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驅遣我們的想象學習目標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2.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3.培養愛閱讀的習慣,體驗閱讀的快樂。學法指引如何把握議論文的論點?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統帥分論點),一般可以有幾個分論點(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正確、鮮明、概括,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絕不可模棱兩可。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①文題;②開頭;③文章中間;④結尾。◆課程導航一、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編輯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等重要職務。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二、寫作背景本文節選自葉圣陶先生的文章《文藝作品的鑒賞》。作者在文中介紹了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論述了驅遣想象的重要作用,指出欣賞文藝作品,不僅要理解文字的表層含義,更要驅遣想象,透過文字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中,體驗閱讀的愉悅。三、知識積累◎關于葉圣陶的起名軼事葉圣陶曾數次改名,原名葉紹鈞。他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于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了。”并教育他要愛國就得先愛鄉土,曉得鄉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辛亥革命后,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圣人陶鈞萬物’,就取‘圣陶’為字吧。”1914年6月10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期發表文言文小說《玻璃窗內之畫像》,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葉”與筆名“圣陶”連了起來,以此為筆名。◆基礎夯實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1)現在還有許多文盲在唱著未經文字記錄的gēyáo(歌謠),像原始社會里的人一樣。(2)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qìhé(契合)。(3)在圖畫方面說起來,都是簡單的線條,和那kuànɡyuǎn(曠遠)荒涼的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正相配合,構成通體的一致。(4)就仿佛聽見了震耳的雷聲、怒號的hǎixiào(海嘯)。(5)回頭來看看海鷗、潛水鳥、企鵝那些東西,它們ɡǒuān(茍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風雨,無異于不愿看見格外清明的天地。(6)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夠jūnì(拘泥)于文字。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C)A.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志性活動,其理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B.春天的精彩蕩漾在曠遠的田野上,這里發生著一場驚心動魄的嬗變。C.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通過媒體見證了戰爭的殘酷,看到國外百姓在戰火中茍安的苦痛。D.研究植物種子的鐘揚不拘泥于書本知識,在科學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認為無法種植紅樹林的上海灘涂中成功栽種紅樹林。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B)A.人的高貴品質,并不是從富貴與貧窮中獲得,就是自德行中閃光。(把“就是”改為“而是”)B.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傳來,使很多人悲痛不已。(把“使”改為“讓”)C.在“讀書節”啟動大會上,湯校長明確提出了中學生要加強名著閱讀。(在最后加“的要求”)D.《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完美地塑造了一個普通士兵的光輝事跡。(將“事跡”改為“形象”)◆新題練習你參加學校組織的“走進南粵,探訪廣東建筑”的學習活動,以下是“鑊耳屋”的相關資料,請你結合這些資料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5分)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其山墻狀似鑊耳而得名,從正面看兩邊高聳的墻體呈鑊耳形,從側面看就像一個“凸”字。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其建筑一般為磚木結構。青磚砌墻,階磚鋪地,紅、白石板鋪天井,外墻壁均有花鳥圖案,屋兩邊的鑊耳,其結構從檐口至頂端用兩排瓦筒壓頂并用灰塑封固。據嶺南當地學者研究,鑊耳狀建筑具有防火,通風性能良好等特點。火災時,高聳的山墻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墻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民間還有“鑊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一說。1.根據材料,請給“鑊耳屋”下定義。(不超過20個字)(2分)示例:鑊耳屋是一種山墻狀似鑊耳的嶺南民居。
2.人們修建鑊耳屋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分點概括。(3分)①防火通風,阻止火勢蔓延;②擋風入巷;③祈求富貴吉祥。
