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DBJ52/T088-2018貴州省建筑樁基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2018-01-10發布2018-02-01實施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貴州省建筑樁基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FoundationinGuizhouProvinceDBJ52/T088—2018主編單位: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批準部門: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施行日期:2018年02月01日2018貴陽州省建筑樁基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的請示〉的批復》(黔建科復[2014]15號),由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編,并會同有關單位編寫完成。參考國內先進標準,與國內相關標準協調,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多次討論、修改,最后經審查定稿。設計規定、樁基構造、樁基計算、人工挖孔灌注樁、沖擊成孔灌注樁、旋挖成孔灌注樁、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微型鋼管混凝土樁、樁基工程質量檢查及驗收等。各單位在使用過程中應結合工程實踐,加強經驗總結和資料積累,以便今后為規程的修訂提供依據。本規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貴陽市觀山湖區碧海南路101號建勘大廈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技術發展部(郵編:550081)。本規程由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歸口管理,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規程主編單位: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規程參編單位:(排序不分先后)貴州省工程設計質量監督站貴陽市工程設計質量監督站貴陽市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貴州同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貴州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昆明捷程樁工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正業工程技術投資有限公司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貴州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貴州地礦基礎工程有限公司貴州有色地質工程勘察公司中鐵二院貴陽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天城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州開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貴州開磷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主任委員:毛方益名譽主任:李光榮副主任委員:金幸初袁志英許家強陳宗強郝江南李衛民顧問專家:高岱常大美李佑方張先茂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袁志英郝江南金幸初陳宗強龍萬學莫安儒黃質宏毛方益李光榮許家強莫志剛須六平郭維祥陳再謙漆貴榮安光文成正川程宇周永國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鄭剛周同和王曙光張可能鄭玉元葉敬曹衛峰時南翔 1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53設計規定 83.1一般規定 83.2樁的選型與布置 3.3特殊條件下的樁基 3.4耐久性規定 204樁基構造 4.1基樁構造 224.2承臺構造 265樁基計算 5.1樁頂作用效應計算 29 5.3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5.4特殊條件下樁基穩定性驗算 5.5樁基沉降計算 5.6樁基水平承載力與位移計算 5.7樁身承載力與裂縫控制計算 5.8承臺計算 426人工挖孔灌注樁 456.1一般規定 6.2施工準備 6.3成孔 476.4鋼筋籠制作與安裝 6.5混凝土施工 6.6安全 7沖擊成孔灌注樁 7.1一般規定 7.2施工準備 7.3成孔 677.5鋼筋籠制作與安裝 7.6混凝土施工 8旋挖成孔灌注樁 8.1一般規定 8.2施工準備 8.3成孔 8.4清孔 8.6混凝土施工 8.7安全 9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 9.1一般規定 9.2施工準備 9.6混凝土施工 9.7安全 10微型鋼管混凝土樁 10.1一般規定 10.3成孔 10.4清孔 10.5鋼管制作與安裝 10.6混凝土施工 11樁基工程質量檢查及驗收 11.3施工檢驗 11.4施工后檢驗 11.5基樁及承臺工程驗收資料 附錄A樁型選擇參考表 附錄B樁基位于臨空面附近滑移穩定性計算 附錄C巖溶地基穩定性評價 附錄D灌注樁成孔施工允許偏差 附錄E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 附錄F微型鋼管混凝土樁施工允許偏差 附錄G大直徑鉆孔擴底灌注樁傘形孔徑儀孔徑檢測方法111附錄H傘形孔徑儀標定方法 附錄J剛性樁水平承載力與位移計算 本規程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53DesignRequirement 83.1GeneralRegulations 83.2SelectionandArrangementofPiles 3.3PileFoundationUnderSpecialConditions 3.4DurabilityRequirements 4PileFoundationStructure 4.1FoundationPileStructure 4.2CapStructure 5CalculationofPileFoundation 5.1CalculationofPile-buttAction-effect 5.2Calculationof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PileFoundation 5.3Ultimate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SinglePile 5.4StabilityCheckingCalculationofPileFoundationunderSpecialconditions 5.5CalculationofPileFoundationSettlement 5.6CalculationofHorizontalBearingCapacityandDisplacementofPilefoundation 5.7CalculationofPileBearingCapacityandCrackControl 5.8CalculationofCap 6ArtificialDiggingPile 456.1GeneralRegulations 456.