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230
CCSC67
44
廣東省地方標準
DB44/T2390—2022
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防控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afetyriskmanagemmentofdustexplosiveenterprises
2022-10-08發布2023-01-08實施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4/T239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由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文件由廣東省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D/TC81)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廣東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萬婧、陳清光、曾發明、劉杰、姚永玲、王飛、劉霞、王建德、馮少真、王玉
珍。
II
DB44/T2390—2022
引言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八號)
明確提出粉塵涉爆企業應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
確保安全生產。為切實把安全風險防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堅持關口前移,
需要超前辨識預判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規范企業安全風險分級防控預防性機制建設工作。
本文件依據粉塵防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借鑒并吸收國內安全風險管
理技術及經驗,按照構建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要求,結合廣東省實際情況
編制。
III
DB44/T2390—2022
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防控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廣東省內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的總體要求、安全風險辨識、分析與分
級、安全風險防控與告知、持續改進及文件管理等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廣東省內粉塵涉爆企業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分析、分級與防控工作的實施和管理。
本文件不適用于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火炸藥企業以及涉強氧化劑的粉塵場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15577粉塵防爆安全規程
3術語和定義
GB15577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可燃性粉塵combustibledust
是指在大氣條件下,能與氣態氧化劑(主要是空氣)發生劇烈氧化反應的粉塵、纖維或者飛絮。
3.2
粉塵涉爆企業dustexplosiveenterprises
存在可燃性粉塵爆炸危險的企業。
3.3
安全風險safetyrisk
發生危險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與隨之引發的人身傷害、健康損害或財產損失的嚴重性的組合。
[來源:GB/T33000-2016,3.8]
3.4
風險辨識riskidentification
發現、確認和描述風險的過程。
[來源:GB/T23694-2013,4.5.1]
3.5
辨識單元identificationunit
為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將生產經營單位按作業場所、工藝、設備設施等劃分的獨立單元。
3.6
風險分析riskanalysis
理解風險性質,確定風險等級的過程。
1
DB44/T2390—2022
[來源:GB/T23694-2013,4.6.1]
3.7
安全風險分級防控safety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
根據風險防控所需資源、能力、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分層級防控風險的方式。
3.8
固有風險inherentrisk
粉塵涉爆企業在現有生產條件下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客觀存在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或健康損害的
無法消除的因素帶來的風險。
3.9
管理風險managementrisk
粉塵涉爆企業在粉塵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執行等方面不足而存在的風險。
4總體要求
4.1粉塵涉爆企業應建立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制度,應包括但不限于安全風險分
級防控工作程序、工作目標、安全風險分級、防控措施、風險公告、持續改進及目標責任考核和獎懲等
內容。
4.2粉塵涉爆企業應落實主要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生產車間負責人及粉塵作業崗位人員粉塵防
爆安全職責,自主開展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
4.3粉塵涉爆企業應開展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培訓,并納入本年度安全培訓及考核計劃。
4.4粉塵涉爆企業應結合粉塵爆炸危險性及涉爆粉塵工藝特點,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風險辨識與分
級,并根據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和級別實施風險防控。
4.5粉塵涉爆企業應按附錄A列明的工作程序開展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
4.6粉塵涉爆企業應根據粉塵爆炸危險性、涉爆粉塵工藝和作業特點及部門、崗位職責開展安全風險
