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材行業標準《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橋涵中應用技術規范》編制說明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2024年6月PAGE8《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橋涵中應用技術規范》建材行業標準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一)任務來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2022年第三批行業標準制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劃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2﹞312號)要求,由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負責組織《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橋涵中應用技術規范》(計劃號2022-2034T-JC)建材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標準歸口建材工業綜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二)主要工作過程1.資料調研2022年11月-2023年4月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接到任務后,首先著手對標準的國內外情況進行調研,征集參加標準制定的企業單位。工作組以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華南有限公司、鴻翔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相關施工企業為主進行了前期資料調研,吸收以往的成功經驗、總結提煉,提出初步意見。2.工程實踐調研和試驗階段2023年5月-2023年9月工程實踐調研主要是了解國內外部分工程項目,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進行了材料收集整理,并在天津交科院以及工程項目實踐中進行了試驗研究工作。2023年10月標準編制組根據數據調研情況及試驗驗證,經過多次小組內部討論,初步完成重要技術參數的設定,形成標準草案。3.啟動會2023年11月18日召開了標準首次編制啟動視頻會議,對標準的編制方向和主要涉及內容進行討論,正式確立了標準工作組,確定了工作計劃及任務分工。啟動會后向參編單位征集草案意見及試驗數據,并進行試驗驗證。根據試驗驗證情況,完善標準內容。4.樣品征集和驗證試驗2023年12月-2024年4月,向參編單位征集樣品及試驗數據,并進行試驗驗證。根據試驗驗證情況,完善標準討論稿。同時,編制組也參與多項道路施工技術咨詢工作,收集工程驗證資料。5.第二次標準編制工作會議2024年6月14日,在線上召開《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橋涵中應用技術規范》行業標準第二次標準編制工作會議,各參編單位、高校等專家代表等22人逐條討論了標準內容,并提出部分建議。會后編制組根據意見完善標準文本,形成征求意見稿。(三)起草單位和工作組成員及所做的工作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華南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提供了數十條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實驗數據和成果,編制組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為規范的編制積累了一手材料。起草單位和工作組成員及所做的工作具體詳見表1。表1起草單位和工作組成員及所做的工作任務分工單位名稱分工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負責調研、資料收集;分階段編寫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送審稿、報批稿及編制說明;收集及反饋征求意見;開展驗證試驗、標準會議等工作。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華南有限公司主要完成標準試驗驗證工作,提供了數十條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試驗數據和成果。并結合生產實際對標準條文設定提出要求與建議等。鴻翔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達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青島合匯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聯合榮大工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橋梁建設有限公司、青島北苑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焦作千業新材料有限公司、華輝瑞工程質量檢測(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蜀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恒利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震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