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單元檢測卷(一)(學生版)_第1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單元檢測卷(一)(學生版)_第2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單元檢測卷(一)(學生版)_第3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單元檢測卷(一)(學生版)_第4頁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單元檢測卷(一)(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卷(一)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5分,共60分)

1.(2023?福建寧德三模)據殷墟卜辭記載,歷代商王都以天干為名號,如大乙(太

祖子履,即商湯)、太甲(太宗子至)、盤庚(世祖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紂

王子壽)等。這一現象可能直接涉及商代的()

IAI國家組織形式【BI王位繼承法

IC1諸子分封次序[DI內外服制度

2.(2024.廣東深圳高二期中)《儀禮.覲禮》曰:“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

大國,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王國維認為:

“異姓之國……以婚媾、甥舅之誼通之,于是天下之國,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

諸國之間,亦皆有兄弟甥舅之親。”這反映出西周時期()

IAI政治權力分配與血緣關系聯系緊密

IB1構建起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統治

ICI神權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響減弱

IDI華夏民族國家封建化進程加快

3.(2023?江西贛州高二期末)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經歷了夏商兩代的邦聯式統

一、周代的分封制統一和秦漢以后的中央集權制統一三個階段、三種模式。此學

者的劃分標準是()

【A1中央與地方的關系[BI社會性質的變遷

1C]君主專制是否確立ID1官僚政治的瓦解

4.(2023?江蘇宿遷高二期末)據《貞觀政要》記載: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

十八已上,簡點入軍。敕三四出,(魏)徵執奏以為不可。德彝重奏……太宗怒,

乃出敕:“中男已上,雖未十八,身形壯大,亦取。”徵又不從,不肯署敕。乃

停中男。由此可見()

IAI門下省把持中樞決策權【BI尚書省負責政令的草擬

1C1當時皇權受程序的約束「D1太宗干預了政令的執行

5.(2023?云南玉溪高二期末)宋朝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

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這反映出宋朝政治體制()

[AI解決了“三冗兩積”的問題

[BI使皇權得到強化

IcI有利于緩和皇權與相權矛盾

[DI有利于監察相權

6.(2023?安徽黃山高二期末)明初,廢行中書省,原行中書省的權力由“三司”

分割,但“三司”分立也帶來了各自為政、難以協調的問題,督撫制度因此逐漸

建立。這表明,明朝()

【A1地方行政層級逐步增加

【BI基層行政權力擴大

[C1地方行政制度不斷完善

ID沖央權力逐漸下移

7.(2023?江西上饒高二期末)如圖是一處古代雅典劇場情境圖。觀劇是古代雅典公

民的集體活動,劇作家會敏銳地抓住公民群體所普遍關心的問題,將城邦政務社

會矛盾等融入劇情;戲劇開演前,會把為國捐軀公民的子女請到劇場里的榮譽座

席;觀看戲劇的公民“一個挨著一個,胳膊碰著胳膊、腿碰著腿,情感會在他們

之間流動”。下列對古代雅典觀劇活動的解釋,正確的是()

【A1是雅典城邦政治的反映

[BI是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

促進不同民族間的交融

[DI說明所有雅典居民是平等的

8.(2023?福建廈門二模)公元前83年,蘇拉進軍羅馬,推翻平民派政權。元老院

任命蘇拉為無限期獨裁官,以便他“能夠制定最好的法律整頓滿目瘡痍的共和

國”。元老院此舉()

【A1維護了自身的絕對權威

IBl剝奪了平民的參政權利

1C]破壞了羅馬的共和政體

【DI克服了羅馬的統治危機

9.(2023?云南楚雄高二期末)16世紀后期,在英國議會舉行期間,除上、下兩院

之外,還存在一個國王的“大會議”,其被認為是“加強版”的御前會議,負責

按國王旨意安排會議。國王的重要臣僚中書令、國庫長、內府總管都是“大會議”

的成員。由此可知,當時英國()

IAI《大憲章》的影響式微【BI議會受到王權的操控

【C1分權制衡原則被破壞ID1君主立憲制尚不成熟

10.(2024?河北滄州七縣聯考高二測試)下表所示為1689—1884年英國政治的發

展情況(部分)。這反映出該時期英國()

時間內容

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法律由議會制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

1689

得征稅和招募常備軍

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規定和羅馬教廷教會和好或保持交往者

1701

不能繼承王位

1721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

1832第一次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首次進入議會

1867第二次議會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選舉權

1884第三次議會改革,基本實現了成年男子的普選權

FA1法律是保障國家權力的重要武器

[BI政治體制改革步伐的滯后

IC1君主立憲制度具有明顯貴族色彩

ID1民主政治發展具有漸進性

11.(2024?山西運城調研)有學者將美國政治體制稱為“否決政治”,總統和國會

之間經常出現相互否決的現象,甚至由于國會與總統分庭抗禮而造成的“府會相

爭”,常使聯邦政府面臨“關門”危機。據此可知,美國的政治體制()

