溯至(
)A.東漢 B.西晉 C.東晉 D.隋朝50.(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它位于山西大同,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這里評論的是()A. B.C. D.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精選高頻考題50題·選擇題考點概覽考點01三國鼎立考點02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考點03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考點04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考點05三國兩晉南北期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考點01三國鼎立1.(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中國典故淵源流長。與如圖知識卡片相關的成語典故是()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語:劉備訪賢燈
謎:劉備請孔明A.紙上談兵 B.揭竿而起 C.破釜沉舟 D.三顧茅廬【答案】D【解析】根據卡片“禮賢下士”“劉備訪賢”“劉備請孔明”,結合所學可知,劉備三次登門求見諸葛亮,懇請其出山輔佐,體現他求賢若渴,禮賢下士。這就是“三顧茅廬”的典故,D項正確;紙上談兵的典故出自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排除A項;揭竿而起的典故源于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排除B項;破釜沉舟的典故源于巨鹿之戰,排除C項。故選D項。2.(2023秋·安徽·七年級統考期末)認知和探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圖中①②③政權名稱分別為()A.蜀,吳、魏 B.魏、蜀、吳 C.魏,吳、蜀 D.吳、魏、蜀【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故①是魏;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可知,②是成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故②是蜀;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可知,③是今江蘇南京,古稱建業,229年,孫權稱帝,吳國建立,定都建業,故③是吳,B項正確;根據上述可知,①是魏,排除A、D項;②是蜀,排除C項。故選B項。3.(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在歷史學習中應正確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張仲景結合臨床寫成《傷寒雜病論》 B.楚漢之爭的雙方是項羽和劉邦C.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D.東漢黃巾起義軍領導人是張角【答案】C【解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屬于對官渡之戰的歷史解釋,C項正確;“張仲景結合臨床寫成《傷寒雜病論》”屬于對張仲景貢獻的陳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A項;“楚漢之爭的雙方是項羽和劉邦”屬于對楚漢之爭交戰雙方的客觀陳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B項;“東漢黃巾起義軍領導人是張角”屬于對黃巾起義的客觀陳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D項。故選C項。4.(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某電視劇攝制組根據劇情布置了一個曹操的書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樣,根據史實判斷其中弄錯的是()①書桌上面放著一卷竹簡
②墻壁上掛有《魏國疆域圖》③桌上有《孫子兵法》一書
④書柜中收藏著《洛神賦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根據題干“某電視劇攝制組根據劇情布置了一個曹操的書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樣,根據史實判斷其中弄錯的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曹操是東漢末年人,曹操去世后,曹丕在洛陽稱帝,建立魏國,因此曹操的書房不可能出現《魏國疆域圖》;《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繪畫作品,根據史實判斷其中弄錯的是②④,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竹簡起源于商周,《孫子兵法》成書于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①③可以作為曹操的書房情景的道具,但是不符合題意,A包含有①,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C都包含有①③,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包含有③,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5.(2023秋·安徽阜陽·七年級統考期末)這一戰役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借此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該戰役是()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對當時整個局勢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發生的戰略決戰,為秦完成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排除A項;秦末農民起義中,項羽驍勇善戰,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排除B項;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6.(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在這場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曹操親自率領一支輕騎兵切斷了袁紹的糧道,燒毀了袁軍的糧草,借助于對手軍心不穩時機,對其主力發起了致命的攻擊,書寫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爭()A.為秦統一六國掃除了障礙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戰C.為三國鼎立形成奠定基礎 D.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戰爭是官渡之戰,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軍的糧囤,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D項正確;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又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排除B項;赤壁之戰對當時整個局勢有關鍵性的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7.(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關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小明認為是歷史的進步,小華認為是歷史的倒退。下列能印證小明觀點的是()A.破壞民族團結,不利民族交融 B.戰亂頻繁,社會經濟嚴重倒退C.政權割據,形成國家分裂局面 D.