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6.3Hole-forming 476.4ReinforcementCageProductionInstallation 6.5ConcreteConstruction 7Impactholefillingpile 7.1GeneralRegulations 7.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7.3Hole-forming 7.4HoleCleaning 7.5ReinforcementCageProductionInstallation 7.6ConcreteConstruction 8Hole-formingPouringPilewithRotaryDrillingBucke 8.1GeneralRegulations 8.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8.3Hole-forming 8.4HoleCleaning 738.5ReinforcementCageProductionInstallation 8.6ConcreteConstruction Hole-formingPouringPile 9.1GeneralRegulations 769.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9.3Hole-forming 9.4HoleCleaning 9.5ReinforcementCageProductionInstallation 9.6ConcreteConstruction 10MicroSteelTubeConcretePile 10.1GeneralRegulations 8110.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10.3Hole-forming 10.4HoleCleaning 10.5SteelPipeProductionInstallation 10.6ConcreteConstruction ofPileFoundationEngineering 11.1GeneralProvisions 11.2Pre-constructionCheck 11.3In-constructionCheck 11.4Post-constructionCheck 11.5PileCapandEngineeringAcceptanceData AppendixAReferencetableforpiletypeselection FoundationNearFreeSurface AppendixCStabilityevaluationofKarstFoundation constructionoffillingpile Cast-in-placePile ofMicroSteel-pipeConcretePiles Under-reamedBoredPiles Umbrella-shapedApertometer 113CapacityandDisplacementofRigidPil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總則1.0.2本規程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包括構筑物)低承臺或1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樁基pilefoundation由設置于巖土中的樁和與樁頂連接的承臺共同組成的基礎或由柱與樁直接連接的單樁基礎。2.1.2基樁foundationpile樁基礎中的單樁。2.1.3復合基樁compositefoundationpile單樁及其對應面積的承臺下地基土組成的復合承載基樁。2.1.4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ultimate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單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到達破壞狀態前或出現不適于繼續承載的變形時所對應的最大荷載,它取決于巖土對樁的支承阻力和樁身承載力。2.1.5極限側阻力ultimateshaftresistance相應于樁頂作用極限荷載時,樁身側表面所發生的巖土阻2.1.6極限端阻力ultimatetipresistance相應于樁頂作用極限荷載時,樁端所發生的巖土阻力。2.1.7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the2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asinglepile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除以安全系數后的承載力值。2.1.8變剛度調平設計optimizeddesignofpilefoundationstiffnesstoreducedifferentialsettlement考慮上部結構形式、荷載和地層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應,通過調整樁徑、樁長、樁距等改變基樁支承剛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趨于均勻、承臺內力降低的設計方法。2.1.9摩擦樁frictionpile摩擦樁是指在豎向極限荷載作用下,樁頂荷載全部或主要2.1.10端承樁end-bearingpile端承樁是指在豎向極限荷載作用下,樁頂荷載全部或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阻力相對樁端阻力而言較小,或可忽略不2.1.11嵌巖樁rock-socketedpile嵌巖樁是指樁身穿過覆蓋層,并在樁端有一定長度嵌入較2.1.12人工挖孔灌注樁manualdiggingpile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然后安放鋼筋籠,澆注混凝土而2.1.13沖擊成孔灌注樁impactboredpile用沖擊式鉆機或卷揚機懸吊沖擊鉆頭上下往復沖擊,將土層或巖層破碎成孔,并用撈渣筒掏渣成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3鉆頭或其他作業裝置進行干、濕鉆進、逐次取土(巖屑)反復循2.1.15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benotocast-in-placepile2.1.16微型鋼管混凝土樁ministeelpipeconcretepile主要指樁徑在90mm~300mm的鋼管樁,包括不插筋微型2.1.17負摩阻力negativeskinfriction,negativeshaftresistance2.1.18下拉荷載downdrag2.1.19后注漿灌注樁postgroutingpile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從而提高單樁承載力,減小沉降。42.2符號2.2.1作用和作用效應H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作用于第i基樁或復合基樁M、M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作用于承臺底面的外N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基樁或復合基f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Qk、Qk、Qpk—單樁樁側土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樁嵌巖段極5R單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2.2.3幾何參數d——樁身設計直徑;D——樁端擴底設計直徑;2n—樁基沉降計算深度(從樁端平面算起)。