分級防控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固有風險和管理風險,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指標見附錄B。
5安全風險辨識、分析與分級
5.1安全風險辨識與分析
5.1.1粉塵涉爆企業應按照辨識單元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辨識單元宜按涉爆粉塵工藝進行劃分,同一
種涉爆粉塵工藝涉及的粉塵爆炸危險場所應劃分為一個辨識單元。
5.1.2粉塵涉爆企業應對固有風險和管理風險進行全面系統辨識,掌握風險種類、大小和分布情況。
5.1.3粉塵涉爆企業應根據粉塵防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結合本企業實際,
按照附錄C、D和E編制本企業安全風險辨識清單,開展安全風險分析。
5.2安全風險分級
5.2.1安全風險分值
粉塵涉爆企業應根據附錄C或D計算辨識單元固有風險分值,根據附錄E計算辨識單元管理風險分值,
固有風險分值和管理風險分值經權重系數校正后的數值之和R作為辨識單元的安全風險分值。
5.2.2安全風險分值的計算
2
DB44/T2390—2022
粉塵涉爆企業辨識單元安全風險分值按式(1)計算。
R=(I1+I2+…+I5)×60%+(M1+M2+…+M10)×40%·············································(1)
式中:
R——安全風險分值;
I1,I2,…,I5——每項固有風險指標分值;
M1,M2,…,M10——每項管理風險指標分值。
5.2.3粉塵涉爆企業辨識單元安全風險級別應根據計算得出的安全風險分值R按照表1進行分級,從
高到低分為一級風險、二級風險、三級風險和四級風險。
表1安全風險分級表
安全風險分值R風險等級顏色標識
60分以上一級風險紅
50分-60分(含60分)二級風險橙
40-50分(含50分)三級風險黃
40分及以下四級風險藍
5.2.4粉塵涉爆企業存在多個辨識單元時,企業整體安全風險等級等于各辨識單元安全風險等級最大
值。
6安全風險防控與告知
6.1安全風險防控
6.1.1粉塵涉爆企業應根據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和級別明確防控責任,將防控責任逐級落實到部門、生
產車間、班組和粉塵作業崗位人員,并對每個風險點制定有效的安全風險防控措施。
6.1.2粉塵涉爆企業應根據安全風險辨識清單中各單項風險指標辨識分值,有針對性的實施安全風險
防控措施,有效管控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a)制度措施;
b)技術措施;
c)工程措施;
d)管理措施。
6.1.3粉塵涉爆企業應根據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和級別,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并
應充分考慮安全風險防控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6.1.4粉塵涉爆企業應投入足夠資源保證風險防控措施的落實,包括但不限于人員、物資、資金、技
術和信息等。
6.1.5粉塵涉爆企業應對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實施過程進行記錄,記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進度計劃、責
任人、技術交接、安全交底等,并根據安全風險防控情況,按照附錄F編制安全風險防控清單。
6.2安全風險告知
6.2.1粉塵涉爆企業應將安全風險及防控措施告知相關方,納入對相關方的培訓內容。
3
DB44/T2390—2022
6.2.2粉塵涉爆企業應在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出入口、生產區域及重點危險設備設施等部位,設置顯
著的安全警示標識標志。
6.2.3粉塵涉爆企業應向粉塵爆炸危險場所作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粉塵爆炸危
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并在粉塵爆炸危險場所張貼風險告知。
7持續改進
當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粉塵涉爆企業應重新對安全風險進行辨識與分級,并根據安全風險辨識與
分級結果對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內容進行改進:
a)國家、地方和行業粉塵防爆相關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發生變化;
b)粉塵防爆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發生重大調整;
c)涉及粉塵涉爆危險的工藝、場所、設施設備、粉塵成分等發生變化;
d)發生粉塵爆炸事故或對事故、事件有新的認識;
e)其他可能影響風險狀況的情況。
8文件管理
粉塵涉爆企業應建立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檔案,檔案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a)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計劃;
b)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c)安全風險防控記錄;
d)安全風險防控清單。
4
DB44/T2390—2022
A
A
附錄A
(資料性)
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程序
圖A.1給出了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程序。
圖A.1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分級防控工作程序
B
B
5
DB44/T2390—2022
附錄B
(資料性)
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指標
圖B.1給出了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指標。
圖B.1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指標
6
DB44/T2390—2022
C
C
附錄C
(規范性)
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
表C.1規定了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表C.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大于等于30人15
“涉爆粉塵作業人數”指同一班組
人員I1涉爆粉塵作業10人以上30人以下(含10人)10
1作業時的最大涉爆粉塵作業人員數