◆課文精讀1.完成《驅遣我們的想象》的自學結構圖。驅遣我們的想象(1)引出論題①2.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1)通覽全文,總結文章所表達的中心觀點。(2分)欣賞文藝作品,要學會驅遣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
(2)試分析第⑤段中“文字是一道橋梁”這一比喻句的表達效果。(3分)這個比喻句形象生動地將文字比作橋梁。這座“橋梁”一頭連著作者,一頭連著讀者,讀者想要了解作者的意境,就必須通過文字這座橋梁,才能達到目的。
◆拓展閱讀品悟文章之美周建華①雖說文無定法,但文章是枯燥無味還是引人入勝,是空洞無物還是見解獨到,不難分出優劣高下。這背后,既有遣詞造句、修飾打磨等為文之術的差別,更有格局視野、思維理念等為文之道的不同。②真正力透紙背、洞穿世事、直指人心的,是為文者的思想張力和理性魅力。文章之美是一種思想之美,也是一種哲學之美。哲學是對物質運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的認識和總結,是關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問。文章是為文者思想認識的集中體現,理解文章之美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所深藏的哲學底蘊。③文章之美透射價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確目標、引領方向、凝聚人心、啟發行動,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章生命力的內核。對黨員干部而言,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改造世界,才能無私無畏地直面問題,客觀深刻地分析問題,科學務實地解決問題,全面真實地反映問題;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才能把初心使命鐫刻在字里行間,方寸之間展現大格局、大情懷、大擔當;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才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徹底摒棄華而不實的文風,確保言之有物、感人肺腑。④文章之美透射邏輯之美。文字是思維的載體,邏輯是思維的內核。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上是符合邏輯的,符合人們的一般思維規律,讓人看得清楚,讀得明白。如果文章讓人感覺思路不清、語焉不詳,大多是邏輯出了問題:或者是概念模糊不準確,或者是劃分混亂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學,或者是論證跳躍不充分,等等。邏輯清晰、論證嚴密只是第一步,邏輯之美還體現在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通過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當中的規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識,達到一語中的、一鳴驚人的效果。⑤文章之美透射倫理之美。倫理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標準,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樂、是非對錯、美丑善惡等方面展現鮮明態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業務類的,也會帶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立場明確、態度清晰、觀點持正。文章的倫理之美,在于讓讀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則底線、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體標準、哪些是希望號召,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倫、世道人心。⑥文章之美透射美學之美。美學研究對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體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和文字技巧,營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給人以耳目一新、酣暢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當運用排比、對仗、比喻、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讓文字靈動起來、富于變化;注意開頭、中間、結尾各部分的搭配呼應,讓文章結構完整、比例協調;改進敘述表達方式,借鑒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⑦“文以載道”。只有讓思想之根深扎實踐沃土,充分吸收陽光雨露和大地滋養,才能澆灌出美妙動人的文章之花。(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2月2日)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B)A.黨員干部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章才能透射價值之美。B.文章形式上符合邏輯,就能達到一語中的、一鳴驚人的效果。作文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C.第⑦段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強調了實踐對文章之美起重要作用,深化了文章中心。D.選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構嚴謹,說透了文章寫作之道。2.第⑥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舉例論證,具體有力地論證文章之美透射美學之美的論點。
3.結合你對選文的理解,談談夏洛蒂·勃朗特寫的小說《簡·愛》一書的“文章之美”。(可概述,也可例談)(4分)示例:《簡·愛》一書所蘊含的“人生價值=尊嚴+愛”的觀念是文本審美性所在。例如簡的自信以及她對愛情的尊重:“你有權拒絕我的愛,但你不能蔑視我的愛,因為那是一顆真誠的為你跳動的心。”