2.2.4計算系數6Vc——成樁工藝及工作條件相關系數;3設計規定7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應將樁基設計分為表3.1.2所列的三個設計等級。樁基設計時,應根據表3.1.2確定設計等級。表3.1.2建筑樁基設計等級設計等級建筑類型甲級(1)重要的建筑(2)3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3)體型復雜且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含純地下室)連體建筑(4)20層以上框架一核心筒結構及其他對差異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5)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7層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邊建筑(6)對相鄰既有工程影響較大的建筑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建筑丙級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7層及7層以下的一般建筑81應根據樁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別進行樁基的豎3對于樁側土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0kPa、且長徑比大于空腔部分長徑比大于22的樁應進行樁身壓屈驗算;93.1.7樁基設計時,所采用的作用效應組合與相應的抗力應效應基本組合,但分項系數取1.0;抗震承載力驗算,應采用地重要性系數Y不應小于1.0。純地下室)的地基或樁基剛度宜相對弱化,可采用天然地基、復3.1.11鉆(挖)孔灌注樁應嚴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端承樁沉渣厚度不應大于50mm,摩擦端承樁和端承摩擦樁沉渣厚度不應大于50mm,摩擦樁沉渣厚度不應大于150mm。1)樁基按兩類極限狀態進行設計所需用巖土物理力學3)地下水位埋藏情況、類型和水位變化幅度及抗浮設5)泥漿排放、棄土條件;1)建筑物的總平面布置圖;1)施工機械設備條件,制樁條件,動力條件,施工工1)摩擦型樁:1)非擠土樁:干作業法鉆(挖)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孔灌注樁、套管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2)部分擠土樁:沖孔灌注樁、鉆孔擠擴灌注樁、攪拌勁芯樁、預鉆孔打入(靜壓)預制樁、打入(靜壓)式敞口鋼管3)擠土樁:沉管灌注樁、沉管夯(擠)擴灌注樁、打入(靜壓)預制樁、閉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閉口鋼管樁。3按樁徑(設計直徑d)大小分類:1)小直徑樁:d≤300mm;2)中等直徑樁:300mm<d<800m3)大直徑樁:d≥800mm。選擇時可按附錄A進行。1基樁的最小中心距應符合表3.2.3的規定;表3.2.3基樁的最小中心距土類與成樁工藝排數不少于3排且樁數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樁其他情況非擠土灌注樁3.0d3.0d部分擠土樁3.5d3.0d擠土樁非飽和土4.0d3.5d飽和黏性土4.5d4.0d鉆、挖孔擴底樁2D或D+2.0m(當D>2m)1.5D或D+1.5m(當D>2m)沉管夯擴、鉆孔擠擴樁非飽和土2.2D且4.0d2.0D且3.5d飽和黏性土2.5D且4.5d2.2D且4.0d2當縱橫向樁距不相等時,其最小中心距應滿足“其他情況”一欄的3當為端承樁時,非擠土灌注樁的“其他情況”一欄可減小至2.5d。4當施工中采取減小擠土效應的可靠措施時,可根據當地經驗適當減4對于框架一核心筒結構樁筏基礎應按荷載分布考慮相硬持力層厚度不宜小于3d;計等級為甲、乙級的建筑物不應小于500mm;丙級建筑物,軟質巖石時不宜小于500mm,完整、較完整硬質巖石時不宜小于200mm。旋挖樁、鉆(沖)孔樁;2宜采用端承樁或嵌巖樁;3當樁端位于完整及較完整巖石的溶洞頂板時,且溶洞頂板厚度大于2倍溶洞跨度時,應按沖切破壞錐體驗算頂板巖體的抗沖切承載力。頂板巖體的抗沖切承載力按下式計算:驗算時應符合下式要求:F:相應荷載效應基本組合(分項系數取1.0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G: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d:圓形基礎的底面直徑;h:基礎底面以下洞穴頂板的厚度;Y:洞穴頂板巖石的重度;F0巖石頂板圖3.3.2溶洞頂板沖切計算簡圖5應驗算最不利荷載效應組合下樁基的整體穩定性和基性土尚不應小于2~3倍樁身直徑,對其它非巖石土尚不宜小于4~5倍樁身直徑;3當承臺周圍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5kPa)的軟土,且樁基水平承載力不滿足計算要求時,可將承臺外每側1/2承臺邊長范圍內的土3.4耐久性規定3.4.2二類和三類環境中,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樁基結構混凝土應符合表3.4.2的規定。表3.4.2二類和三類環境樁基結構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環境類別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大氯離子含量(%)最大堿含量二a0.60C25b0.55C30三0.50C302預應力構件混凝土中最大氯離子含量為0.06%,最小水泥用量為300kg/m3;最低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表中規定提3當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摻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劑時,可適當降3.4.3樁身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應根據環境類別和水、土介質腐蝕性等級按表3.4.3規定選用。表3.4.3樁身的裂縫控制等級及最大裂縫寬度限值環境類別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混凝土樁裂縫控制等級Wim(mm)裂縫控制等級Wim(mm)二a三0.2(0.3)二0b三二0三三一03.4.4四類、五類環境樁基結構耐久性設計可按《港口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JTJ267和《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等執行。