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散文化(詩化)小說(學生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散文化(詩化)小說(學生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散文化(詩化)小說(學生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散文化(詩化)小說(學生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第二輪復習:散文化(詩化)小說(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小說復習分類探究:散文化(詩化)小說

一、文體介紹

1.文體概念

散文化小說,是介于散文與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是中國現當代小說的新樣式。這類小說情節散

文化(或“淡化情節”),結構散文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節取勝,也少有沖突,缺乏懸念,呈現給讀者

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主張“不裝假,事實都恢復原狀,展示生活的本色”,敘述者的情致自然地

融注、浸灑在色調平淡的描寫中。在現代小說史上,散文化小說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魯迅先生的《故鄉》

和《社戲》。

詩化小說,是散文化小說的更進一步。其特征主要有三:一是詩化小說的環境特點:獨立審美,詩化

意境。二是詩化小說的情節特點:淡化因果,減少沖突。三是詩化小說的人物形象:單純寫意,褒獎人性。

四是詩化小說的主旨傾向:表層詩性,內蘊豐厚。

2.教材鏈接

教材小說名稱作者小說主題

高中語文選必中冊《荷花淀》孫犁革命犧牲精神、革命斗爭精神、軍民魚水之情

高中語文選必下冊邊城(節選)沈從文人性的真善美、傳統民族風俗的美好

二、考題探究

除常規知識點考題外,散文化(詩化)小說的一個重要考題是:探究小說的散文化或詩化特征。

散文化(詩化)特征答題角度

①故事情節淡化小說故事情節沒有大起大伏,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富有詩意。

②情理哲理詩化小說情感濃郁,充滿溫情。

③畫面意境詩化小說畫面營造了一種溫馨、靜謐、祥和的氛圍。

④人物性情美化小說的主人公性格溫和,富有人性美。

⑤小說語言詩化小說的語言簡潔、質樸,又不乏典雅修辭,表現了詩意的語言之美。

三、直擊高考

(2023年新高考H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社戲(節選)

沈從文

蘿卜溪邀約的浦市戲班子,趕到了呂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個人,八個笨大衣箱,坐了只辰

溪縣裝石灰的空船,到地時,便把船靠泊在碼頭邊。掌班依照老規矩,帶了個八寸大的朱紅拜帖,來拜會

本村首事滕長順,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臺,哪一天起始開鑼。

半月來省里向上調兵開拔的事,已傳遍了呂家坪。不過商會會長卻拿定了主意:照原來計劃裝了五船

貨物向下游放去。長順因為兒子三黑子的船已到地卸貨,聽會長親家出主意,也預備裝一船橘子下常德府。

空船停泊在河邊,隨時有人把黃澄澄的橘子挑上船,倒進艙里去。戲班子乘坐那只大空船,就停靠在橘子

園邊不多遠。

兩個做丑角的浦市人,扳著船篷和三黑子說笑話,以為古來仙人坐在斗大橘子中下棋,如今仙人坐在

碗口大橘子堆上吸煙,世界既變了,什么都得變。可是三黑子卻想起保安隊隊長向家中訛詐事情,因此只

向那個做丑角的戲子苦笑。

長順約集本村人在伏波宮開會,商量看這戲演不演出。時局既不大好,集眾唱戲是不是影響治安?末

了依照多數主張,班子既然接來了,酬神戲還是在伏波宮前空坪中舉行。凡事依照往年成例,出公份子演

戲六天,定二十五開鑼。并由本村出名,具全紅帖子請了呂家坪的商會會長,和其他莊口上的有名人物,

并保安隊隊長、排長、師爺、稅局主任、督察等,到時前來看戲。還每天特別備辦兩桌四盤四碗酒席,款

待這些人物。

到開鑼那天,本村和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換了漿洗過的新衣服,荷包中裝滿零用錢,趕到蘿卜溪伏波