◆名著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練習。【名著摘錄】摘錄一“我相信,你會接受我提供給你的職位,”他說,“會暫時擔任一段時間,但不會永遠做下去,因為你的性格和我一樣,有著一種使人安定不下來的東西,盡管性質不同。”“非常感謝你的建議,圣·約翰先生,我真心誠意接受這份工作。”“不過你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他說,“這是一所鄉村學校。你的學生只是些窮苦女孩——茅屋里的孩子——至多是農民的女兒。編織、縫紉、閱讀、書寫、計算,全都得由你來教。那你拿自己的才學用到哪兒去呢?你的大部分思想、感情、情趣又怎么辦呢?”“把它們留到需要的時候再用吧。它們會保存下來的。”我說。摘錄二我盡自己的全力積極忠實地繼續做著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在大家的關懷之中,使我感到像坐在寧靜而可愛的陽光下,恬靜的心情在陽光照耀下發芽、開花。在這段時間的生活里,我的心中常常洋溢著感激之情。然而,在這平靜而有益的生活中,我常常會在夜里陷入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夢境中,我總是在某個激動人心的關鍵時刻,遇見羅切斯特先生,……然后我醒了,在沒有床幔的床上坐起,渾身發顫痙攣。那沉沉黑夜目睹了我絕望的戰栗,聽到了我激情的迸發。【名著導讀】①《簡·愛》是一部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是作者“詩意的生平寫照”。作者以火一樣的熱情、詩一樣的語言來抒發簡·愛的愛恨情仇,呼喚女性的人格獨立和婚姻自主。②人物刻畫生動形象。簡·愛自幼父母雙亡,寄住在里德太太(或舅舅、舅媽,或其家人中的任意一位)家里,身無分文,受盡折磨。但她是一個心地善良、責任感強、善于思考的女性,有倔強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③情節發展波瀾起伏。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以濃郁的抒情筆調講述了簡·愛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同時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等又為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④心理描寫細膩深刻。小說以簡·愛的性格發展和人生經歷為主線,輔之以大量的內心獨白來展示她的思想矛盾和精神斗爭,交代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心路歷程,使情節發展更為流暢。1.請將【名著導讀】第②段橫線處的內容填寫完整。(2分)2.請簡要列舉《簡·愛》這部小說最鮮明的三個寫作特點。(3分)人物刻畫生動形象;情節發展波瀾起伏;心理描寫細膩深刻。
3.簡·愛身上有許多美好品格,請任選一種用【名著摘錄】中的細節來說明。(5分)示例:從“我盡自己的全力積極忠實地繼續做著鄉村教師的工作”可以看出簡·愛是一個責任感強的人。(要求圍繞“心地善良、責任感強、勇于追求、懂得感恩”等方面,并結合【名著摘錄】中的內容進行說明)
◆核心素養漢字是世界上最具詩情畫意的文字。某學校開展“珍愛漢字,傳承文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7分)1.請觀察下面三個與“止”相關的金文字形的變化,參照解說填寫表格。(2分)金文見形辨義止單個腳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走腳趾造型上有一個甩開臂膀、快速前進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奔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個腳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學校將于5月20日上午9點,在報告廳組織習字社全體成員參加“漢字聽寫大賽”活動。下面是小強擬寫的通知,在內容和格式上各有一處錯誤,請你修改。(2分)通知珍愛漢字,傳承文化。學校擬定于5月20日上午9點,舉行“漢字聽寫大賽”活動,希望習字社全體成員準時參加。2022年5月15日××學校團委錯誤一:地點不明,應改為“學校擬定于5月20日上午9點在學校報告廳”。
錯誤二:署名和日期互換位置,應該是先署名后寫日期。
3.請你從活動策劃者的角度,為本次“漢字聽寫大賽”設計一則宣傳標語。(3分)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寫規范字,顯華夏文明。
16驅遣我們的想象(答案版)學習目標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2.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3.培養愛閱讀的習慣,體驗閱讀的快樂。學法指引如何把握議論文的論點?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統帥分論點),一般可以有幾個分論點(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論點應該正確、鮮明、概括,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絕不可模棱兩可。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①文題;②開頭;③文章中間;④結尾。◆課程導航一、作者簡介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編輯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等重要職務。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二、寫作背景本文節選自葉圣陶先生的文章《文藝作品的鑒賞》。作者在文中介紹了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論述了驅遣想象的重要作用,指出欣賞文藝作品,不僅要理解文字的表層含義,更要驅遣想象,透過文字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中,體驗閱讀的愉悅。三、知識積累◎關于葉圣陶的起名軼事葉圣陶曾數次改名,原名葉紹鈞。他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于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了。”并教育他要愛國就得先愛鄉土,曉得鄉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辛亥革命后,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圣人陶鈞萬物’,就取‘圣陶’為字吧。”