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2工業革命及其影響1【母題來源】2022年廣東卷【母題題文】18世紀后期英國機器費用昂貴,工廠主想方設法讓工人盡可能多干活。原來在工作中習以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戲等行為一概被禁止。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機器出現使工業結構發生根本變革B.生產方式的轉變推動了社會分化C.蒸汽時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惡化D.物價上漲制約了工業革命的發展【答案】B【試題解析】根據材料“英國機器費用昂貴,工廠主想方設法讓工人盡可能多干活”,可知機器生產的推廣使資本家盡可能地通過加重對工人的剝削來降低生產成本,導致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對立日益明顯,B項正確;工業結構主要體現在輕工業與重工業的比重變化,排除A項;手工工人主要存在于工場手工業時期,蒸汽時代工人們主要使用機器生產,排除C項;材料只是強調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機器價格上漲,而且機器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排除D項。【命題意圖】本題屬于說明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對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關系的影響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本題通過闡述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對工人與資本家之間關系的影響,考察工業革命的影響。【得分要點】工業革命及其影響1.概念: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2.興起:首先發生在英國。3.背景(1)前提:英國“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鼓勵經濟發展。(2)條件①勞動力: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②資本: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③市場:農業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擴張帶來廣闊的國內和海外市場。④技術:手工工場發展水平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生產技術純熟。(3)直接原因: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4.進程(1)起止時間: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葉。(2)核心內容①生產手段的革命:從手工操作到機器生產。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著工業革命開始。②生產組織的革命:從手工工場到機器工廠。1771年阿克萊特開辦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⑶完成標志:19世紀中葉,英國的機器制造業實現了機械化。⑷主要標志①表現:1785年,經過進一步改進的瓦特蒸汽機開始在棉紡織工廠使用。②意義:蒸汽機是生產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車),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⑸擴展: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5.影響:⑴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制取代了手工工場。⑵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⑶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⑷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沖擊很大。⑸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⑹物質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涌,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⑺工業化國家的民眾日益分為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⑻英國因為工業革命更加強大,法國因為工業革命也在歐洲保持地位,普魯士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⑼工業發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⑽增加生產用地,使大量動物瀕臨或已經滅絕,生物鏈遭到破壞。2【母題來源】2022年廣東卷【母題題文】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包含一些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均不涉及的內容。例如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等,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這反映了德國A.帝國結構的松散性B.對外政策的擴張性C.資本主義的保守性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答案】C【試題解析】根據材料“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可知《德意志帝國憲法》并未對民眾的民主權利充分予以保障,這說明《德意志帝國憲法》主要要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和容克貴族的利益,體現了資本主義的保守性,C項正確;德意志帝國的松散性主要體現在中央政府與地方各邦之間的關系上,材料并未明確說明聯邦中央政府與地方各邦之間的關系,排除A項;《德意志帝國憲法》保留了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傳統,使德意志帝國具有鮮明的擴張性,排除B項;《德意志帝國憲法》并未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實際上說明德國的代議制具有保守性,反映了以君主制度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在德意志帝國依然具有濃厚的殘余,排除D項。【命題意圖】本題屬于反映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借助《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相關內容分析德國代議制的特點的能力,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本題借助《德意志帝國憲法》的相關內容考察德國代議制的特點。【得分要點】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1.背景:⑴19世紀中期,德意志還處于四分五裂狀態,大大小小的幾十個邦國各自為政,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統一的呼聲日益強烈。⑵普魯士是德意志的一個重要邦國,專制色彩濃厚,經濟、軍事實力強大。