宮看大戲。因為一有戲,照習慣呂家坪鎮上賣大面的、賣豆糕米粉的、油炸餅和其他干濕甜酸熟食冷食的,

無不挑了鍋罐來搭棚子,競爭招攬買賣。婦女們且多戴上滿頭新洗過的首飾,或鍍金首飾,發籃點翠首飾,

扛一條高腳長板凳,成群結伴跑來看戲,必到把入晚最后一幕雜戲看完,把荷包中零用錢花完,方又扛起

那條凳子回家。有的來時還帶了飯蘿和針線,有的又帶了香燭紙張順便敬神還愿。平時單純沉靜的蘿卜溪,

于是忽然顯得空前活潑熱鬧起來。

長順一家正忙著把橘子下樹上船,還要為款待遠來看戲親友,準備茶飯,因此更見得熱鬧而忙亂。家

中每天必為鎮上和其他村子里來的客人,辦一頓過午面飯。又另外燒了幾缸熱茶,供給普通鄉下人。長順

自己且換了件大船主穿的大袖短擺藍寧綢長衫,罩一件玄青羽綾馬褂,舞著那個掛有鑲銀老虎爪的紫竹馬

鞭長煙桿,到處走動拜客。

第一天開鑼時,由長順和其他三個上年紀的首事人,在伏波爺爺神像前磕頭焚香,殺了一只白羊,一

只雄雞,燒了個申神黃表。戲還未開場,空坪中即已填滿了觀眾,呂家坪的官商要人,都已就座。開鑼后

即照例"打加官”,由一個套白面具的判官,舞著個骯臟的紅緞巾幅,臺上打小鑼的檢場人叫一聲:“某大老

爺祿位高升!”那判官即將巾幅展開,露出字面。被尊敬頌祝的,即照例賞個紅包封。有的把包封派人送去,

有的表示豪爽,便把那個賞金用力直向臺上搬去,惹得一片喝彩。當天第一個叫保安隊隊長。第一出戲象

征吉祥性質,對神示敬,對人頌禱。第二出戲與勸忠教孝有關。到中午休息,勻出時間大吃大喝。休息時

間,一些戲子頭上都罩著發網子,臉上顏料油膩也未去凈,爭到臺邊熟食棚子去喝酒,引得觀眾包圍了棚

子看熱鬧。婦女們把扣雙鳳桃梅大花鞋的兩腳,擱在高臺子踏板上,口中噓噓的吃辣子羊肉面,或一面剝

葵花子,一面并談論做夢績麻瑣碎事情。下午開鑼重唱,戲文轉趨熱鬧活潑。

掌班走到幾位要人身邊來請求賞臉,在排定戲目外額外點戲。

大家都客氣謙讓,不肯開口。經過一陣揮掇,隊長和稅局主任是遠客,少不了各點一出,會長也被迫

點一出。隊長點"武松打虎",因為武人點英雄,短而熱鬧,且合身份;會長卻點"王大娘補缸”,戲是趣劇,

用意在于與民同樂。戲文經點定后,照例也在臺柱邊水牌上寫明白,給看戲人知道。開鑼后正角上場,又

是包封賞號,這個包封卻照例早由蘿卜溪辦會的預備好,不用貴客另外破鈔。

最末一出雜戲多是短打,三個穿紅褲子的小花臉,在臺上不住翻跟斗,說渾話。

收鑼時已天近黃昏,天上一片霞,照得人特別好看。一切人影子都被斜陽拉得長長的,臉龐被夕陽照

炙得紅紅的。到處是笑語嘈雜,過呂家坪去的渡頭,尤其熱鬧。方頭平底大渡船,裝滿了從戲場回家的人,

慢慢在平靜河水中移動,兩岸小山都成一片紫色,天上云影也逐漸在由黃而變紅,由紅而變紫。太空無云

處但見一片深青,秋天來特有的澄清。在淡青色天末,一顆長庚星白金似的放著煜煜光亮,慢慢地向上升

起。遠山野燒,因逼近薄暮,背景既轉成深藍色,已由一片白煙變成點點紅火。……一切光景無不神奇而

動人。可是人人都融和在這種光景中,帶點快樂和疲倦的心情,等待還家。無一個人能遠離這個社會的快

樂和疲倦,聲音與顏色,來領會贊賞這耳目官覺所感受的新奇。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蘿卜溪的酬神社戲,適逢秋天橘子收獲時節,按慣例在伏波宮前空坪中連演六天。

B.女人們成群結伴來看戲,有的還會帶上飯夢針線或香燭紙張,富有鄉土生活氣息。

C."打加官"第一個就叫保安隊隊長,可以見出蘿卜溪辦會者對他有所忌憚和逢迎。

D.排定戲目外額外點戲需封賞,會長”也被迫點一出”,此細節暗示了會長的吝嗇。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頭寫戲班子如約而至,接下來又寫到“省里向上調兵開拔的事",令人感覺到一種尋常歲月隱

約生變的氣氛。

B.傳統白話小說常以描摹衣飾來刻畫人物,本文寫社戲之日長順走動拜客,就使用了這種筆法來表現

長順的鄭重守禮。

C.最后一段景物描寫,同魯迅《社戲》對歸家途中的景物描寫一樣,都以自然之美襯托了散戲后人們

的失落與惆悵。

D.沈從文這里寫社戲,同他在《邊城》中寫端午節一樣,都是通過對民俗的鋪寫描繪了存有世外桃源

意味的鄉土社會。

3.本文是如何描寫社戲的儀式感的?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4.文中記述社戲的籌備及演出過程,多處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習慣""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請結合

