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說明_第1頁
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說明_第2頁
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說明_第3頁
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說明_第4頁
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綜合說明1.1概況C市位于A省西南部、某江下游南岸,北瀕某江與D市隔江相望,東與F市、W市毗鄰,東南與H市交界,西南與B省**、**縣接壤。TT湖位于C市ZQ區,北至SZ大道,南至TJ鐵路,西至BY河,DZ某江南路,面積約為11.24平方公里。規劃將TT湖地區打造一座具有C市特色的生態城,形成在后發達地區,生態稟賦良好地區,自然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的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模式。TT湖地區澇水主要通過QX河由N湖排澇站、QX排澇站和XHC排澇站排出,C市主城區泵站均已按規劃達標建設,但TT湖地區與QX河溝通不暢,TT湖澇水不能及時排入QX河,經常造成TT湖地區低洼處受淹,而出現排澇ZQ又無水可排的局面,因此開挖TT湖與QX河之間的連接通道、疏浚TT湖和域內QX河是減免洪澇災害損失的需要。河湖孕育了城市文明,水環境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水環境是生活環境品位的重要體現,良好的水環境,讓人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在保障防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打造TT湖地區的城市水環境,可展現項目區人水和諧的親水畫卷,因此對TT湖地區進行水環境綜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受C市TT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單位編制完成了《C市TT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建設內容為:①沿TT湖周邊開挖蓄排水河道,湖周邊長約3778m,規劃新挖連通引河段長約2672m,總長約6450m;②QX河疏浚總長2.98km;③TT湖疏浚工程,疏浚面積約1.0km2;④新建4座跨河橋梁,其中:濱河東路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1m,跨徑50m;SJ湖大道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8m,跨徑50m;⑤對河湖岸坡進行防護,包括連通河道混凝土護坡2.67km,QX河生態擋墻護岸2.98km,TT湖壘石及木樁防護3.8km,連通河道草皮護坡50000m2,QX河草皮護坡44700m2,TT湖岸坡草皮護坡40000m2,景觀樹種植5000棵。1.2水文C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雨豐沛集中,年際變化大。根據C市氣象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降雨量1483mm,汛期降雨約占全年降雨量的60%。PP湖洪水在汛期受某江水位影響,基本無自排機會,湖水位受區間降雨量控制。PP湖來水面積為75km2,其中山區22.02km2,丘陵25.94km2,圩區27.04km2。正常蓄水位12.8m,設計水位采用50年一遇,為14.1m,校核水位采用100年一遇,為14.44m。50年一遇設計條件下,不向主城區分洪,洪水不進城區,在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時,分洪經PP湖至TT湖的貫通工程入滯蓄洪區,相機由城區排澇站外排。PP湖100年一遇分洪總量263萬m3,最大24h分洪量112萬m3。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月亮湖111萬m2、N湖61萬m2、TT湖68萬m2、原東湖調蓄區仍保留72萬m2,調蓄區范圍達312萬m2,最大24h調蓄深度為0.36m,總調蓄深度為0.84m,平均最大排澇流量為13m3/s。1.3工程地質本工程區地貌單元屬沿江丘陵平原區,次一級地貌單元為丘陵崗沖區和湖泊平原區。工程區地面高程7.2~11.1m,東北角低丘地,高程在20~30m;。微地貌單元為TT湖區、QX河河漫灘及河床、微丘,地勢東、西高,中間低。本次勘探揭露的地層均為第四紀人工堆積層、第四紀湖、洪沖積層和第四紀殘坡積層,下部基巖埋深2.4~12.5m左右。耕植土和人工填土,呈松散狀,中~弱透水性,強度較低、壓縮性較高;中粉質壤土或淤泥質中粉質壤土,軟塑~流塑,弱透水性,強度較低、壓縮性較高;中粉質壤土~重粉質壤土,可塑~硬塑,弱透水性,強度高、壓縮性較小;礫砂、圓礫,中密,中~強透水性,強度高、壓縮性低;風化花崗巖,中~弱~強透水性,強度高、壓縮性小。本次勘察揭露的巖性主要為第四系松散湖、沖洪積層和基巖。引河開挖主要涉及耕植土、(淤泥質)中粉質壤土,巖土分級為Ⅱ~Ⅳ級;全風化~強風化花崗巖,分級為Ⅸ級。疏浚土主要涉及中~重粉質壤土、淤泥質中粉質壤土,疏浚土級別為2~6級,⑧層全風化~強風化花崗巖,疏浚土級別為9級。堤基工程地質條件為C類。