3.4.5對三、四、五類環境樁基結構,受力鋼筋宜采用環氧4樁基構造1配筋率:當樁身直徑為300mm~2000mm時,正截面配筋率可取0.65%~0.2%(小直徑樁取高值),對于一、二級抗震等級柱下基樁可取0.65%~0.3%;抗拔樁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4%;對受荷載特別大的樁、大偏心受壓樁、抗拔樁和嵌巖端承1)端承型樁和位于坡地、岸邊的基樁應沿樁身等截面2)摩擦型樁配筋長度不應小于2/3樁長且應穿過可液化土層和軟弱土層,進入穩定土層的深度不應小于本規范第α(α為樁身變形系數);樁施工在基坑開挖前完成時,其鋼筋長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1.5倍;3)抗拔樁或因地震作用受拔力的樁、受負摩阻力的樁區段的接頭數量不得超過50%;接頭不宜設置在淤泥或淤泥質土、3對于受水平荷載的樁,主筋不應小于8Φ12;對于抗壓勻布置,其凈距不應小于60mm,不宜大于300mm;樁身配筋也直徑不應小于12mm,腐蝕環境中主筋直徑不宜小于16mm;4箍筋應采用螺旋式,直徑不應小于6mm,間距宜為200mm~300mm;中、小直徑樁基箍筋受水平荷載較大樁基、承樁頂以下5d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100mm,當鋼筋籠長度超過4m時,應每隔2m設一道直徑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勁箍筋,箍筋配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不應小于8mm,當樁身直徑d>1200mm時,不宜小于10mm;6度地區無承臺樁樁頂以下3.5m或有承臺樁承臺以下3m范圍內加密區直徑不應小于10mm,間距不應大于100mm,7度地區箍筋加密區尚應加長0.5m;鋼筋籠長度超過4m且樁身直徑800mm~2000mm時,焊接加勁箍筋直徑宜取14mm~18mm,當d>1200mm時,尚宜每隔4m設一道直徑不小于12mm的井字加強每隔400mm宜增設直徑不小于10mm的拉筋;1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于C25;2灌注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5mm,水下灌注樁主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50mm;4.1.3擴底灌注樁擴底端尺寸應符合下列規定(圖4.1.3):樁身直徑之比D/d,應根據承載力要求及擴底端側面和樁端持力應大于2.5,當擴大頭直徑D大于2倍樁身直徑時,應驗算擴大上擴底樁的D/d不宜大于2;2擴底端側面的斜率應根據實際成孔及土體自立條件確定,a/h.可取1/4~1/2,砂土可取1/4,粉土、黏性土、卵石層可取1/3、風化巖可取1/3~1/2;矢高h6在土層上可取(0.15~0.20)D(圖4.1.3-a),在軟巖上可取200mm;在硬質巖石上的樁底可作成平底(圖4.1.3-b);擴底1(a)土層上擴底樁(b)巖石上擴底樁圖4.1.3擴底樁構造4.1.4人工挖孔樁護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當4.1.5人工挖孔樁的孔深不宜超過25m。當樁長l≤8m時,4.2承臺構造1獨立柱下樁基承臺的最小寬度不應小于500mm,邊樁外邊緣至承臺梁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75mm。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400mm,且應滿足樁、柱主筋的錨固長度要求;2大直徑樁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600mm,且應大于連系梁的高度50mm,邊樁外邊緣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200mm;一柱一樁設置單樁承臺時厚度不宜小于1000mm,上3高層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450mm,多層建筑墻下布樁的剪力墻結構筏形承臺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300mm;基巖石露頭且完整性較好或當樁與柱的截面直徑之比大于2時,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臺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7高層建筑剪力墻墻下的連系梁截面寬度不宜小于其上剪力墻厚度的2倍和400mm,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計算跨度的1/8;8鋼筋混凝土擋土墻下連系梁未與鋼筋混凝土板相連接系梁截面寬度不宜小于其上剪力墻厚度的2倍;9建筑跨越邊坡形成掉層時,邊坡上樁基礎與掉層結構間10無地下室建筑樁基礎間連系梁剛度應適當加強處理。4.2.6承臺和地下室外墻與基坑側壁間隙應灌注素混凝土或攪其壓實系數不宜小于0.94。5樁基計算5.1樁頂作用效應計算5.1.1一般建筑物的群樁基礎,基樁樁頂的作用效應按下列3水平力作用下:向力(kN);G樁基承臺及承臺上土自重標準值(kN);n——樁數;Q——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基樁的平均豎向力(kN);Mk、Mk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承臺底面通過樁群形心的x、y軸的力矩(kN·m);線的距離(m);Qu——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偏心豎向力作用下第i基樁(kN);5.1.2對于主要承受豎向荷載的樁基,建筑場地位于建筑抗式中Qkmx——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偏心豎向力作用下,樁頂最大豎向力(kN);Qk——地震作用效應和荷載效應標準組合下,作用于基樁的平均豎向力(kN);基樁的最大豎向力(kN);R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5.2.2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按下式確定:式中Q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K——安全系數,取K≥2。5.2.3對于端承型樁基、樁數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獨立樁基、或由于地層土性、使用條件等因素不宜考慮承臺效應時,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應取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5.3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5.3.1設計采用的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設計等級為甲級的樁基,應通過單樁靜載試驗確定;2設計等級為乙級的樁基,當地質條件簡單時,可參照地質條件5.3.2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極限側阻力標準值和極2對于嵌巖樁,可通過直徑為0.3m巖基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極限端阻力標準值,也可通過直徑為0.3m嵌巖短墩載荷試驗確定極5.3.3設計采用的嵌巖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規Quk=Qk+QkQk=uZqikli總極限阻力標準值(kN);u——樁身周長(m);9sik——樁周第i層土的極限側阻力(kPa),無當地經驗時,可li——第i層土的厚度(m);f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kPa),黏土巖取天然濕A,樁端面積(m2);5,——樁嵌巖段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與嵌巖深徑比h,/d、軟硬程度和成樁工藝有關,可按表5.3.3-1采用;表中數值適用于泥漿護壁成樁且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對于干作業成樁(清底干凈)和泥漿護壁成樁后注漿,當持力層范圍無洞室存在、樁時,可取表列數值的1.15倍。可按5.3.3-1、5.3.3-2、5.3.3-3公式估算,并應通過單樁靜載表5.3.3-1嵌巖段側阻和端阻綜合系數嵌巖深徑比h,/d04.0極軟巖、軟巖完整0.600.95較完整0.92較破碎較軟巖—0.450.550.600.650.71—較硬巖、堅硬巖完整0.450.650.810.90較完整0.720.790.870.92一—較破碎較軟巖—0.320.400.440.480.52—注:1介于軟巖~較硬巖之間可內插取值;2h,為樁身嵌巖深度,當巖面傾斜時,以坡下方嵌巖深度為準;當3人工挖孔矩形樁、橢圓樁可近似取等面積圓樁的直徑計算嵌巖深徑比;4表中置于較破碎巖體上的嵌巖樁當嵌巖深度小于1倍樁徑或1m時按(摩擦)端承樁設計。