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柯橋區柯巖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第八冊
教學計劃及課時設計
首輪使用學期:2023學年第二學期
首輪使用班級:
首輪備課教師: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第一輪:
四()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四()班共有
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傮w來看,學生的數學基礎一般,大
多數學生能掌握所學內容,部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較強,不管遇到什么題,只
要讀了兩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還相當的簡捷。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由于反
映要慢一些,學習方法死板,只能接受老師教給的方法,稍有一點變動的問題就
處理不了,特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另外還有一部分后進生,由于數學基礎
差、底子薄、惰性強,這兩類學生在本學期還要重點抓。
二、教材內容分析:
全冊教學內容包括:四則運算,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
和減法,觀察物體(二),三角形,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
學廣角一一雞兔同籠和綜合與實踐等。
三、教學的重難點:
1.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教學重點: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
順序和三步計算文字敘述題的解答方法,理解連乘和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
會對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進行檢驗,會看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理解平均數的含
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難點:正確計算混合運算,能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敘
述題,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正確解答各類應用題,掌握檢驗應用題的方法,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重點:學會小數的意義、單位,會讀、寫小數,掌握
小數的基本性質,應用以前學的方法求近似數。難點:正確理解小數的意義,小
數性質的應用,正確按要求近似數。
3.小數的乘、除法。重點:掌握計數方法,知道小數乘、除法同樣可以用整
數簡算的方法進行簡算。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正確進行簡算。
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重點: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
征。難點:畫三角形的垂線和平行線,各種圖形恃征的應用。
四、本期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
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
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
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
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
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
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措施: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
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
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1.加強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使學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
2.以學生為主體,提倡啟發式教學,注重嘗試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
3.重視抓課堂教學改革,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求作業在課堂上
完成,并及時反饋。
4.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工作,實施“課內補課”的方法,組織互幫互學。
5.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以
及思維的靈活性。
6.認真備課,精習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7.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
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中感
受學習的樂趣。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表:
四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
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周次教學內容(課題名稱)課時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的關系、乘除法的意義
第一周(2.26-3.03)4
和各部分的關系、有關o的計算、括號
第二周⑶04-3.10)解決問題、整理復習(2課時)、觀察物體(1)4
第三周(3.11-3.17)觀察物體(2)、整理復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
4
律、加法運算律的應用
第四周(3.18-3.24)連減的簡便計算、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
4
分配律、乘除法的簡便計算
第五周(3.25-3.31)整理復習(2課時)、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數
4
位順序表
第六周(4.01-4.07)小數的讀寫法、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
3
清明節
第七周(4.08-4.14)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小數與單位
4
換算(2課時)、小數的近似數
第八周(4.15-4.21)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整理復
4
習(2課時)、三角形的性質(1)
第九周(4.22-4.28)三角形的性質(2)、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
4
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
第十周(4.29-5.05)整理與復習(2課時)勞動節2
小數加減法(2課時)、小數力口減法混合計算、
第H-一周(5.06-5.12)4
整數加法運算律推廣到小數
第十二周(5.13-5.19)整理復習、軸對稱、平移(2課時)4
圖形的運動整理復習、平均數、復式條形統計
第十三周(5.20-5.26)4
圖、整理與復習
第十四周(5.27-6.02)雞兔同籠、數學廣角整理與復習4
第十五周(6.03-6.09)總復習4
第十六周(6.10~6.16)總復習、端午節3
第十七周(6.17-6.23)總復習4
第十八周(6.24-6.30)總復習、期終質檢4
第十九周(7.01-7.03)期終質檢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第1課時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第二輪備課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加、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加、減法
的意義,對加、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學目標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習加、減法意義及有關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
理能力及運用知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力口、減法之間的關系,理解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情景導入】
出示課本例1情景圖。
提問:這是一個葉么場景?你去過這樣的地方嗎?
【新課講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
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西寧
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
題。
教學過程
師:已知西寧至格爾木的鐵路長和格爾木至拉薩的鐵路長,求
西寧至拉薩的鐵路長,怎么計算?
生:把西寧至格爾木這一段和格爾木至拉薩這一段合并起來,
就是西寧至拉薩的鐵路長。列式為:814+1142=1956(km)
師:能說說什么是加法嗎?