德新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榆構有限公司、徐州銀山軌道混凝土有限公司、湖南省懷化公路橋梁建設總公司、天津新展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西安高科新達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陜西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正大金盾環保材料有限公司、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交院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淮南東辰固廢利用有限公司、中核華泰建設有限公司、四川路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配合調研和相關技術資料收集;負責提供能力范圍內的驗證試驗及試驗樣品;配合主編單位分階段編寫征求意見稿、送審稿、報批稿及編制說明,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修改建議等。二、標準制定原則和主要內容的依據說明(一)標準制定原則標準的編制過程中,遵從積極采用國內外先進標準原則、技術創新原則、與其他標準協調性原則、標準文本規程性適用性原則。(二)標準主要內容1.總則自2004年,高速公路橋涵第一次提出100年設計壽命的要求,至今已經20年,我國高等級公路高性能混凝土也應用了近20年,但耐久性問題依然很突出,這里有規范編制與實際情況銜接的問題,有對高性能混凝土理解差異的問題,有原材料要求不合理的問題,有配比設計以及施工誤區的問題,都使得橋涵并未達到預期質量,為此,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共分6章,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一般規定、原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混凝土的質量檢查等。2.術語和定義術語是對規范中有關名詞的釋義。在確定所列術語的定義時,盡可能參照現行的標準及相關的技術文件,并考慮到習慣和通用性,術語的英文翻譯也是從習慣和通用性考慮,原則上只在本規程中有效。3.一般規定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產品、新材料不斷涌現,同時在節能減碳、綠色環保大背景下,各種新材料的使用尚未積累足夠的經驗,必須要進行專項試驗。同時,為保障橋涵達到預期壽命,從系統論角度,對混凝土的生產、結構設計、施工幾方也都做了要求。4.原材料4.1.2早強水泥細度偏高,容易誘發早期混凝土的開裂,因此為保障耐久性,不建議使用。4.1.3主要指標與最新水泥標準GB175銜接,但水泥比表面積上限嚴于國標,為380m2/kg,堿含量適當放開,研究表明堿含量只要控制在3.0kg/m3以內,即可預防堿集料反應的發生,放到0.8kg/m3以內,便于操作。4.1.4目前規范中,對水泥3d、28d的抗壓強度都有下限的要求,但沒有上限要求,調研統計表明,3d抗壓強度超過30MPa,很容易開裂,對于28d強度值,也不宜小于50Mpa,小于50Mpa混凝土抗壓強度明顯會受到影響,新版GB175頒布實施以后,這比較容易達到。4.1.5與JTG/T3650-202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要求一致。粉煤灰脫硫脫銷后,容易帶入銨鹽,銨鹽遇到水泥水化產生的氫氧化鈣不可避免地要產生氨氣,既對工人健康不利,也降低混凝土強度和外觀質量,必須要控制!主要指標與JTG/T3650-202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一致,銨離子的含量做了定量要求,與GB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一致。考慮目前粉煤灰存在摻假現象,為杜絕偽劣材料的混入工程,用高倍顯微鏡進行快速識別,在青藏高鐵、雄忻高鐵質量控制上取得了有效成果。4.2.3與《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GB/T18046中S95以上要求一致。4.2.4與GB/T18736-2017《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一致4.2.5超細礦物復合摻合料對于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調整粉料級配具有良好作用,本條要求采標T/CBMF194-2022《超細復合礦物摻合料標準》4.3骨料4.3.1采標GB/T-14684-2022建設用砂。參考GB/T41054—2021《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采標GB/T-14684-2022建設用砂。尾礦砂一般粒型和級配較差,與天然砂摻配可以調整級配,改善工作性能。采標GB/T14685-2022建設用卵石、碎石。本著綠色環保要求,滿足本規范的隧道洞渣以及采礦廢石制成的骨料可以合理利用。4.4外加劑4.4.2采標《混凝土外加劑》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4.4.3不同結構的含氣量要求不同,引氣劑應該單獨使用。4.4.4采標《混凝土膨脹劑》GB23439。4.5.2實踐表明,地下水中由于亞鐵離子的存在,致使混凝土外觀質量變差,而現行規范中并未對此進行要求,經過調研本規范提出了明確要求。5.混合料配合比設計5.1.3高性能混凝土是環境設計,環境等級劃分與《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一致5.2.4參考了《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同時本條限制了混凝土單方用水量不宜高于160kg/m3,過高的用水量導致水泥用量必然增大,而偏低的用水量使混凝土的性能易波動,實踐證明在160kg/m3以內都能滿足工作性、耐久性的要求。