根據工程地形和堤基工程地質條件,建議堤坡采用斜坡式,河道開挖坡比為1∶2.5~1∶3,基巖面以下邊坡可適當放陡。1.4工程任務與規模1.4.1工程任務(1)開挖連通河道,確保防洪除澇安全:通過開挖TT湖和QX河之間的連接通道、TT湖周邊排水通道使TT湖的澇水能及時通過泵站排出,確保TT湖區域防洪除澇安全。(2)疏浚河湖水系,改善水環境:通過對TT湖、QX河的疏浚,以及對河湖岸坡進行生態、工程防護,改善TT湖的水環境。1.4.2工程規模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新開挖QX河—TT湖—QX河連通工程、QX河疏浚工程、TT湖湖體疏浚工程、橋梁工程及河湖岸坡防護工程等。①新開挖QX河—TT湖—QX河連通工程總長6450m,分下段、湖區段和上段。②QX河疏浚工程總長2.98km,河底寬度控制在50m,平均清淤深度0.5~1.0m,兩側邊坡1∶3或采用直立式擋墻。③TT湖現狀由零散水面、濕地及魚塘組成,規劃開挖湖體,形成大面積水面景觀,清淤疏浚形成的水面面積約1.0km2。④新建4座跨河橋梁。其中:濱河東路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1m,跨徑50m;SJ湖大道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8m,跨徑50m。⑤對河湖岸坡進行防護,包括連通河道混凝土護坡2.67km,QX河生態擋墻護岸2.98km,TT湖壘石及木樁防護3.8km,連通河道草皮護坡50000m2,QX河草皮護坡44700m2,TT湖岸坡草皮護坡40000m2,景觀樹種植5000棵。1.5工程設計1.5.1河道連通工程新開QX河至TT湖的連通河道,河道長6.45km,其中新開挖河道兩段,長分別為1.23km和1.442km,另有3.778km是在原有的TT湖體內進行拓寬而成的,設計新挖河底寬按30m進行控制,河口寬度在70m左右,河底高程分別控制在5.6m、5.9m,TT湖湖體開挖底寬約60m,底高程控制在5.9m~5.6m之間,設計底坡為8/10000,常水位為7.6m。湖體清淤及河道開挖預留今后周邊駁岸建設條件、一級平臺寬3.0m,河岸邊坡一般控制在1∶3。河道護岸工程具體布置:0+000~1+230河段、5+008~6+450河段,在正常蓄水位7.6m以上0.2m處設一級平臺,平臺以下岸坡采用厚100mm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平臺高程以上坡面防護采用生態防護。1.5.2TT湖湖體疏浚工程現狀TT湖主要由零散的魚塘、水面及濕地組成,水面、岸線不明確,與TT湖地區的建設規劃不符,工程規劃對整個湖區進行疏浚,湖體高程控制在6.0m左右,正常蓄水水深在1.5m左右,疏浚后的TT湖水面面積約1.0km2,湖體四周岸坡設計坡比1:2.5~1:3,并對岸坡進行護砌,常水位以下可采用木樁或壘石護砌,常水位以上采用草坡護坡。在1:1000地形圖上量算,湖體疏浚土方約300萬m3。1.5.3QX河疏浚工程TT湖區域內的QX河總長2.98km,為城區各泵站的排水通道,此段QX河一直未經治理,河道內雜草叢生,排水不暢,本次設計擬對河道進行清淤疏浚,結合水環境治理,對河道兩側岸坡進行護砌,并對河道兩岸進行綠地建設。將此段QX河打造成TT湖地區的綠色廊道。QX河清淤拓寬后的河道底寬按不小于50m控制,河底高程由5.5m。河底以上3m采用生態擋墻護砌,護砌以上以1∶3的邊坡連至附近地面,邊坡采用草皮護坡。1.5.4橋梁工程由于連通河道的開挖,與主要道路形成平面交叉,因此需新建4座跨河橋梁,濱河東路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1m,跨徑50m;SJ湖大道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8m,跨徑50m。1.5.5河湖岸坡防護在滿足防洪保安的前提下,河湖岸坡應做到安全可靠、結構簡單、施工方便、經濟美觀并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對于坡度緩或洪水沖刷不嚴重的河段,應主要采用自然生態護坡型式;對于較陡的坡岸或沖蝕較嚴重的湖區段,采用自然生態措施與人工措施相結合,不僅可以種植植被,還可采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底,以增強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腳采用石籠、木樁或漿砌石塊等護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種植植被。實行喬灌草相結合,達到固堤護岸效果。具體為:連通河道在7.8m平臺以下岸坡采用厚100mm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平臺高程以上坡面防護采用喬灌草相結合的生態防護。QX河在河底以上3m采用生態擋墻防護,3m以上采用草皮防護,可適當種植景觀樹。TT湖7.6m正常蓄水位以下采用壘石及木樁防護,以7.6m上采用草皮、景觀矮樹等生態防護。連通河道混凝土護坡2.67km,QX河生態擋墻護岸2.98km,TT湖壘石及木樁防護3.8km,連通河道草皮護坡50000m2,QX河草皮護坡44700m2,TT湖岸坡草皮護坡40000m2,景觀樹種植5000棵。1.6施工組織設計TT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內容為:①沿TT湖周邊開挖蓄排水河道,湖周邊長約3778m,規劃新挖連通引河段長約2672m,總長約6450m;②QX河疏浚護砌工程總長2.98km;③TT湖疏浚工程,疏浚面積約1.0km2;④新建4座跨河橋梁,其中:濱河東路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1m,跨徑50m;SJ湖大道南橋、北橋各一座,橋面寬度28m,跨徑50m。