(15分)人數3人以上10人以下(含3人)5
目
3人以下3
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等易加劇爆炸危險的介質共用一套除塵系統“除塵系統”風險指標辨識標準均
不同防火分區的除塵系統互聯互通為已被納入《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
干式除塵系統未規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控爆措施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安
除塵系統采用正壓吹送粉塵,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點燃源的措施監總管四〔2017〕129號)的重大生
除塵系統45a
產安全事故隱患。如存在此類任何
設備I2
2除塵系統采用粉塵沉降室除塵,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構筑物作為除塵一項風險,“設備”風險值則評為
(45分)
風道滿分45分,“設備”中其他風險因
素無需再進行辨識評分
“處理風量Q”指除塵風網和氣力
Q≥3000010(15)
輸送風網處理風量之和。如系統有
處理風量
15000≤Q<300008(13)采用集中風網形式并未做必要隔
Q/m3/h離,在原分值上增加5分
Q<150005(10)
7
DB44/T2390—2022
表C.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續)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平均使用年限>20年10
5“系統使用年限”指加工和儲運
系統使用年限10年<平均使用年限≤20年
系統投入使用至今的年限
3
平均使用年限≤10年
未完整辨識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工藝設備,只對部分存在粉塵爆炸危
10
險的設備采取了控爆措施
1.已完整辨識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工藝設備,對全部存在粉塵爆炸危險
“控爆措施”指可限制粉塵爆炸
的工藝設備、除塵系統等,正確設置采用了相應的控爆措施5傳播,使爆炸事故不至于擴大
設備控爆措施的措施,如安裝于設備上的隔
未對控爆措施進行正確維護保養,無法確保控爆措施可正常運行
2.爆閥、泄爆片、抑爆裝置等
設備I2
21.已完整辨識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工藝設備,對全部存在粉塵爆炸危險
(45分)
的工藝設備、除塵系統等,正確設置采用了相應的控爆措施0
2.對控爆措施進行正確維護保養,控爆措施正常運行
未對存在的物料提升和輸送等設備采取可靠的防止點燃源措施。如未
對斗式提升機設置防打滑、跑偏的安全保護裝置;未對螺旋輸送機、
10
提升和輸送設備埋刮板輸送機設置防堵塞、防斷鏈自動停機報警裝置;未對物料提升
—
防范點燃源措施和輸送設備采取可靠的防靜電措施
僅對部分存在的物料提升和輸送等設備采取可靠的防止點燃源措施5
對所有存在的物料提升和輸送等設備采取可靠的防止點燃源措施0
8
DB44/T2390—2022
表C.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續)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St3:Kmax>30.015
b
物料I3粉塵爆炸危險等級
3St2:20.0<Kmax≤30.010—
(15分)MPa·m/s
St1:Kmax≤20.05
如存在此類風險,“工藝”風險值
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產生機械點火源的工藝設備前,未按規范則評為滿分10分,“工藝”中其
10a
設置去除鐵、石等異物的裝置他風險因素無需再進行辨識評
分
工藝I4
4涉爆粉塵工藝產品品類多,工藝流程長的生產工藝,如完整涉及從散糧接收、生產
(10分)
儲存、原料粉碎、配料、混合、制粒(膨化)、成品烘干冷卻、包裝的10
飼料加工企業
單一產品品類,工藝流程短,操作簡單的生產工藝,如僅涉及投料、
5
混合、分裝的生產工藝
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20區未使用防爆電氣設備設施如存在此類任何一項風險,“作
業場所”風險值則評為滿分15
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在非框架結構的多層建構筑物內,或與居民區、15a
分,“作業場所”中其他風險因素
環境I5員工宿舍、會議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距離不足
5作業場所無需再進行辨識評分
(15分)
1.場所內電氣設備未選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2.場所內電氣設計、安裝未按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執行15
3.涉爆粉塵作業場所所在建筑物未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9
DB44/T2390—2022
表C.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續)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1.場所內電氣設備部分選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2.場所內電氣設計、安裝未完全按照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執
行10
3.涉爆粉塵作業場所所在建筑物采取有防雷措施,但未定期進行防雷檢
測
1.場所內電氣設備部分選用防爆型電氣設備“作業場所”指屬于粉塵爆炸危
環境I
55作業場所2.場所內電氣設計、安裝未完全按照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執險場所范圍內的場所
(15分)5作業場所主要考慮防止外部
行點燃源的措施是否到位
3.涉爆粉塵作業場所所在建筑物采取有防雷措施,并定期進行防雷檢測
1.場所內電氣設備全部選用防爆型電氣設備,并得到很好的維護保養
2.場所內電氣設計、安裝按照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執行,并
0
得到很好的維護保養
3.涉爆粉塵作業場所所在建筑物采取有防雷措施,并定期進行防雷檢測
固有風險得分合計:
a辨識標準是《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安監總管四〔2017〕129號)列明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如辨識有此類風險,無論安
全風險分值多少,該辨識單元風險直接判定為一級風險。