5較破碎巖視嘗石堅確程度的不同和完整性指數的不同在夷中較完之間插值所得。3樁端置于完整、較完整多層基巖的嵌巖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由樁周土層段極限側阻力、樁嵌巖段側阻力、樁端阻力組成。當根據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時,可按下列公式計算:Qsk=u,ΣqsiklQrk=u,Zql式中分別為樁側土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樁嵌巖段極限側阻力標準值、樁端端阻力標準值(kN);極限側阻力標準值,無當地經驗時,可根據成樁工藝按《建筑樁基技術us、ur——分別為樁身在土層和巖層中的周長(m);l,——樁身嵌巖深度(m),當巖面傾斜時,取巖面低點處的嵌4樁端置于較破碎多層基巖的嵌巖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過單樁靜載荷試驗確定。表5.3.3-2巖石端阻力標準值與側阻力標準值系數巖石類別完整程度中風化軟巖較破碎~完整0.4~0.80.06~0.10較硬巖、硬巖0.5~0.90.07~0.11微風化軟巖0.5~0.90.07~0.11較硬巖、硬巖0.7~1.00.08~0.12注:1對地下水位以下和采用泥漿護壁的鉆、沖孔樁表中數值乘以0.85;2樁端入巖小于0.5m時,取C?=0;3風化程度越弱,抗壓強度越高,完整程度越好,嵌入深度越大,取4軟化系數小于等于0.6的軟質巖,施工無可靠措施縮短樁端基巖暴露時間時,表中數值乘以0.8;5樁端有擴大頭時,擴大頭斜面部分取C?=0。6巖石的端阻系數及側阻系數的取值,應根據巖石的完整程度由較破5.3.4樁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在計算基樁承載力時應計1樁穿越較厚新近填土、欠固結土、膨脹土層時;3由于地下水位降低使樁周土有效應力增大,并產生顯著壓縮沉5.4特殊條件下樁基穩定性驗算定性,其穩定系數不應小于1.35,計算參見附錄B。5.4.2對位于巖溶地基(溶洞、溶蝕裂隙等)上或近旁的樁基,5.5.1建筑樁基沉降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表5.5.1規定的樁基表5.5.1建筑樁基沉降變形允許值變形特征允許值砌體承重結構基礎的局部傾斜0.002各類建筑相鄰柱(墻)基的沉降差(1)框架、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結構(2)砌體墻填充的邊排柱(3)當基礎不均勻沉降時不產生附加應力的結構0.002Lo0.0007L0.005Lo單層排架結構(柱距為6m)樁基的沉降量(mm)橋式吊車軌面的傾斜(按不調整軌道考慮)縱向橫向0.0040.003多層和高層建筑的整體傾斜Hg≤2424<Hg≤6060<Hg≤100Hg>1000.0040.0030.00250.002高聳結構樁基的整體傾斜Hg≤2020<Hg≤50100<Hg≤150150<Hg≤2000.0080.0060.0050.0040.0030.002高聳結構基礎的沉降量Hg≤100100<Hg≤200體型簡單的剪力墻結構高層建筑樁基最大沉降量(mm)—5.5.2計算樁基沉降變形時,樁基變形特征指標應按下列規互影響等因素引起的地基沉降變形,對于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2對于多層或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應由整體傾斜值控制;尚應控制柱(墻)之間的差異沉降。5.5.3對于本規范表5.5.1中未包括的建筑樁基沉降沉降變5.6.1受水平荷載的一般建筑物和水平荷載較小的高大建筑平力(kN);5.6.2單樁的水平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應符合行業標準《建5.6.3群樁基礎(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單排樁基縱向軸線和力矩較大的情況)的基樁水平承載力特征值應考慮由承臺、樁群、5.6.5計算單樁承受水平力和力矩作用時,可按m法計算樁的變位及內力;當樁身水平變形系數α<4/l時,可按附錄J估算式中fe——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kPa),按國家標準Q——相應于作用的基本組合時的單樁豎向力設計值(kN);A,樁身橫截面積(m2);Vc——工作條件系數,非預應力預制樁取0.75,預應力樁取0.55~0.75,灌注樁取0.6~0.8(水下灌注樁、長樁或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C35時用低值)。5.7.2樁頂以下5倍樁身直徑范圍內配置間距不大于100mmQ≤4.Apf+0.9fA式中fy——縱向主筋抗壓強度設計值(kPa);1樁身穿越可液化土或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10kPa的軟心的初始偏心矩ei乘以偏心矩增大系數7,偏心距增大系數7的式中:fy、fy普通鋼筋、預應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A、A——普通鋼筋、預應力鋼筋的截面面積(m2)。5.7.7對于鋼筋混凝土抗拔樁的裂縫控制計算應符合5.7.9對于承受水平荷載和地震作用的樁,應按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規定驗算樁身受彎承載力和受剪承載力。5.8承臺計算5.8.1樁基承臺應進行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受彎承載力5.8.2樁基承臺厚度應滿足柱(墻)對承臺的沖切和基樁對承臺的沖切承載力要求。5.8.3軸心豎向力作用下樁基承臺受柱(墻)的沖切,沖切破壞錐體應采用自柱(墻)邊或承臺變階處至相應樁頂邊緣連線所構成的錐體,錐體斜面與承臺底面之夾角不應小于45°。5.8.4箱形承臺和筏形承臺的彎矩可按下列規定計算:分布、承臺和上部結構類型和剛度,按地基一樁一承臺一上部結構共同作用原理分析計算;砂土且深厚均勻時;或當上部結構為剪力墻;或當上部結構為框架一核心筒結構且按變剛度調平原則布樁時,箱形承臺底板可僅按局部彎矩作用進行計算;較好,且柱荷載及柱間距的變化不超過20%時;或當上部結構為取)進行分析計算;5.8.7柱(墻)下樁基承臺,應分別對柱(墻)邊、變階處5.8.8梁板式筏形承臺的梁的受剪承載力可按國家標準《混6.1一般規定GB50870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開挖深度超過16m的人工挖孔樁6.1.3人工挖孔樁的孔深不宜超過25m。2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人員或項目技術負責人應當向現場2人工挖孔灌注樁的孔徑(不包括護壁厚度)不得小于0.9m,且不宜大于2.5m,當孔樁深度超過8.0m時孔徑不得小于1.0m;當樁間凈距小于2倍樁徑且小于2.5m時,應采用間隔3人工挖孔灌注樁混凝土護壁的厚度不應小于100mm,4成孔過程中形成的護壁厚度應不計入樁的設計樁徑尺1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2井圈頂面應比場地高出150mm~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mm~150mm。