5.2.5在現行的很多規范中,摻合料用量一直是個很含混地概念,一是沒指明品種,二是沒指明強度等級,而且在以前的水泥規范中,混合材的摻量并非強制指標。隨著GB175-2023的頒布實施,全文強制,這個摻量就可以量化,本條以最廣泛應用的以P·O42.5水泥為基準的建議摻量,其他等級和品種水泥經試驗適當調整。5.2.7明確了配合比需要調整的前提條件。5.3提出了配合比調整的原則。5.4明確提出了混凝土耐久性檢測的取樣要求。6.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6.2.1工地上粉料上錯罐的現象時有發生,本條強調一定要有相應的措施防止此類事故發生。6.2.2本條指出粉料的儲存方式,特別強調在散裝粉料上料管上要加設三通閥,以保障取樣的真實性。6.2.3本條強調了骨料存儲的細節,特別對細骨料,雖然工地上料倉往往設置起鏟線,但事實上基本不起作用,而設置了防鏟底角鋼是個非常有效的措施。6.6.1強調了預制T梁的混凝土澆筑方式,以減少表面氣泡,尤其是后續的澆筑應水平分層,切勿斜向澆筑,以避免砂漿在一端富集。6.8.6工程實踐表明,如果在預制或現澆過程中,采取斜向分層工藝,容易造成砂漿與骨料分離,現場很難事后判斷,而一旦斜向分層,勢必造成一端漿體富集,水化溫升增大,通過熱像儀或點溫槍可以檢測出來。7.混凝土的質量檢驗本章節強調了對混凝土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質量控制。特別是用回彈法進行混凝土推定強度判定,對于C50及以上強度等級混凝土,實踐表明用重型回彈儀與實際混凝土抗壓強度更為接近,準確性更高,普通回彈儀則偏差較大。(三)標準創新點相較于已有相關標準,本標準詳細提出了振動壓實法施工要求的具體條款,并提出了優化配合比設計的具體步驟,實操性強。具體說如見表2。表2本標準創新點創新點具體說明對P?O42.5水泥、P?Ⅰ42.5水泥及P?Ⅱ42.5水泥進行了早期強度和28d強度限制4.1.3P?O42.5水泥、P?Ⅰ42.5水泥及P?Ⅱ42.5水泥的3d抗壓強度宜不大于30.0MPa;28d抗壓強度宜不低于50MPa。對粉煤灰中銨離子的含量進行了限制,對粉煤灰中玻璃微珠含量進行了要求與水泥和水混合時不應有明顯刺激性氣體逸出玻璃微珠含量≥50%銨離子的含量≤210mg/kg對養護用水中亞鐵離子含量進行了要求亞鐵離子≤6.0mg/L引入超細礦物復合摻合料超細粉料可以改善粉料級配、降低孔隙,使混凝土更加緊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對固廢的應用明確提出要求滿足本規范的尾礦砂也可使用,尾礦砂宜與天然砂混合摻用,混合后的砂的性能應滿足本規范要求。滿足本規范粗骨料技術要求的固體廢棄物如隧道洞渣、選礦廢石加工的骨料,也可應用。配合比設計明確提出體積法,粗細骨料采用飽和面搟發進行設計5.2.2配合比設計采用體積法,砂、石的密度應在飽和面干狀態下檢測,理論配合比中砂、石的用量以飽和面干質量計。對混凝土耐久性檢測頻次提出具體要求5.4.3混凝土檢測取樣應符合下列規定:1混凝土抗凍性檢驗,每3000m3取樣一次,留置設計規定齡期標養試件,不足3000m3時按3000m3計;2混凝土密實性檢驗(電通量或抗氯離子擴散系數)每1000m3取樣一次,不足1000m3時按1000m3計;3其他檢驗項目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取樣。配合比設計中礦物摻合料限定并明確指出以PO42.5水泥為基準表5.2.5混凝土配合比的參數要求等級建議最大水膠比最大摻合料摻量%C0.4540(單摻礦粉或復摻),30(單摻粉煤灰)D0.4040(單摻礦粉或復摻),30(單摻粉煤灰)E0.3645(單摻礦粉或復摻),35(單摻粉煤灰)F0.3445(單摻礦粉或復摻),35(單摻粉煤灰)注:a.考慮養護問題地面上結構單摻粉煤灰摻量建議不超過25%,地面以下結構可適當提高摻量,大體積混凝土不受以上限制。b.超細復合礦物摻合料按復摻計算。c.本條以P?O42.5水泥為基準的建議摻量,其他等級和品種水泥經試驗適當調整。粉料上料管應設置取樣用三通閥門6.2.2水泥、摻合料儲存應符合以下規定:2散裝水泥及摻合料按品種分別儲存于儲存罐中,粉料上料管應設置取樣用三通閥門,以便于真實取樣。骨料倉應設置起鏟線并在地面上固定間隔不超過1500mm間隔的順鏟車方向角鋼6.2.3骨料儲存要求6骨料倉應設置起鏟線并在地面上固定間隔不超過1500mm間隔的順鏟車方向角鋼,防止裝載機貼地面裝料造成含水量、含粉量的波動。三、主要試驗及驗證情況1.水泥技術要求(4.1.2)(1)水泥比表面積的選取編制組結合全國各地的調研及技術咨詢服務工作發現,除非定制,目前基本上水泥的比表面積很難低于350m2/kg,根據GB175-2020標準,水泥的比表面積限制在不超過400m2/kg。通過對比相關標準(見表3)以及綜合各地的情況(見表4),本標準提出水泥的比表面積應控制在不超過360m2/kg,并且這一要求在許多工程中得到了應用。工程實踐表明,將水泥的比表面積適當提高到360m2/kg,強調了不同齡期內水泥的水化熱和抗壓強度的要求。這一調整對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有顯著的益處。表3相關標準水泥比表面積技術要求對比表項目《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3650-2020)《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2019)《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8)《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08)GB175-2020《通用硅酸鹽水泥》本標準比表面積(m2/kg)≤360≤350(硅酸鹽水泥、抗硫酸鹽硅酸鹽水泥)5.2.1要求: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的細度不宜超過350m2/kg)300~350≥300,≤380(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300,≤400(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300,≤360(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表4全國各地區的調研情況——水泥比表面積水泥比表面積唐山某廠濟南某廠唐山某廠天津某廠西安某廠北京某廠遼寧某廠承德某廠鄭州某廠四川某廠重慶某廠海南某廠本規范(m2/kg)372388361359356368361351361410375365370水泥堿含量的確定控制水泥中的堿含量對于確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至關重要。