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四、專題練習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一個人的名字

劉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塊生鐵,別人叫一聲,就會擦亮一次。一個名字若兩三天沒人叫,名字上會落一層土。

若兩三年沒人叫,這個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鐵鍬厚。這樣的名字已經很難被叫出來,名字和

屬于他的人有了距離。名字早寂寞地睡著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還在瞎忙碌,早出晚歸,做著莫名的

事。

馮三的名字被人忘記五十年了。人們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馮三。

馮三一出世,父親馮七就給他起了大名:馮得財。等馮三長到十五歲,父親馮七把村里的親朋好友召

集來,擺了兩桌酒席。

馮七說,我的兒子已經長成大人,我給起了大名,求你們別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

也沒用,只要你們不叫,他就永遠沒有大名。當初我父親馮五給我起的名字多好:馮富貴。可是,你們硬

是一聲不叫。我現在都六十歲了,還被你們叫小名。我這輩子就不指望聽到別人叫一聲我的大名了。我的

兩個大兒子,你們叫他們馮大、馮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們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兒子,就求你們

饒了他吧。你們這些當爺爺奶奶、叔叔大媽、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個口,我的三兒子就能大大方方做

人了。

可是,沒有一個人改口,都說叫習慣了,改不了了。或者當著馮七的面滿口答應,背后還是馮三馮三

的叫個不停。

馮三一直在心中默念著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寶貝一樣珍藏著這個名字。

自從父親馮七擺了酒席后,馮三堅決再不認這個小名,別人叫馮三他硬不答應。馮三兩個字飄進耳朵

時,他的大名會一蹦子跳起來,把它打出去。后來馮三接連不斷地灌進耳朵,他從村子一頭走到另一頭,

見了人就張著嘴笑,希望能聽見一個人叫他馮得財。

可是,沒有一個人叫他馮得財。

馮三就這樣蠻橫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靜時,馮三會悄悄地望一眼

像幾根枯柴一樣朽掉的那三個字。有時四下無人,馮三會突然張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沒有人答應。

馮得財就像早已陌生的一個人,五十年前就已離開村子,越走越遠,跟他,跟這個村莊,都徹底地沒關系

了。

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馮得財,一句都不叫。王五爺說,因為一個村莊的財是有限的,你得多了

別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別人就沒了。當年你爺爺給你父親起名馮富貴時,我們就知道,你們馮家太想出人

頭地了。誰不想富貴呀。可是村子就這么大,財富就這么多,你們家富貴了別人家就得貧窮。所以我們誰

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馮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們能叫你得財嗎。你看劉榆木,誰叫過他的小名。他

的名字不惹人。一個榆木疙瘩,誰都不眼饞。還有王木叉,為啥人家不叫王鐵叉,木叉柔和,不傷人。

虛土莊沒有幾個人有正經名字,像馮七、王五、劉二這些有頭面的人物,也都一個姓,加上兄弟排行

數,胡亂地活了一輩子。他們的大名只記在兩個地方:戶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著戶口簿點名,念完了也沒有一個人答應,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邊的墓地走一圈,

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認識一個。似乎死亡是別人的,跟這個村莊沒一點關系。其實呢,你的名字已經包含

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請先生給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紀,有時是王五、劉二,也可能是路過村子

的一個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須沉思一陣,在紙上寫下兩個或三個字,說,記住,這是你的名字,

別人喊這個名字你就答應。

可是沒人喊這個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應了另外一個名字。

起名字的人還說,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盡頭一堵墻上,寫著你的名字。

不過,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個村子。被我們埋沒的名字,已經叫不出來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喚,

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著小名,莫名其妙地為一個小名活著一輩子。

(節選自《虛土》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虛土莊的人們相互之間都只叫對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數而成的小名,他們的大名多數都是“榆木”

“木叉”等不正經的名字。

B.馮三父子取名為“富貴”“得財”,卻不被村民認可,是因為村民喊“富貴”“得財”,馮家就會

遂愿,而村民不愿馮家獨得富貴。

C.虛土莊人們的名字只記在戶口簿和墓碑上,說明虛土莊的人們雖平時對名字不上心,但還是非常看

重生與死這樣的大事的。

D.“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個村子”,“另外一個村子”指的是另一個世界一一死亡之后,這反襯出

現實世界的無奈。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語言樸實無華,生活氣息濃厚,如“上面的土有一鐵鍬厚”,運用人們的日常語言,形象地表

