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學檢驗技術 課件 第六章 肝臟與膽管寄生蟲_第1頁
寄生蟲學檢驗技術 課件 第六章 肝臟與膽管寄生蟲_第2頁
寄生蟲學檢驗技術 課件 第六章 肝臟與膽管寄生蟲_第3頁
寄生蟲學檢驗技術 課件 第六章 肝臟與膽管寄生蟲_第4頁
寄生蟲學檢驗技術 課件 第六章 肝臟與膽管寄生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肝臟與膽管寄生蟲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目錄第六章肝臟與膽管寄生蟲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第六章肝臟與膽管寄生蟲1.掌握華支睪吸蟲、細粒棘球絳蟲、多房棘球絳蟲、肝片形吸蟲等肝臟與膽管寄生蟲與診斷相關的成蟲、蟲卵或幼蟲形態特征以及實驗診斷方法。2.熟悉華支睪吸蟲、細粒棘球絳蟲、多房棘球絳蟲、肝片形吸蟲等肝臟與膽管寄生蟲與診斷相關的生活史特點、所致疾病以及流行特點。3.了解華支睪吸蟲、細粒棘球絳蟲、多房棘球絳蟲、肝片形吸蟲等肝臟與膽管寄生蟲致病因素以及防治原則。4.能正確選擇華支睪吸蟲、細粒棘球絳蟲、多房棘球絳蟲、肝片形吸蟲等肝臟與膽管寄生蟲實驗診斷方法并實施。學習目標第六章肝臟與膽管寄生蟲華支睪吸蟲(肝吸蟲)第一節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一、肝吸蟲形態形態結構特征成蟲葵花子狀體形狹長,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鈍圓。雌雄同體。口吸盤略大于腹吸盤。睪丸1對,呈分支狀,前后排列于蟲體后1/3處。蟲卵芝麻粒狀黃褐色。前端較窄且有明顯卵蓋,卵蓋周圍的卵殼增厚形成突起的肩峰,卵殼較厚,底部有一小疣狀突起,卵內含一成熟毛蚴。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一、肝吸蟲形態肝吸蟲成蟲(染色標本)肝吸蟲成蟲(未染色標本)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一、肝吸蟲形態生理鹽水中肝吸蟲卵掃描電鏡下肝蟲卵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二、肝吸蟲生活史生活史要點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二、肝吸蟲生活史1.

終宿主人或哺乳類動物2.成蟲寄生部位肝膽管3.感染階段囊蚴4.感染途徑經口5.成蟲壽命20~30年6.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豆螺、沼螺、涵螺等)7.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蝦生活史要點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三、肝吸蟲致病輕度感染肝吸蟲病臨床表現

急性期:超敏反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消化道癥狀:發熱、胃痛、腹脹、食欲缺乏、四肢無力、肝區痛,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慢性期:膽管壁增厚及蟲體的堵塞,引起膽囊炎、膽管炎、阻塞性黃疸、蟲體碎片、蟲卵、脫落的膽管組織引起膽管結石。兒童反復感染,可致發育障礙。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四、肝吸蟲實驗診斷病原學診斷免疫學診斷糞便檢查蟲卵首選方法為糞便沉淀集卵法或改良加厚涂片法,必要時可做十二指腸引流膽汁進行離心沉淀檢查蟲卵。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血凝試驗(IHA)等第一節華支睪吸蟲(肝吸蟲)五、肝吸蟲流行與防治流行防治原則肝吸蟲病主要分布于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國除青海、寧夏、內蒙古、西藏等地未見報道外,在25個省、市、自治區均有流行,感染率最高是廣東省,其次是廣西和黑龍江。加強衛生宣教,改進飲食習慣加強糞便及水源的管理治療病人和感染者,常用藥物有吡喹酮、阿苯達唑等第六章肝臟與膽管寄生蟲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第二節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一、包生絳蟲形態形態結構特征成蟲帶狀是絳蟲中最小的蟲種之一。除頭節和頸部外,整個鏈體只有幼節、成節和孕節各一節,所有節片均為狹長形。頭節呈梨形,具有頂突和4個吸盤。蟲卵球形或近似球形與帶絳蟲卵相似。幼蟲(棘球蚴)圓形囊狀體由囊壁和囊內含物(生發囊、原頭蚴、囊液等)組成。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一、包生絳蟲形態包生絳蟲成蟲、蟲卵棘球蚴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二、包生絳蟲生活史生活史要點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二、包生絳蟲生活史1.人是中間宿主2.幼蟲寄生部位肝、肺等全身各組織器官3.感染階段蟲卵4.感染方式經口5.終宿主犬、狼等食肉動物6.

