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2師說/韓愈1、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詞及文言現象。2、鑒賞本文運用的對比論證等方法,體會其在文中的表達效果。3、明確韓愈在本文中提出的觀點,培養尊師重道的思想,樹立謙虛好學的態度。學習目標導入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22年,高考成語新題型又增加了語文考試的難度。這也反映了高考對傳統文化的考察越來越深入。而有一個人,僅憑一己之力就為我們留下了331個成語,他就是被蘇軾稱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的一代文豪韓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的名篇《師說》。寫作背景“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門第觀念古已有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達到頂峰,此后形成了以士族為核心的門閥制度。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子弟憑高貴門第就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稱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作者簡介
唐宋八大家
古文運動
韓愈著作節選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韓愈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國子監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祭酒是同列中的首席、主管。主要任務是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文題解說:"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文章結構文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第二部分:通過對比,反面論證論點。第三部分:通過舉例、引用,正面論證論點。第四部分:交代寫作緣起,激勵后學。總結韓愈的《師說》立論鮮明,中心明確,全文以“學必有師”為中心論點。文章出言破題,抓住中心,高屋建瓴。通過正反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闡明中心。思路開闊,思想深刻,富有氣勢,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作為現代人,我們依然可從中獲取新知與感悟。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文本探究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古之學者必有師”。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著,慨嘆師道不傳已久,聯系當時的社會實際,以士大夫的“恥學于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在第3段中,又運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說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最后一段,說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于附記性質,但作者贊揚李蠕“不拘于時,學于余”“能行古道(行從師之道)”,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觀點。文本探究在“傳道”“受業”“解惑”三者當中,“傳道”是核心。所謂“道”,主要是儒家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主張“文以明道”,表現出反映社會現實的積極進取精神。如果說“傳道”是目的,那么“受業”就是手段。“業”指儒家經典,是“道”的載體。在“受業”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疑問,所以老師就需要“解惑”,而韓愈也正是從這方面闡述了從師的必要性。在文中,作者認為“傳道受業解惑”這三者是怎樣的關系?文本探究韓愈以儒家“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目的是恢復自孟子后已“失其傳”的儒家“道統”。正因為如此,他把“傳道”視為老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受業”“解惑”,都與此有關:“業”即“道之文”,指以“六藝經傳”為代表的儒家經典;而“解惑”也是為了“明道”。由此可見,“師道”是貫串全文的主線,“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個判斷就是對上述內容的高度概括。
怎樣理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文本探究本句運用了一種古代修辭手法——合敘。按相承關系此句應理解為:句讀之不知——或師焉——小學;惑之不解——或不焉——大遺。其意實為:句讀之不知,則師焉;惑之不解,則不焉。就是說,不知道句讀的從師,不能解答疑惑的反而不從師。這種句式一般稱之為“雙提分承”(合敘)。這種句子顯示出書面語言精加工的特色,有一種嚴謹精致的美。“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這一句有什么特點?文本探究韓愈所說的師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老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解惑”的人。韓愈所講的“師”是否就是一般意義上的“老師”?文本探究進步性:①突破了一般人對教師作用認識的局限,從“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受(授)業”,擴大到“傳道”“解惑”,明確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個對教師職能的全面而嶄新的界定,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進步,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②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的全新的從師觀念:從師即學道,唯“道”是問,凡是聞道者無論貴賤長幼都可為師。這是石破天驚的新觀念,開拓了為師者的廣闊領域。《師說》在批判當時“恥學于師”的陋習時,提出了一些嶄新的、進步的思想,也體現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文本探究③在“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指導下,從“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客觀事實出發,推論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嶄新觀點,說明師生關系是相對的,教與學是可以相長的,閃耀著樸素的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光輝。局限性:作者站在封建階級的立場上,所論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認為“士大夫之族”本就應比“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高明,這表現了他的階級局限性。他重“傳道”,而輕“彼童子之師”的“授之書”“習其句讀”,也是片面的。文本探究對現代社會仍有重要意義。古代雖提倡尊師重道,但在封建社會“官本位”意識中,老師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以向老師學習為羞恥。在這種惡劣風氣盛行的情況下,韓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疾呼“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現代社會,教育有了空前發展,我們更要“不恥相師”,因此這篇文章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課文中有關“尊師”與“重道”的觀點,是否對現代社會仍有重要意義?為什么?1、多種論證方法的靈活運用。如對比論證。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為精彩,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過對比,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作者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荒謬可笑。再如引用論證。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名言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就比前文籠統地說“古之圣人”更加可信。有了孔子這樣一個有力的榜樣支持,更增強了作者觀點的說服力。而在短短的幾行字中,敘事引言簡潔明快,表現出作者非凡的語言功力。寫作特點2、對偶和頂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韓愈的散文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在多用對偶句式上。這種風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今之……”等句子,句式整齊,氣勢磅礴,增強了語言表現力。另外,作者還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這種句式的運用,加強了句子之間的連接性,使論述環環相扣,嚴密緊湊。寫作特點3、豐富的語氣表達。豐富的語氣表達,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本文在這方面是相當成功的。如用“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語句有聲有色地描繪出“士大夫之族”的神態。文章的第二段,一連用了三組對比揭示“恥學于師”的不明智,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但語氣卻各不相同。這種有著豐富的語氣表達的語句,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寫作特點當堂檢測1.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韓愈曾任刑部侍郎、禮部侍郎等職。B.在古代,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文中的“師襄”,“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C.“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社會上具有一定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的統稱。D.“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也可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藝。“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指前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士大夫”不僅指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還指官吏。2.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B.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D.古之學者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山家庭團聚協議書
- 鞋子購銷合同協議書
- 餐廳拆除合同協議書
- 駕校分校合伙協議書
- 荷蘭牧場轉讓協議書
- 防沙治沙治理協議書
- 車禍死亡賠償協議書
- 高考報考志愿協議書
- 車輛安全管理協議書
- 雇主擔保砍價協議書
- 教育部《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知識專題講座
- 安全生產合規性審核
- 有限空間監理實施細則
- 把信送給加西亞 (完整版)
- 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咨詢-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中醫診斷學》-辨證
- 2024信息安全意識培訓課件完整版含內容
- 《炎癥與冠心病》課件
- 2024國家電網公司(第二批)招聘國家電網公司華北分部管理單位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版寵物寄養服務合同3篇
- GB/T 18601-2024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