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條件【答案】D【解析】根據“小明”的觀點,結合課本所學,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和軍閥割據,結束了兩漢大一統的局面,進入分裂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的統一,局勢穩定,各國之間都在努力發展經濟,為以后西晉短暫統一奠定了條件,所以能印證小明觀點的是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條件,D項正確;破壞民族團結,不利民族交融不能體現歷史的進步,排除A項;戰亂頻繁,社會經濟嚴重倒退屬于消極影響,排除B項;政權割據,形成國家分裂局面屬于消極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考點02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8.(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某同學繪制了圖2政權更迭圖,圖中“?”處的朝代是()A.秦朝 B.西漢 C.西晉 D.北魏【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三國中國力最弱的蜀漢最先被魏國滅亡,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統一全國。公元317年,鎮守建康的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因此,空格處應該填的朝代名稱是西晉,C項正確;秦朝結束的是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局面,排除A項;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排除B項;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排除D項。故選C項。9.(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治機能也從此癱瘓”。材料中的“變亂”是()A.七國之亂 B.楚漢之爭 C.八王之亂 D.國人暴動【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昏庸無能。他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主要在洛陽一帶展開。這場內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當時米價飛漲,貴到一萬錢一石,人民飽受痛苦。八王之亂歷時十幾年,西晉從此衰落。因此,材料中的“這次變亂”指的是八王之亂,C項正確;七國之亂是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排除A項;楚漢之爭是劉邦、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排除B項;國人暴動是發生西周周厲王統治時期的平民起義,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這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一王朝,承襲了曹魏領土,統一后占領孫吳疆域。這個王朝是()A.西晉 B.東晉 C.北魏 D.前秦【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承襲了曹魏領土,統一后領有孫吳疆域。”,結合所學可知,266年,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A項正確;東晉是西晉后的王朝,且東晉不是統一王朝,排除B項;前秦和北魏都是西晉滅亡后一度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排除CD項。故選A項。11.(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完成全國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昏庸無能,其內部皇族紛紛起兵爭奪皇位,后被內遷的少數民族所滅。”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政權的衰亡()A.秦朝 B.東漢 C.前秦 D.西晉【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完成全國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昏庸無能;其內部皇族紛紛起兵爭奪皇位;后被內遷的少數民族所滅。”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描述的是西晉的衰亡。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歷時16年,西晉從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D符合題意;秦朝亡于農民起義,排除A項;東漢亡于曹魏逼位,排除B項;前秦未實現統一,排除C項。故選D項。12.(2023秋·安徽·七年級統考期末)我國曾經出現一個政權,根據提示語“4世紀后期”“任用王猛改革”“氐族人建立的”,說出這個政權的名稱()A.西晉 B.后趙 C.北魏 D.前秦【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4世紀后期”“任用王猛改革”“氐族人建立的”可知是4世紀后期,氏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D項正確;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排除A項;319年,石勒自稱趙王,史稱后趙,319年是4世紀初期,排除B項;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排除C項。故選D項。13.(2023秋·安徽蚌埠·七年級統考期末)西晉是一個短暫的王朝,完成統一后不久就滅亡了。你認為造成西晉“驟滅”歷史事件是()A.八王之亂 B.定都洛陽 C.北人南遷 D.七國之亂【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晉統一后,統治集團迅速腐敗。281年西晉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能治理國家。西晉的皇族紛紛起兵爭奪皇位,混戰十幾年,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從此西晉衰落,A項正確;西晉建立初期,定都洛陽,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北人南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4.(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西晉各地封王為爭奪中央政權,相互混戰,造成社會混亂,導致西晉從此走向衰落。其中破壞性最大的歷史事件是()A.七國之亂 B.五胡亂華 C.黃巾起義 D.八王之亂【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西晉”、“破壞最大”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惠帝在位時,各地勢力強大、手握重兵的封王為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八王之亂”,D項正確;“七雄混戰”是戰國時期,排除A項;五胡亂華是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政權對峙的時期,排除B項;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排除C項。故選D項。15.(2023秋·安徽·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人口遷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形成于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是在(