現了名字棄之不用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議論,形象而生動,如以“生鐵”被“擦亮”設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

征,令人印象深刻。

C.“虛土”,具有很強的象征意味,讓人聯想到“虛空”“虛幻”等詞語,表明故事是作者虛構的,

但也削弱了小說的現實意義。

D.小說中寫夜深人靜時,馮三突然張口叫自己的大名但沒有人答應的細節,表現了他對聽到人們叫他

大名的渴望。

3.村里沒有一個人叫馮三的大名,這折射出村民怎樣的心理?請根據小說內容簡要分析。

4.有人稱這部作品為“散文化小說”,請分析其“散文化小說”的特點。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受戒(節選)

汪曾祺

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娘,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老兩口沒有兒子。趙

大伯是個能干的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里場上樣樣精通,還會晉魚、洗磨、鑿碧、修水車、修船、

砌墻、燒磚、箍桶、劈蔑、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結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

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

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閑著。煮豬食,

喂豬,腌威萊,地腌的咸蘿卜干非常好吃,春粉子,磨小亞腐,編裝衣,織蘆筐。她還會剪花樣子。這里

嫁閏女,陪嫁妝,瓷壇子、錫罐子,都要用梅紅紙剪出吉祥花樣,貼在上面,討個吉利,也才好看:“丹

風朝陽”呀,“白頭到老”呀,“子孫萬代”呀,“福壽綿長”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來請她:“大娘,

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來!”“一定呀!”—“一定!一定!”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脫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

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這里的風

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個丫頭,這一頭的好頭發!通紅的發根,雪白的簪子!母女三個去

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嘰嘰呱呱

不停。大姐說:“你一天到晚嘰嘰呱呱——”“像個喜鵲!”“你自己說的!——吵得人心亂!”

“心亂?”

“心亂!”

“你心亂怪我呀!”

二姑娘話里有話。大英子已經有了人家。她偷偷地看過,人很敦厚,也不難看,家道也殷實,她滿意。

她這兩年,很少出房門,整天趕她的嫁妝。大裁大剪,她都會。挑花繡花,不如娘。可她又嫌娘出的樣子

太老了。她到城里看過新娘子,說人家現在繡的都是活花活草。這可把娘難住了。最后是小英子忽然一拍

屁股:“我給你保舉一個人!”

這人是誰?是明子。小英子說:“他會畫!畫得跟活的一樣!”

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里來,給他磨墨鋪紙,小明子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不得了:“就是這樣!就是

這樣!這就可以亂孱!”——所謂“亂孱”是繡花的一種針法:繡了第一層,第二層的針腳插進第一層的針

縫,這樣顏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跡,不像娘那一代繡的花是平針,深淺之間,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

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

“畫一朵石榴花!”“畫一朵桅子花!”她把花掐來,明海就照著畫。到后來,鳳仙花、石竹子、水蓼、

淡竹葉、天竺子、蠟梅花,他都能畫。大娘看著也喜歡,摟住明海的和尚頭:“你真聰明!你給我當干兒子

吧!”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快叫!快叫!”小明子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頭,從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大英子繡的三雙鞋,方圓三十里都傳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來看。看完了,就說:“噴噴噴,真好看!

這哪是繡的,這是一朵鮮花!”她們就拿了紙來央大娘求了小明子來畫。有求畫帳檐的,有求畫門簾飄帶的,

有求畫鞋頭花的。每回明子來畫花,小英子就給他做點好吃的,煮兩個雞蛋,蒸一碗芋頭,煎幾個藕團子。

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

田水、驀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茬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

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

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薄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很高了,低下頭

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桅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

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播起草來。傍晚牽牛“打汪”——水牛怕蚊子。

這里的習慣,牛卸了朝,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

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透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

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

能替趙大伯一會兒,讓他回家吃飯。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格當嘴——"這打場號子有音無字,

可是九轉十三彎,比什么山歌號子都好聽。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起耳朵:“這孩子這條嗓

子!”連大英子也停下針錢:“真好聽!”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一"h三省數第一!”晚上,他們一起看場。

他們并肩坐在一個石磁子上,聽青蛙打鼓,聽寒蛇唱歌——這個地方以為蜷站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

“寒蛇”,聽紡紗婆子不停地紡紗,“吵——",看螢火蟲飛來飛去,看天上的流星。“呀!我忘了在褲帶上

打一個結!”小英子說。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來的時候在褲帶上打一個結,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

愿。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圓附近的人家都來請趙大娘剪花樣子,農忙時人們通過換工相互幫忙,都體現出鄉土社會熱情