資料表明即便骨料有一定堿活性,混凝土堿含量不超過3.0kg/m3也不會發生堿骨料反應。結合相關標準要求(見表5)以及各地工程實踐調研情況(見表6),編制組經過研討認為堿含量控制≤0.80%是比較現實的,而且在限制混凝土總堿量的情況下便可避免堿骨料反應。最終本標準規定水泥堿含量≤0.8%,同時混凝土總堿含量不大于3.0kg/m3。表5相關標準堿含量技術要求對比項目《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3650-2020)《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2019)《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8)《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08)GB175-2020《通用硅酸鹽水泥》本標準水泥堿含量≤0.60%≤0.60%≤0.60%≤0.80%無要求,只限制了混凝土總堿量將“若使用活性骨料,若用戶要求提供低堿水泥時,水泥中的堿含量應小于0.6%或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改為“當用戶要求提供低堿水泥時,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0.8%,同時混凝土總堿含量不大于3.0kg/m3混凝土堿含量無,按GB/T50476對一般橋涵宜不大于3.0kg/m3,對特大橋、大橋和重要橋梁宜不大于2.1kg/m3對一般橋涵宜不大于3.0kg/m3,對特大橋、大橋和重要橋梁宜不大于1.8kg/m3干燥環境≤3.5%,其余≤3.0%干燥環境≤3.5%,其余≤3.0%—表6相關標準水泥堿含量技術要求對比水泥堿含量唐山某廠濟南某廠唐山某廠天津某廠西安某廠北京某廠遼寧某廠承德某廠鄭州某廠四川某廠重慶某廠海南某廠本規范kg/m30.870.820.780.690.890.920.880.810.860.880.910.880.802.拌合用水的技術要求(4.5)(1)養生用水亞鐵離子含量選取亞鐵離子經氧化變成三價鐵離子,產生鐵銹,顏色影響混凝土觀感,所以為確保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并降低施工和維護成本,制定混凝土用水中亞鐵離子含量的技術指標是非常必要的。下表是從不同的工程項目及其周邊區域水文地質勘察所收集的水質分析數據,超過10mg/L發現有出現銹跡跡象,亞鐵離子定在6.0mg/L能滿足不出現銹跡。表7不同地區工程水質分析數據亞鐵離子含量寧夏廈門唐山天津西安北京遼寧承德鄭州四川重慶海南本規范mg/L8.16.59.66.33.54.910.85.58.68.04.74.4≤6.0礦物摻合料摻量選取(5.2.5)礦物摻合料摻量要求各個規范要求不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19)中:表8鋼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最大摻量/%采用硅酸鹽水泥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粉煤灰≤0·404535>0·404030粒化高爐礦渣粉≤0·406555>0·405545表9預應力鋼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最大摻量/%采用硅酸鹽水泥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粉煤灰≤0.40>0.40粒化高爐礦渣粉≤0.40>0.40《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GB/T41054-2021)要求:表10礦物摻合料最大摻量礦物摻合料種類水膠比最大摻量/%采用硅酸鹽水泥時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粉煤灰≤0.4045353530>0.4040253020粒化高爐礦渣粉0.4065555545>0.4055454535《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2019):表11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用量范圍混凝土類型環境類別水膠比粉煤灰(%)磨細礦渣(%)預應力混凝土一般環境I≤0.4≤30≤50>0.4≤20≤30凍融環境Ⅱ≤0.4≤30≤40>0.4≤20≤30近海或海洋氯化物環境/除冰鹽等其他氯化物環境Ⅲ/IV≤0.430~5050~80>0.420~4030~60鹽結晶環境V≤0.4≤40≤50>0.4≤30≤40化學腐蝕環境VI≤0.430~5040~60>0.420~4030~50磨蝕環境VⅢ≤0.4≤30≤40>0.4≤20≤30≤30≤50《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8):表12不同環境下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摻量范圍環境類別礦物摻合料種類水
膠