b
St代表粉塵爆炸危險等級,分為St1、St2和St3三個級別,Kmax是粉塵爆炸指數,指粉塵最大爆炸壓力上升速率與密閉容器容積立方根的乘積,單位MPa·m/s。粉
塵涉爆企業可按照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頒布的《工貿行業重點可燃性粉塵目錄》(2015版)對比取值。如無法對比取值,應委托第三方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
進行粉塵爆炸特性參數測試,根據檢測報告數值取值。
10
DB44/T2390—2022
D
D
附錄D
(規范性)
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非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除塵系統主要用于收集廢棄粉塵)
表D.1規定了非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的內容及技術要求。
表D.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非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除塵系統主要用于收集廢棄粉塵)
企業名稱:辨識單元: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大于等于30人15
人員I1涉爆粉塵作業10人以上30人以下(含10人)10“涉爆粉塵作業人數”指同一班組作業
1
(15分)人數3人以上10人以下(含3人)5時的最大涉爆粉塵作業人員數目
3人以下3
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等易加劇爆炸危險的介質共用一套除塵系統“除塵系統”風險指標辨識標準均為已
不同防火分區的除塵系統互聯互通被納入《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
干式除塵系統未規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控爆措施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安監總管
除塵系統除塵系統采用正壓吹送粉塵,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點燃源的措施35a四〔2017〕129號)的重大生產安全事
故隱患。如存在此類任何一項風險,設
設備I2除塵系統采用粉塵沉降室除塵,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構筑物作為除塵風“
2
(35分)道備”風險值則評為滿分35分,“設備”
鋁鎂等金屬粉塵及木質粉塵的干式除塵系統未規范設置鎖氣卸灰裝置中其他風險因素無需再進行辨識評分
Q≥3000015
“處理風量Q”指粉塵涉爆企業企業所
處理風量
有除塵系統(含單機吸塵器)和氣力
Qb/m3/h15000≤Q<3000010
輸送系統處理風量之和
Q<150005
11
DB44/T2390—2022
表D.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非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除塵系統主要用于收集廢棄粉塵)(續)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平均使用年限>10年10“設備使用年限”指辨識單元中除
塵系統和氣力輸送系統中使用年限
設備使用年限3年<平均使用年限≤10年5
最久的設備
平均使用年限≤3年3
未完整辨識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工藝設備,只對部分存在粉塵爆炸危險
10
的設備采取了控爆措施
2設備I2
(35分)1.已完整辨識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工藝設備,對全部存在粉塵爆炸危險“控爆措施”指可限制粉塵爆炸傳
的工藝設備、除塵系統等,正確設置采用了相應的控爆措施5播,使爆炸事故不至于擴大的措施,
設備控爆措施
2.未對控爆措施進行正確維護保養,無法確保控爆措施可正常運行如安裝于設備上的隔爆閥、泄爆片、
1.已完整辨識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工藝設備,對全部存在粉塵爆炸危險抑爆裝置等
的工藝設備、除塵系統等,正確設置采用了相應的控爆措施0
2.對控爆措施進行正確維護保養,控爆措施正常運行
粉塵爆炸危險St3:Kmax>30.020
物料I3
c
3等級St2:20.0<Kmax≤30.015—
(20分)
MPa·m/sSt1:Kmax≤20.010
如存在此類任何一項風險,“工藝”
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產生機械點火源的工藝設備前,未按規范設
風險值則評為滿分15分,“工藝”中
工藝I415a
4涉爆粉塵工藝置去除鐵、石等異物的裝置其他風險因素無需再進行辨識評分
(15分)
木制品加工企業,與砂光機連接的風管未規范設置火花探測報警裝置
12
DB44/T2390—2022
表D.1粉塵涉爆企業固有風險辨識清單(適用于非糧食、飼料加工及儲運等行業,除塵系統主要用于收集廢棄粉塵)(續)
序號風險指標風險因素辨識標準分值得分指標說明
高危險性涉爆粉塵工藝,如:
1.金屬制品機械加工接干式除塵工藝,如鋁鎂合金制品打磨拋光、拋丸
噴砂等
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春季疫情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指導計劃
- 鋼結構消防安全技術及實施措施
- 新能源開發流程與科技創新的結合
- 小學班級情緒管理心得體會
- 汽車工業質量保證技術措施
- 2024年高考職業規劃作文模擬題及范文
- 2025小學學生健康管理計劃
- 新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 中小企業網絡安全培訓的心得體會
- 心理咨詢師的師德修養與心得體會
- GB/T 7159-1987電氣技術中的文字符號制訂通則
- GB/T 3934-2003普通螺紋量規技術條件
- 尿動力學檢查操作指南2023版
- 行政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辦法模板
- 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檢查表
- 煤化工工藝學教材課件匯總完整版ppt全套課件最全教學教程整本書電子教案全書教案課件合集
- 銀行全國科技周活動宣傳總結
- SCL-90量表詳細
- 公路工程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
- 普通車床的主軸箱設計機械外文文獻翻譯、中英文翻譯、外文翻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