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5 新聞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_第1頁
專題05 新聞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_第2頁
專題05 新聞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_第3頁
專題05 新聞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_第4頁
專題05 新聞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類文本閱讀知識清單

一、文體知識

1、新聞

(1)定義:新聞是經由新聞媒介傳播的、為廣大受眾所關心的、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信息。

(2)特征: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3)分類: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新聞評論等,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

2、消息

(1)定義:消息是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一種新聞體裁。

(2)特征:時效性強、真實客觀。寫作消息要迅速及時,簡明扼要,用事實說話,也可有適

當的細節描寫和議論。

(3)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結構是“倒金字塔結構”,

即按照重要性遞減的原則安排事件。其中導語部分集中講述最重要的新聞事實,此后隨文章

的展開,事實的重要性逐漸減弱。

(4)要素:6個W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

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

3、新聞特寫

(1)定義:采用類似于特寫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最

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進行放大,從而鮮明再現典型人物、事件、

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

(2)特點:

①片段性。落筆集中,突出一點;

②目擊性。立體觀察,真切再現;

③透視性。目的明確,傳達精髓,深刻揭示。

④文學性。表達上多借用各種文學手法,生動形象地報道新聞事實。

4、通訊

(1)定義: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

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

(2)分類: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

第1頁共14頁

(3)特點:

和消息一樣,通訊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時效性上不如消息。

通訊報道的內容比消息更具體、更系統、更詳實。

5、時評

(1)定義:是新聞評論文體的一種,就是對當前發生的新聞及新聞中的事實或者新聞中表現

出的乃至隱藏的問題,發表作者自己的見解,或者歸納、整理出新的結論或者觀點。簡單地

說,就是針對一件事情、一個問題或幾件事情、幾個問題進行評說。

(2)特點:一般具有時效性、針對性、準確性、說理性和思想性的特點。

二、教材解析

(一)《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1、內容結構

(1)標題:人物+事件+結果(3W)

(2)導語:時間+人物+事件+結果(4W)

(3)主體: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5W)

2、客觀性

(1)、電頭:既突出時效性,又表明報道及時,材料真實可信。

(2)、導語、主體:各個要素明確突出,概括了新聞的主要事實,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渡

江戰役的情況,也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3、主觀性

(1)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

紛紛潰退。……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

國民黨反動派的準備時間之久與潰退之快形成極大反差,突出了國民黨軍隊的不堪一擊,

反襯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流露出一種勝利者的自豪。

(2)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

景物描寫帶有抒情色彩,表現了勝利者穩操勝券的心態,透露出人民解放軍的樂觀自信。

(3)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進

擊中。

第2頁共14頁

“不到”“即已”“正向”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突破敵陣的速度之快,抒發了作者興奮的

心情。

(4)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進擊中。

“突破”“占領”“進擊”表現了人民解放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的特點,抒發了作者

激動的心情。

4、語言特點

(1)準確精煉,鮮明生動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已”和“大約”能否去

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經”,表明解放軍三十萬人已經渡過長江;“大約”表明三十萬人

是一個概數,不是確數。

②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進擊中。

“突破”“占領”“進擊”表現了人民解放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的特點,抒發了作者

激動的心情。

(2)四字短語,簡潔有力

文章運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語,如“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風平浪靜”

“萬船齊發”“直取對岸”“突破敵陣”等,形象地再現了戰斗的場面。四字短語音節短促,

生動而有氣勢,與所表達的人民解放軍的攻勢的迅猛、凌厲相得益彰。

5、主題思想

這則消息報道了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的事實,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將士的英勇善戰、所向

披靡的英雄氣概,流露出人民必勝、敵軍必敗的堅定信念。

(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內容結構

(1)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人物+事件+結果(3W)

(3)導語:(課文開頭第一、二句話)時間+人物+事件+結果(4W)

(4)主體: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三個層次的內容。

2、順序與詳略安排:

①時間上,中路軍最早渡江,所以先寫,之前已有報道,所以略寫。

第3頁共14頁

②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抵抗都很微弱,所以接著中路軍寫,并能合在一起分

析評論,是詳寫。

③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為頑強,敵人的防線比較鞏固,戰略意義比較重大,所以放在最后

詳寫。

3、主觀情感

(1)議論: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

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

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

畫龍點睛,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中、西路軍取得勝利的原因,突出了我軍的英勇善戰,

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本質,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2)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

既表明了我軍的進攻出其不意、英勇善戰,又暗含對敵軍的嘲諷之意。

(3)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

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連用一系列動詞,鏗鏘有力,表現了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節節勝利、所向無敵的

聲勢。

5、語言特點

(1)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句中括號里的“不含”能否去掉?為什么?