⑤河湖岸坡防護,包括連通河道混凝土護坡2.67km,QX河生態擋墻護岸2.98km,TT湖壘石及木樁防護3.8km,連通河道草皮護坡50000m2,QX河草皮護坡44700m2,TT湖岸坡草皮護坡40000m2,景觀樹種植5000棵。治理措施包括:引河疏挖、湖體疏浚、岸坡防護、新建橋梁工程等。1.7工程征地及拆遷工程征地分為永久征地和臨時征地。本工程永久征地主要為河道開挖占地,總占地面積221.67畝(均為農用地),臨時征地主要包括施工布置區占地、施工道路占地及棄土區占地等,總占地面積697.8畝,其中施工布置區占地7.5畝,施工道路占地41.3畝,棄土占地649.0畝。共需拆遷房屋及附屬設施4783.69平方米,其中主房2072.12平方米,附房及棚房2666.57平方米,砍伐15790棵樹木,征用水面養殖珍珠面積848.4畝,魚塘捕撈面積731.66畝,以及養殖戶橋、路、電及附屬用房等。1.8環境保護設計C市TT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非污染型水利工程。工程完工后,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TT湖的水環境質量,帶動TT湖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本工程不增加新的污染源,對非汛期水文情勢無影響。因此,本工程的實施對本地區水環境無不利影響。本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是施工期影響。工程施工和占地將改變現有的土地利用狀況,施工期材料運輸、修建道路、施工噪聲都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施工棄土會產生新的水土流失,施工廢污水排放影響河道近岸的水生環境。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是施工期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需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防止污染環境和影響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C市TT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環境保護投資包括環境保護措施投資、施工期環境監測措施投資、環境保護臨時措施投資和獨立費用等四部分。經計算,本工程環保投資為24.93萬元。1.9水土保持設計根據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各部分地貌類型、主體工程布局、施工工藝以及水土流失特點等,將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劃分為河道工程區、臨建工程區及棄土區等3個防治分區。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采取預防與治理措施相結合,并針對各防治分區的水土流失特點,合理安排工程和植物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措施。根據各防治分區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設計,本工程水土保持總投資為26.85萬元。1.10工程管理設計有關水利工程管理由C市城市防洪管理處負責,維持現有人員不變,本次不考慮新增管理設施。1.11投資估算本工程總投資為22315.24萬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資為18470.17萬元,拆遷、環境部分投資2797.07萬元,建設期貸款利息1048.0萬元。11.2國民經濟評價本項目建設,在顯著提高TT湖區域的防洪滯蓄洪能力,確保防洪除澇安全,減免洪澇災害損失,提升區域的水環境和生環境質量,改善地區投資環境的同時,對集約利用區域土地,促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和城市產業,發展旅游,都有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因此從定性分析,項目具有經濟可行性。具體定量分析詳見第12章。11.3結論與建議(1)主要結論1)C市TT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通過開挖TT湖和QX河之間的連接通道、TT湖周邊排水通道使TT湖的澇水能及時通過泵站排出,可以確保TT湖區域防洪除澇安全。2)本工程在疏通區域排澇通道的同時,可增加集中區的水體面積和容積,同時通過對TT湖、QX河的疏浚,以及對河湖岸坡進行生態、工程防護,可以改善TT湖的水環境。3)本項目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新開挖QX河—TT湖—QX河連通工程、QX河疏浚工程、TT湖湖體疏浚工程、橋梁工程及河湖岸坡防護工程等。4)工程實施后,將顯著改善TT湖地區的水環境,新開挖的排澇溝渠和疏浚后的湖泊將形成較開闊的水面、沿河湖岸線的綠化景觀帶、濱河道路及親水步道構成項目區優美的水環境和生態環境,實現建成生態優良、自然保護與合理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