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的統ー大業。⑶1871年初,德意志帝國建立。⒉德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⑴標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頒布。⑵內容:①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皇帝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②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議會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只對皇帝負責。③議會是立法機構,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由各邦的代表組成。帝國議會由成年男子選舉產生,作用很小,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聯邦議會和皇帝的批準才能生效。④憲法還規定,德意志帝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帝國政府掌握了軍事,外交等大權,各邦則保留了一些自治權,普魯士在帝國中占有統治地位,它的國王和宰相同時又是帝國的皇帝和宰相。⒊影響:⑴局限: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也把普魯士的專治傳統帶到了統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⑵進步:國家統一和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推動德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此后,德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很快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3【母題來源】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乙卷)【母題題文】1879年,德國杜伊斯堡成為世界最大內河港口,輸入礦砂和糧食,輸出煤和鋼鐵制品。1900年,德國船隊總噸位由1870年不足百萬噸發展至近200萬噸,成為蒸汽時代以來第一個能與大英帝國一爭高低的船隊。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德國A.已經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B.航運業的發展助長其海外擴張C.海上實力飛躍源于蒸汽機的改進D.共和政體確立推動經濟飛速發展【答案】B:【試題解析】根據材料“1879年”“1900年”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通過技術創新和機器發明,本國的造船業取得飛速發展,從而為航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上1871年德意志德國的建立,德國實現國家統一,綜合國力增強,能夠與大英帝國一爭高低,故選擇B項。19世紀中后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排除A項。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瓦特通過改良蒸汽機,為工廠提供強勁的動力來源,標志著“蒸汽時代”的到來,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內燃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創新,人類進入“電力時代”,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德國是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國家,共和政體主要代表是美國和法國,排除D項。【命題意圖】本題屬于推斷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借助所學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分析解讀題文信息的能力,體現了對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歷史核心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對德國的影響。【得分要點】第二次工業革命1.時間:19世紀中后期。2.條件(1)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2)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3.成就(1)主要表現: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具有深遠影響的成就:內燃機創制和應用。帶來更便捷的動力,汽車、飛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3)化學工業的興起令人矚目,石油化工業獲得發展。(4)通過新技術改造的舊產業部門煥發出新的活力。如煉鋼、紡織、采煤、機器制造和鐵路運輸等。4.特點(1)近代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2)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范圍廣、規模大、進展更迅速。(3)美國與德國最為突出。4【母題來源】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甲卷)【母題題文】蒸汽機發明后,日益成為歐美國家雇傭大農場機器動力的重要來源,需要多人協同操作。20世紀初,農業機器的使用變得個人化、小型化,家庭農場在勞動生產率方面縮小了與雇傭大農場的差距,后者日趨衰落。這一系列變化表明A.內燃機的應用改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B.農業技術發展導致失業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機成為農業生產的機器動力來源D.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依賴于生產規模【答案】A:【試題解析】由材料“20世紀初,農業機器的使用變得個人化、小型化”可知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在變化,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的主要發明是內燃機,所以A選項正確;材料只能說明農業發展家庭化,不能說明失業多寡,而且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產業結構升級,農業勞動力應該是轉移而不是事業,B選項錯誤;由材料可知蒸汽機明顯被取代了,排除C項;材料明顯說明家庭小型化生產不輸給大農場,所以規模效應無從體現,D選項錯誤。【命題意圖】本題屬于表明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有效解讀題文信息的能力,體現了對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西方工業化進程(工業對農業的影響)【得分要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㈠現代農業概述:⒈推動力: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表現:(1)農業機械化:20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完成了農業機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2)20世紀下半葉以來,大批優良品種育成推廣,優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3)以高科技為基礎的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進展,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及禽畜的生產量大幅度增長,保證了農牧產品的供應。