)A.東漢后期 B.三國時期 C.西漢中期 D.西晉時期【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魏、晉時期,氐族和羌族,由西南東遷入陜西關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鮮卑族遷到遼寧、陜西及河套地區,其中西晉時期形成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D項正確;西漢中期、東漢后期、三國時期尚未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排除ABC項。故選D項。考點03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16.(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這段描述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A.目的 B.原因 C.結果 D.意義【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即上述材料記述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B項正確;江南地區開發的目的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項;江南地區開發的結果、意義主要表現在: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創造了條件,促進了民族融合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社會的進步,排除CD項。故選B項。17.(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成語“擊楫誓清”,“聞雞起舞”反映的社會現實是()A.春秋戰國動蕩 B.漢武帝大一統 C.東漢末年紛爭 D.祖荻統一夢想【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成語和所學可知,東晉時期的祖逖為恢復中原作出巨大努力,他夜半聞雞起舞,隨時準備報效國家。313年,祖逖渡江北上,站立船頭,慷慨激昂地擊楫書“祖逖如不掃清中原,誓不再回江東”。以上就是成語“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的由來和反映的現實,D項正確;成語的主人公是生活在東晉時期的祖逖,與春秋戰國動蕩、漢武帝大一統、東漢末年紛爭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18.(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東晉初期,大貴族王導在朝中擔任宰相,堂兄王敦統重兵坐鎮長江中游,內外相應。司馬睿即位時,甚至請王導與他共坐御床,時稱“王與馬,共天下”。這一現象反映了東晉時()A.社會階層有序流動 B.經濟發展政局穩定C.門閥士族權力過大 D.皇帝權力至高無上【答案】C【解析】通過材料“大貴族王導在朝中擔任宰相,堂兄王敦統重兵坐鎮長江中游,內外相應。司馬睿即位時,甚至請王導與他共坐御床,時稱‘王與馬,共天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出東晉建立后門閥政治的發展,門閥士族權力過大,C項正確;材料信息并沒有體現出東晉社會階層有序流動,排除A項;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方面的情況,沒有涉及經濟發展情況,排除B項;通過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門閥士族的出現造成君主權力弱化,排除D項。故選C項。19.(2023秋·安徽阜陽·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的景象。材料表明當時()A.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B.商品經濟發展迅速C.北方戰亂社會動蕩 D.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幾乎家給人足的景象,A項正確;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交流和城市的繁榮。但材料中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北方戰亂社會動蕩,北方人為躲避戰亂南遷,但材料中沒有涉及北方戰亂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江南地區得到開發,但此時的經濟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項。故選A項。20.(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南部諸省水利工程數目增加,而北部則有所減少。這說明A.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交流 B.北魏統治者不重視農業C.北方經濟開始落后于南方 D.江南地區得到初步開發【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南部諸省水利工程數目增加,而北部則有所減少。”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相對穩定,經濟得到發展,江南地區得到初步開發,水利工程得以興修,D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水利工程,未涉及絲綢之路,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水利工程南方對于北方,不能說明北魏統治者不重視農業,排除B項;南方經濟水平沒有超越北方,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21.(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漢代以后許多帝王都頒布過禁止屠牛的禁令,違者將受到重罰,例如梁代謝諼“官至司徒右長史,坐殺牛于家,免官”。上述禁令主要是為()A.彰顯法律權威 B.宣揚仁政理念 C.加強君主專制 D.保障農業生產【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漢代以后許多帝王都頒布過禁止屠牛的禁令,違者將受到重罰”所學可知,古代社會主要的農業生產動力來源是牛,材料中禁令主要是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的開展,D項正確;材料主旨反映禁令主要是為保障農業生產,“彰顯法律權威”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宣揚仁政理念”,排除B項;材料主旨反映禁令主要是為保障農業生產,沒有涉及加強君主專制,排除C項。故選D項。22.(2023秋·安徽滁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反映了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A.江南地區社會安定 B.北方人口的南遷C.江南優越的自然條件 D.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南方戰亂少,社會安定,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南方社會安定,沒有體現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沒有涉及人口南遷,帶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等,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南方社會安定,沒有體現南方優越的自然條件,比如水資源豐富,光照充足等,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南方社會安定,沒有體現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比如興修水利,輕徭薄賦,排除D項。故選A項。23.(2023秋·安徽六安·七年級統考期末)420年,劉裕廢晉自立,此后至589年,江南地區有四個政權相繼更迭,總稱南朝,下列不屬于南朝政權的是()A.陳 B.晉 C.齊 D.宋【答案】B【解析】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可知,東晉滅亡后,從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稱為“南朝”,晉不屬于南朝政權,B項符合題意,選擇B項;陳、齊、宋都屬于南朝政權,ACD項都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24.