不能去掉。括號起注釋作用,“不含”即不包括,說明九江不在渡江范圍內。如果刪去,

就會讓人誤以為包含九江。這體現了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2)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

陽、荻港、魯港地區,24小時內即已渡過30萬人。

“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

“渡至”含義豐富,有橫渡與到達兩層意思,且文字簡潔有力。

“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時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順利之意。

(3)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了。

“不料正是”增強了嘲諷意味,嘲諷湯恩伯過高估計東面防線的鞏固性,過低估計人民

解放軍的戰斗力,感情色彩鮮明突出。

6、具體數字

第4頁共14頁

(1)表時間:“二十二日二十二時”“二十日夜”“二十四小時內”“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

等。

(2)表地點:“一千余華里”

(3)表人數:“三十萬人”“三十五萬人”“三分之二”等。

具體準確地介紹了人民解放軍的進攻時間、區域和人數,突出了人民解放軍進攻速度快、

范圍廣、戰斗規模大,表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所向披靡,也體現了新聞消息事實準

確的特點。

7、主題思想

這則消息通過全面、及時、客觀地報道了聞名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中國人民

解放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指揮才能和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氣勢,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

一心、同仇敵愾、所向無敵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三)《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1、內容結構

(1)標題:事件

(2)電頭:通訊社+發電地點+發電時間

(3)導語:①人物(機構)+時間+事件

②諾貝爾獎的來歷、分類和獲獎條件

(4)主體:①今年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及其主要成就。

②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和地點。

(5)背景:介紹諾貝爾獎金的來源以及管理、評議機構。

2、倒金字塔結構:由主到次

(1)、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標題+導語)

(2)、今年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及其主要成就。

(3)、諾貝爾獎的頒獎機構、頒獎時間和地點。

(4)、諾貝爾獎金的來源以及管理、評議機構。

3、語言特點:準確嚴謹

(1)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貝林在血清療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這里表明對貝林在醫學

方面取得成就高度認可和肯定。

第5頁共14頁

(2)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

“頗”字用在這里,有很,相當地意思。準確地表明普呂多姆在詩歌創作方面的造詣和

成果。

用詞準確,有分寸感,報道了獲獎者的情況,體現了消息語言的客觀性與嚴謹性。

(四)《“飛天”凌空》

1、內容結構

(1)交待事件發生的地點、環境與人物。(環境描寫)

(2)具體描述呂偉跳水的精彩瞬間。(正面描寫)

(3)交代比賽結果。(側面描寫)

2、人物描寫

(1)形象特點

①起跳:輕盈、優美。

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

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②騰空:迅捷、嫻熟。

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

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

③入水:敏捷、輕盈

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

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

(2)描寫方法

①正面描寫:呂偉跳水的動作細節。起跳——騰空——入水

②側面描寫:描寫觀眾的反應,贊美運動員的高超水平。

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

如夢初醒的觀眾:沸騰了,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

幾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一個印度觀眾,驚訝不已,了不起,人才太多了

③動靜結合

以動襯靜:以白云、飛鳥之動襯托她的沉靜

第6頁共14頁

以靜寫動: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

動靜結合:起跳前的沉靜與跳水動作的細節與水花的悄然不驚形成鮮明對比,人物特點

更突出,畫面感更強。

3、語言賞析

(1)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

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連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運用比喻的手法,以靜寫動,想象奇特,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呂

偉起跳瞬間的精彩畫面,表現了呂偉動作的輕盈、優美,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2)同時伴隨著旋風般的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

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

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呂偉騰空瞬間的精彩畫面,表現了呂

偉動作的迅捷、嫻熟,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3)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