[AI有效地維護了人民民主

IB1影響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C]削弱了總統的行政權力

【DI導致了部門間權力爭奪

12.(2023?福建南平高二期末)針對近代法國憲法更替頻率,有學者認為:這一歷

史現象,與美國革命一錘定音,首創1787年憲法,200年不變,形成強烈反差。

也同英國革命一次定向,沒有一部成文憲法,卻能保持200年憲政體制穩定不變,

構成令人奇異的對比。學者意在說明()

IA1美國社會安于現狀和不思進取

IBI英國法律體系完備和社會穩定

ICI法國民族傳統影響憲政的精神

IDI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艱難

13.(2024?云南大理統測)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組,建立了

300多個政黨、社團。各黨派展開激烈競爭,試圖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資產階級民

主政治。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IA1革命黨人處于不合法狀態

IB1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

ICI軍閥割據政治上分崩離析

IDI民眾參政議政意識得到提高

14.(2023?山西名校聯考)民國初年,時人評價某些政客“收買選票,或一二元、

四五元一張,出資數百元即可當選”;更有政客以暴力脅迫投票者的情況出現,

其結果是舊官吏和士紳出身的議員在國會中占據多數。這從側面說明,當時

()

IAI官員貪腐現象嚴重IBI軍閥勢力掌握實權

民主政治徒具形式ID1資產階級裹挾議會

15.(2024?河北承德九師聯盟高二聯考)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據地的政

權問題》的指示中明確規定,實行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

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權的原則。凡年滿18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

分階級、民族、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些規定()

IAI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創造了有利條件

IB1削弱了國民政府在抗戰區的力量

1C1反映出中共開始重視民眾在抗戰中的作用

[DI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16.(2023?浙江嘉興高二期末)中國共產黨某份文件指出:“凡軍事行動已經結束,

土地改革已經徹底實現……即應實行普選,召開大行政區的人民代表大會,正式

選舉大行政區人民政府委員會。”文件中的“軍事行動”發生于()

【AI北伐戰爭期間[BI解放戰爭期間

[C1抗日戰爭期間【DI反“圍剿”斗爭期間

17.(2023?山西大同三模)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務院的政務會議每星期召開一次,

擔任職務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都參加有關文件的審查,一切指示、法令也要

聽取他們的意見后才頒布實施。這體現了()

【A1新中國的施政具有民主性

IBI民主黨派在新中國政權中處于主要地位

IcI政務院會議流程的公正性

【DI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18.(2023?福建廈門高二期末)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

過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決議,將地方各級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

級人民政府,作為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

這一決議旨在()

【AI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

IB1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C1實現工作中心的轉移

IDI調整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

19.(2023?浙江杭州高二期末)《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令行于民期年,秦民

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黑京其師公孫賈。明日,秦

人皆趨令。”這說明()

IA1秦法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礎之上

IB1商鞅以刑罰作為推行新法手段

rc]打擊儒家勢力是此事主要目的

1D1極端處置埋下秦法失敗的種子

20.(2024.廣東部分學校聯考)有學者提出,北魏政府在實行均田制的過程中發現

大量戶口不實的問題,轉而著手創立新制度,以收整齊戶口之效。這一新制度是

()

1A1大索貌閱IB1三長制

[C1編戶齊民[D1九品中正制

21.(2024?江蘇南通學情檢測)王安石希望通過變法使國家體制“返璞歸真”,市

易法、青苗法對于《周禮?泉府》的參考,“保甲法”對《周禮》鄉遂比閭、什

伍制度的參考,為此還編纂了《周禮新義》。王安石這些做法體現了()

[AI復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IBI重建禮制的理學觀念

[CI理財為先務的制度設計【D1以文治國的立國政策

22.(2024.湘豫名校聯考)下列是關于維新派圍頤和園、軟禁慈禧太后計劃的四則

史料,這些史料()

史料內容來源

楊深秀嘗夜半奮髻起日:“八旗宗室中,如有徐敬業其人,

胡思敬《戊戌履霜錄》

我則為駱丞矣”

深秀以常言得三千桿毛瑟槍圍頤和園有余也《戊戌變法》第4冊

1898年春,康對人說:“此時若有人帶兵八千人,即可

圍頤和園,逼脅皇太后,并逼脅皇上,勒令變法,中國即梁鼎芬《康有為事實》

可自強”