(23-24九年級上·廣東佛山·七年級統考期末)“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漢人,他們從黃河流域歷經幾次大遷徙,到達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其中魏晉南北朝時期“客家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區戰亂頻繁 B.北方自然環境惡劣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D.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答案】A【解析】由材料“‘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漢人,他們從黃河流域歷經幾次大遷徙,到達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并結合所學可知,“客家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為躲避戰亂,北方人大量南遷,A項正確;北方自然環境惡劣,表述錯誤,排除B項;魏晉時期,南方經濟沒有超過北方,排除C項;北方政權更迭頻繁,南方相對穩定,排除D項。故選A項。考點04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5.(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歷史發展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赤壁之戰②巨鹿之戰③官渡之戰④淝水之戰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根據戰役發生的時間可知,①赤壁之戰發生于208年;②巨鹿之戰發生于公元前207年;③官渡之戰發生于200年;④淝水之戰發生于383年;因而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②③①④,A項正確;其余三項排序不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26.(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的面食(烙餅、餡餅)傳入到南方,南方的釀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飪術傳入北方。這主要說明的問題是()A.民族交融 B.國家統一 C.文學繁榮 D.社會穩定【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北方的面食傳入南方,南方的飲食傳入北方,說明了南方與北方的民族交融,A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是政權并立時期,戰亂頻繁,排除BD項;題干并沒有涉及文學繁榮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A項。27.(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北魏太武帝時期,墓葬壁畫醒目地繪著氈帳星布、宰羊飲酒的宴飲場面;文成帝時開始出現養殖耕牛的畫面;到孝文帝時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農業生產的器物、畫面數量日益上升,集體狩獵等場面逐漸減少。這反映了當時北方地區()A.墓葬壁畫風格多元 B.農耕技術取得突破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 D.民族交融趨勢明顯【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北魏早期墓葬壁畫反映少數民族生活場景,后期墓葬壁畫則更多描繪漢族生活場景,北魏孝文帝實施漢化改革,學習漢族制度文化,大力推動民族交融,鮮卑民族越來越多地接受了漢族的生活方式因此壁畫內容也越來越多地描繪漢族生活場景,D項正確;材料所述不是同一時期壁畫內容的多樣,而是前后兩個時期壁畫內容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未具體說明壁畫中描繪哪些農業生產器具,不能斷定農耕技術取得進步,排除B項;“完全消失”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28.(2023秋·安徽宿州·七年級統考期末)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改革措施中,孝文帝把都城遷到()A.長安 B.洛陽 C.建康 D.開封【答案】B【解析】據題干“孝文帝把都城遷到”和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他力排眾議,494年遷都洛陽,把百余萬包括鮮卑族在內的北方各族人民遷到中原,B項正確;長安、建康、開封都不是孝文帝遷都的地點,排除ACD項。故選B項。29.(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下列人物中,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從而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 B.漢光武帝 C.漢武帝 D.秦孝公【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順應歷史潮流進行改革,從而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對中原的統治,更為了接受漢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遷都之前,進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和家屬穿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姓,鼓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等漢化政策,這次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南北方經濟的交流和發展,順應了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A項正確;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的建立者,他起兵反抗王莽,建立東漢,重新統一全國,開創“光武中興”,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漢武帝是西漢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秦孝公是戰國時期的秦國第二十五位國君,秦孝公較為徹底的完成了對秦國的封建體制改革和封建制度的完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為其后代秦始皇嬴政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而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步,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30.(2023秋·安徽宣城·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晉以來,北方少數民族的食物、服裝、用具等逐步融入到漢族的生活中。下列哪些物品或者事物是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①胡床
②種植小麥
③放牧牛馬
④胡餅
⑤窄袖短衫