1914年6月10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期發表文言文小說《玻璃窗內之畫像》,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葉”與筆名“圣陶”連了起來,以此為筆名。◆基礎夯實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1)現在還有許多文盲在唱著未經文字記錄的gēyáo(歌謠),像原始社會里的人一樣。(2)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qìhé(契合)。(3)在圖畫方面說起來,都是簡單的線條,和那kuànɡyuǎn(曠遠)荒涼的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正相配合,構成通體的一致。(4)就仿佛聽見了震耳的雷聲、怒號的hǎixiào(海嘯)。(5)回頭來看看海鷗、潛水鳥、企鵝那些東西,它們ɡǒuān(茍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風雨,無異于不愿看見格外清明的天地。(6)要達到這個目的,不能夠jūnì(拘泥)于文字。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C)A.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十四五”初期舉辦的重大標志性活動,其理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B.春天的精彩蕩漾在曠遠的田野上,這里發生著一場驚心動魄的嬗變。C.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通過媒體見證了戰爭的殘酷,看到國外百姓在戰火中茍安的苦痛。D.研究植物種子的鐘揚不拘泥于書本知識,在科學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認為無法種植紅樹林的上海灘涂中成功栽種紅樹林。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 (B)A.人的高貴品質,并不是從富貴與貧窮中獲得,就是自德行中閃光。(把“就是”改為“而是”)B.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傳來,使很多人悲痛不已。(把“使”改為“讓”)C.在“讀書節”啟動大會上,湯校長明確提出了中學生要加強名著閱讀。(在最后加“的要求”)D.《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完美地塑造了一個普通士兵的光輝事跡。(將“事跡”改為“形象”)◆新題練習你參加學校組織的“走進南粵,探訪廣東建筑”的學習活動,以下是“鑊耳屋”的相關資料,請你結合這些資料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5分)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其山墻狀似鑊耳而得名,從正面看兩邊高聳的墻體呈鑊耳形,從側面看就像一個“凸”字。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其建筑一般為磚木結構。青磚砌墻,階磚鋪地,紅、白石板鋪天井,外墻壁均有花鳥圖案,屋兩邊的鑊耳,其結構從檐口至頂端用兩排瓦筒壓頂并用灰塑封固。據嶺南當地學者研究,鑊耳狀建筑具有防火,通風性能良好等特點。火災時,高聳的山墻可阻止火勢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墻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民間還有“鑊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一說。1.根據材料,請給“鑊耳屋”下定義。(不超過20個字)(2分)示例:鑊耳屋是一種山墻狀似鑊耳的嶺南民居。
2.人們修建鑊耳屋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分點概括。(3分)①防火通風,阻止火勢蔓延;②擋風入巷;③祈求富貴吉祥。
◆課文精讀1.完成《驅遣我們的想象》的自學結構圖。驅遣我們的想象(1)引出論題①2.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1)通覽全文,總結文章所表達的中心觀點。(2分)欣賞文藝作品,要學會驅遣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文字去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
(2)試分析第⑤段中“文字是一道橋梁”這一比喻句的表達效果。(3分)這個比喻句形象生動地將文字比作橋梁。這座“橋梁”一頭連著作者,一頭連著讀者,讀者想要了解作者的意境,就必須通過文字這座橋梁,才能達到目的。
◆拓展閱讀品悟文章之美周建華①雖說文無定法,但文章是枯燥無味還是引人入勝,是空洞無物還是見解獨到,不難分出優劣高下。這背后,既有遣詞造句、修飾打磨等為文之術的差別,更有格局視野、思維理念等為文之道的不同。②真正力透紙背、洞穿世事、直指人心的,是為文者的思想張力和理性魅力。文章之美是一種思想之美,也是一種哲學之美。哲學是對物質運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的認識和總結,是關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問。文章是為文者思想認識的集中體現,理解文章之美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所深藏的哲學底蘊。③文章之美透射價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確目標、引領方向、凝聚人心、啟發行動,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章生命力的內核。對黨員干部而言,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改造世界,才能無私無畏地直面問題,客觀深刻地分析問題,科學務實地解決問題,全面真實地反映問題;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人生觀,才能把初心使命鐫刻在字里行間,方寸之間展現大格局、大情懷、大擔當;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才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徹底摒棄華而不實的文風,確保言之有物、感人肺腑。④文章之美透射邏輯之美。文字是思維的載體,邏輯是思維的內核。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上是符合邏輯的,符合人們的一般思維規律,讓人看得清楚,讀得明白。