比≤0.40>0.40碳化環境粉煤灰≤40%≤30%礦渣粉≤50%≤40%氯鹽環境粉煤灰30%~50%20%~40%礦渣粉40%~60%30%~50%化學侵蝕環境粉煤灰30%~50%20%~40%礦渣粉40%~60%30%~50%鹽類結晶破壞環境粉煤灰≤40%≤30%礦渣粉≤50%≤40%凍融破壞環境粉煤灰≤40%≤30%礦渣粉≤50%≤40%磨蝕環境粉煤灰≤30%≤20%礦渣粉≤40%≤30%各類環境石灰石粉≤30%≤20%下面是幾個高速公路橋涵工程的摻合料摻量(這幾個工程涉及到沿海地區、內陸地區、高寒高緯度地區,環境具有普遍性):表13高速公路橋涵工程摻合料產量項目混凝土強度等級復摻單摻津濱高速四標粉煤灰%礦粉%粉煤灰%礦粉%C35251530-C45301028-C502020-32沿海高速高速二標C35202035-C45252030-C502025-25承赤高速三標C35201525-C45152020-C50201525C55201525京臺高速C35152025C45152225-C50162430-C55152525-承張高速一標C351520--C45152220C50182225唐津高速C35152530C45182420-C50152625-京滬高速(滄州段)C351520-25C45152225-C50162430-C55152525-各個相關規范中,摻量要求分的過細,不便于操作,結合各地工程案例表13和相關規范(表8-表12),本規范選取如下:等級建議最大水膠比最大摻合料摻量%C0.4540(單摻礦粉或復摻),30(單摻粉煤灰)D0.4040(單摻礦粉或復摻),30(單摻粉煤灰)E0.3645(單摻礦粉或復摻),35(單摻粉煤灰)F0.3445(單摻礦粉或復摻),35(單摻粉煤灰)注:a.考慮養護問題地面上結構單摻粉煤灰摻量建議不超過25%,地面以下結構可適當提高摻量,大體積混凝土不受以上限制。b.超細復合礦物摻合料按復摻計算。c.本條以P?O42.5水泥為基準的建議摻量,其他等級和品種水泥經試驗適當調整。4.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數(5.2.9)《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19)中關于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的規定見表14:表14混凝土的抗凍耐久性指數DF(%)使用年限級別100年50年(30年)環境條件高度飽水中度飽水高度飽水中度飽水嚴寒地區80707060寒冷地區70606050微凍地區60605045注:1抗凍耐久性指數為混凝土試件經300次快速凍融循環后混凝土的動彈性模量E?與其初始值E0的比值,DF=100×E1/E0;如在達到300次循環之前E1已降至初始值的60%或試件重量損失已達到5%,以此時的循環次數M計算DF值,并取DF=(N/300)×0.6;2混凝土的抗凍耐久性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規定的快凍法進行檢驗。設計使用年限100年50年30年環境條件高度飽水中度飽水含鹽環境下凍融高度飽水中度飽水含鹽環境下凍融高度飽水中度飽水含鹽環境下凍融嚴寒地區807085706080655075寒冷地區706080605070604565微凍地區606070504560504055注:1抗凍耐久性指數為混凝土試件經300次快速凍融循環后混凝土的動彈性模量E?與其初始值E0的比值,DF=100×E1/E0;在達到300次循環之前E1已降至初始值的60%或試件重量損失已達到5%的試件,以此時的循環次數N計算其DF值,DF=0.6×N/300×100;2對于厚度小于150mm的薄壁混凝土構件,其DF值宜增加5%。《鐵路混凝土》(TB/T3275-2018)中關于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的規定見表15:表15凍融破壞環境下混凝土的性能落構指標環境低用處理設計強用年限100年60年30年抗凍處理D1≥F300≥F250≥F200D2≥F350≥F300≥F250D3≥F400≥F350≥F300D4≥F450≥F400≥F350當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設計齡期為28d和56d時,混凝土抗凍等級的評定齡期為56d;當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齡期為90d時,混凝土抗凍等級的評定齡期為90d。《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2019)關于混凝土抗凍耐久性的規定見表16:表16使用年限級別100年50年(30年)環境條件高度飽水中度飽水高度飽水中度飽水嚴寒地區80707060寒冷地區70606050微凍地區60605045注:1抗凍耐久性指數(DF)為混凝土試件經300次快速凍融循環后混凝土的動彈性模量E與其初始值E的比值,DF=E/E;如在達到300次循環之前E?已降至初始值的60%或試件重量損失已達到5%,以此時的循環次數M計算DF值,并取DF=(N/300)×0.6:2混凝土的抗凍耐久性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規定的快凍法進行檢驗。本規范選取指標嚴于以上規范的要求,且在多個工程上應用,如承德-赤峰、承德-張家口高寒地區的高速公路,河北沿海高速、山西左黎高速、浙江三一省道等工程,制定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標見表17。表17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數結構部位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數(%)結構部位混凝土抗凍耐久性指數(%)橋梁墩柱、涵洞墻身(過河段)85梁板80橋梁墩柱、涵洞墻身(旱地段)80橋面鋪裝90承臺、系梁70防撞墻、混凝土護欄90蓋梁80工程接縫80隧道襯砌80隧道混凝土路面80注:1.混凝土的抗凍耐久性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2規定的快凍法進行檢驗。