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大蕭條”中的資本主義世界》試卷(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題干: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進入大蕭條時期?A.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B.1930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C.1931年德國馬克貶值D.1932年法國實行緊縮政策2、題干:以下哪個政策被認為是應對大蕭條最有效的措施?A.美國羅斯福新政B.德國納粹經濟政策C.英國實行貨幣貶值D.法國實行緊縮政策3、美國“大蕭條”時期實施的重要經濟政策是?A、羅斯福新政B、凱恩斯主義C、自由放任政策D、馬歇爾計劃4、以下哪一項不是“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A、經濟秩序和信心的崩潰B、世界各國間貿易保護主義的增強C、國際間的合作加強D、民眾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懷疑5、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以下關于這場危機的說法,錯誤的是:A.這場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迅速蔓延至全球。B.危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業,生產急劇下降。C.歐洲國家在危機中采取了大甩賣、刺激exports的措施來緩解經濟壓力。D.這場危機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貨幣體系崩潰。6、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經濟大蕭條帶來的嚴重后果,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了一系列被稱為“新政”的經濟政策,以下關于“新政”的措施,不正確的是:A.實施公共工程,如建設公路、橋梁和水庫,以刺激就業。B.創建了“聯邦緊急救濟署”(FERA)來直接向失業者提供救濟。C.通過《社會保障法》實施了老年和失業保險。D.實行金銀比價固定,強化金本位制。7、題干:以下關于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錯誤的一項是:A.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尖銳化B.金融市場的過度投機C.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激化D.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8、題干: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A.加強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B.推動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C.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D.加速了國家間的合作與聯合9、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最早開始于哪個國家?A、法國B、美國C、德國D、英國10、下列哪一事件被視為大蕭條時期的標志性事件,加速了經濟的進一步惡化?A、歐洲市場的全面封鎖B、羅斯福新政的實施C、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四”D、意大利法西斯上臺11、《大蕭條》期間,以下哪項舉措被認為是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加劇的原因?A.羅斯福新政的實施B.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C.各國采取的自衛性貿易措施D.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上臺12、《大蕭條》期間,下列哪個國家的經濟遭受的重創最為嚴重?A.美國B.德國C.英國D.法國13、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市發生了什么事件,標志著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爆發?A.華爾街股市崩盤B.美元貶值C.美國銀行倒閉D.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14、在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大蕭條,以下哪項措施屬于其新政的核心?A.實施新政,整頓銀行和金融體系B.推行農業調整法案C.通過社會安全法案D.實施工業復興法案15、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被稱為:A、二戰B、資本主義大蕭條C、大恐慌D、經濟衰退16、下列關于“大蕭條”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推行大規模的政府干預經濟措施。B、德國采取法西斯獨裁方式應對危機,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C、英國通過建立戰時經濟委員會,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D、法國實施自由放任政策,完全不干預市場。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簡述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大蕭條)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并分析其對戰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的啟示。第二題題目:分析比較1929年大蕭條期間美國和德國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其原因,并討論這些措施對兩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第三題一、題目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蕭條波及面廣、影響深遠。《全國工業復興法》、英聯邦國家間的關稅壁壘、美國“白銀政策”的推行等多方面原因均促成了其愈演愈烈。除此之外,各國在大蕭條背景下的應對政策極為不同,有國家選擇綏靖政策,也有國家選擇激進改革,各有成效。請結合所學知識,論述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應對大蕭條的政策”。二、答題要求1.