生:像上面這樣,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師: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分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
和。(板書)
2.請同學們把上題改編一下,把其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變成問題。
學生改編后,教師集體講解展示:(2)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
1956km,其中西寧到格爾木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
路長多少千米?
(3)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1956km,其中格爾木到拉薩的鐵
路長1142km,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教師出示兩小題后,讓學生列式計算。
(2)列式為:1956-814=1142(km)
(3)列式為:1956-1142=814(km)
3.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第(2)、(3)小題與第(1)小題有
什么聯系,各用葉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明確:第(1)題已知兩段路的長.求全長,用加法計
算。第(2)題已知全長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長,用減法
計算。第(3)題也是已知全長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長,用
減法計算。
啟發學生:第(:)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
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用減法;
師小結:減法是己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
個加數的運算。
4.教師提問:減法與加法又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減法中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
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減法就變成
未知,而加法中是己知的在減法卻變成未知的,囚此說減法是
加法的逆運算。
【課堂作業】教材第3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加數+加數,加數=和-另
一個加數,差=被減數-減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減數+
差。
【課后作業】
1.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1、2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力口、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814+1142=1956(km)
力口數力口數和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1956-814=1142(km)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叫做減法。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O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2課時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1)
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教學目標2.利用乘除法的意義和關系,改寫乘除法算式和改編乘除法應
用題。
重點難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乘除法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情景導入】
1.今天這節課老師首先想和大家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請大
家準備好紙筆,老師這里有幾道算式,接下來由我來報算式,
請你們把聽到的算式記下來,并且計算出結果,要求聽清楚了
嗎?
2.教師報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兩生在投影片上寫)
3.請同學們看一下你們所記的算式,像這樣的算式,你能舉例
嗎?(指名學生米算式,其余聽寫)
教學過程
(1)如在教師或學生報算式的過程中,出現有同學聽不清楚的
情況,則提問:怎樣報才能讓大家聽清楚呢?
(2)引導學生感受到按這樣的方式報算式不容易記,并且書寫
麻煩。
【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5天例2(Do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計算
可能會出現兩種列式:加法:3+3+3+3=12
乘法:3X4=12。
2.反饋、投影校對
比較加法列式與乘法列式的結果、意義是否相同。
提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呢?
明確必須是相同加數連加。
3.揭示乘法的定義
(1)你能說說什么叫乘法嗎?
(2)教師小結:所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
乘法。
(3)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3X4=12
因數因數積
4.請同學們把上題改編一下,把其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變成問題。
學生改編后并列式計算,教師集體講解展示:
12+3=4(瓶)12子4=3(枝)
積因數因數積因數因數
概括: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
數的運算。
5.揭示乘除法的關系
教師:乘法是已知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
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課堂作業】教材第6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1.教材第7頁練習二3、4、5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3課時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2)第二輪備課
1.通過歸納分析總結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理解0為什么不
能作除數。
教學目標
2.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在生活中的意義以及在運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數除法中的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
通過歸納分析總結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理解0為什么不能
重點難點
作除數。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口算:
150+9043-00X1350+5052-2504-12
2.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128+5704-3X2112-47X2
【新課講授】
知識點1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觀察發現:觀察二列各式,并計算出結果,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123+0=456+0=567-0=336-336=
教學過程234+0=125X0=04-27=76X0=
一個數加上0或減去0,還得原數。例如:7+0=7,7-0=7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7-7=0
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0X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數都得0。04-7=0
小結: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一
個數和0相乘,,乃是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知識點2理解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
(1)老師提出問題:如果用0作除數,結果會怎樣?
(2)引發思考:提問被除數,除數,商三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回答:被除數=除數X商
提問:什么數同0相乘等于7?