康長素向人言,以兵圍園湖,不令太后與聞國政。此語宣

傳都下,余曰:“速發傳單,言我等與康無交情,免受其高樹《金鑾瑣記》

禍”

fA1佐證戊戌變法帶有濃厚暴力色彩

IBI反映了維新派變法策略有失嚴謹

ICI說明慈禧太后態度關乎變法成敗

ID1證明了軍隊在變法中的重要作用

23.(2024.廣東名校聯盟聯考)美國館藏有一份清末預備立憲籌備清單底稿,它與

清廷正式頒布的清單定本存在諸多差異。清單底稿第一年第一條原有“請旨宣布

開設議院年限憲政編查館資政院同辦",最末一條原有“光緒四十三年第

十年”字樣,正式頒布時兩個關鍵性條目均被刪除。這反映了()

IA1預備立憲不得人心【BI中央集權走向式微

[C]政府改革決心不足[DI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4.(2024?河北滄州七縣聯考高二測試)1982年國務院所屬部委、直屬機構和辦

公機構由100個裁并調整為61個;1998年撤銷了幾乎所有的工業專業經濟部門,

國務院組成部門減少到29個。這些舉措()

IAI基本實現了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IBI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目標的影響

ICI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DI適應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二、非選擇題(3小題,共40分)

25.(14分)(2024?河北承德九師聯盟高二聯考升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認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國或封國權力過大,中央政

權無法對其有效控制,最終采用了郡縣二級制的治國方式。西漢初期,劉邦吸收

周代的封建制和秦朝二級制的優缺點,形成西漢特有的既有封國存在,又采用了

二級制地方行政層級的體制。到了東漢末年,原來只是虛設的州演變成一級行政

機構,三級制的地方行政層級體制就此形成。隋朝對南北朝時期地方行政層級體

制的混亂局面進行了有效治理,主要做法是撤郡、并省州縣,形成一個較為完善

的二級制地方行政層級體制。唐朝進一步對州縣進行合并,同時,設立“道”來

劃分監察官員的巡察區域。唐后期為了邊防軍事需要設立方鎮(亦稱藩鎮),道與

方鎮逐漸融合,演變成了一級行政機構。于是,地方行政層級體制從原來的二級

制變成三級制。

——摘編自宋學文《中國地方行政層級體制的

歷史婚變規律辨析》

材料二宋太祖吸取唐朝失敗教訓,“杯酒釋兵權”,對節度使“收其支郡,奪

其兵權,制其錢谷”,不許地方州郡一級長官兼任一個州郡以上的職務,并派文

官擔任州郡長官。又以天下土地形勢,根據交通線設置路作為地方最高一級政權,

路分置經略安撫司、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分別掌管地方的軍、

政、開k財,這四司互不統屬,都直接對皇帝負責。同時,“始置諸州通判”“凡

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對

于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而言,行政層級少,則管理幅度大,容易失控;行政層

級多,則管理鏈條長,效率低下。因而,地方行政層級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

存在一個可容忍的變動區間。地方行政制度的這種內在要求,接納中央集權演變

而來的新的高層政區,必須使原有的高層政區級別逐層下降或取消,以保持地方

行政層級的相對平衡。縱觀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史,縣作為地方行政層級的基

層政區,是相對穩定的。縣以上地方行政層級,受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博弈的影

響往往處于震蕩變動之中。

——摘編自成軍《中國古代地方行政

層級嬉變及啟示》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至唐地方行政層級演變的原因。(4分)

⑵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綜

合上述材料,說明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層級變遷的規律。(10分)

26.(12分)(2024?河北邢臺高二質檢憫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世界近代史上,美國革命不僅意味著未來對世界產生極大影響的一個新

國家的誕生,而且開辟了君主專制政體逐漸被共和政體取而代之的新紀元。美國

歷史學家卡爾?德格勒認為“資本主義”隨著載著第一批歐洲移民的“船只來到

了北美“。洛克、盧梭等歐洲學者提出的與封建君主統治完全對立的觀念和思想

被這些移民帶到了北美大陸,并在這里找到了最適宜其成長結果的土壤。不少美

國開國元勛堅持文藝復興時代宣揚的以公共美德為中心的道德規范,對權力會帶

來腐敗時刻抱有警惕之心,竭力避免財富過度擴張導致社會凝聚力的分崩離析。

因此,他們在選擇共和制時時刻銘記“公共美德”對這個新獨立國家發展的重要

性。

■—摘編自王曉德《公共美德的失卻與

美國向現代工商社會的邁進》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者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

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完整。)(12分)

27.(14分)(2024?河北邢臺高二質檢升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于1901年開始的政治變革,是在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