結合具體史實,分析各國在大蕭條時期的經濟政策及其影響。2.注意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層次感。3.字數在300字左右。第四題閱讀以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材料一:1933年,美聯儲開始放松銀根,降低利率,實施貨幣寬松政策;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通過興辦公共工程、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等措施,旨在刺激經濟復蘇。材料二:國家干預資本主義經濟的現象日趨普遍,一些國家也開始采用擴大財政開支、降低稅率等措施,對經濟實施干預。(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評述“新政”對美國的意義。《第八單元“大蕭條”中的資本主義世界》試卷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題干: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進入大蕭條時期?A.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B.1930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C.1931年德國馬克貶值D.1932年法國實行緊縮政策答案:A解析: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是資本主義世界大蕭條的開始,這次股市崩盤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危機,對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他選項雖然也與大蕭條有關,但不是大蕭條開始的標志。因此,正確答案是A。2、題干:以下哪個政策被認為是應對大蕭條最有效的措施?A.美國羅斯福新政B.德國納粹經濟政策C.英國實行貨幣貶值D.法國實行緊縮政策答案:A解析:美國羅斯福新政是應對大蕭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新政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公共工程、調整金融體系等,有效地緩解了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為美國經濟的復蘇奠定了基礎。德國納粹經濟政策、英國實行貨幣貶值、法國實行緊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危機,但效果不如羅斯福新政顯著。因此,正確答案是A。3、美國“大蕭條”時期實施的重要經濟政策是?A、羅斯福新政B、凱恩斯主義C、自由放任政策D、馬歇爾計劃答案:A解析:“大蕭條”時期,美國時任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實施了重要的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該政策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來緩解危機,包括增加就業、降低失業率和刺激生產等措施。4、以下哪一項不是“大蕭條”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A、經濟秩序和信心的崩潰B、世界各國間貿易保護主義的增強C、國際間的合作加強D、民眾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懷疑答案:C解析:“大蕭條”導致了經濟秩序和信心的崩潰,引發了重大社會問題,并促進了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出臺,但并沒有直接導致國際間的合作加強,反而加劇了國家間的矛盾,二戰的爆發部分原因是各國間“大蕭條”后的競爭與對抗所致。5、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以下關于這場危機的說法,錯誤的是:A.這場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迅速蔓延至全球。B.危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業,生產急劇下降。C.歐洲國家在危機中采取了大甩賣、刺激exports的措施來緩解經濟壓力。D.這場危機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貨幣體系崩潰。答案:C解析:C選項中提到的“歐洲國家在危機中采取了大甩賣、刺激exports的措施來緩解經濟壓力”并不是這場危機的直接后果,而是危機期間一些國家采取的措施之一。這場危機的直接后果包括金融體系的崩潰、股市暴跌、生產癱瘓和大規模失業等。D選項提到的“資本主義世界的貨幣體系崩潰”確實發生了,特別是在1930年代,許多國家放棄了金本位制,這加劇了經濟混亂。6、20世紀30年代,為了應對經濟大蕭條帶來的嚴重后果,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了一系列被稱為“新政”的經濟政策,以下關于“新政”的措施,不正確的是:A.實施公共工程,如建設公路、橋梁和水庫,以刺激就業。B.創建了“聯邦緊急救濟署”(FERA)來直接向失業者提供救濟。C.通過《社會保障法》實施了老年和失業保險。D.實行金銀比價固定,強化金本位制。答案:D解析:D選項提到的“實行金銀比價固定,強化金本位制”并不正確。實際上,羅斯福的新政包括了一系列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其目的是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但這并不意味著強化了金本位制。羅斯福實際上在1933年宣布實行美元貶值,并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些措施旨在幫助美國經濟恢復。其他選項描述的政策都是新政的核心措施。7、題干:以下關于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錯誤的一項是:A.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尖銳化B.金融市場的過度投機C.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激化D.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答案:D解析:選項A、B、C都是導致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選項D中,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并不是直接導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而是危機爆發后,加劇了危機的影響。因此,D項錯誤。8、題干: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A.