⑥漢語為通用語言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北方少數民族的食物、服裝、用具等”“物品或者事物”,結合所學可知,胡床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用具,放牧牛馬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生產方式,胡餅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食物;窄袖短衫的服飾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①③④⑤符合題意,C項正確;小麥是漢族人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的農作物,少數民族學習漢族人從事農業生產,逐漸將原來從事畜牧業生產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漢語是本民族的語言,不是少數民族語言。②⑥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31.(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戰爭是()A.牧野之戰 B.長平之戰 C.馬陵之戰 D.淝水之戰【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可知,“號三國,迄兩晉”“南朝”“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指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383年,東晉與前秦在淝水展開決戰,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D項正確;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關鍵戰役,排除A項;長平之戰和馬陵之戰均是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役,排除BC項。故選D項。32.(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歸納總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下面學習筆記,歸納的學習主題是()三國鼎立·西晉的短暫統一·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方民族大交融A.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 B.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學習筆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鼎立指的是魏蜀吳三個政權的并立,西晉短暫統一后,中國又陷入分裂混戰之中,進入了十六國時期。由于北方長期戰亂,大批北方人南遷,既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也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由此可知,題干學習筆記的學習主題可歸納為“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項正確;北京人、半坡人等體現了早期人類與文明起源,與題干學習筆記無關,排除A項;夏商周是我國的早期國家,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處于變革的時期。由此可知,“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這一主題與題干學習筆記無關,排除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應是秦朝時期的特征,排除C項。故選D項。33.(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阿堅百萬南牧,倏忽長驅吾地。破強敵,在謝公處畫,從容頤指。”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綱對4世紀末期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的描述。此戰役()A.黃帝部落最終戰敗 B.形成三足鼎立局面C.晉軍的主力被消滅 D.導致前秦土崩瓦解【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阿堅”“4世紀末”和所學可知,383年,前秦苻堅發動了企圖滅亡東晉,統一中國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又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導致前秦土崩瓦解,D項正確;阪泉之戰中黃帝部落最終戰敗炎帝,排除A項;赤壁之戰后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排除B項;寧平城之戰晉軍的主力被消滅,排除C項。故選D項。34.(2023秋·安徽淮南·七年級統考期末)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多成語的形成往往與歷史事件或人物有關。與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楚漢之爭 B.秦滅六國 C.八王之亂 D.淝水之戰【答案】D【解析】據材料“投鞭斷流”“草木皆兵”并結合所學可知,與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相關的歷史事件是383年的前秦苻堅進攻東晉的淝水之戰,D項正確;楚漢戰爭是劉邦與項羽之間爭奪最高統治權的戰爭,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秦滅六國的戰爭持續了近十年的時間,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統治者之間的內亂,持續了十多年時間,加速了西晉的滅亡,排除C項。故選D項。35.(2023秋·安徽亳州·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圖反映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漢族士大夫的生活。據此可知,()A.胡漢矛盾已經消除 B.民族交融有所加強C.少數民族逐漸漢化 D.北魏物質生活豐富【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漢族士大夫的生活”圖片信息和所學可知,漢族士大夫一日的生活中,食物、生活用具、娛樂活動等,處處包含有少數民族的元素,故題干體現了民族交融有所加強,B項正確;胡漢矛盾已經消除,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漢族接受和適應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沒有涉及少數民族逐漸漢化的情況,排除C項;題干沒有特意說明北魏物質生活豐富,排除D項。故選C項。36.(23-24六年級上·山東煙臺·七年級統考期末)《魏書》載:“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這一號令()A.削弱了北魏統治基礎 B.推動了北魏統一全國C.促進了北方民族交融 D.阻礙了中原社會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可知,這是說漢話,體現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漢化措施,促進了北方的民族交融,C項正確;說漢話會增強民族認同感,不會削弱了北魏統治基礎,排除A項;北魏沒有完成全國統一,排除B項;改革促進了中原社會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考點05三國兩晉南北期時期的科技與文化37.(2023秋·安徽淮北·七年級統考期末)中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晉時期,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書法家是()A.鐘繇 B.王羲之 C.顧愷之 D.酈道元【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東晉時期,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被后人譽為“書圣”的書法家是王羲之。書法,繼承各種書體的優點,所作楷、行、草書尤為精湛。當時的人稱贊他的書法為古今之冠,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集序》,達到收放自如、渾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王羲之由于在書法藝術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譽為“書圣”,B項正確;顧愷之以繪畫見長,鐘繇是曹魏時書法家,酈道元是地理學家,排除ACD項。