小組討論交流:沒有。
小結:沒有一個數同0相乘會等于7,因此0不能作除數的。
教師進一步舉例說明:
684-0=04-0=
知識點3有余數除法里,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
出示:39+2=19...11844-12=15...4
引導學生觀察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學生回答
后師總結:
被除數=商乂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余數)4■商。
【課堂作斗】
1.計算下列各題:
(132+78)X0+6343X(12-12)X5
2.根據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1)64+28=924X92=368
(2)227-176=5144X4=176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一個數加上0或減去0,還得原數;
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的數都得0;。不能
作除數。
有余數除法里,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是:
被除數=商乂除數+余數
除數一(被除數-余數)?商。
【課后作業】
教材第8頁第7題。
板書: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2)
1.一個數加上()或減去0,還。原數
7+0=77-0=7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7-7=0
3.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0x7=0
4.0除以任何非()的數都得0
04-7=0
5.()不能作除數。
有余數除法里,被除數、除數、商、
余數之間的關系是:
被除數=商〉除數十余
除數=(被除數-余數)?商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4課時括號第二輪備課
1.進一步鞏固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適當提高計算難度,
加深學生對帶有中括號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和認識,努力提高學
教學目標生的計算能力。
2.會使用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學生間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重點難點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談話引入: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并進行計算(投影出
示)
1204-5-21204-(5-2)
學生計算,分組匯報計算結果。
提問:同樣的數字,同樣的運算符號,為什么算出的結果不同
呢?
(學生討論)
引出是括號()改變了題的運算順序,()是一個很特殊的
數學符號,它可以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2.復習鞏固含有格號的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完成計算。
78X(5-2)1204-(104-2)
3604-(43+29)(56-12)X4
【新課講授】
教學過程知識點運用含有小括號的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1.教學教材第9頁的例4(Do
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96+(12+4)X2
提問:這道算式分別含有哪幾種運算?
小結:加法,乘法、除法。
提問:說說這道算式的計算順序。
第一步:加法::2+4
第二步:除法:964-(12+4)
笫三步:乘法:96:<12+4)X2
總結:歸納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運算?
小結: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情況?計算順序分別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分組匯報。
教師小結:
(1)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按從左往右的
順序計算。
(2)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減法。
(3)如果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教學例4(2)。
在964-(12+4)X2的基礎上加上中括號[],變成另一個
算式96+[(12+4)X2],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
讓學生自己試著算一下,然后教師集中講解
964-[(12+4)X2]
=964-[16X2]
=96+32=3
教師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
括號里面,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
【課堂作業】
1.說說下面各題的計算順序并完成計算:
24X[(7-2)+6][78+(144-84)]+£
2.列式計算:
(1)43與76的和乘以17與14的差,積是多少?
(2)125除以84減79的差,商是多少?
小結: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
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課后作業】
1.完成教材11頁練習二的第1、2、3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
964-(12+4)X2
=964-16X2
=6X2
=12
在一個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964-[(12+4)X2]
=964-[16X2]
=96X32
=3
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
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笫5課時租船中的數學問題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
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
教學目標意見;通過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靈活運用數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增強
應用意識。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自主探索、
重點難點
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情景導入】
出示教材情景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有些什么內容?
師:從圖中你找到了哪”數學信息?
生:老師帶學生到湖中小島去玩,一共有30人,湖邊有兩種船,
一種可以坐4人,一種可以坐6人的大船,坐4人的船每條租
價20元,坐6人的船每條租價是35元。
師:結合剛才這位同學從這幅圖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
問題?
生:結合生活實際,怎樣租船比較劃算?
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討論,看有哪些租船方案
生1:全租小船。
304-4=7(只)2(人)
7+1=8(條)20X8=160(元)
生2:可以全租大船.
304-6=5(條)35X5=175(元)
師:還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嗎?從第一個同學租船方案中,
有一條小船只坐了2人,能否把這2人換到一只大船上,再少
租一只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這樣是不是更省錢了。
生3:8-2=6(條),20X6=120(元),120+35=155(元),這
樣租比上面兩種祖法都要劃算一些。
【課堂作業】教材第11頁練習三第4題。
【課堂小結】
我們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比際問題,要根據具體情況列
出幾種不同方案,選取最合理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2頁第5、6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
方案1:
全租小船。
304-4=7(只)……2(人)
7+1=8(條)
20X8=160(元)
方案2:
可以全相大船八304-6=5(條)
35X5=175(元)
方案3:
租6條小船:20X6=120(元)
租1條大船:120+35=155(元)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教學內
第1課時觀察物體(二)(1)第二輪備課
容
1通.過實際活動,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四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圖
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狀。
教學目
2.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學生的合理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標
3.通過觀察,正碓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4.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發展與同伴的合作意識,培養數學學習情感。
重點難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四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圖形所看到的不同
形狀。
/占■、、
教學準
多媒體、ppt
備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新課講授】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二)
1.觀察一個正方體。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如圖,并擺放到合適的位置。)
口
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我把它擺到這個位置上。請每個小組也
教學過拿出一個正方體,像老師這樣擺到你們桌子的E中央。開始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正方體,從你現在的方向看過去,你看到了
程什么?