(4)主要生產經營模式:大型農場、養殖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㈡具體表現:1.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⑴條件:20世紀以來,汽油拖拉機、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⑵表現:用大功率拖拉機牽引的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⑶農業機械的規模: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農業機械的規模也不相同。①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②法國以中型為主,③日本以小型為主,④中國則是大、中、小型相結合。⑷農作物生產的自動化:21世紀初,農業科技的發展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人工化向自動化轉變。2.糧食作物雜交育種技術的發展:⑴20世紀以來,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的雜交育種技術有了新的突破。⑵意義:雜交育種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⒊養殖技術的機械化和現代化:養殖場和牧場的各個生產環節,從給料、給水到產品收集、包裝、運輸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控制。⒋水產業的現代化:⑴現代科學技術用于海洋捕撈,漁船、網具等日趨現代化。⑵水產養殖向工廠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發展,從淡水養殖向海水養殖發展。5【母題來源】2022年湖南卷【母題題文】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A.人民的自愿選擇B.各州(邦)實力不同C.建國路徑的差異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答案】C【試題解析】據材料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的聯邦制度不同的原因是美國是13州通過獨立戰爭從英國的殖民統治獨立的,而德國則是通過普魯士引領的王朝戰爭獨立的,帶有封建色彩,建國路徑存在差異,C項正確。A項人民意愿未體現,排除。B項美國各州實力不同,但政治地位相同,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經濟發展水平無法體現,排除。【命題意圖】本題屬于比較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結合美國和德國相關歷史知識對兩國聯邦制度進行分析比較的能力,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本題考查美國和德國聯邦制度的比較。【得分要點】美國《1787年憲法》1.背景:⑴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獨立,美國誕生。⑵獨立之初的美國只是13個州的松散聯盟。國家無權征稅也不掌握軍隊;各州的權力很大,有權征兵、征稅和發行貨幣,財政政策更是各行其事。美國在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中也常常處于不利地位,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必須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設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國家,促進美國的繁榮發展。⑷華盛頓等美國資產階級領導人也深受啟蒙思想影響,希望建立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共和制國家。⑸1787年,各州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經過幾個月的激烈爭論,通過了1787年憲法。⒉內容: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⑵1787年憲法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①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掌握立法權。②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掌握國家的行政大權;總統對憲法負責,有權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但國會復議時若以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即為有效;總統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需得到國會的批準方可生效。③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權,對法律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⒊評價:⑴性質: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⑵進步性:它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以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⑶局限性:1787年憲法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允許奴隸制度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權利。⑷1787年憲法又是一部“活”的憲法,以修正案的方式彌補不足。6【母題來源】2022年湖南卷【母題題文】大衛的《賀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圖1)是美術史上的杰作。這幅作品描繪的是古羅馬賀拉斯三兄弟在征戰前向父親壯別宣誓的情景。該作品的風格屬于()A.新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答案】A【試題解析】據材料可知,《賀拉斯三兄弟的宣誓》描繪的是古羅馬賀拉斯三兄弟在征戰前向父親壯別宣誓的情景,是對重大歷史場景的反映,畫作典雅、莊重,符合新古典主義,故選A項。漫主義繪畫的特點是突出人的情感、色彩鮮艷,B項排除。現實主義繪畫的特點是注重展示現實、形象逼真,C項排除。現代主義繪畫的特點是夸張、抽象、反傳統,D項排除。【命題意圖】本題屬于圖畫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美術史相關知識對圖畫風格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體現對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等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本題考查19世紀以來的世界美術發展史。