2上下節護壁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50mm;5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徑的極差不得大于50mm;6護壁模板的拆除應在灌注混凝土24h之后或強混凝土度達2.5MP后;6.3.6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動性土體和可能出現1每節護壁的高度可減少到300mm~500mm,并隨挖、可下孔繼續作業。硬質巖距離設計深度200mm~500mm,軟質巖距離設計深度500mm~700mm時,必須采取確保巖體完整性的6.3.12灌注樁成孔施工的允許偏差應滿1制作允許偏差應符合表6.4.2的規定;表6.4.2鋼筋籠制作允許偏差允許偏差(mm)主筋間距箍筋間距鋼筋籠直徑鋼筋籠長度1)螺旋箍筋直徑不應小于6mm,間距宜為200mm~圈半(圖6.4.2a);3)螺旋箍筋端部彎鉤角度應不小于135°,彎鉤平直長度應不小于10d,彎鉤應鉤住縱筋(圖6.4.2b);4)螺旋箍筋搭接長度應≥La或LaE,且≥300mm,并鉤住縱筋(圖6.4.2c)。3當鋼筋籠長度超過4m時,應每隔2m設一道直徑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強筋(或加勁箍),加勁箍宜設在主筋外側,4鋼筋籠長度超過10m,需分段拼接,拼接處采用焊接或的內徑小100mm以上。圖6.4.2螺旋箍筋構造內環定位筋焊接圓環間距1500直徑>12搭接>L或lae,且>300勾住縱筋螺旋箍筋端部構造2鋼筋籠在下置前必須設置保護層墊塊,沿豎向每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為40%~50%,并宜選用中3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應小于40mm,并不得大于鋼筋間最小凈距的1/3。6.5.3當孔底滲入的地下水水位上升的速度大于6mm/min1導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徑宜為200mm~250mm,2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裝、試壓,試水壓力可取0.6MPa~6.5.4當孔底或孔壁滲入的地下水的上升速度小于或等于于65mm,當孔內設置鋼筋籠時,宜為70mm~90mm,泵送混凝土宜為140mm。面的0.2%配筋,施工縫處若有鋼筋骨架,且骨架鋼筋面積超過樁截面的0.2%時,則可不設錨固鋼筋。過試驗確定;塌落度宜為180mm~220mm;膠凝材料用量不應少于360kg/m2;1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mm~500mm;以下不應少于0.8m;3導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為2m~6m。嚴禁將導管提出混5應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過高度宜為0.8m~1.0m,6.6.1安全技術交底6.6.2使用的電葫蘆、吊籠等應安絲繩應排列整齊,在滾筒上纏繞圈數不少于3圈;暫停施工的孔4作業人員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掛或腳踏井壁凸緣上覆蓋面積不小于孔截面面積的1/2,頂棚高度距孔底不小于2m,吊籠(吊桶)與吊鉤分離墜落傷人;風,風量不宜少于25L/s。6.6.6孔口四周必須設置護欄,護欄高度宜為0.8m。1孔內照明必須采用電壓不超過12伏的低壓電源;專用保護線(PE線)、接零和使用漏電保護裝置,各孔用電必須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能大于0.10s;4濕作業條件下,額定漏電應不大于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能大于0.10s;5孔口上電纜必須架空2m以上,嚴禁拖地和埋壓土中,孔內6.6.9暫停施工的孔口,孔口井圈作法應符合本規程6.3.46.6.10在溶洞上部作業時,必須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突然塌6.6.11挖出的土石方應及時運離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6.6.12斜坡地帶上下樁基同時施工時,上方樁的施工平臺、安全防護棚(棚頂蓋板應堅固,可成斜面,靠山坡面應密封),覆蓋范圍應超出人員活動范圍每邊800mm。7.1一般規定7.1.1沖擊成孔樁工藝可用于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7.2.2施工前應根據樁基工程項目規模、工期和技術要求等7.2.3施工前應熟悉場地巖土工程勘察資料,樁基工程施工7.2.4樁基施工用的供水、供電、道路、排水、臨時房屋等設7.2.5基樁軸線的控制點和水準7.2.7施工原材料、商品混凝土的型號、規格、品種、等級等7.2.8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地質條件、場地條件、7.2.9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應遵照施工組織設計進行,4在鉆頭錐頂和提升鋼絲繩之間應設置保證鉆頭自動轉7.3.3沖擊成孔樁宜采用孔口護筒,護筒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得大于50mm;2護筒可用4mm~8mm厚鋼板制作,其內徑應大于鉆頭直徑的200mm,上部宜開設1~2個溢漿孔;3護筒埋置深度: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0m;砂土中不宜層情況進行配合比設計。無工程經驗時,亦可按表7.3.4制備泥表7.3.4各類土層中泥漿密度選用表序號泥漿相對密度1在護筒中及筒刃以下2m以內土層不好時宜提高泥漿度,必要時加入小片石和粘土塊2粘土、粉質粘土清水粉質粘土宜采用稀泥漿3砂土粉砂泥漿相對密度可取小值,粗砂取大值4砂卵礫石5風化巖6軟弱土層或塌孔回填重成孔反復沖擊,加粘土塊及片石2施工期間護筒內的泥漿面應高出地下水位1.0m以4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內的泥漿相對密度應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5在容易產生泥漿滲漏的土層或巖溶地層中應采取維持可加粘土塊夾小片石反復沖擊造壁,孔內泥漿面應保持穩定。在開孔階段沖孔進度不宜太快,一般控制臺班進尺在1米以內,相應地提錘高度要小,沖擊次數要多,具體可參考表7.3.5-1;表7.3.5-1不同土層開通階段提錘高度和沖擊次數建議表土層提錘高度沖擊次數(次/分)泥漿濃度粘性土層40~60砂礫層40~602在不同土層、巖層中成孔時,可按照表7.3.5-2的操作4應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防止擾動孔壁、塌孔、擴孔、卡5每鉆進4m~5m應驗孔一次,在更換鉆探前或容易縮孔6進入基巖后,非樁端持力層每鉆進300mm~500mm和樁端持力層每鉆進100mm~300mm時,應清孔取樣一次,并應表7.3.5-2沖擊成孔操作要點序號內容操作要點1在護筒中及護筒刃以下2m以內小沖程1m左右,軟弱土層投入黏土塊夾小片石2粘土、粉質粘土中小沖程1m~2m,經常清除鉆頭上的泥塊3砂土中沖程2m~3m,投入粘土快,勤沖、勤掏渣4砂卵礫石中、高沖程3m~4m,勤掏渣5強風化巖體如巖層表面不平或傾斜,應拋入30cm~50cm塊石使之略平,然后低錘快擊使其成一緊密平臺,再進行正常沖擊,同時加大沖擊能量,勤掏渣6中、微風化巖體宜用高沖程,一般為3m~5m,最高不得超過6m;巖面傾斜度較大或高低不平處,最易偏孔,應回填堅硬的片石,低錘快打,造成一個平臺后,方可采用較高沖程7巖溶發育區1.遇溶洞(槽、隙)時,減少沖擊行程,慢慢穿過,若出現漏漿及坍孔時,拋填粘土及小片石,擠入其孔壁(或槽裂縫)加固充填2.若出現溶洞高度大或是溶洞帶且埋深較淺時,采用振打長鋼護筒,邊沖邊振沉鋼護筒,同時在穿越過程不斷拋填片石、粘土,及時補給泥漿3.若出現溶洞高度大或是溶洞帶且埋深較深時,采取拋填摻快凝劑的水泥及片石堵塞4.若穿越溶洞(槽)底出現偏孔時,一般采取拋填片石處理,當其傾斜角度過大,宜采取先鉆孔水下爆破后再拋填50cm~100cm片石糾孔5.