卵內六鉤蚴在小腸內孵出,鉆人腸壁,隨血液循環侵入組織。生活史要點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三、包生絳蟲致病幼蟲致病

1.局部壓迫和刺激癥狀

受累部位有輕微疼痛和墜脹感。如寄生肝臟,可有肝區疼痛;寄生肺部,可出現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剌激癥狀;寄生腦部,則引起頭痛、嘔吐甚至癲癇等癥狀。2.毒性和過敏反應

常有蕁麻疹、哮喘和血管神經性水腫等。3.繼發性感染等并發癥

肝棘球蚴囊破裂可進人膽道,引起急性炎癥,出現膽絞痛、寒戰、高熱、黃疽等。破入腹腔可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四、包生絳蟲實驗診斷病原學診斷免疫學診斷手術取出棘球蚴,或從患者痰、胸腔積液、腹水或尿液等檢獲棘球蚴碎片或原頭蚴等。注意:切忌穿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印跡技術(WB)等。影像學檢查是臨床診斷關鍵手段。應用X線、B超、CT或MRI等對棘球蚴病的診斷和定位具有重要價值。影像學診斷第二節細粒棘球絳蟲(包生絳蟲)五、包生絳蟲流行與防治流行防治原則細粒棘球絳蟲有較廣泛的宿主適應性,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牧區。我國是世界上棘球蚴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流行區在我國西部和北部廣大農牧地區。

1.定期為家犬、牧犬驅蟲,以減少傳染源。2.加強衛生宣傳教育。3.棘球蚴病的治療,首選外科手術,對早期的小棘球蚴,可使用藥物治療,目前以阿苯達唑療效最佳。第六章肝臟與膽管寄生蟲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一、多房棘球絳蟲形態結構特征成蟲帶狀外形和結構都與細粒棘球絳蟲相似,但蟲體更小。蟲卵球形或近似球形形態和大小與細粒棘球絳蟲卵難以區別。幼蟲(泡球蚴)圓形囊狀體為淡黃色或白色的囊泡狀團塊,常見多個大小囊泡相互連接、聚集而成。(一)形態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一、多房棘球絳蟲(二)生活史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一、多房棘球絳蟲1.人是中間宿主2.幼蟲寄生部位肝臟3.感染階段蟲卵4.感染方式經口5.終宿主狐、犬、狼等6.

卵內六鉤蚴在小腸內孵出,鉆人腸壁,隨血液循環侵入肝臟。生活史要點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一、多房棘球絳蟲幼蟲致病人泡球蚴病通常比細粒棘球蚴病更嚴重,病死率較高。泡球蚴病幾乎100%原發于肝臟,可導致肝功能嚴重受損。引起肝衰竭甚至肝性腦病,或誘發肝硬化而引起門靜脈高壓,并發消化道大出血而致死亡。(三)致病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一、多房棘球絳蟲實驗室診斷流行與防治用于細粒棘球蚴病的實驗室檢查都適用于泡球蚴病的診斷1.分布

多房棘球絳蟲分布地區比細粒棘球綠蟲局限,主要流行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在我國分布于寧夏、新疆、青海、甘肅和四川。2.流行因素

多房棘球絳蟲在野生動物中存在,形成自然疫源地。3.預防措施

消滅野鼠是根除傳染源的主要措施;加強衛生宣傳教育。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二、肝片形吸蟲形態生活史要點肝片形吸蟲與姜片蟲的成蟲和蟲卵形態相似1.

終宿主人或哺乳類動物2.成蟲寄生部位肝膽管3.感染階段囊蚴4.感染方式經口5.成蟲壽命12~13年6.

中間宿主椎實螺7.傳播媒介水生植物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二、肝片形吸蟲致病性1.童蟲

移行對各器官特別是肝組織的破壞,引起肝臟炎癥反應及膿腫,出現急性癥狀如高熱、腹痛、蕁麻疹、肝腫大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2.成蟲

在膽管寄生期間對膽管的機械性刺激和代謝物的化學性刺激可引起膽管炎癥、膽管上皮增生及膽管周圍的纖維化,導致阻塞性黃疸、低蛋白血癥或高球蛋白血癥、肝細胞壞死甚至肝硬化、還可累及膽囊引起相應的病變。第三節其他肝臟與膽管寄生蟲二、肝片形吸蟲實驗室診斷流行與防治從患者糞便或十二指腸引流液中檢獲蟲卵是確診肝片吸蟲病的依據,但應與姜片蟲卵相鑒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