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

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呂偉入水瞬間的精彩畫面,表現了呂偉動作

的輕盈、敏捷,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常用格式:運用……手法,寫出了對象+事件,表現了對象+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4、主題思想

這篇新聞以特寫鏡頭,細致地描繪了中國跳水姑娘奪取桂冠的精彩瞬間,展現了中國運

動員的高超技藝,贊揚了運動員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洋溢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五)《一著驚海天》

1、內容結構

(1)著艦前。(1-4段)

①環境:點明活動場景,照應題目“海天”,描繪壯美畫面,為下文寫著艦做鋪墊。

②準備:“頂著凜冽的寒風”“一絲不茍”不畏艱辛,嚴謹認真。

③意義:“承載著……夢想”“等了……期盼了……”

④風險:比喻、對比、具體數據,突出降落難度之大,面臨的風險之大。

(2)著艦過程(5-20段省略號一段不計入)

①戰艦航行,等待戰機:指揮員從容、現場所有人緊張、官兵操作嫻熟。

第7頁共14頁

②艦機配合,準備降落:工作人員的辛苦勞累、認真負責,指揮員和飛行員的沉著鎮定

和專業素養。

(3)著艦后。(22-25段)

①回顧歷史:引用、排比、反問,突出此次著艦成功是無數人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團

結協作的結果,突出人們的激動興奮。

②歡慶勝利:報道歡慶場面,揭示著艦的重大意義。

2、人物描寫

(1)著艦前:工作人員的不畏艱辛,嚴謹認真。

頂著凜冽的寒風,身著不同顏色馬甲的甲板工作人員在戰位就位。阻攔索安全觀察員手

持專業工具,一絲不茍地對阻攔索作最后一次檢查。

(2)著艦過程。

①戰艦航行,等待戰機:指揮員從容、現場所有人緊張、官兵操作嫻熟。

著艦指揮員從容地走上甲板指揮平臺。"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現場所有的人都捏

著一把汗。

塔臺內,時鐘指針的每一次跳動,都在揪著人心。

"航向××,航速××節……"口令聲中,遼寧艦官兵嫻熟地操縱著航空母艦,艦艉留下

一道寬闊筆直的航跡。

②艦機配合,準備降落:工作人員的辛苦勞累、認真負責,指揮員和飛行員的沉著鎮定

和專業素養。

飛行塔臺內,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睛,緊盯著監視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參數和曲線,密切

跟蹤正在空中調整飛行姿態的艦載機。

塔臺起降指揮監控臺,不時傳來著艦指揮員和飛行員的對話聲--

飛行員:"請示下降高度!"

著艦指揮員:"可以下降高度至×××!"

著艦指揮員:"航向××,航速××……"

飛行員:"明白!"

在兩人時斷時續、不急不緩的對話聲中,艦、機配合得非常默契。

③完美下滑,成功著艦:飛行員的高超技術,所有人的喜悅、激動。

第8頁共14頁

發動機的咆哮聲越來越大,艦載機越來越近了。繞艦一轉彎、二轉彎,放下起落架,放

下尾鉤,殲-15艦載機像凌波海燕,輕巧靈活地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后上方,對準甲板跑道,

以幾近完美的軌跡迅速下滑。

(3)著艦后。

②歡慶勝利:描寫歡慶場面,表現人們的喜悅、激動。

"成功了!"歡呼聲中,一顆顆揪緊的心,一下子舒展開來。各個戰位上熱烈的掌聲,瞬間

激活了所有人緊繃的神經,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出勝利的笑容。

戰位上,許多人落淚了!他們說:"太讓人激動了!"

"快點!快點!"有人向飛行甲板沖去。幾分鐘前還空空蕩蕩的飛行甲板,一下跑來了一大

群人。

打開艙門,飛行員沖著圍過來的將士們說:"一切正常,感覺好極了!"