如果文章讓人感覺思路不清、語焉不詳,大多是邏輯出了問題:或者是概念模糊不準確,或者是劃分混亂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學,或者是論證跳躍不充分,等等。邏輯清晰、論證嚴密只是第一步,邏輯之美還體現在揭示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通過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當中的規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識,達到一語中的、一鳴驚人的效果。⑤文章之美透射倫理之美。倫理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標準,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樂、是非對錯、美丑善惡等方面展現鮮明態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業務類的,也會帶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立場明確、態度清晰、觀點持正。文章的倫理之美,在于讓讀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則底線、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體標準、哪些是希望號召,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倫、世道人心。⑥文章之美透射美學之美。美學研究對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體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和文字技巧,營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給人以耳目一新、酣暢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當運用排比、對仗、比喻、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讓文字靈動起來、富于變化;注意開頭、中間、結尾各部分的搭配呼應,讓文章結構完整、比例協調;改進敘述表達方式,借鑒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⑦“文以載道”。只有讓思想之根深扎實踐沃土,充分吸收陽光雨露和大地滋養,才能澆灌出美妙動人的文章之花。(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2月2日)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B)A.黨員干部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章才能透射價值之美。B.文章形式上符合邏輯,就能達到一語中的、一鳴驚人的效果。作文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C.第⑦段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強調了實踐對文章之美起重要作用,深化了文章中心。D.選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構嚴謹,說透了文章寫作之道。2.第⑥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舉例論證,具體有力地論證文章之美透射美學之美的論點。
3.結合你對選文的理解,談談夏洛蒂·勃朗特寫的小說《簡·愛》一書的“文章之美”。(可概述,也可例談)(4分)示例:《簡·愛》一書所蘊含的“人生價值=尊嚴+愛”的觀念是文本審美性所在。例如簡的自信以及她對愛情的尊重:“你有權拒絕我的愛,但你不能蔑視我的愛,因為那是一顆真誠的為你跳動的心。”
◆名著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練習。【名著摘錄】摘錄一“我相信,你會接受我提供給你的職位,”他說,“會暫時擔任一段時間,但不會永遠做下去,因為你的性格和我一樣,有著一種使人安定不下來的東西,盡管性質不同。”“非常感謝你的建議,圣·約翰先生,我真心誠意接受這份工作。”“不過你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他說,“這是一所鄉村學校。你的學生只是些窮苦女孩——茅屋里的孩子——至多是農民的女兒。編織、縫紉、閱讀、書寫、計算,全都得由你來教。那你拿自己的才學用到哪兒去呢?你的大部分思想、感情、情趣又怎么辦呢?”“把它們留到需要的時候再用吧。它們會保存下來的。”我說。摘錄二我盡自己的全力積極忠實地繼續做著鄉村教師的工作。生活在大家的關懷之中,使我感到像坐在寧靜而可愛的陽光下,恬靜的心情在陽光照耀下發芽、開花。在這段時間的生活里,我的心中常常洋溢著感激之情。然而,在這平靜而有益的生活中,我常常會在夜里陷入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夢境中,我總是在某個激動人心的關鍵時刻,遇見羅切斯特先生,……然后我醒了,在沒有床幔的床上坐起,渾身發顫痙攣。那沉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詳細教學計劃
- 教師職業倦怠與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 幼兒園大班疫情防控常態計劃
- 物流倉儲安全管理典型危險點分析措施
- 2025年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下冊試題編寫計劃
- 市政基礎設施電氣安裝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創新計劃
- 污水管網施工現場危險防范措施
- 生物科技課題研究方案變更范文
- 人教版PEP三年級英語上冊寒假教學計劃
- 公司員工合理化建議獎勵辦法
- 25T汽車吊檢驗報告
- 加工中心刀具庫選擇PLC控制系統設計
- 主域故障無法啟動,額外域提升Active Directory
- 電商平臺POP模式商家入駐合作協議書(標準版)
- 初中生物知識點匯總細胞
- (完整版)四年級脫式計算題(160題)
- 高考常考語法填空詞性轉換匯總
- 上海延安中學初一新生分班(摸底)數學模擬考試(含答案)
- AOI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程序編寫
- 腎輸尿管結石病歷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