穿過溶洞(槽、隙)后進入完整巖體后,恢復正常沖程,并及時采取巖芯樣結合地質資料檢查,經鑒定合格方可進行一次清孔8軟弱土層或塌孔回填重成孔小沖程反復沖擊,加粘土塊及片石9抽渣或停鉆后再鉆由低沖程逐漸加高到正常沖程7.3.6采用多臺鉆機同時施工時,全距離,或間隔時間不小于36小時。3清孔時,孔內泥漿面應符合本規程第7.3.4條的規定。7.4.5清孔結束時應測定孔底沉渣。孔底沉渣的檢查可采用沉渣儀、測錘或測桿。測錘重量不小于1kg,外形應符合圖7.4.5圖7.4.5測錘外形及尺寸合本規程第3.1.11條的規定;2對于抗拔、抗水平力樁,不應大于200mm。7.5.1鋼筋籠制作與安裝應符合本規程第6.4節的規定。7.6混凝土施工7.6.1混凝土施工應符合本規程第6.5節的規定。時間不應超過2h,以防泥漿沉淀和塌孔。7.7.3沖擊錘(鉆)操作時,距落錘6m范圍內不得有人員走7.7.5沖(鉆)孔灌注樁在已成孔尚未灌注混凝土前,應用蓋7.7.7惡劣氣候時沖(鉆)孔機應停止作業,休息或作業結束8旋挖成孔灌注樁8.2.1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準備應符合本規程第7.2節的相不得下陷,工作坡度不得大于3.5%;地面不能滿足旋挖鉆機接度應根據地質情況確定,一般為2m~4m,并且高出地面0.3m。定液液面不宜低于孔口1.0m,并且高于地下水位1.5m以上。液大于鉆頭直徑200mm~300mm,鋼護筒的直徑誤差應小于10mm。護筒頂端應高出穩定后的承壓水位1.5m;樁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護筒傾斜度不得大于0.5%。護筒7.2.5條的方法進行處理。最小距離應大于6m,并應及時清除外運。掃孔。清孔按本規程第7.4節的規定執行。8.5.1鋼筋籠制作與安裝應符合本規程第6.4節和第7.5.28.6.1混凝土施工應符合本規程第6.5節和第7.6.2條的規8.7.5各樁位周圍1.5m和承臺的溝槽邊應有防滑措施和明顯8.7.8穩定液溝池的容積應滿足施工所需的穩定液循環量的8.7.9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必須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8.7.10本節未規定的,按本規程第6.6節的要求執行。9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9.1.1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是集護壁、取土成孔、全套管鉆機可分為搖動(搓管)式和全回轉兩種機型。9.1.2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施工不僅可用于一砂卵石、高填方(含有磚渣、石渣、混凝土塊、拋石)、溶洞等9.2.1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施工準備應符合本規程第7.2節的相關規定。1成孔工藝: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見附錄E。3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成孔直徑和深度應達4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施工的允許偏差應滿下陷,工作坡度不得大于3.5%;地面不能滿足全套管鉆機接地9.3.3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施工應不間斷地一次至灌注混凝土的間隔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與設計樁中心偏差嚴禁大于20mm。在松散的土層中鉆孔,應先下鋼外套管并深于取土面1.0m~9.3.7在鋼外套管內挖掘土層時,2穿過中型溶洞(高度3m~5m),鉆頭鉆透溶洞頂板后,9.4.1鉆至設計深度后,應停機靜置15min~20min,待鉆渣2)采取氣舉反循環方式清除沉渣。9.4.3清孔結束時應測定孔底沉渣。孔底沉渣厚度應滿足本規程第7.4.6條的規定。9.4.4清孔后,孔內應保持水頭穩定,并應在30分鐘內灌注9.5.1鋼筋籠制作與安裝應符合本規程第6.4節和第7.5.29.6.1混凝土的施工除執行本規程第6.5節的要求外,尚應符1全套管管內取土(巖)成孔灌注樁混凝土施工均采用導管水9.7.1安全應符合本規程第6.6節和第8.7節的規定。10.1一般規定10.1.1微型鋼管混凝土樁可廣泛應用于建筑物的基礎樁、基10.2.1微型鋼管混凝土樁施工準備應符合本規程第7.2節的→跟管鉆至設計深度→安裝鋼筋→灌注高強度砂漿(混凝土)→10.4.2清孔完成后,樁底沉渣厚度不超過50mm。4鋼管底部1m應有出漿孔。10.5.3鋼管樁制作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0.5.3的規定:表10.5.3鋼管樁制作的允許偏差允許偏差(mm)外徑或端面尺寸樁端部±0.5%外徑或邊長樁身±0.1%外徑或邊長長度矢高≤1/1000樁長端部平整度端部平面與樁中心線的傾斜值2絲扣連接時,上下兩節鋼管應連接緊密,對口不應有10.5.5鋼管隔離架應沿鋼管外壁軸線方向每隔2m~4m設置10.6混凝土施工10.6.2混凝土的養護執行本規程第6.5.12條的規定。1檢修機械轉動部分是否靈活可靠,機具裸露部分(軸、風扇、減速器、皮帶傳動部分、直線滑動機構等),應裝設安全10.7.2施工前應查明場地是否有樁坑、井、孔洞和溝槽,若電氣作業作業要有監護人,安裝漏電保護器,接地線及二次接地必須牢固可靠,接地電阻應小于10Ω。10.7.4機械設備作業時應設置隔離警戒線,并有專人看管。10.7.5現場氧氣、乙炔氣瓶、電焊機、消防器材及安全防護10.7.6鋼管堆放應設置木楔擋塊防止滾落和倒坍,吊裝、搬10.7.7在公路旁施工要特別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合理設危險源公示標牌,在公路兩旁作業要設立反光設施,左右兩旁都要擺放足夠的安全警示和禁止標志“前面施工,車輛慢行”、“前面施工,請繞道行駛”、“當心車輛”、“小心車輛”等安全警示標志,有必要時必須加設防護欄。公路旁施工夜晚要設反光設施和警示燈,作業人員要穿反光衣,戴反光帽等安全防護用品。需要跨過公路的電纜必須架空架設,架空高度必須大于6m。10.7.8本節未規定的,按本規程第6.6節和第8.7節的規定執行。11樁基工程質量檢查及驗收11.1一般規定11.1.1樁基工程應進行樁位、樁長、樁徑、樁身質量、持力11.1.3對砂、石、水泥、鋼材等樁體原材料質量的檢驗項目高超過2m且場地后期需要填土的,可結合地形情況分段、分階樁頂標高相近的可以直接進行樁基放線定位。施工前應嚴格對樁位進行檢驗,檢驗內容包括樁基平面位置、設計樁頂標高與孔口標高的高差值。施工中應經常復測。11.2.5樁基在大批量施工前,宜先進行成樁試驗施工:1對于地質條件復雜的機械成孔樁,要對樁的施工工藝可入巖巖石性能、樁孔垂直度偏差等。設備及壓力表進行檢驗。11.2.6灌注樁施工前應檢驗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質量與稱量設備、混凝土重量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強度等級等,復核確定11.2.7微型鋼管混凝土樁施工前應進行下列檢驗:3應對絲扣接頭可靠性進行檢驗。4應對樁身出漿孔規格、位置進行檢驗,對注漿材料質量、水灰比(或砂漿配合比)、強度進行檢驗。5鋼管防腐處理檢查。11.3施工檢驗11.3.2超前鉆孔取芯法況及巖體完整性時,鉆探深度應進入樁底以下3倍樁徑且不小于巖溶地基勘察的要求確定且不少于1孔;當鉆孔為1個時,宜在距樁中心10cm~15cm的位置布孔;當鉆孔為2個或2個以上時,宜在樁的邊緣均勻布置;層有2種以上巖性,應分層取樣;1)委托單位名稱,工程名稱、地點,建設、勘察、設2)地基條件描述;3)受檢樁的樁型、尺寸、樁號、樁位、樁頂標高、相4)鉆芯設備情況;5)檢測樁數、鉆孔數量,巖芯進尺、巖石試件組數;6)鉆孔柱狀圖;7)芯樣單軸抗壓強度試驗結果(需要時);8)芯樣彩色照片;11.3.4灌注樁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表11.3.4的要求。