加強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B.推動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C.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D.加速了國家間的合作與聯合答案:A解析:經濟大危機使得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應對危機,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發展。選項B、C、D與題干所述影響不符。因此,正確答案是A。9、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最早開始于哪個國家?A、法國B、美國C、德國D、英國答案:B解析: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0、下列哪一事件被視為大蕭條時期的標志性事件,加速了經濟的進一步惡化?A、歐洲市場的全面封鎖B、羅斯福新政的實施C、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四”D、意大利法西斯上臺答案:C解析:1929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四”標志著大蕭條的正式開始,這次市場崩潰標志著經濟危機的開始,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的惡化與動蕩。11、《大蕭條》期間,以下哪項舉措被認為是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加劇的原因?A.羅斯福新政的實施B.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C.各國采取的自衛性貿易措施D.德國和日本的法西斯上臺答案:C解析:C項,各國采取的自衛性貿易措施,如提高關稅、設置貿易壁壘等,使得國際貿易進一步萎縮,加劇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新政被認為是一種應對經濟的積極舉措,而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和德國、日本的法西斯上臺雖然對經濟有影響,但不是直接導致經濟危機加劇的原因。因此,正確答案是C。12、《大蕭條》期間,下列哪個國家的經濟遭受的重創最為嚴重?A.美國B.德國C.英國D.法國答案:B解析:B項,德國在《大蕭條》期間經濟遭受的重創最為嚴重。一戰后,德國被迫承擔巨額賠款,經濟負擔加重。同時,德國國內還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社會動蕩。《大蕭條》期間,美國經濟雖然嚴重受損,但相比德國來說,其經濟狀況較為穩定。英國和法國的情況也類似,但相較于德國,兩方面的影響要小一些。因此,正確答案是B。13、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市發生了什么事件,標志著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爆發?A.華爾街股市崩盤B.美元貶值C.美國銀行倒閉D.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答案:A解析:1929年10月24日,美國華爾街股市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事件,股市崩盤,股票價格暴跌,這一事件被認為是美國經濟大蕭條爆發的標志。B、C、D選項雖然與美國經濟有關,但不是大蕭條爆發的直接原因。14、在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大蕭條,以下哪項措施屬于其新政的核心?A.實施新政,整頓銀行和金融體系B.推行農業調整法案C.通過社會安全法案D.實施工業復興法案答案:A解析: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大蕭條,這些措施統稱為“羅斯福新政”。其中,整頓銀行和金融體系是新政的核心措施,旨在恢復銀行的信用,穩定金融秩序。B、C、D選項也是羅斯福新政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其核心。15、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被稱為:A、二戰B、資本主義大蕭條C、大恐慌D、經濟衰退答案:C解析: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后來被稱作“大恐慌”(TheGreatDepression),持續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6、下列關于“大蕭條”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描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推行大規模的政府干預經濟措施。B、德國采取法西斯獨裁方式應對危機,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C、英國通過建立戰時經濟委員會,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D、法國實施自由放任政策,完全不干預市場。答案:D解析:在大蕭條時期,各國普遍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法國也不例外,盡管它的干預方式和效果各有不同,但法國政府還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來應對經濟危機,因此選項D的說法是錯誤的。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簡述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大蕭條)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并分析其對戰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的啟示。答案:1.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重大影響:(1)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衰退:1930年代初期,大蕭條使全球經濟陷入嚴重的衰退,全球工業生產和貿易量大幅下滑。(2)大量失業:危機期間,全球失業率飆升,數百萬人失去工作,給各國政府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壓力。(3)金融市場動蕩:證券市場崩潰,許多銀行倒閉,導致金融體系陷入癱瘓。(4)各國政府采取保護主義措施:為緩解經濟衰退,各國紛紛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如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等,加劇了國際經濟矛盾。