殲-15艦載機前沸騰了,鮮花映襯著飛行員的笑臉,人們忘情地與飛行員緊緊擁抱,爭

相與飛行員合影留念……

(4)本文中人物描寫的作用

①表現人們對事件的關注;

②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

③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和感染力;

④側面描寫,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突出中心;

⑤贊揚工作人員的精神品質。

4、主題思想

這篇通訊采用現場特寫的方法,再現了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過程,展現了

宏偉的場面,表現了人們激動、自豪的心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自豪感。

5、語言賞析

(1)比喻

①在高速飛行的艦載戰斗機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樹葉……

運用比喻手法,把航母比作“汪洋中的一片樹葉”,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在高速飛行的

艦載戰斗機“眼中”,海中航母的渺小和起伏不定,突出了降落難度之大。

②"刀尖上的舞蹈"就要開始了……

運用比喻手法,把艦載機著艦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著艦的艱難

和危險性之大,也渲染了緊張的氣氛。

第9頁共14頁

③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運用對偶、比喻、夸張的手法,增強文章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斗機著艦時的浩大

聲勢,同時化用詩句,引出下文對著艦過程的詳細描寫,增添了詩意。

④殲-15艦載機像凌波海燕,輕巧靈活地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后上方……

運用比喻手法,把艦載機比作“凌波海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艦載機在空中滑翔時輕

巧靈活的姿態,表現了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術。

⑤記者眼前的飛行甲板上,定格著一個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阻攔索的兩端構成"V"上邊的

兩頭,尾鉤鉤住處,則是"V"字的底尖。

運用比喻手法,把艦載機成功著艦后阻攔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個巨大的“V”

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攔索的實際形態,又暗示了著艦的勝利完成,給讀者帶來了非常強烈的

視覺效果。

(2)動詞運用

繞艦一轉彎、二轉彎,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鉤,殲-15艦載機像凌波海燕,輕巧靈活地

調整好姿態飛至艦艉后上方,對準甲板跑道,以幾近完美的軌跡迅速下滑。……眨眼之間,

艦載機的兩個主輪觸到航母甲板上,機腹后方的尾鉤牢牢地掛住了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

疾如閃電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系統的作用下,滑行數十米后,穩穩地停了下來。

運用“轉彎”“放下”“對準”“下滑“等一系列準確生動的動詞,具體地寫出了艦載

機逐漸下降、準備著艦的全過程,表現了飛行員高超的飛行技術,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贊美之

情。

(六)《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

1、內容結構

(1)簡要概括舉行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儀式的基本情況,并提出觀點。

(1段)

(2)詳細介紹當前舉行國家公祭的背景和意義。(2-4段)

(3)介紹南京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運轉變,傳達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

(5、6段)

2、事實論據

第10頁共14頁

(1)列舉各國以不同的方式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行為,強調“歷史,不可能被忘卻”的

觀點。

(2)列舉日本右翼分子否認歷史的態度和行為,指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的必

要性。

(3)列舉兩個事實具體說明了正義的力量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反擊,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

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4)直接引用《紐約時報》的報道和弗雷德的話作為論據,有時間,有報道單位表明事實清

楚,材料真實,既表明日軍侵略罪行無可辯駁,又與下文南京成為“和平之城”形成對比,

突出了和平的珍貴。

3、論證思路

(1)首先簡要介紹舉行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儀式的基本情況,并提出觀

點:牢記歷史,維護和平。

(2)然后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論述。

正面以各國正義之士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勢力妄圖否認歷史

的丑態為例,說明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歷史事實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3)最后介紹南京從“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運轉變,傳達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信

念。

三、直擊考點

1、新聞消息擬寫標題

(1)做題思路

①找出導語部分;

②找出內容要素:人物+事件+結果

③檢查修改:對照內容,防止遺漏信息;注意字數限制。

(2)真題演練

班級舉行了“古詩詞誦讀比賽”下面是宣傳委員在比賽結束后寫的一則新聞,請你為其

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15個字。

為了弘揚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讓同學們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

日至23日開展了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古詩詞誦讀比賽。本次比賽設置了初賽、復賽、決

第11頁共14頁

賽三個環節,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評出5名獲獎者。這次誦讀比賽,讓同學們感受到了中

華古典詩詞的豐富多彩,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參考答案:我班古詩詞誦讀比賽圓滿結束。

2、區分結構

請找出下面這則新聞的標題、導語和主體。

溫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