【得分要點】美術的輝煌一覽表美術流派興起時間代表及代表作品特點新古典主義18世紀末19世紀初大衛:《馬拉之死》《拿破侖加冕》安格爾:《泉》①選擇重大事件題材;②突出理性;③畫面嚴整浪漫主義19世紀初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①重感情輕理性②重色彩輕素描③重整體輕細節現實主義19世紀中期米勒《播種者》《拾穗者》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注重表現社會現實;印象畫派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莫奈:《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塞尚“現代繪畫之父”①捕捉光與色瞬間印象②“不關心主題思想”現代主義20世紀畢加索《格爾尼卡》反理性和反傳統,重視自我表現,采用夸張、變形的表現方法。7【母題來源】2022年山東卷【母題題文】1913年,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中說:“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相同的理想”指的是A.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答案】B【試題解析】根據材料“1913年”、“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八億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初出現的亞洲的覺醒運動,爭取亞洲的民族獨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國,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B項正確;亞洲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是《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之一,排除D項。故選B項。【命題意圖】本題屬于推斷類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解讀題文信息的能力,體現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命題方向】本題考查亞洲的覺醒。【得分要點】亞洲的覺醒1.背景(1)政治: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3)思想: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2.性質: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3.代表(1)印度民族解放運動①1885年,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民大會黨,簡稱“囯大黨”,積極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②1905年,反英斗爭出現新高潮,以提拉克為首的激進民主派主張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③1908年,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2)伊朗立憲革命(1905-1911年)①成果: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②結果:雖然失敗,但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3)中國辛亥革命①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②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地推動了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1.(2022·湖北·模擬預測)從16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幾乎所有的實用知識學校都開設了與歐洲大陸科學成果相關的課程,一些在醫學、解剖學、天文學、航海學中最重要的發現以及全部的數學都來源于學校教育。學校的教學后來又延伸到了機械業、技工行業與全國的制造者,這就導致工業革命中的發明者大都來自于經濟社會旋渦之中的實踐者。這說明A.教育縮小了英國社會的貧富差距B.工業革命改善了民眾的教育環境C.教育為工業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D.工業革命奠定了英國的強國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英國的職業教育拓展了人們的知識和思維,成功的例子激勵著廣大群眾,他們都把自己在教育中學到的技能用之于社會生產,并產生了一些天才的新發明或新思想,這就為工業革命在英國的首先發生積累了人才及社會群眾基礎,C項正確;材料主旨揭示了英國職業教育與工業革命的關系,并未涉及英國的貧富差距和大國地位問題,排除A、D項;B項顛倒了英國的職業教育與工業革命的關系,排除B項。故選C項。2.(2022·遼寧撫順·一模)英國經濟史學家艾倫在提到工業革命動因時認為,新式機械設備和新技術在英國不斷地被發明出來和大規模地應用,“包括蒸汽機、水力紡織機、珍妮紡織機、焦碳冶鐵技術等,這些發明有一項共同的特征一對煤炭的消耗較大,且造價偏高,但對人力的耗費卻不大”。這反映出A.高工資水平是推動工業革命一個因素B.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勞動力C.英國煤炭的價格高利于工業革命開展D.工業革命主要發生在紡織業領域【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包括蒸汽機、水力紡織機、珍妮紡織機、焦碳冶鐵技術等,這些發明有一項共同的特征一對煤炭的消耗較大,且造價偏高”可知工業革命的發明都對造價偏高的煤炭有大量需求,表明高工資水平是推動工業革命一個因素,A項正確;材料信息并沒有涉及圈地運動,排除B項;材料主旨強調高工資水平是推動工業革命一個因素,并不是強調煤炭價格高低問題,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發生在很多領域,不僅僅只在紡織業領域,排除D項。故選A項。3.(2022·山西臨汾·模擬預測)18世紀末,法國已從英國引進了珍妮機;拿破侖帝國結束以后,法國經濟才進人到“不規則但強有力的增長”時期;1840--1860年出現“強有力的增長”,基本完成工業革命。據此可知法國的工業化A.是一個自發而又必然的過程B.與英國迥然不同C.政府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D.受政局影響很大【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可知,18世紀末,法國工業革命主要靠從英國引進機器;拿破侖帝國結束以后,法國工業革命得到發展;1840--1860年法國工業革命進程加快,基本完成工業革命。這說明法國工業化具有階段性。結合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后,法國政體變動頻繁,影響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因此材料說明法國的工業化受政局影響很大,D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說明法國工業化是“自發”的過程,排除A項;材料不是在比較英法工業化的差異,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法國政局的變動影響工業革命的進程,不是強調政府在工業革命過程中的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4.(2022·浙江·模擬預測)(中國近代某一交通工具)開動起來,鐵輪磨鐵軌,噪聲大而且又上下顫動,人坐在車上前后左右搖晃,司機腳下又不斷踩擊銅鈴,發出“dangdang”之聲。所以,用鈴聲的擬音,人們都叫它“當當車”。關于這一交通工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這一交通工具的動力是蒸汽機B.