(5)社會動蕩和抗議活動:大蕭條加劇了社會矛盾,引發了大規模的失業、貧困和社會動蕩,為法西斯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提供了可乘之機。2.對戰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的啟示:(1)加強國家干預經濟:大蕭條表明,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無法應對經濟危機,因此戰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時,主張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調控財政政策:通過調整稅收、財政支出等手段,穩定經濟增長。(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4)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國際貿易組織等機構,促進各國經濟恢復和發展。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大蕭條及其影響的掌握程度,以及對羅斯福新政的啟示的分析能力。解答時應首先概述大蕭條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重大影響,然后分析其對戰后美國實施羅斯福新政的啟示。解答時,注意要點全面、準確,并注意邏輯性和條理性。第二題題目:分析比較1929年大蕭條期間美國和德國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其原因,并討論這些措施對兩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答案:(1)美國應對措施及其原因:措施: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了一系列被稱為“新政”的政策,包括建立聯邦緊急救濟署(FERA)、農業調整法案(AAA)、國家工業復興法案(NIRA)等,旨在通過政府干預來刺激經濟復蘇。原因:美國在大蕭條初期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效果不佳,經濟狀況惡化,社會矛盾加劇,迫于壓力,政府不得不進行干預。(2)德國應對措施及其原因:措施:德國納粹黨上臺后,實行國家社會主義政策,通過大規模公共工程、軍備擴張等手段刺激經濟,同時實施種族主義和對外侵略政策。原因:德國在大蕭條期間經濟困境加劇,政治動蕩,納粹黨利用民眾對現狀的不滿,通過極端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獲得支持。(3)影響:美國: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恢復了民眾信心,為美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對私人企業干預較多,引發了一些爭議。德國:納粹政策的實施短期內刺激了經濟增長,但長期來看,軍備擴張和對外侵略導致了戰爭的爆發,給德國和世界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解析:本題要求分析比較美國和德國在應對大蕭條時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其原因,并討論這些措施對兩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解題時應首先明確兩國在應對危機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然后分析這些措施背后的原因,最后討論這些措施對兩國經濟和社會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在分析過程中,要注意到兩國措施的異同點,以及這些措施對兩國和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第三題一、題目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蕭條波及面廣、影響深遠。《全國工業復興法》、英聯邦國家間的關稅壁壘、美國“白銀政策”的推行等多方面原因均促成了其愈演愈烈。除此之外,各國在大蕭條背景下的應對政策極為不同,有國家選擇綏靖政策,也有國家選擇激進改革,各有成效。請結合所學知識,論述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應對大蕭條的政策”。二、答題要求1.結合具體史實,分析各國在大蕭條時期的經濟政策及其影響。2.注意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層次感。3.字數在300字左右。參考答案資本主義“應對大蕭條的政策”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給各國經濟帶來嚴重打擊,各國政府紛紛采取不同的政策來緩解危機帶來的影響。以美國和德國為例,兩國均是大蕭條的重災區,但緩解危機的方式各異,效果也有所不同。美國羅斯福總統上臺后實施的“新政”中,《全國工業復興法》是關鍵措施之一。該法案通過設立公平競爭委員會來制定公平競爭規章,防止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此外,通過直接補貼和稅收優惠來鼓勵企業增加投資。這些措施在短期內部分緩解了失業問題,但也引起了反對者的批評,認為干預過多損害了市場的競爭力。德國在大蕭條時期采取了更為極端的政策應對。希特勒上臺后推行的“國民經濟自衛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窄軌機車車輛設計與人文因素考核試卷
- 硅冶煉生產質量管理與質量檢測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行業政策支持與機遇考核試卷
- 罐裝水銷售合同管理與法律風險考核試卷
- 賽事期間的賽場氣象服務與應急措施考核試卷
- 舞臺燈光設備在馬戲團表演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漆器工藝品的網絡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船舶拆除作業人員安全培訓考核試卷
- 輸送設備智能傳感網絡構建與優化考核試卷
- 新能源汽車換電站項目投資與建設管理合同
- 液化氣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 推進三變改革-發展集體經濟課件
- 預防接種培訓考核試題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探訪龍江劇》-完整版PPT
- GB∕T 31030-2014 機場旅客擺渡車
- 壓縮空氣系統驗證方案
- 中暑預防與應急處理
- 病原學檢測陰性肺結核診斷流程T∕CHATA 008-2020
- 尾礦庫基礎知識最全PPT資料課件
- dgt801系列數字式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裝置調試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