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樁位≤d/4且不大于開挖后量樁中心2孔深+300mm0測鉆具長度或用重錘測量3混凝土強設計要求試件報告或鉆芯取樣送檢度4沉渣厚度本規程第7.4.6條的規定鋼尺量或接觸式儀器組合法5樁徑鋼尺量或接觸式儀器組合法6垂直度鋼尺量或接觸式儀器組合法7鋼筋籠安裝深度用鋼尺量8混凝土充盈系數>1.0檢查樁的實際灌注量9樁頂標高+30mm-50mm用水準儀量2實測樁底10min~15min水位上升速度:1)樁底水位上升速度≤6mm/min時可按常規混凝土灌注工藝施工。開始澆筑時,樁底積水深度不宜超過50mm;2)樁底水位上升速度>6mm/min時應按水下混凝土灌2)檢測至少應進行3次,取3次檢測數據的平均值為最終檢測工作所必需的防塵、防潮、防振等功能,并應能在-10℃~+40℃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進行檢查,鋼筋籠制作偏差應符合表11.3.8的規定;表11.3.8灌注樁鋼筋籠質量檢驗要求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備注主控l主筋間距用鋼尺量1、主筋、加勁筋電焊搭接時,單面焊縫長度大2箍筋彎鉤角度用鋼尺或鋼板尺量于10d,雙面大于5d,焊縫應飽滿。2、箍筋彎鉤角度不小于135°。3、螺旋箍筋搭接長度:樁底與樁頂的開始與結束位置應有水平段長度不小于一圈半。其它位置搭接≥'aE,且≥300mm鉤住縱筋。3螺旋箍筋搭接長度用鋼尺量4鋼筋籠整體長度用鋼尺量一般1鋼筋材質檢驗設計要求抽樣送檢2箍筋間距用鋼尺量3鋼筋籠直徑用鋼尺量2鋼筋籠制作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及表11.3.8的規定外,1)現場自拌混凝土的砂、石原材料質量,混凝土重量2)混凝土準備量滿足一次性埋住導管2m長的灌注施3)導管密封性,料斗的容量。導管及料斗的安(吊)裝驗。11.4施工后檢驗1施工前未按本規程第5.3.1條規定進行單樁靜載試驗的工程;1除本規范第11.4.2條規定條件外的樁基;11.4.4樁身質量除對留置的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件進行強度數量應為100%。對檢測存在樁身質量缺陷,或對樁端持力層質3超過12m的樁應按照超過該長度樁總數的10%,采用預埋管測樁身質量,檢測數量不應少于上述灌注樁總數的30%,且不應少于10根,少于10根時應全部檢測。規范》JGJ106-2014第3.4.4~3.4.8條規定檢測驗證。下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當總樁數少于50根時,檢測數量不應少于2根;測應在注漿20d后進行,漿液中摻入早強劑時可于注漿15d后進行。11.4.8單樁豎向靜載試驗、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和單樁水平11.5.4后注漿樁基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第11.5.3條的要求11.5.5承臺工程驗收應符合國家標準《2樁頭與承臺的錨筋、邊樁離承臺邊緣距離、承臺鋼筋附錄A樁型選擇參考表樁型常用的樁截面邊長或樁徑)樁長m穿越土層樁端持力層對環境影響粘性土及填土淤泥粉土沙土碎石土有硬夾層有砂夾層有礫石夾層硬粘性土密實砂碎石土巖石振動和噪聲排漿擠土效應人工挖孔擴底灌注樁2525≤OXXXOOXXO無無無旋挖灌注樁60OOO△XOO×OO△O無有無鋼管護壁機械成孔灌注樁0OOOOOOOOOOOO無無無沖擊成孔灌注樁50O△△△OOOOOOO有有無振動沉管灌注樁525O△O△X×△×OOOX有無有續表樁型常用的樁截面邊長或樁徑)樁長)m穿越土層樁端持力層對環境影響粘性土及填土淤泥粉土沙土碎石土有硬夾層有砂夾層有礫石夾層硬粘性土密實砂碎石土巖石振動和噪聲排漿擠土效應錘擊沉管灌注樁2525O△O△×△△△OO×有大直徑錘擊沉管灌注樁552OO△△×O(△×有有內擊沉管灌注樁552OO△A△O△有有微型鋼管混凝土樁0OO△△OO△有無無附錄B樁基位于臨空面附近滑移穩定性計算B.0.1樁基位于臨空面附近時(圖B.0.1),其抗滑動穩定性應符合下式要求:φ——外傾滑動結構面的內摩擦角(°);C——外傾滑動結構面的粘聚力(kPa);α——外傾滑動結構面傾角(°)圖B.0.1樁基臨空時巖體的滑移方式附錄C巖溶地基穩定性評價C.0.1對于一般工程,根據已查明的地質條件,結合基底荷載情況,對影響溶洞穩定性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比較,可按表C.0.1進行地基穩定性評價(經驗比擬法)。表C.0.1巖溶地基穩定性評價評價因素對穩定有利對穩定不利地質構造無斷裂、褶曲,裂隙不發育或膠結良好有斷裂、褶曲,裂隙發育,有兩組以上張開裂隙切割巖體,呈干砌狀巖層產狀走向與洞軸線正交或斜交,傾角平緩走向與洞軸線平行,傾角陡巖性和層厚厚層塊狀,純質灰巖,強度高薄層石灰巖、泥灰巖、白云質灰巖,有互層,巖體強度低洞體形態及埋藏條件埋藏深,覆蓋層厚,洞體小(與基礎尺寸比較),溶洞呈豎井狀或裂隙狀,單體分布埋藏淺,在基底附近,洞徑大,呈扁平狀,復體相連頂板情況頂板厚度與洞跨比值大,平板狀,或呈拱狀,有鈣質膠結頂板厚度與洞跨比值小,有切割的懸掛巖塊,未膠結充填情況為密實沉積物填滿,且無被水沖蝕的可能性未充填,半充填或水流沖蝕充填物地下水無地下水有水流或間歇性水流地震設防烈度地震設防烈度小于7度地震設防裂度等于或大于7度建筑物荷重及重要性建筑物荷重小,為一般建筑物建筑物荷重大,為重要建筑物C.0.2巖溶地基穩定性的定量評價:可按下列公式對溶洞頂板的穩定性進行驗算。1當頂板為中厚層、薄層,裂隙發育,易風化的巖此時所需塌落高度(H)可按下式計算:(C.0.2-1)式中:H?——塌落前洞體最大高度(m)K——巖石松散(漲余)系數,石灰巖K取1.2,黏土K取1.05。2當頂板巖層較完整、完整,強度較高,層厚厚度和裂隙切割情況時,可按抗彎、抗剪驗算頂板穩定性,且應1)當頂板跨中有裂縫,頂板兩端支座處巖石堅固完整(C.0.2-2)2)當裂隙位于支座處,而頂板較完整時,可按簡支梁(C.0.2-3)3)當支座和頂板巖層均較完整時,可按兩端固定梁計(C.0.2-4)4)計算彎矩和剪力應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C.0.2-5)(C.0.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口腔醫師實踐技能課件
- 小學生社團活動課件
- 綠色環保產業2025年資金申請政策實施效果創新報告
- 企業部門設置管理辦法
- 2025年成人教育線上學習模式創新對學習者學習體驗的優化策略
- 口才班自我介紹課件視頻
- 企業安全存糧管理辦法
- 人事行政考試管理辦法
- 保險綜合柜員管理辦法
- 二手廠房管理辦法細則
- 理化檢驗培訓課件
- 2025年信陽市特招醫學院校畢業生和特崗全科醫生招考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監理實施細則模板(信息化、軟件工程)
- 機械管理規章制度
- 《平面圖形面積》復習課教學設計含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
- 2025年中國易事貼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手機殼采購銷售合同
- CNAS-CL62-2016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基因擴增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
- 《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培訓課件2025
- 國際商務談判失敗的具體案例分析
- 《草莓醬的制作》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