徹底改變了國人的出行方式C.最先建成該交通系統的是天津D.促進了城鄉人口的頻繁流動【答案】C【解析】從材料的信息看,“鐵輪磨鐵軌”,司機踩銅鈴等信息,可以得出這一交通工具是電車,在1906年天津建成運行了中國最早的有軌電車,C項正確;電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動力是電動機,排除A項;電車作為新的交通工具,不可能徹底改變國人的出行方式,排除B項;有軌電車主要在城市里運行,對城鄉人口的頻繁流動并沒有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5.(2022·浙江·模擬預測)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能同時紡16—18個紗錠,但紡的紗易斷;1769年鐘表匠阿克萊特制造了水力紡紗機,使機器轉動不再單純用人力。1779年克隆普頓綜合了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的優點,發明了騾機,紡紗多,質量更高。材料說明英國工業革命A.完全依靠科學家的發明創造B.全面引進了外來先進技術C.重視科學研究和工業的結合D.注重對新技術的吸收、創新【答案】D【解析】據題意可知,騾機是綜合了珍妮機和水力紡紗機各自的優點,提高了紡紗的速度和質量,由此可知英國的工業革命中注重對新技術的吸收和創新,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英國工業革命中的新發明多是自己的發明創造,而非全面引進外來技術,排除B項;重視科學研究和工業的結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排除C項。故選D項。6.(2022·廣東·模擬預測)19世紀晚期,某國規定工廠視察員可以在任何時間視察工廠,檢查工廠法的執行情況,并制定相應的規定,他們的工資由中央政府直接撥給。下為1878-1901年某國工廠視察員數量變化表,這一變化表明年份數量(人)年份數量(人)1878551895961891561898112189265189912818938619001381894891901139A.工廠違規行為劇增B.工業經濟持續發展C.勞資矛盾不斷激化D.政府職能得到加強【答案】D【解析】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工廠視察員的數量持續增加,根據材料“他們的工資由中央政府直接撥給”可知,政府通過工廠視察員加強對工廠的視察,發揮政府的職能,D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政府通過工廠視察員加強政府的職能,無法得出工廠違規行為劇增、工業經濟持續發展、勞資矛盾不斷激化的結論,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7.(2022·新疆·一模)18世紀以前,最發達的歐洲國家要經歷140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第一次工業革命后,這個時間縮短為70年。進入20世紀后,則只需35年。這說明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是A.科學技術進步B.社會制度的創新 C.資本積累完成D.經濟全球化發展【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第一次工業革命后,這個時間縮短為70年。進入20世紀后,則只需35年”可知工業革命的發生促進了科技的快速進步,由此推動了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和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社會制度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資本的積累促進了經濟發展,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經濟全球化,排除D項。故選A項。8.(2022·福建·模擬預測)有學者指出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全程對外保密,而且多次要求代表不要向公眾和報紙透露討論內容。在通過憲法時,有兩個州反對憲法,四個州倉促地批準通過了憲法,事實上,只有兩個州的批準是審慎的,還包括一個沒有公布投票數的州。由此可見該學者意在說明美國憲法A.民主范圍比較狹窄有限B.存在聯邦政府脅迫民意的問題C.旨在維護統治階級利益D.在制定程序上表現出非民主性【答案】D【解析】據題干可知,該學者認為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不僅全程對外保密,而且在通過憲法時只有兩個州的批準是審慎的,這說明美國制憲會議并不公開透明,最后通過的憲法也沒有得到一些州的真正認同,由此可見憲法在制定程序上并沒有那么民主,D項正確;題干是關于美國1787年憲法通過的程序,并沒有體現民主范圍,排除A項;1787年憲法通過后才產生了美國第一屆聯邦政府,排除B項;題干并沒有體現美國憲法的宗旨,排除C項。故選D項。9.(2020·黑龍江·哈爾濱三中高三階段練習)19世紀中期,普魯士政府通過參股和給予利息擔保等方式資助私人鐵路公司。在統一后,德國通過大規模購買實現了鐵路國有化,并對鐵路部門實行半軍事化管理。這主要說明()A.交通運輸成為經濟發展先導B.國家干預經濟模式逐步形成C.政府自覺地推動工業化發展D.鐵路建設促使國家統一完成【答案】C【解析】統一前,普魯士政府資助私人鐵路公司,統一后,德國實行鐵路國有化,強化對鐵路部門的管理等,主要說明當時政府自覺地推動工業化發展,C項正確;德國發展鐵路交通事業的措施不能說明交通運輸成為了經濟發展先導,排除A項;直到1930年代,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才逐步形成,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鐵路建設對德國統一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2·黑龍江·五大連池市沾河高級中學校高一期末)有學者認為,德意志帝國的成立是妥協與平衡的結果,這種妥協體現在自由主義和君權思想之間,且各邦君主的代表還組成了聯邦參議院,負責立法,這些都增加了新帝國政體的脆弱性。據此可知,該學者意在強調德意志帝國(
)A.政治變革背離世界潮流B.代議制民主有待發展C.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政府D.軍國主義的色彩濃厚【答案】B【解析】德意志帝國在妥協中產生,自由主義和君權思想并存,封建君主在聯邦和各州政權中控制立法權,新帝國政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賒銷額度協議書
- 樓棟長志愿服務協議書
- 背書轉讓協議書
- 變更孩子撫養權協議書
- 綜合還款協議書
- 考研錄取協議書
- 房屋代買賣合同協議書
- 酒場休戰協議書
- 道路綠化協議書
- 米油回收協議書
- 2025中考英語作文預測:19個熱點話題及范文
- 黑龍江省龍東地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階段測試(二)(期中)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本科《經濟學(本)》一平臺在線形考(形考任務1至6)試題及答案
- 飛亞達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項訓練:中國近代史材料題40題(原卷版)
- 升職晉級與薪資調整管理制度
- 安徽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附真題答案】
- 基層社區治理困境及化解路徑研究分析-以XXX社區為例 行政管理專業開題報告
- 2024年甘肅省天水市中考地理試題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試卷二(定心卷)
- DL∕T 1476-2023電力安全工器具預防性試驗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