2.觀察二個正方體。
師:(添加一個正方體,如圖,拼成一個長方體)請各小組像老師
這樣添上一個正方體。
///
/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現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們都還是只看到
了一個正方形嗎?
師:我們已經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正方體,為什么左、右兩邊的同學
還是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3.觀察三個正方體
師:(再添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請同學們再加上一個正方體,
繼續觀察,現在,從正面觀察的同學,你們看到了什么?
板書:
從■而看
師:從正面觀察到的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呢?請同學們都
一起到正面來看看!
師:那從上面觀察會看到什么呢?現在,也請大家一起從上面觀察
觀察。
板書:
從上面行
師:請同學們再一起來觀察左面,還是看到三個正方形嗎?
板書:
從左面看
4.觀察4個正方體。
師:同學們真棒!不僅已經學會了觀察一個正方體,而且還學會了
觀察由一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并且還能正確認識遮擋現象,你們
真的了不起!
師:如果我像這樣再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這就成了一個由兩
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從正面、上面和左面觀
察這個物體,你可能會看到怎樣的形狀呢?
//
師: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師:現在,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再添加一個E方體。
師:擺好了嗎?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是否與你剛才的想象相同
呢?
(1)從正面觀察
師:從正面觀察,你們看到怎樣的形狀?師:(把攝像機擺到正面,
將這個物體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雖然這是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
可是由于遮擋的緣故,從正面觀察我們仍然只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
方形。
板書:
從正面看
(2)從上面觀察
師:現在,從上面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嗎?
師:哦,“多了一個正方形”!好,老師這里就有一個正方形,誰能
把它擺在黑板上合適的地方,拼出你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師:(用攝像機拍攝這個物體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從上面觀
察,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這一組有三個
正方體,另一組有一個正方體,所以從上往下觀察,我們看到了這
樣的四個正方形。
板書:
從上面看
(3)從兩側觀察
①從左側觀察
師:現在,我們再從左側來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只是這樣的一個
正方形嗎?
師:“不是”?那誰來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樣的形狀?
師:哦,你們看到了“兩個正方形"!誰能上來擺一擺嗎?
板書:
從左麗君
師:(把攝像機擺到左側)從左面看,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是由兩組
正方體組成的。我們已經知道前面一組是由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為
什么從左面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②從右面觀察
師:現在,請大家都到右側觀察觀察,看看你們又看到了什么?能
不能把你們看到的畫到紙上。開始吧!
師:畫好了嗎?誰愿意把你的作業拿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師:(把攝像機擺到右側)從右側觀察,我們仍然看到有兩組正方
體,我們看到的每一組都是一個正方形,它們組成了這樣的形狀。
板書:
從左(行而行
【課堂作業】
教材第13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小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會得到不同的平面圖形的形狀,
但有時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5頁練習四1、2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
笫1課時觀察物體(二)(1)
從上面看
從左(右)面才
教學反
思
教學內
第2課時觀察物體(二)(2)
容
1.通過實際活動,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四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
(豎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狀。
教學目
2.通過實際操作,結合學生的合理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標
3.通過觀察,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4.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發展與同伴的合作意識,培養數學學習情感。
重點難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四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圖形所看到的不同
形狀。
/?占、、
教學準
多媒體、ppt
備
拿出/1個小正方創擺一擺,然后從,不同方向觀察一下,看到哪些
不同fr勺形狀?
【新差艮講授】
教師若》教材第14頁例2圖,讓學生擺出這四個小正方體豎方向立
體圖。
□
n
教學過IL
1.從上面觀察
程
師:同學們,上面三個小正方體擺成立體圖,從上面看到怎樣的形
狀?
觀察上圖,從上面看都是:
2.從左(右面)看
師:再換一個角度,從左或右面來看,看到什么形狀?