故選B項。38.(2023秋·安徽蕪湖·七年級統考期末)祖沖之環形山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對較小的撞擊坑,其名稱取自中國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1961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命名。我們紀念祖沖之是因為他()A.提出人要順應自然的思想 B.打敗匈奴維護中原的穩定C.具有高深的書法繪畫藝術 D.對圓周率和歷法具有貢獻【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祖沖之是南北朝的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數學方面,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歷法方面,祖沖之測定一年的時間,制定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因此,祖沖之環形山的命名是因為他對圓周率和歷法具有貢獻,D項正確;提出人要順應自然的思想的是老子、莊子,排除A項;打敗匈奴維護中原的穩定有秦朝蒙恬、西漢衛青霍去病等,排除B項;祖沖之是科學家,書法繪畫藝術與之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39.(2023秋·安徽馬鞍山·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圖中分別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云岡石窟大佛和龍門石窟壁畫《帝后禮佛圖》(局部)。這一時期佛教石窟藝術的發展,體現了()
云岡石窟第20窟的主佛
龍門石窟北魏《帝后禮佛圖》(局部)A.商業貿易的繁榮 B.中外文明的交流 C.書法藝術的成熟 D.中央集權的強大【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所給的兩幅圖為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壁畫《帝后禮佛圖》,可以知道,佛教石窟藝術既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因此石窟藝術將中國石刻藝術與外來佛教文化相結合,體現了中外文明的交流,B項正確;佛教石窟藝術屬于文明領域內容,無法體現商業貿易的繁榮,排除A項;佛教石窟藝術屬于雕刻方面的文化,而不是書法藝術的成熟,排除C項;佛教石窟藝術體現的是佛教在中國傳播,無法體現中央集權強大,排除D項。故選B項。40.(2023秋·安徽合肥·七年級統考期末)“歷法天文計算精,圓周小數點分明;千年國外方求出,月后環山宇宙名。”這首詩稱贊的是()A.張仲景 B.酈道元 C.王羲之 D.祖沖之【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圓周小數點分明”并結合所學可知,祖沖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與材料“圓周小數點分明”相符,D項正確;張仲景是醫學家,并未進行天文計算,排除A項;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地理學家、文學家,其并未計算圓周率,排除B項;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書法家,其并未進行天文計算,排除C項。故選D項。41.(2023秋·安徽宣城·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著名的旅游景點中,與佛教息息相關的是()A.青城山B.山東曲阜孔廟 C.秦兵馬俑 D.云岡石窟【答案】D【解析】根據圖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D項正確;青城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排除A項;山東曲阜孔廟是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排除B項;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與佛教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42.(2023秋·安徽·七年級統考期末)2023年6月2日,中國書法大會在央視科技頻道首次播出。期間,主持人在講述中國書法發展歷史時,提到“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創作這一作品的書法家是()A.鐘繇 B.范縝 C.顧愷之 D.王羲之【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贊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集書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D項正確;鐘繇是曹魏時的書法名家,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不符,排除A項;范縝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代表作是《神滅論》,排除B項;顧愷之是東晉時的著名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43.(2023秋·安徽安慶·七年級統考期末)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都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B東漢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他被后世稱為“醫圣”C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著作D佛教從歐洲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文化A.A B.B C.C D.D【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贊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集書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A項正確;被后世稱為“醫圣”的是東漢名醫張仲景,而不是華佗,排除B項;北朝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地理學專著,排除C項;西漢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傳入我國中原地區,豐富了中國文化,而不是從歐洲傳入,排除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茂名二模文綜政治試題
- JavaScript Vue.js前端開發任務驅動式教程-課件 仇善梁 模塊1-8 JavaScript知識入門及應用 - Vue.js基礎知識及應用
- 老年骨科護理課件
- 老年術后護理課件
- 老年護理案例分析課件
- 出租車司機權益保障及服務質量提升合同
- 餐飲店加盟與承包合同規范
- 成品柴油零售連鎖經營合同
- 車棚施工安全標準與環境保護合同
- 老人二便護理課件
- 人工智能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綜述
- 2025年貴州貴陽市城市發展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反應釜設備知識培訓課件
- EPC國際工程稅收爭議案例分析與風險防范策略
- 《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2016》
- 汽車制造業廉政風險控制措施
- 《急性胰腺炎小講座》課件
- 2024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單詞表(含音標完整版)
- 3.5-跨學科實踐: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課件)八年級物理上冊(人教版2024)
- 馬工程管理學
- 應急安全管理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