2.寒冷地區的指標是最冷月平均溫度0~10℃,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為90~145d。嚴寒地區的指標是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10℃或日平均≤5℃的天數,一般在145d以上地區。5.工作性要求(坍落度)(5.2.13)關于坍落度這一技術參數,《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GB/T50476-2019)沒做具體要求,《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JTG/T3310—2019)也未進行明確要求,《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3650-2020)僅對樁基礎混凝土要求160-220mm。但是,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性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控制坍落度,可以有效避免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而導致的強度低、耐久性差等問題,確保混凝土的品質和性能穩定。因此,本規范結合津濱高速、沿海高速高速、承赤高速、京臺高速、承張高速、唐津高速、京滬高速(滄州段)等多個實際工程要求,進行如下規定。表18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結構部位坍落度(mm)樁基200±20涵洞墻身180±20隧道二襯180±20承臺180±20墩柱180±20蓋梁180±20主梁180±20橋面鋪裝160±20防撞墻160±20工程接縫160±20隧道襯砌160±20隧道混凝土路面30-50四、標準中涉及專利情況說明 本標準不涉及專利。五、產業化情況、推廣應用論證和預期達到的經濟效果(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產業規模、推廣應用、工程應用情況、預期達到的經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1.成本優化:高性能混凝土通過優化配比,可以顯著減少水泥用量,從而降低材料成本。同時,其高強度和耐久性可以減少維修和加固的頻率,進一步降低維護成本。2.工期縮短: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較快的硬化速度和較高的早期強度,可以縮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從而節省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社會效益:1.環境改善:高性能混凝土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較少,且能夠更好地利用工業廢渣等環保材料,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2.安全性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涵結構中的應用可以提高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減少因結構損壞導致的安全事故和人員傷亡。產業規模:1.技術進步:隨著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相關的技術研發、材料生產、施工工藝等產業鏈環節將得到進一步推動和發展。2.市場擴大: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涵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將逐漸普及,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從而帶動整個產業規模的擴大。推廣應用:1.標準化推進:隨著技術規范的頒布實施,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涵等領域的應用將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有利于其推廣應用。2.示范項目帶動:通過建設一批高性能混凝土橋涵示范項目,展示其優越性能和經濟效益,可以進一步推動其在其他類似項目中的推廣應用。工程應用情況:1.結構性能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涵結構中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和耐久性,減少結構變形和裂縫等問題。2.施工效率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優越,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預期達到的經濟、社會效益:1.經濟效益: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式,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涵領域的應用將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2.社會效益:通過提升結構安全性、改善環境質量等方式,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將為社會帶來長遠的社會效益。(二)本標準指標的技術先進性以及本標準的發布對行業及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即與“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相關性。