從左(右)面看:
3.從正面觀察
師:好,同學們,從正面觀察,你們看到怎樣的形狀?
從正面看:
【課堂作業】教材第14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
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6頁練習四5、6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反
思
第(三)單元:
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加法交換律第二輪備課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
律。
教學目標
2.能運用加法交換律解答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說理、推理能力.
3.引導學生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談話導入;
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都稱作運算。
上面這幾組都屬于哪種運算?(加法運算)在加法算式30+20=50
中,30、20和50分別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數、50叫做它
們的和。)
【新課講授】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時節,李叔叔準備特
車開始一個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騎了40千米,下午騎
了56千米。(出示課件)根據所給的條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
教學過程
問題嗎?
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應該怎樣列式解答?請同學們在自己
的練習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木子上解答)
誰起來說一卜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還有其他方法嗎?(56+40)
那這兩個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義?(第一個是上午和下午的路
程和是多少?第二個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數是一
樣的。)
我們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什么符號連接起來呢?(等號)
觀察每組算式等號兩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數沒變,符
號沒有變,只是加數位置發生了變化。)
是不是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都不變呢?這只是我們的
猜想,還需要我們來驗證,先請同桌之間相互舉例。哪些同學
能寫出像上面一樣的算式來呢?
(例如:8+6=6+8等等)。這個式子也是等式嗎?數不變位置發
生變化不影響計算結果.
觀察這幾個算式,把你觀察到的可以用文字來描述一下嗎?(兩
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我們給這條規律起了個名字叫加法交換律,把加數換成其他任
意數,交換律還成立嗎?(成立)
請你與同堂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歡方式表示加注交換律°鼓勵
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O+X43
通常我們數學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數。今天我們就選字母a和b
來表示兩個加數。a表示第一個加數,b表示第二個加數。用字
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們覺得哪種更一目了然,更簡潔?
(用字母更簡潔)。
等式左邊的a和b就是等式右邊的b和a,也就是數沒有發生變
化。剛才我們的猜想驗證了加法交換律,現在用這個規律來解
決實際問題。
階段練習:返回課前復習,讓學生觀察左右兩排得數,并把相
同得數的用線連起來。
30+20=5028+72=10038+50=8820+30=50
72+28=10050+38=88
【課堂作業】
1■.應用加法交換律在下面口中填上適當的數。
29+17=D+29128+口=15+口
□+□=323+18654+x=□+□
2.填空。
(1)一個數加0,還得()。
(2)兩個加數()位置,()不變,這叫做加法()。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符合的畫“J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4.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
38+456=驗算:307+348=驗算:
123+2847=驗算:
【課堂小結】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9頁練習五第2題。
2.完成練習冊中為課時的練習。
板書:加法交換律
40+56=9656+40=96
40+56-56+40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a+b=b+a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2課時加法結合律
1.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2.能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3.培養學生分析掛理的能力。
重點難點經歷運算定律的探索過程,發現規律、概括規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情景導入】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的i種運算定律一一加法交換律,
那么什么是加法交換律?
師強調:加法交換律中只是交換了兩個加數的位置,但這兩個
加數不變。
師:加法交換律用字母a、b怎么表示出來?指名回答。
師:加法除了交換律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規律性知識?這些知
識又有什么用途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新課講授】
師:這里有三組算式,在。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12+13)+14012+(13+14)
(30+28)+60030+(28+60)
(320+150)+2300320+(150+230)
教學過程
師:觀察這三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針對以下問題小組討論:
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在運算順序上有什么不同?但它們的結果
怎樣?從以上問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組進行討論,相互說出自己的發現。
師:通過討論,,爾發現了什么?
師:大家發現的這個規律我們把它叫做加法結合律。師板書出
課題。
課件出示加法結合律的內容,全體齊讀。
師:用語言來敘述加法結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簡單的方法
表示出加法的結合律呢?
師: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那么加法結合律
怎樣表示出來呢?
師:等號左邊表示什么意思?右邊呢?
師:怎么應用加法結合律呢?下面我們來看這道題。
課件出示練習: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8)+32=25+(□+□)
130+(70+4)=(130+口)+口
64+37+163=64+(□+□)
指名學生回答。
師:這三個等式都是根據哪個運算定律填寫的?