淳樸的民風之美。

B.大英子、小英子模樣俊俏,大英子羞澀矜持、心靈手巧,小英子伶俐活潑、善良可愛,二人從外

到內都是美的化身。

C.小英子和明子一起牽牛“打汪”、車高田水,晚上看場時并肩而坐,聽蟲鳴、看流星等內容富有

鄉土生活氣息。

D.同樣作為散文化小說,本文的風格和沈從文的《邊城》一樣,帶有一種田園牧歌式的情調,充滿

了淡淡的哀傷。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清亮亮”“滑溜溜”“結結實實”“嘰嘰呱呱”等一系列疊詞的使用,使文章氣氛輕快,生動

活潑。

B.本文破折號的使用靈活多變,或解釋說明,或表示聲音延長,或表示話題轉換,使情節節奏變得

舒緩。

C.“全把式”“格掙掙”“亂孱”“打汪”“寒蛇”等方言俚語,形象地傳遞出地域風俗和特色文

D.末段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暗示出小英子心事未能如愿的傷心與惆悵,與《邊城》的結尾有異曲

同工之妙。

3.小說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4.學習課文《邊城》后,班級讀書小組擬召開“和諧之美”主題讀書交流會,請結合本文和《邊城》,

談談兩文共同體現了哪些“和諧之美”?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6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蘆花蕩

孫犁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到這樣的深

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

敵人監視著葦塘。他們提防有人給葦塘里的人送來柴米。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

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

又飄回來,船艙里裝滿了柴米油鹽,有時還帶來一兩個從遠方趕來的干部。

撐船的是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老頭子只穿一條藍色的破舊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著一根

竹篙。

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

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干部;而且不帶一枝

槍。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

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因為他,敵人的愿望就沒有達到。

一天夜里,老頭子從東邊很遠的地方回來。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老頭子載了兩個女

孩子回來。老頭子很喜歡這兩個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們接上船,老頭子就叫她們睡一覺,

他說: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到葦塘里,咱們還有大米和魚吃。

眼前的環境好像是一個夢。在敵人的炮火里打滾,在高粱地里淋著雨過夜,一晚上不知道要過幾條汽

車路,爬幾道溝。發高燒和打寒噤的時候,孩子們也沒停下來。一心想:找隊伍去呀,找到隊伍就好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邊,用兩只小手淘著水玩。大些的輕聲吆喝她:

“看你,這時洗臉干什么?什么時候啊,還這么愛干凈!”

老頭子說:“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個孩子呀!”

遠遠有一片陰慘的黃色的光,突然一轉就轉到她們的船上來。女孩子正在擰著水淋淋的頭發,叫了一

聲。老頭子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照不見我們。”

他蹲下去,撐著船往北繞一繞。黃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遠處的樹

林里去了。

老頭子小聲說:“不要說話,要過封鎖線了!”

老頭子叫了一聲“趴下”,一抽身就跳進水里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子彈吱吱地在她們的

船邊鉆到水里去,有的一見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覺得有一股熱熱的東西流到自己臉上來,連忙爬起來,把大的抱在自己懷里,帶著哭聲向老頭

子喊:

“她掛花了!”

“誰?”老頭子的身體往上躥了一躥,隨著,那小船很厲害地仄歪了一下。老頭子覺得自己的手腳頓

時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著船尾,跟著浮了幾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們已經離葦塘很近。老頭子爬到船上去,他覺得兩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撥開外面一層

蘆葦,找到了那窄窄的人口。

一鉆進葦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頭。

大女孩子微微睜了一下眼,吃力地說:

“我不要緊。快把我們送進葦塘里去吧!”

老頭子站起來,拾起篙,撐了一下。那小船轉彎抹角鉆入了葦塘的深處。

他叫著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兩個孩子全沒有答言,他說:“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誰叫我丟人現眼,打牙跌嘴呢!

可是,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小女孩子說:“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

老頭子狠狠地說:

“為什么不能?我打他們不用槍,那不是我的本事。明天來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來看吧,有熱鬧

哩I”

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鬼子們又偷偷地爬下來洗澡

了。十幾個鬼子在水里泅著,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從荷花淀里卻撐出一只小船來。一個干瘦的老頭子,

只穿一條破短褲,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兩只手卻忙著剝那又肥又大的蓮蓬,一個一個投

進嘴里去。

他的船頭上放著那樣大的一捆蓮蓬,是剛從荷花淀里摘下來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這樣新鮮的東

西?來到白洋淀上幾天了,鬼子們也還是望著荷花淀瞪眼。他們沖著那小船吆喝,叫他過來。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蓮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

里來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

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