首先,該規范對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選擇、配合比設計、施工工藝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確保了混凝土的高性能和長期穩定性。在材料選擇上,規范明確了高性能水泥、優質集料和高效外加劑等關鍵材料的技術要求,從源頭上保證了混凝土的高品質。在配合比設計上,規范提出了優化方案,避免了配合比失誤,進一步提升了混凝土的性能。同時,規范還明確了養護期的要求,確保了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本標準的發布對行業及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這一標準的實施將推動橋涵建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性能。同時,隨著高性能混凝土在橋涵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將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和完善,如水泥、骨料、外加劑等生產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其次,從社會層面來看,這一標準的實施有助于提高橋涵等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減少因結構損壞導致的安全事故和人員傷亡。同時,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還有助于降低能耗和減少環境污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最后,與“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理念高度契合。這一標準不僅推動了建筑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為從業者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職業機會;而且通過提高基礎設施的質量和安全性,為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保障;同時,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也有助于推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更加宜居的環境。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情況無。七、與現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相關標準的協調性相關最新標準有:JTG/T3650-202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3310-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GB/T?50476-2019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標準,TBT3275-2018鐵路混凝土等在這些標準規范中更多針對本地實際情況,對目前低碳環保等方面沒有體現出來。本標準的制定總結歸納國內應用比較普遍成功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適當延伸新材料新技術。相關標準對比表見表20。本標準與現行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強制性標準保持協調,無矛盾和沖突。表20相關標準對比表項目本標準JTG/T3650-202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3310-2019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亞么膠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創新項目實施中的教育內容設計研究
- 技術賦能課堂變革打造高效教學環境研討會
- 教育政策在醫療設備研發中的作用
- 打造智能教育資源體系設計思維的探索與實踐
- 煙草制絲培訓課件
- 公交優先戰略2025年對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影響研究報告
-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戲曲劇目研習》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小動物麻醉與監護》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在2025年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報告
- GB/T 41574-2022信息技術安全技術公有云中個人信息保護實踐指南
- GB/T 3672.2-2002橡膠制品的公差第2部分:幾何公差
- GB/T 18884.2-2015家用廚房設備第2部分:通用技術要求
- GB/T 12239-2008工業閥門金屬隔膜閥
- 軍標類型整理文檔
- 山東中醫藥大學2020-2021學年內科護理學試題及答案1
- DB32T 4174-2021 城市居住區和單位綠化標準
- 基本原理與性能特點多自由度電磁軸承課件
- Q∕SY 1836-2015 鍋爐 加熱爐燃油(氣)燃燒器及安全聯鎖保護裝置檢測規范
- 北京輸變電工程標準工藝應用圖冊(圖文并茂)
- 儀器使用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