師:運用加法結合律可以觀察到第1、3小題,后兩個數相加湊
成了什么數?第2題前兩個數相加湊成什么數?(整百數)在
計算時較簡便
師:所以我們應用加法結合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出示例2:
師:指名學生說出圖中信息,再說說能提出什么問題?
讓學生列出算式,88+104+96
師: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同桌相互說說是怎
么做的?
88+104+96
=192+96
=288
出示:325+4804-75
師: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試做。同泉相互說說是怎
么做的?
訂正時讓板演的學生說出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都運用了
什么運算定律?
88+104+96
=88+(104+96)一指出應用加法結合律。
=88+200
=288
師:上邊兩道題在應用運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而第二道應用了加法結
合律。
師:第一?道沒有調換加數的位置,先把前兩個數相加不可以使
計算簡便。而第二道題要先加后邊的兩個數,再加前邊的數才
能使計算簡便。
師:加法結合律不止限于三個數相加,可以把它們推廣到四個
和四個以上的數相加。
【課堂作業】
L你來當小判官:
(1)85+150=150+85()
(2)269與141相加可以湊成整百數。()
(3)(26+8)+32+7=26+(8+32)+7應用了加法結合律。()
(4)27+46+73=46+(27+73)只應用了加法交換律。()
2.學生先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并說出錯的原因。
下面各題計算中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1)283+152+48
=283+(152+48)
=283+200=483
(2)154+87+246+13
=154+246+87+13
=(154+246)+(87+13)
=400+100
=500
師:哪一步應用了運算定律?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生:第一題應用了加法結合律,第二題先應用了加法交換律,
又應用了加法結合律。
【課堂小結】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
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a+b)+c=a+(b+c)o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9頁練習五第1、3、4、5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加法結合律
(25+68)+32=25+(68+32)
130+(70+4)=(130+70)+4
64+37+163=64+(37+163)
(a+b)+c=a+(b+c)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3課時簡便計算練習第二輪備課
1.了解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使運
算簡便。
教學目標2.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
靈活性。
1理.解并掌握運月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2.能正確迅速找H湊成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兩個加數。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回憶上節課學習的關于加法的運算定律。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新課講授】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fB115千米B-C132千米
C-D118千米D-E85千米
根據卜面的條件,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性地將問題板書。
請你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問題。
教學過程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
重點引導學生對最后一個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
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學生可能對括號訶題有異議,教
師可以正確引導,加法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運算順序,所以要
加小括號。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這道
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通常在笥便計算中,加
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教師集中評講并板書:
115+132+118+85
-115+85+132+118運用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運用加法結合律
=200+250=450
【課堂作業】教材第20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
很快計算出它們的和,重點是讓學生找出結對的朋友。
【課后作業】
1.教材第22頁練習六第1、2、3題。
2.完成練習冊中不課時的練習。
板書:簡便計算
115+132+118+85
=115+85+132+118運用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運用加法結合律
=200+250=450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4課時連減的簡便運算第二輪備課
1.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特
殊規律并選擇相應規律進行簡算的過程。
教學目標2.讓學生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體會到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
際問題。
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寫成這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
重點難點
和的道理,靈活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ppt
【情景導入】
1.競賽:出示兩組題,分男女各算一組,比賽看哪組同學既對乂
快?(幻燈片出示)
第一組(男生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樂山市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大連中山區四校聯考2025屆數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新吳區2024年九上化學期末質量跟蹤監視模擬試題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7月1日起浙江購房合同修訂版發布
- 二零二五版咖啡連鎖店加盟經營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主題餐廳知識產權及設備轉讓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吧餐飲服務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道路標線施工質量監督與驗收合同
- 2025版餐飲店食材采購與質量監管合作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智能安防系統保安勞務承包合同
- 漢字文化解密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4年7月1日實施新版醫療器械采購、收貨、驗收、貯存、銷售、出庫、運輸和售后服務工作程序
- 045.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 多組學整合分析方法
- 2024勞務分包合同范本下載
- 中國移動公開競聘考試題庫(含答案)
- 退學費和解協議書模板
- 【課件】2025屆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備考策略研討
- 某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臺賬
- HJ 636-2012 水質 總氮的測定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微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